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蒙牛被曝黑幕?怎麼買到放心奶?

2020-12-14 騰訊網

本文約2300字,閱讀約需4分鐘

今天一早就有網友留言要我看熱搜,問我伊利、蒙牛的奶還能不能喝,我當時心想難道出了什麼大事件了?

太長不看版

1. 當然能喝,相對大品牌更可靠

2. 消費者用腳投票,愛買哪個買哪個

3. 應該鼓勵來自民間的監督,若造謠再追責

4. 國家重要標準的制訂過程應公開透明

- 目錄 -

伊利蒙牛還能喝嗎?

人家說了啥?

有關乳品標準

怎麼判斷奶的品質?

選購奶製品注意哪些?

可以不喝奶嗎?

原來是網上有一篇《深扒蒙牛、伊利6大罪狀,媒體不敢說,那就我來說》(後文簡稱《六大罪狀》)的文章,而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很快也出來闢了謠。

伊利蒙牛還能喝嗎?

先說結論,當然是能喝的。

大品牌本身是可以為自己的產品擔責、背書的,如果是一些特別小的品牌出了事,很多人也不注意。

說到食物沒有絕對的安全,而且標準越高意味著浪費的越多成本越大,越容易造成大企業優勢,而小企業活不下去。

而且總體來說,目前國內總體的奶製品,安全性一直在不斷提高,相關的標準也在不斷健全

我個人呼籲信息公開透明,政府相關部門標準的制定過程應該公開,但與此同時,作為消費者買產品的時候,無非是一分錢一分貨,五分錢兩分貨的問題。

人家說了啥?

《6大罪狀》這篇文章現在已經被刪了(我是在知乎上看到的一篇轉載)它講述了過去20年間蒙牛伊利的發家歷程,並「揭露」了在幾起乳製品安全重大事件中,他們發揮的作用。

從羅列事實的角度來說,這篇文章是有一定價值的。但對相關概念的描述中,有一些偏頗和誇張的地方。正好可以就這些問題給大家科普科普關於乳品的相關知識。

有關乳品的標準

《6大罪狀》這篇文章很聚焦的一件事情是,在2010年有關生乳的國家標準中,把蛋白質含量和菌落總數的標準下調、放寬了。由此作者得出結論,國產奶的品質越來越低,遠遠比不上其他國家的水準。

生乳≠直接喝的奶

從作者引用的參數指標來看,他說的應該是國家標準GB19301-2010,而標準一開始就給出了明確的定義範圍,「本標準適用於生乳,不適用於即食生乳」。

也就是說,這個標準針對的是那些被加工成鮮牛奶以及奶粉、冰激凌等奶製品的原料,而不是我們直接會喝到嘴裡的鮮牛奶產品,從生乳到牛奶,中間是要經過一系列加工處理過程的

並不能根據這個標準就說我們喝到的奶「低質量」。如果你去看巴氏殺菌乳(鮮牛奶)的國家標準,菌落標準就收緊了很多,包括對滅菌乳(純牛奶、復原乳)的處理,最後都是要符合商業無菌要求的。

風險確實有

但文章作者有一點提醒的不錯,牛奶中確實可能有很多有害微生物繁殖,包括像金黃色葡萄球菌產生的內毒素之類的物質,在後期加熱過程中也是無法滅活的。

如果生乳中的菌落過多,確實會增加最後奶製品的飲用風險。

但作為消費者來說,最後買到的商品奶也應是經過企業質檢的,真出了事情,重點還是找企業背鍋。

(蒙牛2012年便宜的純牛奶還出過黃麴黴毒素超標的事件)

怎麼判斷奶的品質?

除了菌落總數之外,還有包括像體細胞數量等等其他的指標,也可以間接的判斷出奶牛它有沒有乳腺炎之類的問題。

除了剛才說的國家強制性標準之外,企業對收購生乳還有自己的企業標準。

過去幾年,很多組織也加入了相關標準的制定,比如「農墾乳業聯盟」「國家優質乳工程」等等。他們收奶的標準比國家最低強制性標準是要嚴格的。

比如農墾乳業聯盟把體細胞數量限制在每毫升30萬個,比歐盟的標準都要嚴格,菌落數的標準也只有每毫升10萬菌落總數的樣子,[1]奶的品質會比較好。

買奶的時候可以注意一下有沒有相關的品牌標識,還有一個簡單的方法就是買需要低溫保存的奶,一般也不會用質量太差的奶源

選購奶製品注意哪些?

大家最關心的肯定還是買奶的時候要怎麼挑選,怎麼買到優質、安全的奶。

大品牌

我個人還是建議大家選擇大品牌。首先它整體的質檢品控體系更完善,其次大品牌也會細化出不同梯度的產品,你可以精細化地去挑選更優質的產品。

不說伊利蒙牛,拿北京人熟悉的三元舉例,它的奶也有不同的級別。更高級別的奶經過了膜過濾的處理,把體細胞之類的雜質完全過濾掉了,用到的標準肯定更嚴格,細菌也都少了很多,但相應的,價格也會更貴一些

蛋白質

還是從成分來說,蛋白質含量是產品包裝上強制標識的,很多人就會以此為參照,認準了蛋白質含量高的奶就是好奶。

喝奶的一個主要目的確實是補充蛋白質,但是我個人覺得,標準不用太高,每100克有3.2克以上蛋白質也就可以了,要有經濟條件的話,買更高的更好。

鈣含量

雖然沒有強制標識,但一般奶製品的成分表中(甚至在包裝顯眼處),也會註明鈣含量。

一般來說,每100克的牛奶含有110毫克的鈣就算不錯了,如果經過了強化鈣的處理能達到每100克140毫克,而且添加的強化鈣相比於直接吃同樣成分的鈣片,在牛奶中吸收率會更高。

還有的奶中會強化維生素D,如果沒有在吃補充劑的話,喝強化了維生素D的奶顯然也是很有好處的。

越貴越好嗎?

至於奶製品的價格,我個人的經驗是,和常見的工業化產品一樣,都是一分錢一分貨。(其他農產品大多不是標準化產品,就不好說了)

但因為喝奶是一個長期的事情,要想補鈣、讓自己更健康,就需要長期天天喝。這個時候你買便宜的還是買貴的,還真的不好判斷。

我作為營養師,會教大家怎麼去判斷配方,比如它就沒有強化維生素D、強化鈣,量有多少。但不同的產品,哪怕配方一樣,實際用料的差別,也會導致價格也會差很多。

比如一瓶800ml的奶,便宜的只要不到10塊錢,但貴的可以賣到40塊錢,翻了4倍。儘管貴的奶確實品質非常好,但具體營養素的獲得量只有便宜奶的大概1.2倍,長期喝也並不是一個划算的選擇。

所以大家還得自己來判斷和取捨

可以不喝奶嗎?

但如果不喝奶的話,一般的飲食結構,鈣的攝入量在300毫克左右,離每天800毫克的推薦攝入量有一定差距。

而缺鈣會增加骨質疏鬆和骨折的風險。長期嚴重缺鈣甚至會影響肌肉、血管的收縮,導致抽搐,也會對神經系統造成影響。

為了獲得足量的鈣,我個人一般是建議大家每天有條件的可以喝到500g的奶,至少也要喝300g(每天一杯牛奶、一杯酸奶的樣子)。除了喝奶以外,最好也保證蔬菜、豆製品以及堅果的攝入。

如果出於各種原因不喝奶,更要多吃一些蔬菜、豆製品和堅果。還要注意補充維生素D,促進鈣的吸收。實在不行,用補充劑補鈣也可以,但每天的劑量不要超過 1000mg。

參考資料:

[1]http://www.gov.cn/xinwen/2019-11/25/content_5455424.htm

編輯:金金

相關焦點

  • 伊利、蒙牛被曝「黑幕」,國產牛奶的表現還好嗎?
    近日,一篇名為《深扒蒙牛、伊利六大罪狀,媒體不敢說,那就我來說》(下稱《六大罪狀》)的文章在社交平臺上廣泛傳播,一時間 「蒙牛」「伊利」紛紛陷入輿論漩渦。 受「三聚氰胺事件」影響,中國消費者對乳製品的安全性一直高度敏感。即使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很快出來闢謠,但公眾之於此事的討論熱度依然不減。
  • 伊利、蒙牛被曝黑幕?牛奶到底應該怎麼選?
    最近,網絡上有一篇《深扒蒙牛、伊利6大罪狀,媒體不敢說,那就我來說》的文章,引發了很多網友的討論。 雖然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馬上出來闢謠,但還是有不少粉絲在後臺私信所長夫人: 「國產牛奶還能喝嗎?」
  • 伊利VS蒙牛
    從產品角度看,當前主流的液態乳產品當中伊利和蒙牛均存在較為直接的競爭關係。伴隨著中國乳業品類的不斷創新,乳製品從最初的較為單一的乳飲料、基礎白奶和低溫酸奶產品開始,陸續出現了高端乳飲料、高端白奶、常溫酸奶、兒童奶和乳酸菌飲料等產品,而且這些產品的渠道結構較為類似。
  • 國產奶漲價!伊利蒙牛打頭陣 乳業板塊掀漲停潮
    1月5日,海通證券(600837)調研顯示,伊利、蒙牛的基礎白奶產品元旦後漲價3-5%,收入佔比15%左右。1月5日,國盛證券研報也顯示,蒙牛於12月底開始對旗下白奶產品進行提價,提價幅度約4-5%。對此,伊利董秘辦回復個人投資者表示,公司基礎白奶有不到5%的提價,主要因原奶成本上漲的壓力,具體經營計劃將在年報中披露。
  • 「可牛了」背後:蒙牛伊利暗戰不斷
    文 | 張凱倫編輯 | 楊旭然本文核心觀點1、和伊利的競爭陷入膠著,蒙牛與可口可樂的合作,或成為其破局的關鍵。2、押注低溫奶,是蒙牛與伊利進行差異化競爭的重要手段。截至11月16日收盤,伊利市值達2331億元,蒙牛市值1627.95億港幣,折合人民幣1386億元,比伊利少了近1000億元。蒙牛與伊利的主營業務極其相似,都由液態奶、奶粉和冷飲三大產品構成。但這幾年,伊利開始聚焦常溫優勢,進行橫向拓展品類,不斷拓寬護城河,市佔率增速已經超越蒙牛。
  • 蒙牛與伊利的那些秘密
    可能你想不到,伊利比蒙牛的建設要早很多。那個時候蒙牛的老總牛根生先生還是伊利的副總裁,後來由於和當時的董事長在戰略上有分歧,產生了矛盾。於是牛根生便辭職,在1999年8月份創建了現在的蒙牛。當時的伊利是乳製品行業的老大,而蒙牛是從零開始,一步步發展起來的。
  • 蒙牛市值為什麼比不過伊利
    可以看出蒙牛此番發債受到了市場的推崇。但事實上,蒙牛的市值並沒有形象中的那麼好,與國內另一乳業巨頭伊利股份(600887.SH)相比,同樣是千億級企業,市值卻始終比不過伊利,相差近800億元。蒙牛市值為什麼比不過伊利,主要表現在營收、利潤及市場份額。
  • 常溫奶失寵,蒙牛伊利光明血拼鮮奶,一升5塊錢,水比奶都貴了?
    5元錢可以在超市買到兩瓶500毫升裝的純淨水,可謂是水比奶貴。 這是光明「新鮮牧場」在近日促銷時給出的價格,同時出現低價的還有北京三元的72℃鮮牛奶、光明「優倍」、蒙牛每日鮮語以及君樂寶的悅鮮活牛奶。 這些商家和廠家的促銷力度不相上下,買一送一、買一送二、買二送二等等。這樣的價格大戰,與前兩年的咖啡補貼戰,有過之而無不及。
  • 蒙牛欲與伊利爭一哥,與可口可樂合作低溫奶,最大受益者或是中糧
    港股蒙牛乳業漲超3%,最新總市值近1200億港元;中國飛鶴漲5.3%,澳優漲3%。消息面上,市場監管總局官網日前通報,可口可樂公司與中國蒙牛乳業有限公司新設合營企業案在4月29日審結。據悉,新的合資公司將在國內生產並銷售低溫奶產品,且是一個全新的品牌。
  • 懂行觀察|「可牛了」背後:蒙牛伊利暗戰不斷
    2、押注低溫奶,是蒙牛與伊利進行差異化競爭的重要手段。 3、冷鏈物流亟待完善,為低溫奶品牌在多區域崛起創造條件。 快消品界看似離譜的跨界合作又多了一對。
  • 原奶價四個月累漲10% 伊利蒙牛率先提價或掀行業漲價潮
    原奶價格接近歷史峰值   時隔多年,伊利、蒙牛集體提價基礎白奶。   1月5日,國盛證券研報指出,伊利股份、蒙牛乳業兩家乳業已在2020年12月底對旗下基礎白奶進行提價,提價區間為3%-5%。不過,反映到消費終端來看,目前兩家企業的基礎白奶提價對消費者影響不大。
  • 濰坊袋裝純牛奶蒙牛伊利缺貨 奶源不足為主因
    在佳樂家新華店,促銷區雖然擺著蒙牛袋裝純牛奶的包裝箱,但都是空的。    原標題:袋裝純牛奶,蒙牛伊利 咋沒了    10月22日,記者走訪城區幾家大型超市發現,伊利、蒙牛的袋裝純牛奶出現了缺貨的情況。對此,超市工作人員表示,目前全濰坊都缺這種奶。業內人士表示,這可能是奶企因奶源不足而做出的結構性調整,並不是說低價奶會退出市場,等到奶源充足以後,各奶企會重新大量生產。
  • 短保鮮奶,「撕扯」伊利、蒙牛兩巨頭
    肯定有朋友會反對:國內常溫奶才是主流,而且份額佔比呈碾壓之勢,低溫奶受制諸多因素,只是一個細分領域罷了,怎麼可能逆襲。實際上,推動低溫奶成為主流趨勢的因素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基礎設施的發展推動,二是消費需求的自然轉變。一. 物流快速發展帶來的「保質期」革命相信對於物流的發展,大家都有很深的感知。
  • 蒙牛伊利左右牛奶國標?這奶以後還能喝嗎?
    蒙牛、伊利被曝左右國家牛奶標準的制定衝上熱搜,看來大家都很關心奶製品的安全問題啊。相比於牛奶來說,很多人減肥期間都愛喝酸奶,酸奶真能減肥嗎?什麼樣的奶適合肥胖人群?01酸奶的分類牛奶經過發酵形成酸奶,酸奶保留了牛奶全部的營養價值,增加了乳酸菌,還使奶中的蛋白質變得更容易消化吸收,解決了乳糖不耐受的問題。牛奶和酸奶的熱量差別不大,但是酸奶普遍含糖量較多。
  • 乳業大變局:蒙牛發力 伊利的「老大」還能當多久?
    但隨著乳業加速發展,處於頭把交椅的伊利股份面對的威脅也越來越多,最大的威脅自然來自乳業雙寡頭的蒙牛乳業(02319.HK)。 從上遊奶源來看,伊利股份目前除自有牧場之外,還控股優然牧業和中地乳業。而蒙牛乳業的上遊奶源布局要更早。
  • 奶價進入上漲周期,伊利蒙牛再次搶購奶源,大型牧場幾乎搶佔一空
    而這些原奶供應商,也成為大型乳企的爭奪對象。7月28日,蒙牛以3.95億港元增持中國聖牧,成為其第一大股東。而早在2016年,伊利便有意收購中國聖牧,後稱未獲商務部反壟斷局批准,終止交易。雖與中國聖牧失之交臂,8月2日,伊利股份宣布,擬以約2.03億港元,認購中地乳業16.6%股份,布局上遊奶源。
  • 關於蒙牛伊利能源爭奪戰 盯上中國聖牧?
    中國聖牧被稱為「中國最大的有機奶乳品公司」,截至2019年底,共有22座牧場,奶牛存欄10.6萬頭,日產有機奶731噸;中地乳業則是總部設在北京的一家奶牛養殖企業,截至2019年年底,中地乳業奶牛存欄共計6.54萬頭,年原奶銷量37.37萬噸。隨著國內乳業市場集中度提升,伊利、蒙牛兩大巨頭已經瓜分掉8成以上的市場份額。在此情況下,為何還要投資和併購原奶上遊企業?
  • 蒙牛「可牛了」,伊利你慌不慌?
    人們對蒙牛和可口可樂的聯姻也自然想到了「肥宅快樂奶」。 有些娛樂博主更是按捺不住,做出了直接將牛奶和可樂混在一起的趣味視頻。 伊利聚焦常溫優勢,進行橫向拓品,不斷拓寬護城河,蒙牛則基於上遊牧場及冷鏈資源優勢深耕乳製品行業,持續加高行業壁壘。 其中對蒙牛而言,低溫奶領域是其未來幾年中最為重要的戰略級市場高地。 數據也佐證了這一點。
  • 蒙牛和伊利,誰才是行業老大?!
    同樣,乳業巨頭蒙牛和伊利也是「相愛相殺」二十年,明爭暗鬥的較量從未停止,不過,從投資和布局來看,兩大巨頭卻又殊途同歸。 而在國外,澳洲又是蒙牛和伊利另外一個「戰場」,他們先後都在澳洲收購的多家奶企,畢竟優良的環境加上政府支持,吸引力是足夠的。
  • 兩大品牌棋逢對手,伊利到底比蒙牛好在哪裡?
    大家平時都喝什麼牌子的奶呢?是安慕希、倍冠、優酸乳?還是特侖蘇、純甄、真果粒?它們其實是兩種品牌,從口感上來說都差不多,但如果從財務的角度分析,那就有說頭啦!一、伊利盈利能力更好ROE是一個盈利能力指標,反映公司賺多少錢。從ROE來看,伊利均在20%以上,很穩定;而蒙牛隻有15%左右,甚至出現負值,伊利明顯高於蒙牛,說明伊利賺錢的能力略高於蒙牛。二、伊利哪裡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