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七雄的面積和軍隊數量一覽

2020-12-19 大城小事Z

戰國七雄的面積和軍隊數量!

秦國,100萬平方公裡,軍隊100萬,人口600萬

楚國,150萬平方公裡,軍隊100萬,人口800萬

趙國,20萬平方公裡,軍隊50萬,人口300萬

韓國,9萬平方公裡,軍隊20萬,人口250萬

齊國,15萬平方公裡,軍隊10萬,人口400萬

魏國,20萬平方公裡,軍隊20萬,人口300萬

燕國,20萬平方公裡,軍隊10萬,人口200萬

由上面數據看出這麼幾點:

1,秦國和楚國的軍力和實力對比,《史記》中說,「天下非秦必楚」,意思是統一天下的不是秦國就是楚國。從國土面積,人口總數上看,楚國最初是佔據絕對優勢的,但是為什麼後來反而被秦國給消滅了呢?

一是秦國和楚國兩國變法的成功和失敗,秦國在商鞅的主持下進行變法,而楚國吳起主持的變法卻失敗了,秦國越來越強大,而楚國還是被士族把控,國力越來越弱;二是秦國有地理優勢,函谷關易守難攻,進可攻退可守,而楚國處在各個國家的包圍之中,四戰之地,可能同時面臨來自四個方向的敵人。

2,趙國的面積小,人口少,戰鬥力為什麼那麼強呢?眾所周知,戰國時期,論軍隊戰鬥力,趙國是除了楚國之外,唯一一個可以和秦國抗衡的國家,「五戰而三勝」,在長平大戰和秦軍相持不下很長一段時間。

主要源於趙國和少數民族胡人是鄰居,學習他們進行了「胡服騎射」,戰鬥力迅速崛起,但是最終還是因為趙國君臣的昏庸,長平大戰慘敗,被坑殺了40萬大軍。

3,燕國和齊國軍隊人數很少,為什麼還在趙國和楚國之後滅亡呢?一是距離太遠,跟秦國是不相鄰的,秦國想打打不著,只能採取「遠交近攻」的策略,先蠶食鄰國的土地;二是採取依附秦國的策略,尤其是趙國,自始至終都不敢跟秦國作對,但是最終還是被滅亡了,鼠目寸光!

相關焦點

  • 歷史上真實的戰國七雄實力排名,戰國七雄是怎麼形成的
    歷史上真實的戰國七雄實力排名 經歷了春秋時期的大篩選,在弱肉強食的混戰中,數量眾多的諸侯國減少到了個位數。一直到了戰國時期,僅僅是剩下了7個諸侯國,他們並稱為戰國七雄,分別是齊國,楚國,趙國,韓國,魏國,燕國和秦國。戰國初期的時候,戰國七雄的實力排名是魏國,楚國,齊國,韓國,趙國,燕國和秦國。
  • 春秋曾經稱霸的越國,到了戰國為何沒有被列為戰國七雄
    越國是春秋時期的最後一個霸主,但是這個曾經讓中原各國恐懼不已的強大國家,在進入戰國時期之後沒能被後世列為戰國七雄之一。說實話,在當時無論是從人口、國土面積,越國都是響噹噹的大國,他佔據了今天長江三角洲的大部分地區,是一個典型的江南國度。
  • 戰國七雄各有多少人口,有多少兵力,為何動輒數十萬大軍
    戰國時期,不僅列國間的戰爭頻次極高,且戰爭規模也迅速擴大,動輒便是數十萬軍隊相互攻伐,甚至還出現了「長平之戰」這種動用百萬軍隊的戰爭,這種戰爭規模,即使放在後世大一統王朝,也是極難想像的,因而一直以來都不乏對這些數字的質疑。那麼,戰國時期七雄到底有多少兵力呢?我們不妨從當時的人口、兵制、兵力三方面來回答這個問題。
  • 戰國七雄實力對比,秦國並非最強為何秦始皇能一統天下?此人功不可沒!
    可想而知,在戰國末期,秦國的綜合國力是多麼強大。但是在戰國七雄之中,國土面積楚國最大,人口魏國最多,經濟齊國最強,那為什麼最後會是當初實力較弱的秦國統一中國了呢?今天就來跟大家分析一下戰國七雄各自的綜合國力,看看各國之間的實力是如何演變的。
  • 戰國七雄中,地理位置最好的諸侯國是哪個?
    戰國七雄,戰國時期七個最強大的諸侯國的統稱。早在西周時期,周朝分封的諸侯國至少在100個以上,這些諸侯國遍布各地,很多甚至在史料中幾乎沒有詳細的記載。不過,經過春秋時期曠日持久的爭霸戰爭,周王朝境內的諸侯國數量大大減少。
  • 秦國的GDP總量和人均GDP,是否佔據戰國七雄之首?該怎麼比較經濟
    這就好比拿沙特和阿三作比較,你能說阿三比沙特富有嗎?一、戰國七雄比較農業,可以從地盤和人口著手。戰國時期天下有七大諸侯國,分別是韓趙魏秦楚燕齊。這七個國家的GDP現在顯然是無法做一個具體的統計了,畢竟我們現代都無法統計完善自己的GDP,更何況是兩千多年前呢?
  • 疆土很小的魏國,為何能並列戰國七雄?
    單以領土大小論,他的面積可能位列七雄之末,甚至不如一些「非七雄」國家。 不過,這並不妨礙他是當時的天下強國。 魏國疆域一度排不到前七名 在「短暫而輝煌」的戰國早期過去後,魏國的領土大幅縮水。
  • 作為戰國中最不起眼的存在,韓國是如何名列戰國七雄
    戰國七雄有一個特殊的成員,韓國。 這個國家從立國之初到被秦國滅掉,從來沒有取得過讓人亮眼的成績,更沒有主導過戰國的局勢。 那麼,這樣的一個國家,他為什麼能夠命令名列戰國七雄之一呢? 其實,原因非常簡單。
  • 戰國七雄GDP排名如何?秦國不是第一,趙國不是第二,燕國倒數
    【津城沐雨原創,歡迎大家點評,全文約需3分鐘】戰國七雄GDP排名,在不同時期有著變化,津城沐雨以戰國中期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後、樂毅伐齊之前來排名。GDP第一的諸侯國:齊國。樂毅伐齊前的齊國(不包括齊國滅宋),可以說,是戰國七雄中最富的諸侯國,是戰國七雄中GDP排名第一的國家。GDP排名第二的諸侯國:秦國。秦國原本是周朝西部邊陲一個貧弱、偏僻的國家,在商鞅變法後,秦國制定了獎勵耕戰的法令,秦國開始迅速崛起。
  • 戰國七雄除秦國外誰最有可能統一天下,你們覺得是誰呢
    大家都知道戰國七雄爭霸最後是秦國統一了天下。但是大家想過沒有。除秦國外最有可能統一天下的是哪個國家?秦銳shi大家都知道秦國有強大的秦銳士 才統一的各國,但其實戰國七雄除了秦國,其他國家也各有優勢,比如趙國是軍事強國,齊國是經濟強國,楚國的領土最大,雖然各個國家都有優勢,但是排除秦國
  • 戰國七雄都知道,那麼第八雄是哪個諸侯國?有三個答案!
    戰國七雄,戰國時期七個最強大的諸侯國的統稱,經過春秋時期曠日持久的爭霸戰爭,周王朝境內的諸侯國數量大大減少。周王室名義還是天子,但已名存實亡。在戰國時期,諸侯國互相攻伐,戰爭不斷。三家分晉後,趙國、魏國、韓國躋身強國之列,又有田氏代齊,戰國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別是:秦國、楚國、齊國、燕國、趙國、魏國、韓國。除戰國七雄外,還有越國、巴國、蜀國、宋國、中山國、魯國等大國。小國尚有鄭國、衛國、滕國、鄒國、費國等,但其實力與影響力皆遠遠不及戰國七雄,只能在強國的夾縫中生存,且最終均為七雄所滅。在這七雄之中,後期以秦國國力最強。
  • 韓國明明推行了 「申不害變法」,為何還是戰國七雄中最弱的國家
    戰國(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國歷史上繼春秋之後的時期。經過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的曠日持久的爭霸戰爭,周朝境內的諸侯國數量大大減少,也即大部分弱小的諸侯國,基本上都被周邊的大國兼併了。
  • 戰國時期,除了戰國七雄,還存在哪些大國呢?
    戰國七雄,戰國時期七個最強大的諸侯國的統稱,經過春秋時期曠日持久的爭霸戰爭,周王朝境內的諸侯國數量大大減少。周王室名義上為天子,但已名存實亡。諸侯國互相攻伐,戰爭不斷。三家分晉後,趙國、魏國、韓國躋身強國之列,又有田氏代齊,戰國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這七個諸侯國分別是:秦國、楚國、齊國、燕國、趙國、魏國、韓國。雖然戰國七雄是戰國時期的絕對主角,但是,在戰國時期,周王朝境內的諸侯國,卻遠遠不止這七個。比如大家熟悉的衛國,就堅持到了秦朝建立後才正式滅亡。
  • 看《大秦賦》,品春秋五霸、戰國七雄的興衰成敗!
    《大秦賦》以我國古代戰國時期(前475-前221年)為歷史背景,不論在時間、地點、人物還是故事情節上都非常接近史實。《大秦賦》以秦趙「邯鄲之戰」為切入點,藉以引出本劇的主要人物呂不韋、趙姬、嬴政以及嫪毐,因此,要想更好地觀賞這部大劇,有必要更多地了解一些有關「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的歷史知識和它們的興衰成敗。
  • 越國是春秋五霸之一,為何在戰國時期沒有進入戰國七雄的行列?
    只不過到了戰國時期的時候,當時戰國七雄裡卻沒有越國的位置,這個讓人感覺到似乎有點詫異。因為所謂的戰國七雄,事實上就是春秋那些傳統四大強國而已,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秦楚晉齊,只不過是最強大的晉國分裂成了韓趙魏三個國家,再加上北邊的燕國。要知道越國的家底還是相當雄厚的,即使到了戰國時期,從國土面積上來講,越國也是僅次於楚國的第二大國,比秦國的地盤還要大。
  • 風雲激蕩的春秋戰國天下——戰國七雄
    戰國七雄是戰國時代最強大的七個諸侯國的統稱,是春秋五霸的延續,戰國初期,春秋強大的國家基本都被保留了下來,只有晉國被六卿所瓜分,分成了趙、魏、韓三國,至此,形成了戰國七雄並立的局面。
  • 戰國七雄,到底是哪七雄?
    戰國七雄 是中國古代戰國時期末期(東周滅亡前夕)七個較強的諸侯國的統稱。春秋時期和戰國時期無數次兼併戰爭使諸侯國的數量從數百減少到數十。到戰國後期,僅剩下七個實力較強的周天子分封或自立的諸侯國,分別為姬燕、嬴秦、子楚、田齊、韓、趙、魏,合稱為「戰國七雄」。
  • 戰國七雄中,為何只有秦國能崛起並稱霸中原?有人可能會覺得疑惑
    了解歷史的人一定知道「戰國七雄」,它指的是戰國時期的七個國家,曾經有人在知乎上把「戰國七雄」與當今世界各國相對應,比如楚國是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與俄羅斯相仿,都是剛開始時領土不斷擴大,後來居上。也許有些人會覺得奇怪,為什麼只有秦國在七雄之爭中崛起並稱霸中原?一、齊國這裡以齊國為例,詳細介紹齊國興衰的整個過程,探尋齊國為什麼不能打敗秦國,從側面也可以看出,齊國屹立不倒,統治中原的根本原因。齊國在戰國七雄中,實力僅不及秦國,它本來有機會統一六國,但最後卻沒有得逞。
  • 戰國七雄都城是今天什麼地方?三個沒改名,一個是千年兵家必爭地
    戰國七雄之楚國:郢都(荊州)就春秋戰國時期來說,在秦國崛起以前,楚國基本上是當時天下最強的國家。楚國在鼎盛時期領土面積達到了驚人的150多萬平方千米,足足佔了整個春秋戰國時一半的面積。楚前後存在了800多年,先後換了7座都城,不過郢都算是楚國的代表國都。
  • 韓滅鄭之戰:韓國消滅鄭國,成為戰國七雄之一!
    戰國七雄,戰國時期七個最強大的諸侯國的統稱,經過春秋時期曠日持久的爭霸戰爭,周王朝境內的諸侯國數量大大減少。周王室名義上還是天子,但已名存實亡。諸侯國互相攻伐,戰爭不斷。三家分晉後,趙國、魏國、韓國躋身強國之列,又有田氏代齊,戰國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別是:秦國、楚國、齊國、燕國、趙國、魏國、韓國。除戰國七雄外,還有越國、巴國、蜀國、宋國、中山國、魯國等大國。小國尚有鄭國、衛國、滕國、鄒國、費國等,但其實力與影響力皆遠遠不及戰國七雄,只能在強國的夾縫中生存,且最終均為七雄所滅。其中,就鄭國來說,就是被韓國消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