學佛不能求神通,小心著魔!

2020-12-22 妙語佛音

現在有一些同修,對神通異能非常感興趣,對佛光啊,蓮花啊,夢境啊,說起來津津樂道!總希望自己可以有神通,開天眼,能知道過去、現在、未來。

神通,一般分五種,即:天眼通、天耳通、神足通、他心通、宿命通。這五種神通天道神仙,地神,地仙,鬼神都有。諸佛菩薩,阿羅漢除以上五種神通外,多一種漏盡通,為第六通。

佛菩薩示現在世間,一般不會使用神通度人,佛菩薩是用講經說法來教化眾生。而魔則是用神通異能來妖言惑眾,破壞佛法。所以佛為了讓世人明辨是非,不允許佛弟子,包括菩薩,阿羅漢,有修為的出家僧和在家眾使用神通。

學佛應該重視的是道德教育,佛弟子應慈悲為懷,不要貪圖神通!不要被神通所迷,否則容易誤入歧途。我們應該以佛法的智慧來感化世道人心,引導有緣人走上正道,尋求解脫,跳出六道輪迴。

神通不能求,求了不能得;

得了不能用,用了必著魔。

為什麼這麼說呢?神通絕對不是求來的,它是每個人自性裡頭本有的東西。輪迴中迷了,就失去了,但可以通過努力修行證得。千萬別去求,因為求來的只能是鬼通!

有些同修天天想著開天眼,可以看到常人看不到的東西,有異於他人的功能,其實這就是著魔的前兆。你想什麼就容易感應什麼,你天天想阿彌陀佛,就與阿彌陀佛相應,你天天想神通異能,就與妖魔鬼怪相感應,就容易招各種鬼神仙體上身,還自以為是修行得力,有了神通。其實早已誤入了魔設置的陷阱!

有些同修招了大仙鬼神附體之後,就開始洩露天機,出馬給人看事兒,用各種邪咒妖術降伏眾生,改變他人因果。這種行為,會招至眾生怨恨,積怨太多,就會遭到眾生尋仇報負,後果不堪設想!

同修們,如果阿彌陀佛沒有付與你普度眾生的使命,你自己也沒有那麼大的願力,又不肯付出一定的辛苦,努力修行,是不會有那麼大成就的,奉勸這些師兄們,不要求什麼神通鬼通了,醒醒吧!老實念佛,先求自度再行利他,以免荒廢修行,怡誤終生!

圖片來源於網絡,若有侵權請通知刪除。

妙語佛音原創文章,感恩閱讀!歡迎轉發分享,廣結善緣!阿彌陀佛!

相關焦點

  • 佛教中,關於神通
    學佛人大通病,見地不對,不信因果,喜歡神通,大家都知道虛雲大和尚為眾生不傳瘟疫而求雪,慈禧給虛雲大和尚下跪的事情,佛教的神通不是求來的,是真學實修出出來的,可以說佛教的神通大無邊,當你能坐禪到三禪時,神通出來了,四禪你想去哪裡就去了,意念動,
  • 學佛不能速求果報或轉變境遇
    我們學佛了,應該明白這一切都有因果,不是念幾天佛就能立竿見影的。我們的業果不是這麼快就能轉變的。無始劫來,我們造作了無量無邊的惡業。不知不覺中與他人結下宿怨,有意無意傷害了許許多多的眾生。因果有輪迴,世世相糾纏。有些同修只知道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 學佛經歷第五篇,學佛初期遇到幾位高人,為何我只認準佛陀正法?
    學佛以來,有緣認識當代幾個有靈異的高人。都是我在學佛初期認識的,他們有不可思議的靈異之處。本來我是不打算寫的,覺得他們不是正法,但他們確實是我學佛經歷的一部分。當時我剛學佛,佛學知識有限,正處於學佛的成長階段,難免會有些認知上的偏差和疑惑。
  • 佛教:釋迦族的滅亡和目犍連的神通
    在琉璃王屠城之時,佛的弟子號稱神通第一的目犍連尊者,用他的神通把五百名釋迦族人藏在他的碗缽中,希望他們可以逃得過這一劫,但是屠城之後,藏在碗缽之中的五百人卻全部化為血水,目犍連尊者請求佛陀解答這個原因。佛陀告訴他:神通敵不過業力,並解說了釋迦族被滅的起始原因。
  • 「大仙」們放棄「神通」學佛,出家度眾生
    Z師兄告訴我,她本來也不想從事這一行,只是被「仙家」折磨很長一段時間,幹哪樣工作都不順利,不得不從事這一行,看到很多出馬弟子結局都不好,自己也擔心會不會因為破壞因果下地獄,所以也皈依三寶開始學佛,並經常參與一些放生、建寺的佛事,勸一些不懂因果的香客斷惡修善。對待香火錢,她還是看的很淡,一般也就是20元起步,隨緣給。
  • 佛教:學佛之人,身上出現這三大徵兆,說明走對了路!
    如今,信佛、學佛的人不在少數,但真正在修行的人,屈指可數,就如《楞嚴經》中所說,末法時代佛子多數無修無證,即便是初果人都難得一見。然而,歷代祖師常勸誡世人,學佛萬不可走了錯路。因為,一時不能開悟明心,尚且可以通過培植福報,廣結善緣,為將來見心見性種下善因。相反,若走上錯路,則等於自損善根慧命,可謂得不償失。
  • 從持咒也著魔被附體,談系統完整修法的重要性
    煩惱魔即眾生的貪嗔痴慢之習氣,如各種貪求神通、我慢等,都容易感召外魔、非人的前來,攝持於行者,令行者產生魔所加持的神通。而天魔,《修習止觀坐禪法要》書中,將四魔的第四種稱為鬼神魔,並將其分為精魅、堆剔鬼、魔惱三種。
  • 學佛有什麼用,什麼是佛
    2他們又說,你學佛又沒有多賺錢,沒有更加擴大事業,也沒見你身上發生什麼顯暑變化,你學佛有什麼用?我開玩笑說,當好了臨終還能「預知時至,連自己什麼時間離開這個世界都知道。他們「嗤之以鼻"地笑說,就是能「預知時至」又能如何?還不是得和這個世界「拜拜「?
  • 南懷瑾先生:一般人學佛都想健康長壽,佛卻教導我們無壽者相
    一般人學佛,都想身體健康地活長一點,為什麼《金剛經》上教我們:無人相、無我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不要認為學了佛以後,壽命就無量無邊,永遠活下去,這個觀念先要拿掉。——《南禪七日》我們自己學佛是求戒定慧的究竟,可是大家在修持方面,或者在靜坐方面,都是在著相。譬如許多人為了身體的健康,學各種的方法,打坐、守竅、修氣脈轉動,實際上,已經都落入壽者相了;接著我相、人相、眾生相也都跟著而來,學佛的成就當然不會大了。
  • 佛教:怎樣學佛才能令你心想事成,所求如願?這兩點缺一不可!
    不要試圖找出為什麼它們不靈驗的原因,你要懂得像佛菩薩求了願望就能靈驗。這只是佛菩薩幫你一個小忙,如果在求的時候,還會遇到各種難題,比如到底領不靈驗呀,這就是你未來所求得到的,大於你所求的,當然就會變得難題重重,如果你能突破這個考驗,就能撥開雲霧見青天。
  • 南懷瑾老師:學佛不能只管自己,利己利人最重要
    學佛不能只管自己,利己利人最重要初次到這裡,什麼都搞不清楚的,先把打坐姿勢調好。有一點要注意,在這裡的同學對沒有學過的同學,沒有做到愛人如己。這些都不是學佛的心理,是自私。學佛的人愛人如己,鼎力相助,可以彼此討論,幫助人家,但是你們不會的。尤其知識分子更自私,只管自己,有很多的藉口。昨天講七支坐法,大家要研究,尤其有醫生在這裡。黃醫師非常科學的,生理方面,尤其婦女的問題,抓機會趕快問他。他見多識廣,儘管問他。所以講打坐,與生理都有關係,男性也可以跟他研究。
  • 學佛修行人需要注意的破魔之道
    持戒、調伏貪嗔痴等,修慈心觀等,不希求不執著神通。4、每天誦經。除了持咒、念誦聖號,還建議每天誦經。在漢地,一個人修行著魔,不說大護法神,哪怕當地的城隍土地神,也一目了然。2、念誦楞嚴咒、馬頭明王、不動明王咒等咒語。
  • 學佛切記盲修瞎練,做好這兩點,才能早日成佛!
    學佛切記盲修瞎練,只有找到正確的方法,才能到達彼岸,見到自性。很多人學佛,都在盲學、盲信,根本沒有掌握正確的方法,那到底哪條路,才是通往成佛之路?如果論關係,佛祖的堂弟阿難,是不是比你跟佛的關係好,佛也沒有為阿難開個後門,就連釋迦牟尼身邊的親人,佛也沒有辦法,用神通幫助他們成佛。所以,不要認為你有多虔誠,你多相信佛,佛就能保佑你,度你到彼岸去,佛是不會度任何人的,佛也沒有能力去度任何人,若真有能力,把眾生都度了,慈悲的菩薩早就去做了。佛其實早就告訴過眾生,要想得度,只有靠自己。
  • 佛教:學佛路上的四條岔路,越走造業恐怕越深,一定要儘早回頭
    由此可見世間和世外的修行方式是有著極大的不同的,很多師兄都是以世俗間的法則來學佛,又以世俗間的標準來衡量自己學佛的程度,這無疑是緣木求魚,刻舟求劍,很難得到真實的利益。所以走了這條岔路的師兄們就把佛菩薩都看作神仙來拜,同時各種許願祈禱燒香上供捐錢,以為這樣就能求什麼得什麼了,這完全就是迷信和誤解,佛是覺者,是老師,但絕不是主宰,也不會和你搞什麼交易,拜佛其實只是拜老師,求佛也不如求己。
  • 從因果和承負來看為什麼學佛人也要修道
    修行樂園| 玄門親歷| 增長見聞 | 趨吉避兇修行莫分儒釋道,也並非人云亦云,更不能自我揣測。只有通過實證,才能趨吉避兇,道業方能順勢增長!小時候,經常聽到有人做壞事時,就有人站出來訓斥對方,說要為子孫積德。誰家遇到什麼好事後,就有人說這是祖宗積德了。
  • 信佛、學佛、念佛、修佛,你在哪一層?
    豪貴人家,有力布施,也不能放下身心去學道,也是為難。因此很多人難以生信,在兩可之間,不能學佛修行,勉為其難。無論你信與不信,佛都在那裡學佛信佛以後,就要學佛修行,大乘佛法修行菩薩六波羅蜜,以布施波羅蜜為首。
  • 因果有報,佛前許願,做到這2點,有求必應,很多學佛人不知道
    但是佛在《金剛經》中又說道:「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這又是何意呢!豈不是自相矛盾。這裡關鍵是要明白「佛氏門中」的含義,問問自己的心是否真正進入了佛門。很多人都是遇到困難,才會選擇求佛菩薩保佑,臨時抱佛腳,燒香磕頭。求佛菩薩保佑讓自己事事如意,工作順利,能夠發大財。
  • 法華經心得|禪定層次與「 五神通」
    【法華經心得】12< 妙法蓮華經·序品第一>上段偈言「又見離欲,常處空閒,深修禪定,得五神通」,很清楚的說明「清淨心」(離欲)、靜思(禪)、禪定,是禪修必備的過程,而「神通」的能力,是禪修達到一個境界高度後
  • 學佛必須發大願,不發大願難以成佛
    老陽按:學佛必須發大願,不管是哪一位高僧,都有自己的願力,淨土也講究信願行,第一個重要的就是發大願。釋迦牟尼佛又繼續告訴文殊菩薩,當藥師如來開始學佛時,發了十二大願。任何一位凡夫眾生都是因地上的菩薩,也是因地上的佛,因為每個人都有資格成菩薩,有資格成佛。
  • 臺劇history系列《著魔》影評·觀後感
    臺劇history系列《著魔》影評·觀後感《著魔》是一部由Adiamond Lee執導,森竣 / 任祐成 / 陳沂主演的一部劇情 / 愛情 / 同性類型的電影,豆豆精心整理的一些觀眾的影評,希望對大家能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