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了諸緣如幻夢,世間唯有妙蓮花」出自宋代王安石的:
《 和詩贈女 》
青燈一點映窗紗,好讀楞嚴莫憶家。能了諸緣如幻夢,世間唯有妙蓮花。
「世間唯有妙蓮華」。要理解這裡的「妙蓮華」,就要懂得《楞嚴經》裡的一句:「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不取無非幻,非幻尚不生,幻法云何立?是名妙蓮華。」這句話的意思是,緣分也好,思念也罷,都是一朵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的妙蓮華。
這句的禪意很深。思念是從自己心中生出來的,自己又為自己的心中的思念而難過,這就是自心取自心了。世間有一句話叫做「自己苦自己」,也是這麼解的。
王安石(公元1021~1087年)晚年退居鐘山的時候,喜歡閱讀佛經,他對佛理有深刻的領悟,《楞嚴新釋》就是他為《楞嚴經》作的註解。他有一個非常有才華的女兒,成年後遠嫁他鄉,思念家親眷屬,憂懷之中,便寄詩一首寄給父親以表相思之苦,其中有兩句:極目江山千裡恨,依前和淚看黃花。意思是,離家太遠了,想家想得掉眼淚。
王安石收到詩後,於戚戚然中便親手抄寫《大佛頂首楞嚴經》一部,同時還有這首和詩,寄給愛女,勉勵她放下心中的悲戚和掛懷,能從佛法中了達諸緣之如夢如幻,領悟並接受世間如夢幻泡影的無常,生離死別是緣起如幻的真相,期待女兒在精神上以楞嚴經的究竟了義智慧,化思念為修證佛法的動力,體悟楞嚴之智,從世間的憂悲苦惱中超越解脫出來。
王安石晚年讀《楞嚴經》,對宇宙人生真相是比較通達的,否則,怎麼叫「開智慧的楞嚴」呢。他在詩裡說:「諸緣如幻夢」,意思是,父女之緣、夫妻之緣、君臣之緣等等諸多緣份,其實都是如幻似夢的。所以,不必要當真,更不好為此思念難過。這是勸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