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血戰士納甘諾,出生於喀麥隆的貧民區,在故鄉接觸過短時間的拳擊學習,迫於生計沒能繼續;後為追逐夢想來到了法國,並在一名綜合格鬥教練的建議下開始嘗試相關的訓練,進入UFC後的納幹諾,依靠著他那摧枯拉朽的重拳,一路KO來到了量級頂尖。其間納甘諾雖然也經歷了一些起伏,但是現在他又以漂亮的KO獲勝,向世人宣告了,進化後的納幹諾回來了。
或許很多人對納甘諾在場上展現出來的技術水平並沒有深刻的印象,但應該沒人會忘記他那一雙「專治失眠」的重拳,已經為多少人「成功診療」。UFC歷史上確實從來不缺重炮手,但給我帶來如此震撼感受的卻只有納甘諾一人。如果說,當年的「減重」詹森尚需依賴無與倫比的連續性打出機會,才有最後精確制導結束戰鬥;同樣爆發力天賦異稟的羅梅羅,一錘定音之前也還需暫時性技能冷卻以待時機;但是「鐵血戰士」納幹諾的拳,只需要「蹭住」便可成功「送人入睡」。這種史無前例的重擊分量著實激起了我對他體能訓練內容的興趣,今天筆者就帶領讀者朋友們一起去探尋納幹諾重拳背後的訓練方式。
系統訓練時期的體能訓練內容
在職業生涯的前期,納幹諾比較喜歡基礎力量的訓練。那時候槓鈴啞鈴的基礎力量訓練動作在他的體能訓練中佔據了較大的比例,日常會做深蹲弓步臥推推肩彎舉等內容。後來納幹諾大幅度減少了基礎力量訓練的比例,開始轉向做更多的專項體能訓練。常做的專項體能訓練內容舉例如下。
計劃示例一:
1跑步機慢跑熱身,技術空擊。主要目的是為了初步的熱身。
2強度手靶、強度沙包等打擊訓練。它們是專項技術,但同時也是很好的專項力量訓練。
3組合跳欄架(多個較矮的加一個較高的)、敏捷梯、引體向上、GHR器械卷腹。幾個基礎體能訓練動作多站點連續進行;下肢方面偏向移動功能,上肢核心等部位偏向基礎力量訓練目的。
計劃示例二:
1坐姿跳箱。高度較高,次數較少,強調瞬間的爆發力。
2雲梯跳躍行進。懸垂在雲梯上,以上肢跳躍的形式行進,是很好的抓握力量與全身協調性的配合訓練。
3掄錘砸輪胎計時。格鬥選手常用的經典的複合型爆發力訓練動作。
4泳池中跑步。藉助水的均勻阻力,避免大體重帶來的關節衝擊。
5戰繩。也是一個格鬥選手常用的經典體能訓練。他多以連續高速計時輸出的方式進行戰繩訓練,對專項耐力提高非常有針對性。
6太空艙跑步。和在水中一樣可以減少體重帶來的衝擊。
7核心力量組合:交叉卷腹,V字靜態加空蹬自行車,側臥兩頭起。
專項有氧訓練內容
納甘諾並沒有進行大量的長跑,也沒有進行太多高強度的間歇跑,而是採用了多種專項性更強的訓練形式共同促進有氧耐力的提高。對於他這種體重非常大的運動員,避免過多的長時間持續的有衝擊的有氧運動,例如長跑,對於減少下肢關節壓力方面還是有很大的現實意義。納幹諾常做的有氧訓練內容如下。
1腰綁阻力帶高強度手靶,選取比較簡單的打擊組合,注重發力而非技戰術細節。
2風阻力單車。這一項內容他常以計時的高強度間歇的形式進行。風阻力單車是一種阻力均勻,而且上肢也有很高參與度的訓練器械。
3跳繩。這項內容在格鬥類運動中的經典程度相信不需要多做解釋。
循環1:腰綁彈力帶爬行+實心球砸地+腰綁彈力帶移動空擊。
循環2:壺鈴農夫行走+實心球砸地+短距離加速跑。
這裡比較想要補充一點:不要認為核心力量就該是像常規腰腹肌一樣局部訓練,對於頂級運動員像剛才循環訓練中提到的農夫行走和爬行這一類全身參與的核心控制動作,對身體控制能力的加強以及這方面的能力在運動對抗中的實用性,有著更大的價值。此外,即使是常規的力量訓練,動作組成循環訓練的模式,也能有效的刺激心肺耐力的提高,同時還能兼顧肌肉耐力。所以用循環訓練來提高耐力水平是非常經濟實惠的選擇。
疫情期間的體能訓練
這是這一篇比較特殊的部分。今年受全球疫情的影響,近期這些頂級運動員也都是隔離在家的狀態。納幹諾在這期間一直保持了用徒手的方式進行體能訓練。徒手的體能訓練雖然沒有太靈活的可調控負荷,但是有著能夠更好的加強身體控制能力的作用。常做的訓練內容有如下:
1動態熱身計劃,每個動作20秒。
開合跳。
連續前後滑步刺拳,正反架都做。
跳步轉體出拳,左右交替。
跳步提膝觸肘,右膝觸左肘,左膝觸右肘,交替進行。
跳步踢腿觸手,右腿左手,左腿右手,交替進行。
徒手蹲起。
全身性運動可以更快的提高體溫、調動身體機能,同時選取了很多跟專項技術相關的拳腿動作,使熱身更具針對性,更好的調動搏擊格鬥的狀態。
2居家空擊組合,共5個循環,間歇60秒。
60秒自由空擊。
30秒連續快速左右直拳。
60秒自由空擊。
30秒連續快速上鉤拳。
60秒核心力量。
空擊不只是是技術訓練的重要環節,還可以作為優秀的專項有氧耐力訓練及準備活動部分的專項熱身內容。
3全身體能徒手訓練,每個動作30秒,做4個循環,間歇60秒。
舉腿+反向卷腹。
V字兩頭起(身體不落地連續進行)。
伏地挺身摸肩(做一次伏地挺身,左手摸右肩,右手摸左肩,如此重複)。
低姿態弓步交換跳(時刻保持很低的重心)。
半蹲跳。
4上肢徒手訓練,每個動作30秒,做4個循環,間歇60秒。
擊掌伏地挺身。
凳子臂屈伸。
波比跳。
下斜伏地挺身。
鑽石伏地挺身。
5全身體能徒手訓練,每個動作20秒,做3~5個循環,間歇60秒。
低重心跳躍踢腿(低重心半蹲姿態連續進行,小幅度跳起的瞬間踢出小腿)。
V字靜態+空蹬自行車。
俯撐登山。
行進間蜘蛛俠伏地挺身(前進後退都做)。
波比跳。
6全身體能徒手訓練,每個動作30秒,做5個循環,間歇60秒。
印度伏地挺身。
三頭肌伏地挺身。
連續收腹跳。
單腿硬拉。
伏地挺身滑行盤收腿。
仰臥雨刷器(仰臥將雙腿抬起,像雨刷器一樣左右運動)。
舉腿+反向卷腹。
7全身體能徒手訓練,每個動作20秒,做3~5個循環,間歇60秒。
低重心連續跪姿轉半蹲。
低姿態平板支撐跳躍(伏地挺身姿勢,屈肘降低身體,保持身體高度連續做小的彈跳)。
低重心弓步交換跳。
鴨子步。
平板支撐轉伏地挺身(平板支撐姿態,屈肘與直臂交替轉換)。
波比跳。
最後這一系列的徒手訓練計劃也是屬於循環訓練的模式。上文已經提到過這種模式的優點,這裡便不再贅述。此外,筆者想要針對計劃中提到的一些低重心的下肢訓練,例如低重心的弓步交換跳、鴨子步、跪姿轉半蹲等,做一些額外的解釋說明:如果想要以提高身體爆發力,加強動作的輸出功率為主,而是要多做可以充分伸展的動作,不要局限在低重心。納幹諾已經具備非常強大的爆發力,並不需要花太多的時間去額外加強這一項素質。這裡是為了照顧格鬥勢的低重心需求;對於身材高大的運動員,保持低重心的能力也是非常重要;因此他在這裡選擇了低重心的動作。
納幹諾以重擊出名,但後來卻大幅度減小了基礎力量訓練。這是因為,格鬥雖然需要力量,但始終是一個技戰術主導的項目。天賦異稟的納幹諾,前期已經打好了足夠的力量基礎,他的力量相對格鬥的要求已經足夠強大。這個時候如果能夠增加身體控制能力,使高大的身材能夠實現靈活控制,原有的力量儲備能夠靈敏發揮,這帶來的優勢遠比在最後繼續突破那一點點力量數據要好得多。因此,他在之後的體能訓練中,對基礎力量也只是一個少量保持的態度,更多的重心放在了身體功能訓練與綜合體能強化上面。這類內容所代表的專項體能,會是幫他走到更高更遠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