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日本人搓麻卻習慣用中文讀音?麻將傳入島國後,日本人有多野

2020-12-14 和家歡娛樂

說起日本人對於麻將的熱情,可以說是非常高了。走在日本的街頭經常可以看到「麻雀」或者是「雀荘」的看板,看到這些文字就代表了這是——麻將館。

日本的麻將寫作——「麻雀」,讀法和中文的「麻將」基本一樣。雀荘嚴禁公然賭博,業主只提供場地和麻將桌收取租金,或者通過一些額外的消費如飲料等賺錢。同時規定禁止未成年人進入,營業時間不能超過半夜12點。

為什麼會寫作「麻雀」呢?有幾種說法,一說是因為之前表示一條的「么雞」是麻雀,二說是因為麻將洗牌的聲音很像麻雀的叫聲。

日本還有《麻雀最強戰》這樣的綜藝節目,總體說來就是看大家一起打麻將。其中還有很多名人也去參加,比如著名的年輕演員——本鄉奏多。多哥可以說是被演藝事業耽誤的麻將高手了......

據日本學者考證,麻將是一名日本教師——名川彥作在四川省任職時看到,並在1909年回國的時候帶回日本的。名川彥作的貢獻就在於,他把麻將規則和遊戲方法通過文字性的東西介紹給了廣大的日本人,因而使這種遊戲逐漸推廣開來。

同年,著名的作家夏目漱石也在《朝日新聞》上的連載中提到了自己來中國時看到了中國人玩麻將的情景。

此後,麻將在日本生根發芽。麻將最先在日本的文人中流行開來,很多能在日本文學史留下名字的著名文人當時都沉迷於麻將。

著名的雜誌《文藝春秋》也是促進麻將在日本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昭和3年的時候日本成立了東京麻將俱樂部,而第一代會長就是《文藝春秋》的創始人——菊池寬

同年,日本還制定了「日本麻將標準規定」,確立了自己的標準麻將規則。這些都是日本麻將發展史上的裡程碑式的事件。

當時《文藝春秋》旗下還特意創辦了麻將專門雜誌——《麻雀春秋》,並且開始進口以及售賣麻將牌。後來民眾對麻將的需求越來越大,他們也開始自己生產並售賣麻將牌——文春牌,這也是日本第一套國產的麻將牌。

上世紀30年代,麻將在日本的普及程度大大提升,戰爭時期熱潮有所褪去。但二戰後,由於物資匱乏,麻將作為廉價的娛樂活動在日本又迎來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並在原有的規則上新增了立直、寶牌等新規則。

當然,日式麻將和中式(內地)麻將也有很多相似之處。136張牌的叫法基本上是直接套用中文。

規則也和中國麻將異曲同工,也有「自摸」、「放炮大三元」、「清一色」、「對胡」之類的說法。日麻中的「國士無雙」,也就是我們所稱的「十三么」。

日本麻將牌和中國的一樣,只是中國港臺那邊基本都會用到【春夏秋冬】和【梅蘭竹菊】這八張花牌,在日本用到136張就可以開始遊戲了。

日語的讀音和中文非常的相似。

萬子:萬子(マンズ)、萬子

筒子、餅子:筒子(ピンズ)

條子:索子(ソーズ)

東南西北

東(トン)×「各4枚」

南(ナン)×「各4枚」

西(シャー)×「各4枚」

北(ペイ)×「各4枚」

=16張

三元牌

白(ハク)×「各4枚」

發(ハツ)×「各4枚」

中(チュン)×「各4枚」

寓意著白皙的皮膚,泛青的黑髮、紅色的嘴唇這三大美女的要素。

除此之外,1—9的數字也不同於日語往常的讀音,而是沿襲了中文的發音。

9也可以讀作「チュー」,所以999就是「チューチューチュー」(啾啾啾)

我們來看看中國的一些麻將術語傳到日本後又有哪些變化。

【碰】ポン

【吃】チー

【順子】シュンツ

三個數字連在一起的叫【順子(シュンツ)】

【刻子】コーツ

三個一樣的牌叫【刻子(コーツ)】

【雀頭】ジャントウ

要想胡牌必須要雀頭【雀頭(ジャントウ)】,下面的一對北風就是雀頭了。

【聽張】

聽張,在日本叫【待ち方】,意思就是聽了,等待別人放炮。

【胡牌】

日本麻雀胡牌的方法基本和中國的差不多,誰先完成14張牌,誰就先胡牌,日本叫做【完成「かんせい」】【あがり】。

【自摸放炮】

大家都知道,胡牌要麼自摸,要麼別人放炮,日本自摸叫【ツモあがり】,別人放炮叫【ロンあがり】。胡別人的牌有一個規矩就是,自己打的牌,別人再打,是不能胡的。

中國麻將根據地域有五花八門的玩法,日麻的流派卻顯得單一許多。另外不同於很大程度上靠「手氣」的中式麻將,日麻並不過於關注純粹的運氣,而是強調通過觀察和計算來獲得勝利,相對來說更具有競技性和觀賞性。

麻將如今已經變成了非常深入日本社會的一種娛樂項目,在各種漫畫、影視劇和綜藝節目中都有所體現。

日本還設有世界上首家麻將博物館,於1999年落成,位於日本千葉縣。館內展出了從世界各地搜集而來的幾千件展品,包括麻將牌、麻將桌、麻將圖書和各種麻將資料。

其中鎮館之寶是當時溥儀的貴人們使用過的麻將——「五彩螺鈿牌」。而當時名川彥作帶回的日本第一副麻將牌,也存在這個麻將博物館裡。

如今我們常看到的自動麻將機,也是熱愛機械的日本人發明的。當時我們中國都是引用日本的麻將機來使用,麻將也是他們配套的,所以自然而然的就帶有一些日本元素。

畢竟隨著現時代的進步,我們中國人自己也可以造出麻將機,麻將的風格也演變了不少,只是上一代人不怎麼在乎麻將上的那些字。

現在日本的麻將和中國麻將在規則上還是有一定不同的。在把玩技巧上,日本麻雀的核心是注重防守多於進攻。而中國的麻將規則多種多樣,甚至兩個相鄰的城市規則都不同。像血戰到底這種玩法,由於規則所限根本無法防守。

日本麻雀中講究的是競技性,日麻玩家把打牌看作是一種遊戲、一種比賽,而非人際交往的附屬物品。所以在日本也有日麻聯賽這種項目,供麻將愛好者切磋比拼。

因此,日本有著頗多的麻將專業團體,還有日麻聯賽等職業麻將賽事,供麻將愛好者切磋比拼。日本的麻將比賽和其他體育比賽一樣,有專門的直播和解說,頂級的賽事選手獎金收入也同樣非常豐厚。

1981年成立的「日本職業麻將聯盟」,是目前日本會員最多、比賽規格最高、影響最大的團體。

日本職業麻雀聯盟旗下的最頂級四大頭銜戰包括:職業聯賽鳳凰位戰、十段戰、王位戰和麻雀大師,打麻將的職業選手會被授予「雀士」的正式段位。

而日本職業麻雀聯盟的終極目標就是希望將麻雀發展成和圍棋將棋一樣的職業體育,讓職業雀士可以靠比賽維持生活,同時在大眾心中去除賭博的不良印象,認同麻將的地位。

相關焦點

  • 日本人為麻將畫漫畫拍電影,連柏原崇都入坑了!
    搓麻消的不是一個閒,是個情分啊……自道光鹹豐年間成形以來,麻將這一三分靠實力,七分靠運氣的娛樂休閒運動便迅速走出國門,在全世界擁有了大批忠心的粉絲群。特別是日本,1909年麻將傳入日本以來,因為天然的文化親緣關係,這一運動在日本的風行是更加暢通無阻,如今,他們也是一個可以在世界麻將錦標賽上和我們一較高下的對手了……
  • 不搓麻將怎叫過年!連外國人都為之痴狂,但要謹防「踩雷」
    說起春節,除了走親訪友,也有許多人都會在家裡和七大姑八大姨一起搓麻將。甚至有不少留學生,還不遠千裡購買麻將機、麻將,一解鄉愁。近期,網曝一位澳洲留學生從國內網購麻將機,為了就是在春節期間組織在澳洲的親朋好友一起搓麻,他聲稱:這樣更有年味兒。
  • 為什麼日本人的姓名都用中文表示? 日本網友: 用日語真的看不懂啊
    不知道你有沒有去過日本,應該很多人都沒去過吧,在大部分人印象中,日本應該是一個比較「亂」的國家,這裡的亂也包括很多方面比如男女關係,比如黑幫等等。其實真正的日本和我們想像中是不太一樣的。第一點日本人的名字都是用中文書寫,而且在日本的街道真正的日語並不多,更多的卻是「漢字」,這是為啥呢?其實原因也很好解釋,來聽月月給你分析!
  • 漢字傳入日本後經歷了怪怪的變化
    首要目的竟是注釋日本語    日本的文化吸收能力實在是太強。在漢字進入日本以前,日本沒有文字,只有日本語。隋唐之後,漢字大量進入日本,卻並未將漢語全盤傳入,他們引入漢字的首要目的,是注釋日本語。    漢字和漢語進入日本以後,日本人不但用漢字注日語音,而且大量吸收漢語詞。
  • 沉迷於麻將文化的日本人:二次元第一,麻將第二?!
    2009年,日本動畫《天才麻將少女》的開播讓不少國內動漫愛好者初次接觸到日本麻將(簡稱日麻)。儘管動畫中的超能力鬥牌誇張且離譜,不過熱血沸騰的對局依舊非常精彩。當然,它的亮點還在於一眾充滿了青春活力又「橘裡橘氣」的女高中生,總有一款能滿足你的口味。
  • 日本人原來這麼愛打麻將
    因為有黑川打麻將事件,日本社會又開始討論麻將;現在很多人,尤其女性,都是在電腦上打麻將,為了打麻將而出門到麻將店的「雀莊」打或是跟朋友約在特定場所打的人,已經不那麼多;黑川今年63歲,看來還是喜歡打實體麻將的世代,才會長年都跟人打麻將,連日本政府要求國民沒緊要事少出門的緊急事態宣言期間也忍不住要跟記者們打麻將。
  • 矢野浩二:在中國演日本人和中國人,在日本演中國人和日本人
    在沒有他之前,中國抗日劇的日本人,基本上都說中國話,罵人只會「八嘎」,同意只會說「嗨」,在他之前,影視作品中的日本人無腦蠻橫,統一留著八字鬍。當他出現以後,一切都在悄悄的變化,曾被稱為」鬼子專業戶「的矢野浩二。
  • 在中國演日本人,在日本演中國人,中日兩國的「外國人」矢野浩二
    在他之前,抗日劇中的日本人,說的都是中國話,除了罵人"八嘎",和表示遵從的「嗨」。在他之前,中國影視作品中的日本人蠻橫且無腦,是統一留著八字鬍的臉譜式人物。而當他出現後,這一切都在潛移默化中悄然改變。2000年,矢野浩二首次踏上中國的土地。他經人介紹來拍攝華誼投資的《永恆戀人》,飾演一位日本留學生——川島。當時他還不怎麼會說中文,與人交流都有困難。
  • 去日本留學有哪些風俗習慣要提前了解?
    日本為中國的鄰國,是一衣帶水的鄰邦。早在唐朝時期日本就派出了遣唐使向中國學習文化,所以在日本文化中隨處可見中國文化的影子。在日本有著名的「三道」,即日本民間的茶道、花道、書道,也是那時從中國傳入。但也有一些日本特色的風俗習慣,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下。
  • 為啥日本拉麵那麼多人愛?和中國拉麵有啥區別?
    其實也不用太計較,美食是無國界的~日本拉麵界也自有它的乾坤。100多年前拉麵由橫濱中華街傳入日本,經過順應日本人口味而進行的一系列改革變遷後成為了這個國家最接地氣、最具代表性的大眾美食。從湯料上來說,日式拉麵有四大湯系:醬油拉麵、味噌拉麵、豬骨(豚骨)拉麵、鹽味拉麵。醬油拉麵:日本拉麵屬醬油風味最多。醬油是一種為拉麵湯底調味的醬料,種類繁多:有色濃味醇的濃厚醬油、賣相清淡的薄味醬油、味噌製成的溜醬油、幾乎無色的白醬油以及用生醬油製成的一些加工醬油等。
  • 日本有姓氏叫我孫子,中國人笑了,日本人急了:不是中國想的那樣
    眾所周知,國與國之間由於文化的差異往往會鬧出一些笑話,就比如日本有個姓氏叫我孫子,看到的中國人很多都情不自禁地笑了!其實在日本不僅有姓氏叫我孫子,甚至還有個城市叫我孫子市,而我孫子作為姓氏在日本使用已經有1000多年的歷史!
  • 日本人為什麼沒有放棄漢字?
    倭是中國對古代日本的稱呼,委是倭的通稱。《後漢書·東夷列傳》「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倭奴國奉貢朝賀,使人自稱大夫,光武賜以印綬。日方的史料也確認了這一觀點,漢字典籍是隨佛教經朝鮮半島的百濟國正式傳入日本的。從公元四世紀末到六世紀初,百濟向日本派出多批儒生和僧人傳播儒學和佛教。六世紀以後,日本上層普遍信仰佛教,從那時起,為了理解佛教,日本的精英才開始自覺學習使用漢字。
  • 這還得從日本人學英語說起
    諸位讀者老爺都是或多或少學過英文的,稍微思考一下就知道「the world」的讀音了,為啥在專業的日本聲優嘴裡,就成了「砸瓦魯多」這樣一個聽起來很怪很搞笑的發音了呢?這其實還得從日本人學英語說起。
  • 為何日語有些漢字讀音會和江浙方言很像?吳音是怎麼傳到日本的?
    在日語中,漢字是分為兩種讀法的:音讀和訓讀,所謂音讀,指的是保留該等漢字當初傳入日本時的漢語發音;而訓讀呢,則是使用該等漢字之日本固有同義語彙的讀音。而在音讀當中,有這麼一種發音方式:吳音。熟悉漢音」——《日本紀略》那現代日語中的漢字音主要是什麼呢?因為現代標準日語是以東京話為基礎方言建立起來的,而近代明治維新後,日本人又用漢音於大量創造新詞彙(和製漢語,比如現在什麼化學,政治,社會等詞語,都是和製漢語)。
  • 這款叫做《雀姬》的遊戲,教會了我困擾多年的日本麻將
    不知道有多少小夥伴和我一樣,因為這些作品而對日本麻將產生了濃厚興趣的。 說起日本麻將,大家其實都不陌生吧,在許多日本電視電影和動漫遊戲中都有體現。不知道有多少小夥伴和我一樣,因為這些作品而對日本麻將產生了濃厚興趣的?
  • 日本網友:為何日文發音與中文有點像?只因中國有一方面比日本強
    其實很多對日本文化比較感興趣的朋友一定會發現一個事實,那就是一大串的日文中,我們總是能夠看到夾雜著幾個漢字,如果你細心一點的話,甚至會發現這些語句的讀音甚至都與中文有些類似,那麼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日本網友在國外歷史論壇提出這一疑問:「為何日文發音與中文有點像?」
  • 風靡街頭巷尾的麻將是誰發明的?是國外傳入還是本土國粹?
    撲克光毋庸置疑就知道這屬於外國貨、舶來品,那麼麻將呢,麻將是咱們中國人發明的還是外國傳入?中國是從啥時候開始有了麻將?您聽我慢慢給您介紹。首先麻將這玩意算是根正苗紅的國產貨,但這起源嘛,歷來卻說法不一。
  • 日本人能大致看懂中文嗎?
    有一點點吧,他們可以從某些字符中猜測含義,因為日語中有許多繁體中文字符稱為漢字。但是他們通常無法全部理解,發音如此不同,漢語的五個音調可能會成為障礙,就像許多正在學習普通話的西方人一樣。日語使用很多繁體中文字符,但是日語的語法與普通話有所不同,幾乎是相反的但不是完全相反。日語的發音要簡單得多。實際上,到現在為止,大多數成年日本人都難以正確發音任何普通話,因為根據我的經驗,這是一種非常微妙的口語。我所聽到的最好的解釋是,中國到了當地,就像古羅馬帝國到歐洲一樣。
  • 日本人疑惑:中國人明明沒學過日語,為啥能看懂我們的「偽中文」
    中國文化對於世界的影響力其實是極大的,不管是比較臨近中國的國家,又或者是比較遠的國家都是如此,就比如說我們的鄰國,實際上以前日本和韓國使用的都是中國文字,也就是漢字,但是國家在慢慢發展的過程中,其實都發生了一定的改變,韓國是完全廢棄了漢字,但是至今韓國的一些古代文物上,也都還是漢字
  • 這還得從日本人學英語說起
    諸位讀者老爺都是或多或少學過英文的,稍微思考一下就知道「the world」的讀音了,為啥在專業的日本聲優嘴裡,就成了「砸瓦魯多」這樣一個聽起來很怪很搞笑的發音了呢?這其實還得從日本人學英語說起。不少學生朋友表示學習的時候備受英文這個學科的「折磨」,其實日本也是,日本的學校裡也是要學英文的,畢竟是屬於世界性的語言,但是日本人學英語有個天然的困難在於,日語中不少詞語本身就是從外語讀音直接「音譯」過來的,當初明治維新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