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界 | 我們生活在賽博朋克年代嗎?

2020-12-24 界面新聞

記者 | 潘文捷

編輯 | 林子人

『思想界』欄目是界面文化每周一推送的固定欄目,我們會選擇上一周被熱議的1至2個文化/思想話題,為大家展現聚焦於此的種種爭論與觀點衝突。本周的『思想界』,我們關注《賽博朋克2077》和杭州女子被造謠出軌事件。

《賽博朋克2077》走紅:什麼是賽博朋克?

上周,知名遊戲《巫師》系列開發商CD Projekt RED開發製作的角色扮演遊戲《賽博朋克2077》爆火。在動漫領域,剛剛完結的《全員惡玉》也以賽博朋克風格吸引了大量觀眾。《賽博朋克2077》遊戲一開始,我們就發現主角V是一個脫離了自己的部族的流浪者,準備進行一樁走私生意,並前往夜之城討生活。在黑暗腐敗、科技高度發達的夜之城,他成為了一名遊走在城市中的賞金殺手。《全員惡玉》的設定也帶著這樣的反叛意味和悲涼色彩,故事主角的「反派們」全部都是S級通緝犯,他們在AI控制下的人類社會中生存、覺醒並反抗。賽博朋克關注的就是「高等科技與低端生活」(high tech, low life)結合的社會形態下,科技高度發展的人類文明和渺小個體生活之間的劇烈反差。

《賽博朋克2077》海報

賽博朋克(Cyberpunk)究竟意味著什麼?這個詞來源於「cybernetics」(控制論)和「punk」(朋克),具有濃厚的現實關懷意味。「新京報·書評周刊」作者李永博看到,賽博朋克風格的來源可以追溯到朋克文化與美國科幻新浪潮的結合。和黃金年代的科幻文學作品不同,科幻新浪潮關注的不是科技帶來的美好生活,而是科技發展方向與成果未知性的恐懼——人們擔憂科技進步會帶來社會僵化、貧富差距懸殊和人性的壓抑。

《全員惡玉》海報 圖片來源:豆瓣

科幻作家威廉·吉布森在1984年完成的《神經漫遊者》開啟了賽博朋克這個文學類型,該書也被稱作「賽博朋克聖經」,書中首次使用了「網絡空間」(cyberspace)這個詞。《神經漫遊者》的設定是,在未來世界裡,跨國企業和犯罪集團猶如社會巨獸,主宰著社會,肆無忌憚地進行信息大戰,競相控制全球電腦信息系統的中心。對賽博朋克產生重要影響的另一部作品是美國作家菲裡普·迪克於1968年出版的科幻小說《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1982年,這部作品被改編成了電影《銀翼殺手》。「極客電影」作者樹羊看到,該電影為後來的賽博朋克作品提供了許多經典的視覺符號,包括在《賽博朋克2077》繼續被使用的摩登又衰敗的迷亂城市、高聳入雲的摩天大廈、霓虹燈閃爍的廣告牌、淅淅瀝瀝的小雨、東方元素、灰暗色調……此後的動畫《攻殼機動隊》對機械化的有機體——賽博格的表現,也給後來的電影提供了借鑑。隨後產生的《黑客帝國》三部曲,也是中國觀眾耳熟能詳的電影作品。

除了這些幫助人們在文學、影視、遊戲中識別賽博朋克風格的元素,更重要的是,它關注的是什麼話題?《賽博朋克電影三大母題研究》作者林濰克提出,賽博朋克電影有三大母題,其中之一就是賽博空間——這也是《神經漫遊者》提出的概念——它指的是由信息化網絡搭建出來的計算機虛擬世界是由無數計算機介入的,它可以分裂成無數個平行世界。第二個母題是人工智慧,追問人機博弈的前提下人類文明會往何處去。第三個母題為敵託邦,一般指向的是「一套理論上無懈可擊的完美巨型系統,這種系統可以是指實際掌握社會運作的財團、政府或者是電腦控制終端,這些巨型系統以更好地幫助人類生活的名義進行運作,從而承擔了替個體安排生活的權力」。

由此看來,或許不用等到2077,我們已經生活在賽博朋克當中。臉書數據門、斯諾登事件提醒著我們跨國企業集團和政府正如何控制著所有人的信息。每天和手機與電腦寸步不離並被它們塑造的我們何嘗不是某種程度上的賽博格。人工智慧也在不斷地融入普通人的生活當中。《高科技,低生活——歡迎來到賽博朋克的時代》一文作者沈虹看到,AI的勞工系統呈現金字塔型,金字塔的最上層是少數高科技高工資的碼工;第二層是工資較低的合同工;第三層是平臺勞工,例如內容審核員,他們承擔著AI系統裡重複性最高、工資最低的工作。不僅如此,還有最後一層,那就是普通用戶,他們免費為AI系統貢獻著自己的時間、數據和(不自知)的勞動。因此,這個金字塔實際上建立在對勞工的剝削之上,很多合同工、平臺勞工被看似光鮮的「自由工作、在家工作、高科技」吸引,但實際上終將滑入低收入陷阱。這不正意味著,我們中的很多人已經過上了「高科技,低生活」賽博朋克生活了嗎?

杭州女子被造謠出軌:為何女性總在謠言中成為「蕩婦」?

近期,杭州女子吳莉(化名)被造謠出軌,並因此「社會性死亡」。起因是她在小區快遞站待了9秒鐘,被郎某錄下發在一個人數近300的群中。接著,郎某和另一個朋友一起捏造的「富婆趁著取快遞的機會,與快遞員偷情」故事被好事者複製到一個個微信群裡。由於吳莉的臉和小區地址出現在了故事中,她的信息很快被扒了出來。吳莉因此被單位辭退,並被症斷出抑鬱狀態。對此,郎某的父親聲稱「就是小朋友開玩笑」,吳莉表示,郎某(27歲)不再是小朋友了,應該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27歲還是小朋友?郎某本人的發言更令人懷疑他正是一個「巨嬰」,他稱,「沒辦法,事情發生了得去面對,沒什麼好急的」,還稱,雖然發生了這樣的事情,但「朋友還是朋友,在群裡開開玩笑,聊聊天」。郎某展現了什麼樣的「巨嬰」行為?為何他造謠至此,周圍人也依然能夠包容他?武志紅在《巨嬰國》中指出這樣的「巨嬰」有如下幾點主要的心理特徵:一是共生,也就是大家庭、集體主義、沒有界限、以己度人等;二是全能自戀,也就是世界就應該按照我的想法運轉;三是偏執分裂,也就是他們會把「壞」從自己的身上切割出去,投射到外部世界中。

吳莉向餘杭法院提交刑事自訴狀及證據材料,要求以誹謗罪追究造謠者刑事責任。

我們或許可以把武志紅提到的共生心理和上野千鶴子在《厭女》中指出的男性之間的主體性的紐帶聯繫到一起。男人之間的紐帶,是相互認可的性的主體者之間的紐帶,男人通過一致將女人作為性客體,使得性主體之間的相互認可和團結能夠成立。「像個男人」意味著把女人置於自己支配之下。厭女症就是絕不把女人視為和自己同等的性的主體,而是把女人客體化、他者化,更直接地說,就是歧視、蔑視。因此,雖然很多人支持吳莉維權,但也有個別人稱其「想紅想瘋了」,並勸她「差不多得了」。這些說法正和輕易原諒郎某的周圍人一樣,骨子裡患上了厭女症。

吳莉稱,造謠的成本極低,這不只是發生在她身上的個案,更是一個社會現象。在「北青深一度」發布的《深陷「出軌快遞小哥」謠言,她決定站出來要一個答案》一文中,吳莉說,自她在微博上公開這件事,有不少和她遇到類似中傷的女性向她坦陳了自己的經歷。「基本上就兩種類型,一種是說你出軌,另一種說你是性工作者。」

或許我們可以用上野千鶴子在《厭女》中提到的說法,由於男人們希望成為「像樣的男人」,希望正式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女人,所以,那些不服從男人的控制、在性方面過剩的女人,也就是「行使性的自我決定權」的女人就會被指為放蕩、輕浮。吳莉這樣的女性被中傷,或許在某種程度上正是因為造謠的男性意識到自己不能控制和擁有她們。另一方面,男性也非常善於給自己尋找藉口,例如上野千鶴子看到,納博科夫的小說《洛麗塔》裡,12歲的女孩被描寫成了誘惑男人的壞女孩,這種描寫就給男人創造了藉口,說是「那個孩子在誘惑我,我無法抵擋」。就像吳莉根本什麼都沒有做,卻被好事者構陷出「偷情」的情節,這時候,「魅惑」明明是男人們自己感受和製造出來的,但是事後卻在構建來自對方的「誘惑」。

除了陌生人之間的造謠以外,在熟人之間,被造謠的女性也會被傳播與行為輕浮有關的謠言。公眾號「沒藥花園」作者何襪皮曾經在接受界面文化採訪時說,在男女關係中,女方傷害男方,一般是毀掉男方的事業或者性能力,比如剪掉他的生殖器官。男方給女方毀容比較多,還會通過傳播裸照或者造謠等方式毀壞女方的聲譽。這其實透露了男女雙方各自認為什麼對對方擇偶最有利——也就是說,女性認為男性是靠事業和性能力來吸引人,男性認為女性靠生育能力或者相貌吸引人,他們採用這些手段,毀掉對方吸引異性的能力。

法學家王利明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說,在網際網路、高科技時代,法律遇到的最嚴峻挑戰就是隱私、個人信息的保護問題,個人信息洩露已經成為一種「公害」。央視新聞對此評論稱,「社會性死亡」的單,不應該由受害者來買單,否則就是對造謠者的縱容。文章稱,即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相比之前的民法規範,其中最大的立法突破之一便是人格權獨立成編,其明確規定「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侮辱、誹謗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譽權」「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需要獲取他人個人信息的,應當依法取得並確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傳輸他人個人信息」。

參考資料:

今天,是什麼讓我們為「賽博朋克」而瘋狂?

https://mp.weixin.qq.com/s/K1zKVAtCqwv6gNh9ZlZVag

AI社會學|高科技,低生活——歡迎來到賽博朋克的時代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9557753

你們口中的「賽博朋克」,究竟是個什麼意思?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NTUxOTc4Mw==&mid=2650509340&idx=1&sn=9e523ba2b039d15c312b543c72804d2a&chksm=bef87c54898ff5420b6deac07f3f9ecc8cd03c2711afcaca4205e40e7d80aa28f5b1b6656c8a&scene=21#wechat_redirect

《賽博朋克電影三大母題研究》林濰克  

https://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270-1012454185.htm

被造謠出軌、被質疑想紅:她有一張不妥協的臉

https://mp.weixin.qq.com/s/ARwLVVximE36SVVmXbLKeQ

深陷「出軌快遞小哥」謠言,她決定站出來要一個答案|深度人物

https://mp.weixin.qq.com/s/xJ88huWud8czvJ23xyixIw

果然視頻|杭州女子被造謠出軌視頻拍攝者:成為朋友口中的郎某

https://v.qq.com/x/page/d321265d112.html

王利明:人格權獨立成編是民法典最大亮點,彌補傳統民法不足

http://m.thepaper.cn/wap/v3/jsp/newsDetail_forward_7448320

【專訪】「沒藥花園」何襪皮:男女都可能存在毀掉對方的念頭,但男性謀殺女性更多

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5149067.html

評論:「社會性死亡」的單 不該由受害者來買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5764973097384857&wfr=spider&for=pc

《巨嬰國》武志紅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6

《厭女:日本的女性嫌惡》[日] 上野千鶴子 著 王蘭 譯上海三聯書店2015-1-1

相關焦點

  • 思想界|我們生活在賽博朋克年代嗎?
    記者 | 潘文捷編輯 | 林子人1『思想界』欄目是界面文化每周一推送的固定欄目,我們會選擇上一周被熱議的1至2個文化/思想話題,為大家展現聚焦於此的種種爭論與觀點衝突。本周的『思想界』,我們關注《賽博朋克2077》和杭州女子被造謠出軌事件。
  • 資本終極圖景的思想控制:從賽博朋克看反壟斷
    賽博朋克是西方一個亞文化思潮體現,也是很多小說、電影、遊戲的創作題材。賽博朋克體現的是一種未來的「反烏託邦」圖景,通常是「高科技、低端生活」的結合。所以賽博朋克通常充斥著大量「黑客、人工智慧、大型企業」等元素。
  • 為什麼中國沒有「賽博朋克」?
    最近遊戲界最火的是什麼?當然是——《賽博朋克2077》。有多火呢?還沒開售,全球預購數量就超過800萬份,跟春節前買火車票有得一拼,一度把官方網站都給擠爆了。故事中,強尼是我們這個年代的人,1990年參軍被派去中美洲打仗,而後由於發現了戰爭的非正義性而離開軍隊,回到了夜之城。由於強尼失去了一隻手臂,被機械化改造,所以有了「銀手」的稱呼。後來,強尼組建了一支樂隊,成為了搖滾傳奇,宣傳他為了正義而反叛的思想。
  • 世界觀丨你所了解的賽博朋克,真的就是賽博朋克嗎?
    賽博朋克文化的發展  時間來到了1982年,菲裡普·迪克的科幻小說《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推開了賽博朋克風格創作的大門,奠定了賽博朋克的視覺先河。  life(高科技/低生活)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正處於科技迅速發展的時期,人們從電報機、收音機的生活迅速發展到新科技時代,正如《星際穿越》中庫珀的老爹所說:「每天都有新事物和概念出現,每天都像過聖誕節。」
  • 你們口中的「賽博朋克」,究竟是個什麼意思?
    「高技術,低生活」的標籤化認識能概括它的全部內涵嗎?實際上,即使在最資深的賽博朋克論壇,你也很難找到對這個問題的共識。當賽博朋克作為一種符號成為大眾文化的消費品之時,賽博朋克的精神內核也正在逐漸消解。Bruce Bethke把賽博朋克作為自己小說的名字,形容迷失的年輕一代:他們是抗拒父母的權威、與主流社會格格不入、利用電腦技術鑽漏洞和製造麻煩的技術宅。今天我們提起控制論(cybernetics),很多人會聯想到機械控制或工程自動化。實際上,1948 年「控制論之父」諾伯特·維納首次發表控制論思想之時,引發了一場持續半個世紀之久的思想革命。
  • 「賽博朋克」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精神?賽博朋克遊戲不完全盤點
    Punk:即朋克,是20世紀七十年代的一種搖滾樂。而經過演變,朋克如今更代表一種文化與精神,象徵解放自由與反叛主流。這也成為了後續「賽博朋克」科幻作品的基礎。 「賽博朋克」代表怎樣的精神? 在介紹「賽博朋克」的作品之前,先來概括一下「賽博朋克」的精神。 high tech low life. 高科技,低生活。
  • ​你們口中的「賽博朋克」,究竟是個什麼意思?
    一種被稱為「賽博朋克風」的美學或視覺藝術風格在悄無聲息地佔據各大社交網絡。在「土潮文化」的帶動下,網絡上還流行起了賽博朋克式的梗圖。雨夜霓虹就是賽博朋克嗎?「高技術,低生活」的標籤化認識能概括它的全部內涵嗎?最近幾天,在年輕人之間,沒有什麼話題比聊「賽博朋克」更加火熱了。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一款電子遊戲的上市。
  • 《賽博朋克2077》吸人眼球,那「賽博朋克」究竟是什麼意思?
    最近幾天,遊戲圈裡最熱門的話題便是新的3A巨作《賽博朋克2077》了,作為一款類似GTA系列的自由度極高的遊戲,精美的畫質、別具一格的第一人稱視角以及超高的自由度都給這款遊戲帶來了極高的可玩性,而眾多玩家也紛紛第一時間沉浸在了賽博朋克的世界裡,那麼,你們知道「賽博朋克」這個詞究竟是什麼意思嗎
  • 什麼是「賽博朋克」?
    網易研發的《代號:T》霓虹燈、義肢、人體改造、紅藍色調、高科技、擁擠的街道、亞洲面孔……這些都是在賽博朋克風格的作品中常見的元素,但是只要擁有這些元素,就能被稱之為「賽博朋克」嗎?朋克的起源在六十年代,美國正流行著progressive rock(前衛搖滾)。前衛搖滾十分注重音樂的複雜和技巧,音樂中包含著十多分鐘的solo(吉他獨奏),有的歌曲甚至長達四十分鐘。
  • 賽博朋克會在2077年變為現實嗎?
    他們生活在社會群體的邊緣,一個充斥著反烏託邦氛圍的未來:日常生活受到急劇進步的科技影響,普及的計算機化信息籠罩全球,以及侵入性的人體改造。 顯然,我不知道這位勞侖斯是誰,不過呢,通過他的定義,我們算是知道了一點賽博朋克的具體概念。
  • 光汙染≠賽博朋克,中國風的「賽博朋克」遊戲該怎麼做?
    有幾家國內廠商能賺到賽博朋克熱潮帶來的快錢嗎?估計一隻手就能數過來了,或者說,兩根手指? 真的有國內廠商能做好賽博朋克風格遊戲嗎?答案是否定的。 「賽博朋克」究竟是什麼?
  • 賽博朋克是什麼?為什麼你會喜歡賽博朋克?談談日漫中的賽博朋克
    談談日漫中的賽博朋克《賽博朋克2077》的火爆,讓很多人再一次體驗到了「賽博朋克」的魅力,這也使得「賽博朋克」這個詞再一次成為大眾口中的熱門詞彙,而事實上,賽博朋克在上個世紀就已經出現,也有許多經典的作品來反映關於「賽博朋克」的內容,例如《銀翼殺手》就是很好的例子,相信很多人對於賽博朋克有一個基本的概念,也正是從這部電影開始的,那麼賽博朋克究竟是什麼呢?
  • 這很賽博朋克什麼意思 賽博朋克含義及出處介紹
    最近因為賽博朋克2077的跳票,導致全民熱評,賽博朋克這個詞再次火了起來,「這很賽博朋克」是什麼意思?什麼梗?最初出自哪裡?小編給大家介紹下這很賽博朋克的含義,有興趣的網友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下「這很賽博朋克」吧! 這很賽博朋克什麼意思?
  • 遊戲界小島秀夫為何封神 32年前就已製作賽博朋克
    ps版snatcher說到賽博朋克大家都不會陌生,而賽博朋克類遊戲情節通常圍繞黑客、人工智慧及大型企業之間的矛盾而展開,背景設在不遠的將來的一個反烏託邦地球,而不是早期賽博朋克的外太空他們生活在社會群體的邊緣,一個瀰漫反烏託邦氛圍的未來,日常生活受到急劇改變的科技影響,普及的計算機化信息籠罩全球,以及侵入性的人體改造。
  • 《賽博朋克2077》裡面的Cyberpunk「賽博朋克」到底是什麼?
    在威廉·吉布森和菲利普·狄克等科幻大師的筆下,「賽博朋克」常被用來表現一種與科技發展水平不相符的混亂社會,「高科技下的低生活」也成了它的定義。如果說狄克寫作《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的60年代,美國還仍陷於冷戰初期的核陰影之下的話,那麼《銀翼殺手》上映的80年代,日本對美國的衝擊則不亞於另一種意義上的核武陰雲。因此,以80年代的眼光來看,如果賽博朋克的設想最終成真,那麼它必然發生在日本,發生在東京。
  • 光汙染≠賽博朋克,中國風的「賽博朋克」遊戲該怎麼做?
    《代號:SYN》將賽博朋克元素與東亞潮流文化結合在一起,打造具有本地化風格的開放世界。想必接下來一段時間國內手遊圈又會興起一陣「賽博朋克」風潮了,畢竟抄襲縫合、換皮、賺快錢是國內遊戲廠商最擅長幹的事情了。有幾家國內廠商能賺到賽博朋克熱潮帶來的快錢嗎?
  • 不動配色,賽博朋克?——三類朋克遊戲賞析
    引言大學裡我們宿舍經常用「朋克」來形容某人做事不合常規,意思類似於吉林話裡的「虎」、現在常說的「硬核」,其實「硬核」(hardcore)就是「硬核朋克」的縮寫。朋克(punk)是一種亞文化,源於上世紀七十年代英國、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家。
  • 【賽博朋克冬日祭】何為「賽博朋克」?
    賽博朋克≠賽博音樂 賽博朋克這個概念很多人都有所耳聞,但卻不曾去深入了解,即使在百度百科上查詢,我們也只能大概地知道,這是一種科幻作品的風格,它的常見元素是虛擬空間,霓虹燈,人工智慧等等。但如果只是這樣理解賽博朋克未免太過表面,而賽博朋克背後真正的內核要比這深刻得多。
  • 賽博朋克究竟是什麼?
    ■ 前「賽博朋克」時期若要探尋賽博朋克的起源,就可能要追溯到幾百年前,發展歷程中的第一座重要裡程碑是菲利普·狄克撰寫的科幻小說《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Do Androids Dream在上世紀80年代,賽博朋克的所有重要組成部分都已經到位,只是還需要一個名稱。「當我在上世紀80年代想到C字母打頭的那個單詞時,目的只是為我當時正在寫的文章想個俏皮、單字母的標題。」布魯斯·貝斯克(Bruce Bethke)是第一位提出「賽博朋克」一詞的作家,那篇文章將青少年黑客作為主要角色。
  • 三分鐘帶你了解,科幻電影中的賽博朋克和蒸汽朋克概念
    在七十年代中期,作為二戰主戰場的英國,經濟蕭條,失業率高。在文化方面,不管是電影還是音樂都比不上當時的美國(好萊塢黃金年代),而社會上感到前途渺茫生活無望的普羅大眾則需要一個宣洩的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