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世生察看蜂蜜。黃志東攝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1月21日訊(通訊員 黃志東 孫春華)「冬季為防止蠟螟卵蟲帶入蜂群,要加高箱底與巢脾下梁間的距離,至少40毫米距離。或者採用活底蜂箱,以便隨時清除箱底上的蠟屑,以防蠟螟產卵。」1月20日,在江華瑤族自治縣沱江鎮春曉社區原斑田村的一片樹林裡,44歲的蜜蜂養殖戶黃世生在為建檔戶遊子江傳授冬季養蜂管理技術。
黃世生家有4口人,妻子沈丙鑾是二級殘疾病人,2014年全家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黃世生通過發展養蜂產業,不僅自己脫貧致富,還帶動了74戶貧困村民養蜂脫貧致富,2019年還被縣裡被為「脫貧之星」。
黃世生高中畢業後就跟隨爺爺黃尚權學習養蜂。「那時養了10多箱蜜蜂,規模不大,賣了蜂蜜換取生活物質。」黃世生說。2018年初,扶貧工作隊幫扶責任人黃胡蓮的幫助下,黃世生獲得了5萬元扶貧貸款,擴大了養殖規模。「我去年養蜂800多箱,其中700箱蜂種,產值50餘萬元。」黃世生說。
一花獨放不是春。為讓更多的人養蜂脫貧致富,黃世生還將養蜂技術傳授給遊子江等70餘名建檔立卡戶。「世生為我提供養蜂技術,我養蜂15箱,收入近2萬元。」赫洞村遊子江說。
「我每年3月將蜜搬到廣東高州採龍眼、荔枝蜜,4月中旬到廣西追花採蜂。」黃世生說,「蜂蜜主要銷往廣東、上海等地。」
近年來,江華按照「四跟四走」的產業發展思路,採取公司+農戶的模式,由永州宏發綠色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技術培訓等,在林區大力發展蜜蜂養殖,幫助貧困戶增收致富。目前,在湘江、未竹口、大錫等5個鄉鎮發展蜜蜂養殖,帶動1200多脫貧戶增收,人均年增收2000元以上。
[責編:黃柳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