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出現了四百多位皇帝,為什麼沒有一個是山東人

2020-12-24 騰訊網

自秦國嬴政統一中原成為始皇帝,至清王朝滅亡,在這兩千多年裡,中國歷史上先後出現了四百多位皇帝(其中包括少數民族建立政權的君王,和太平天國洪秀全父子),他們遍布全國各個省份和地區,唯獨沒有一個是山東省人。

這種奇怪的現象,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要揭開這個謎底,我們首先來看一看皇帝是怎樣出現的。

上圖_ 古代中國歷代皇帝 (部分)

在中國歷史上,能夠坐上皇帝寶座面南稱君的,無非是在這兩種情況下:

一是聚眾造反改朝換代,或武力推翻前朝,如漢高祖劉邦、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等;

二是承襲或逼宮繼位,像隋煬帝楊廣、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趙匡胤、清聖祖康熙帝(包括宮廷政變、篡位和禪讓)等。

利用其他手段當上皇帝的也有,但為數不多。

了解了皇帝是怎樣上位之後,我們再通過對山東的地理,文化、經濟等狀況的分析,就可以知道歷史上這個省為什麼沒有出現皇帝了。

上圖_ 清朝山東全圖

一,由山東的地理環境所決定

山東地處中國的東部,兩面環海,是中國的沿海大省。由於山東的海岸線較長,所以漁、鹽、養殖等海洋事業興旺發達。山東除了中部有泰山之外,其他都是平原和丘陵地區,可耕種面積大大的超過其他省份。又因我們的母親河從這裡入海,從而形成了大面積的溼地,給種植業提供了有利條件。

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使山東地區土地肥沃,雨水充沛,災害罕見,連年豐收,自古以來就是魚米之鄉,成為全國首屈一指的富庶之地。自然條件的優越,不僅給人民帶來了富裕的生活,還造就了淳厚的民風。在這種環境下,人民能夠安居樂業,繁衍生息,過著太平日子,哪裡還想造反?

上圖_ 黃河流域地圖

還有,山東除黃河以外沒有大江大河,更沒有高山大嶺,關隘峽口,可以說是無險可守。再就是,山東靠近京畿地區,造反成功的可能性極小。可見,沒有造反哪能出皇帝吶?

有人問,唐朝農民起義的「沖天大將軍」黃巢不是山東人嗎?不錯,史載:「巢,故魯冤句人也。」他是山東曹州冤句(今山東菏澤)的。黃巢領導的農民起義,聲勢浩大,風起雲湧,席捲了大半個中國,很快佔領了唐朝都城長安,他自稱「皇帝」,建立「大齊」政權。但是,黃巢沒有推翻唐王朝,反被唐軍消滅。黃巢的稱帝只是暫時或勉強的,這個皇帝沒有被歷史所承認。

除了唐朝的黃巢起義外,在其他朝代中,山東還出現過一些農民起義,比如西漢末的赤眉軍起義,隋末的王薄起義等,但都沒有成為氣候。既然造反沒有成功,自然也就沒有皇帝的誕生了。

上圖_ 黃巢(820年-884年),曹州冤句人

二,由山東的濃厚文化氛圍所造成

山東以盛產聖人而著稱,先後有孔子、孟子、孫武子、王祥等文武聖人在這裡出生,是儒家文化的發祥之地。由於儒家文化講求「仁、義、禮、智、信」,推崇君臣、父子各守其道的思想,這些所謂正統的理念,在秦漢之後逐步深入人心,造就了一大批士人學子。他們認為造反是大逆不道的事,不奢求去統治別人,只想國家平平安安,家庭和和睦睦。又由於山東人比較豪爽,恪守信義,願意過穩定平和的日子,哪有心思去造反。這樣,山東的農民起義較其他省份就少的多,所以出現皇帝的機率也就低了。

當然,除黃巢之外,山東還出現過規模比較大的農民起義。比如北宋時期的梁山宋江起義,也是鬧得轟轟烈烈,聲勢浩大,使宋王朝如臨大敵,惶惶不可終日。但是宋江深受儒家文化的影響,提出了「反貪官,不反皇帝」的口號,雖然打著「替天行道」的大旗,後來還是被招安了,淪為朝廷鎮壓農民起義的鷹犬,最終被鴆殺,成為歷史悲劇。

上圖_ 央視《水滸傳》宋江背後「替天行道」的大旗

三,山東沒有出現皇帝的另外幾種說法

古代帝王是最講求風水的,歷史上任何一個王朝在皇帝登基、遷都、建造陵墓等重大事情時,都要讓高人看風水找龍脈,求得江山永固,傳世萬代。

二千多年來,山東為什麼沒有出現一個皇帝?相傳是「龍脈」被人弄斷了。

一說,由於姜子牙在協助周武王滅掉殷商,建立周朝時勞苦功高,被封為齊侯,並在山東建立齊國(都城在今山東臨淄附近)。他為了防止周天子的猜疑,又因為封神時,留給自己的玉皇大帝神位被張伯忍(張友仁)搶先佔有,一怒之下把山東的龍脈飛封印了,從此山東就沒有了龍脈。沒有龍脈也就沒有了皇帝的出現。

上圖_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

還有一種說法:山東出了一個孔聖人,他受到了所有王朝的供奉,稱為「天下文官主,歷代帝王師」,並世襲「衍聖公」封號,其家族延續幾千年,旺盛到了極點。據說孔家把山東的龍脈給用盡了,所以就不會再出皇帝了。

關於姜子牙和孔聖人阻斷山東龍脈的說法,純是神話傳說。傳說畢竟是傳說,我們可以作為一般的了解,不可當作山東在歷史上沒有出現皇帝的根據。

翻開歷史我們可以清楚的知道,山東雖然在兩千多年中沒有出現過皇帝,但是,由於他優越的地理條件,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卻在歷朝歷代湧現出過許多仁人志士和英雄人物。既然是這樣,山東仍然不失一個歷史悠久,文化深厚,人傑地靈,英才輩出大省的稱號。

作者:穆炳森 校正/編輯:莉莉絲

參考資料:《中國古代地理手冊》《中國歷代開國皇帝》《水滸傳》《新唐書》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兩千多年的歷史中為何沒有一個皇帝來自山東?據說是龍脈被封印了
    前言:山東歷史悠久,自古以來就是一個人才輩出的省份,聖人孔子、軍事奇才諸葛亮、神醫扁鵲、書法家王羲之等等名人都來自於山東。但奇怪的是,從大秦帝國成立到清王朝滅亡,兩千多年的時間裡,一共出現了四百多位皇帝,他們出生於全國各地,但沒有一個人來自山東。
  • 各方面都名列中國前茅的山東,名相名將一堆,為何沒有一個皇帝?
    他十分具有政治遠見和治國才能,輔政時期長達五十年,因為他的存在,齊國成為了一個強大的國家。晏嬰也因此被載入史冊。 除了晏嬰,誕生於山東的名相還有三國時期的著名軍事家諸葛亮,在諸多的文學作品中,諸葛亮在後世的心目中已經被塑造成為了一名有勇有謀、才智過人的形象。他是琅琊人,也是如今的山東沂南地區。
  • 中國最威風姓氏,人口近億,將星璀璨,卻為何沒有出過一個皇帝?
    而在這些姓氏中,有一個姓氏因為出過很多歷史名將而被譽為中國最威風姓氏,但是令人費解的是,就是這個將星璀璨的姓氏,在歷史上卻從未出過一個皇帝,那麼這個姓氏究竟是哪個,原因又是為何呢?在中國兩千年的封建時代,民間一直流傳「張王李趙遍地劉」,不算割據一方的小國,我國歷史上共有四百多位正式在冊皇帝,其中劉姓皇帝最多達到了52位。
  • 我國有個姓氏,人口數量近億,將星雲集,卻從未出過一個皇帝
    縱覽我國歷史上出現的姓氏,多種多樣,每一個姓氏的後面,都是有一段精彩紛呈的經典故事。在中國二千年的封建社會,民俗一直廣為流傳「張王李趙滿地劉」,算不上割據一方的弱國,在歷史上現有四百多位宣布在籍皇帝,在其中劉姓皇帝數最多,出了52位皇帝。
  • 中國歷史一共408位皇帝,唯獨這一個省,未出過一個皇帝
    自盤古開天闢地以來,中國的古代就有著各種各樣的歷史記載,但是對於這些記載的說法卻是始終爭議不斷,其中最多的就像是有關於古代皇帝的數量這一點。不過,在有效的記載之中,人們還是比較偏向於408位的這種說法。可是,在這408位皇帝之中,唯獨有一個省份沒有產生,這個省市到底是哪裡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 中國古代大一統王朝開國皇帝,為何沒有一個能夠決定自己接班人?
    而且,所有的二代皇帝,沒有一個是開國皇帝指定,二代皇帝的最終人選,也全都超出了開國皇帝意料之外。 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歷史規律呢? 為什麼這會是歷史的某種必然呢?
  • 為什麼古代皇帝的頭冠上會有珠簾,是為了遮陽麼?
    我們經常會在電視上看到,古代帝王上朝時,皇帝和大臣頭上總有數量不等的珠簾,他們頭上懸掛珠簾究竟意欲為何?說到這,我們就要先解釋一下他們頭上戴的是什麼。大家應該都聽過冠冕堂皇這個詞,一般形容表面光鮮亮麗,實際上和我們看到的不一樣。
  • 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為什麼古代皇帝沒有一個坐牢的?
    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不假,但無人能執法,下屬也會想方設法為其開脫罪行,所以古代皇帝沒有坐牢的。天子是立法者,也是執法者法律是以天子為首的統治階級為了自身利益而制定的一系列規定。統治者根據自身利益立下法規,同時成為執法者,百姓被動執法,對法律法規沒有參與權。簡單說就是最終解釋權在皇帝手裡,小老百姓遵守就是了,我說有罪就有罪,我就是王法。皇帝便是執法者,他若犯了法,沒有更高執法者有資格審判皇帝,因為皇帝是天地獨尊的,身份高貴,地位低賤者沒資格審判皇帝。
  • 中國古代共出過408位皇帝,唯獨這個省沒出過一位皇帝,不是浙江
    自從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以後,皇帝就成了中國人最喜歡的「職業」。在封建時代,只要是有兵權在手,有影響力的人,大多都會對這個位置垂涎三尺。也正是因為如此,在後來2000多年的時間當中,中國出現了408位皇帝。但是408位皇帝,唯獨這個省沒出過一位皇帝,不是浙江。
  • 古代皇帝吃喝不愁,為什麼壽命很短?四大因素決定皇帝想長壽都難
    人自從懂事起,就會思考生與死的問題,我家的孩子四歲的時候,我教她念一首古詩,叫示兒,當念到詩的最後兩句:「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的時候,我的女兒突然看見書中的一幅插圖,上面畫著一個生病的老人,親人們在一旁守候,女兒就十分惋惜地問了我一個人類的終極問題,人死了會去哪裡?
  • 古代的皇帝為什麼被稱為「九五之尊」,「九五」是怎麼來的?
    導語:我們在看影視作品和書籍之時,都會看到古代對帝王的稱謂都是"九五之尊",那麼"九五"這兩個數字有什麼來歷和關聯呢?為什麼皇帝被稱為"九五之尊"而不是其它數字呢?這裡面隱含著什麼道理和的術呢?原來,這兩個數字凝結著中國幾千年文化的大智慧。
  • 古代傀儡皇帝,一個活的比一個憋屈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在古代的皇帝中如果太過於懦弱或者自己手中大權旁落的話就會被人所架空稱為所謂的傀儡皇帝,接下來小編就帶大家了解古代傀儡皇帝的故事,一個活的比一個憋屈。2、曹髦在曹丕竊取了漢朝的江山後,他沒有想到自己的江山會讓司馬氏用同樣的手段得到了。在司馬懿死後他的兒子司馬師掌握了魏朝的大權並且還廢掉了曹芳,在司馬師死後大權就掌握到了司馬昭手中,曾經有這樣的成語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嗎。
  • 沒有虎符的皇帝,為什麼不能再造一個虎符號令千軍?原因很簡單
    在中國古代,我們知道要調集千軍萬馬往往需要一個非常重要的東西「虎符。在戰場上往往是只認虎符不認人,比如《漢武大帝》之中漢武帝想要打閩越命令衛青前去,可是就算是衛青拿著聖旨前去,東郡太守就是不肯奉旨行事,為什麼?
  • 古代皇帝為何穿龍袍,有什麼說法嗎?
    皇帝為什麼要穿龍袍?說法很多,講究也很多近年來,很多歷史宮廷電影和電視劇被熱播和追捧,我們在追劇時其中一個角色令人羨慕,這就是皇帝。吃香喝辣,甚至擁有后妃佳麗無數。當然我們在羨慕古代皇帝的同時,會發現皇帝穿的服裝與眾不同。皇帝都是穿著帶有龍紋的古裝,這是皇帝的象徵。
  • 古代唯一一個沒有昏君的王朝,皇帝們個個勤政,甚至被活活累死
    古代唯一一個沒有昏君的王朝,皇帝們個個勤政,甚至被活活累死 人們之所以痛恨昏君,就是因為他們的所作所為對百姓帶來了很大的影響。一個王朝中如果出現了昏君,對於一個王朝來說是非常難以消解的影響。 歷史上比較著名的昏君有秦二世胡亥,他把自己父親好不容易統一的江山,斷送在了自己手裡。
  • 為何中國古代沒有像羅馬人那樣為每位皇帝留下雕像?
    清朝皇帝畫像 說了這麼久,咱言歸正傳,不少細心的朋友應該都發現了吧,我們中國的皇帝只有畫像,沒有像西方帝王那樣留有雕像,這是我們中國的雕像技術不好嗎
  • 中國出了422個皇帝,但這個省從來沒有出過皇帝
    可以說,中國是一個盛產帝王的國家。從1912年秦始皇嬴政繼位到末代皇帝溥儀退位,中國共誕生了422位皇帝。這些皇帝的出身基本囊括了中原各大主流省份,如秦始皇嬴政來自河北,唐高祖李淵來自甘肅,朱元璋來自安徽,孫權來自浙江,劉秀來自湖北,司馬炎來自河南等,但也有一些省份的產量甚至像棉花一樣高,比如陝西省,十三朝古都長安就在這裡,前後共71位皇帝。
  • 我國歷史中,還有哪些皇帝墓沒有被發現?
    每一座帝王陵墓,都代表著一個時代的文化。時至今日,還有許多皇帝陵墓沒有被人們發現。下面編者就來為大家梳理一下,那些沒有被發現的皇陵。 古人視死如生,特別注重殯葬禮儀。古代君王更是希望通過修建陵墓,把自己生前擁有的一切帶入另一個世界。
  • 我國有一個姓氏:筆畫僅三筆,皇帝卻不知道怎麼讀
    我國有一個姓氏:筆畫僅三筆,皇帝卻不知道怎麼讀我國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至母系氏族時期,因此上古八大姓中都包含女字,即姬、姜、姒、嬴、妘、媯、姚、姞,在戰國時期,由於宗法制度日去沒落,所以姓氏合二為一,就變成了現代人熟知的姓名了。
  • 清乾隆時期,有這樣的一個家族,父子五人出了三個公爵一個侯爵!
    我國有五千年的歷史文化,在這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中原大地上共出現了二十四個封建王朝,四百多位皇帝,在這諸多的皇帝當中要說誰是最長壽的,那肯定是清朝的乾隆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