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怎樣學佛才能令你心想事成,所求如願?這兩點缺一不可!

2020-12-24 每日一首佛歌

佛陀一直都是強調「一切唯心造」,又有開示「心生則種種法生」,這兩句話的理解,佛法的一切力量是從心起的,心的力量是無窮無盡的,我們如果想要用佛法達到心想事成,先要考慮清楚一件事,就是佛陀是怎麼樣成佛的,用什麼來成佛的,佛到底覺悟了什麼?清楚這兩點,我們再看看心的力量有多強大?

這就是釋迦牟尼佛為什麼一直強調我們要知道「念力」的重要性,念力,是覺悟到事物的本質,從我們心裏面出發的。如果我們想改變自己的事情,首先必須有超越自己的決心,這種決心是一種求精的力量,它可以抑制種種不順利的困難。不要試圖找出為什麼它們不靈驗的原因,你要懂得像佛菩薩求了願望就能靈驗。

這只是佛菩薩幫你一個小忙,如果在求的時候,還會遇到各種難題,比如到底領不靈驗呀,這就是你未來所求得到的,大於你所求的,當然就會變得難題重重,如果你能突破這個考驗,就能撥開雲霧見青天。我們的內心力量是非常強大的,佛法講「一切諸法因緣生」,如果我們想要心想事成,要學會種下這個因,我們要付出這種行動。

努力尋找這件事的外緣,只要具足了內因外緣,就有機會心想事成。和大家講個身邊的事情,一個曾經學佛的師兄,在某些文章裡面誹謗辱罵佛法,說他以前曾經發願想要當佛菩薩,度化眾生,可是問起他做過什麼的時候,他說什麼都沒有做,現在卻在埋怨佛菩薩不靈驗,甚至還誹謗佛法,這種行為非常愚蠢,發願不是那麼簡單的。

如果想一想就能實現,那大家都可以躺在床上。我們是要精進去做,有些學佛同修,不明白佛法的六度波羅蜜中的「精進波羅蜜」有多重要,只會埋怨佛菩薩不靈驗,在這裡提出一個觀念,是用世間法提出來的,就是如果你想要得到你所想,先看看自己所求的,然後看看自己的每天行為配不配得上自己所求。

非常淺顯易懂的一個世間法,希望大家都能明白此話的意思。心想事成其實非常簡單,但是對於愚痴人來說求不得,同時也在告訴各位,因果深重的道理。在我們生活處處實踐中,如果我們處處都用心,處處都能體會到佛法的妙用,利用佛法處處都充滿智慧,沒有愚痴,處處都是開放蓮花,就如同釋迦牟尼佛一樣步步蓮,這樣子的生活修行,我們為什麼不能「夢想成真」呢?

相關焦點

  • 佛教:學佛之人,身上出現這三大徵兆,說明走對了路!
    如今,信佛、學佛的人不在少數,但真正在修行的人,屈指可數,就如《楞嚴經》中所說,末法時代佛子多數無修無證,即便是初果人都難得一見。然而,歷代祖師常勸誡世人,學佛萬不可走了錯路。因為,一時不能開悟明心,尚且可以通過培植福報,廣結善緣,為將來見心見性種下善因。相反,若走上錯路,則等於自損善根慧命,可謂得不償失。
  • 因果有報,佛前許願,做到這2點,有求必應,很多學佛人不知道
    求的都是虛妄的名聞利養,造的都是輪迴的業,這就叫做不會求。佛教講: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學佛如果信因果,不依據佛經修學,就不能開啟自性中的智慧,修不到功德,求不到真實的利益。求佛就是求自己,很多人學佛很用功,以真誠讀經,抄經,他就能心想事成,感應道交。學佛就是修一顆清淨心,很多事並不是求來的。
  • 佛教:大隨求菩薩,隨眾生所求而給如願;般若菩薩以智慧渡到彼岸
    佛教的歷史文化如今已經得到全世界推崇,然而很多人在求神拜佛的同時,只知寺廟中的神像,而不知眾位佛菩薩代表的意義,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佛教:大隨求菩薩,隨眾生所求而給如願;般若菩薩以智慧渡到彼岸:大隨求菩薩佛教認為誦其真言,可息諸災、滅罪障,一切願求皆得滿足。大隨求菩薩梵名是「摩訶羅底薩落」,又稱為「與願金剛」,就是你有什麼願望,祂就給你什麼,隨眾生所求而給如願,只要供奉祂,念祂的名,念祂的秘密真言,就能如意。但求願要衡量自身的現狀,切勿妄求。
  • 因緣果報,絲毫不差,學佛後,身上出現3種狀態,說明你走對了路
    佛法不離世間法,在家學佛的人,應把佛法運用到生活中,日常生活的行住坐臥,都包含著佛法的存在。我們在這世間只要覺悟,事事都是佛法,所以要想求佛法,不用離開世間,不用離開眼前人、事、物所有的環境,就能求到佛法,就能開悟,能證果。「佛」是覺悟的意思,覺悟之法就叫佛法。
  • 南懷瑾的告誡:保證學佛不偏離正確的軌道,這三者缺一不可
    佛教文化源遠流長,自從魏晉時期從印度傳過來後,已在中國發展了兩千多年,其文化已經深入人心,佛學愛好者也如過江之鯽,踴躍不絕。許多人剛開始學佛時,都很難遇到名師,遇到一些偏法也無法分辨,這無疑會讓自己在學佛的路上誤入歧途,不僅不能修得正果,甚至還可能走火入魔,墜入魔道。對於學佛時可能出現的這類問題,著名佛學、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提出了他的解決方法。
  • 佛教:在你沒有學佛之前,你永遠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倒黴!
    難道你不覺得把黑的變成白的,明明就是被別人騙了,吃虧了,你還要覺得這件事對你是非常好的,一定要去做,如果一件事對你是有好處的,但你只是覺得這件事對你用處不大,導致自己一個接著一個事情倒黴,無法擺脫因果循環的困境,這種事情是最可怕的。愚痴的人就是不會明白事情的真相,他所有的起心動念都是出於貪婪、仇恨和無知,簡稱為貪嗔痴。沒有智慧,也就叫做愚痴。
  • 佛教:持誦「大悲咒」,做不到這兩點,再念也無用!
    後經師父點化,我才明白,誦持大悲咒,深信和至誠至善,兩點缺一不可。如若做不到,再念也是「遠作菩提之因」,於現前卻少有功用。其一,深信。大悲咒又稱大悲心陀羅尼,有廣、中、略三種不同版本,如今流傳最廣的,當屬「伽梵達」所譯八十四句《大悲咒》。
  • 佛教:學佛後,有這四種改變的人,才會變得有福氣
    祖師有言:修要真修,證要實證,而我們往往會打著學佛的幌子,逃避現實,蹉跎時光,最後一無所成,最後變成了自欺欺人。所謂修道者如牛毛,成道者如麟角,又有多少人能夠投入自己的全部身心。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一個人學佛後,有這四種改變,才會成為真正有福氣的人。
  • 學佛切記盲修瞎練,做好這兩點,才能早日成佛!
    學佛切記盲修瞎練,只有找到正確的方法,才能到達彼岸,見到自性。很多人學佛,都在盲學、盲信,根本沒有掌握正確的方法,那到底哪條路,才是通往成佛之路?我們先來看錯誤的路,大多數人,都選擇了這條路,那就是用一顆虔誠的心,去相信佛,並認為,只要自己足夠虔誠,只要自己拜的佛多,念的經多,修的善多,就能成佛。這是非常幼稚的行為,最終也一定無法成佛悟道。佛不會幫助任何人,你不要以為,自己跟佛的關係好,佛就能讓你走後門,把你度了,讓你一步登天,這只能是一個美好的夢,卻無法實現。
  • 一位心理學家告訴我:心想事成的秘密,就在於這兩點,很準的
    「心想事成」聽起來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但其實一點也不神。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會體驗到心想事成的時刻。比如:當你特別想要見到某一個人時,那個人剛好出現在了你面前;或者說你特別害怕某件事情發生,最後那件事情大概率都會發生。
  • 佛教:軍荼利明王,降伏眾生之惡業煩惱,令一切眾生成滿其願求
    人生在世有善惡之分,所以佛教中有救苦救難的滿天諸佛菩薩,同樣也有各方的明王,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佛教:軍荼利明王,降伏眾生之惡業煩惱,令一切眾生成滿其願求:四面八臂軍荼利,痴見愛慢不能纏,笑怒慈微大慢相,常樂我淨一心含。
  • 佛教:學佛,要做好這四個字,否則福報會消失殆盡!
    佛教:學佛,要做好這四個字,否則福報會消失殆盡!「尊師重道」俗話說:「離師無法,離法無成。」選擇師父或導師的標準,並非看其有多大名氣,多大年齡或多老的資格。求拜明師,是幫你破迷開悟。當你不知道路時,要給你引路,把你帶領到認識路之後,你能進入了正常的修行狀態,則是開悟,古時稱「出師」。開悟之後,才可以自己把握修行方法,才算進入正式修行階段。師的第一層涵義是:要想求道、學道必須恭敬師父。古人最講究「尊師重道」。古時,學生成年之後,除了名字以外,還要起「字」和「號」。
  • 佛教:學佛後以為自己是在度化眾生,其實是大錯特錯,是你嗎?
    佛教的大願是誓渡眾生,我們學佛之後也會發在這樣的大願,可是許多人不懂什麼是真正的渡眾生,認為渡眾生就是指身外的眾生,我們要清楚一點,就是想要渡眾生,就要渡自己,《圓覺經》講義中講到不能帶著煩惱渡煩惱眾生,越渡越煩惱」。各位同修一定要清楚,渡眾生之前,先渡自己。
  • 學佛感應,出現3種狀態,說明你走對路了
    人這一生,人來人往,歷經滄桑之後,也許你就會明白,所有的經歷好像都是安排好的。正所謂:「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佛教所講的,種善因,得善果,給了我們改變命運的稻草,對於學佛人來講,當學佛後,出現以下3種狀態,說明你走對路了,就能受益,獲得感應。第一、心越來越慈善了。
  • 佛教:有了這4種表現,是業障消除的徵兆,看看你有嗎?
    人生不易,且行且珍惜,有緣遇到佛法,乃是生生世世修來的福報,所以作為學佛修行人,這一生有兩件事不能等,第一是消除業障,第二就是要廣結善緣。人的一生無時無刻不在造業,有善業,有惡業,如此循環不休。在《易經》中講: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所以人一生的吉兇禍福也都源於自己的所作所為,在佛教中講得更為明了,種善因得善果,因果報應,絲毫不差。
  • 佛教:有這三大特徵,隨喜讚嘆,你學佛走對了路!
    如今,對佛法心生歡喜,有意親近的人越來越多,這是智慧開啟的表現,值得讚嘆。不過初學佛時,如果正見不具足,甚至以「迷信」的方式學佛,非但難以得到佛法利益,反而易斷掉自己的法身慧命。譬如有人覺得,出家僧眾食素是虛偽,牛羊天天吃草,為何沒有成佛?
  • 佛教:學佛路上的四條岔路,越走造業恐怕越深,一定要儘早回頭
    但是世外法則完全相反,要讓自己的欲望也好,妄想也好,情愛也好,都越來越少,這樣才能飄然於世外——比如說目標是念佛往生的師兄們,雖然嘴上念佛,但如果身體和內心仍然對這個世界各種戀戀不捨,阿彌陀佛他老人家又怎麼會忍心帶你走呢?
  • 信佛、學佛、念佛、修佛,你在哪一層?
    縱有緣見面聞法,不明所說之義,也無益處。貧窮布施難,豪貴學道難。因貧窮的雖欲布施,有心無力,勉強布施,就會影響自己的生活,所以為難,並且心有不舍。豪貴人家,有力布施,也不能放下身心去學道,也是為難。因此很多人難以生信,在兩可之間,不能學佛修行,勉為其難。
  • 多少人嘴上學佛,心裡學魔!
    他說這不要管了。父母都不要管了,還跑來學佛?孝順都沒有做到,人道都沒有做好,還想成佛呀?自己的親人父母都沒有盡到孝心、愛心。對別人,那就更不用說了。 學佛是從做人開始。人都沒有做好,我要打坐,我要修法,我要灌頂,灌了頂就可以往生西方,念個咒就可以成佛了,你看這個貪心多重啊! 真正的佛永遠給人力量,給人安寧。
  • 欲除惡業,佛教所講的四種方法,你需知道!
    佛教有「八萬四千法」,法法皆是離苦藥。生來,誰都不是天生就信佛,學佛。在這學佛之前,亦曾造下很多很多惡業。當然也包括,學佛之後還繼續會種下惡業。但惡業造下了怎麼辦?通過學佛之後,就能很好地去處理它,而並非放任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