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七雄的面積和軍隊數量!
秦國,100萬平方公裡,軍隊100萬,人口600萬
楚國,150萬平方公裡,軍隊100萬,人口800萬
趙國,20萬平方公裡,軍隊50萬,人口300萬
韓國,9萬平方公裡,軍隊20萬,人口250萬
齊國,15萬平方公裡,軍隊10萬,人口400萬
魏國,20萬平方公裡,軍隊20萬,人口300萬
燕國,20萬平方公裡,軍隊10萬,人口200萬
由上面數據看出這麼幾點:
1,秦國和楚國的軍力和實力對比,《史記》中說,「天下非秦必楚」,意思是統一天下的不是秦國就是楚國。從國土面積,人口總數上看,楚國最初是佔據絕對優勢的,但是為什麼後來反而被秦國給消滅了呢?
一是秦國和楚國兩國變法的成功和失敗,秦國在商鞅的主持下進行變法,而楚國吳起主持的變法卻失敗了,秦國越來越強大,而楚國還是被士族把控,國力越來越弱;二是秦國有地理優勢,函谷關易守難攻,進可攻退可守,而楚國處在各個國家的包圍之中,四戰之地,可能同時面臨來自四個方向的敵人。
2,趙國的面積小,人口少,戰鬥力為什麼那麼強呢?眾所周知,戰國時期,論軍隊戰鬥力,趙國是除了楚國之外,唯一一個可以和秦國抗衡的國家,「五戰而三勝」,在長平大戰和秦軍相持不下很長一段時間。
主要源於趙國和少數民族胡人是鄰居,學習他們進行了「胡服騎射」,戰鬥力迅速崛起,但是最終還是因為趙國君臣的昏庸,長平大戰慘敗,被坑殺了40萬大軍。
3,燕國和齊國軍隊人數很少,為什麼還在趙國和楚國之後滅亡呢?一是距離太遠,跟秦國是不相鄰的,秦國想打打不著,只能採取「遠交近攻」的策略,先蠶食鄰國的土地;二是採取依附秦國的策略,尤其是趙國,自始至終都不敢跟秦國作對,但是最終還是被滅亡了,鼠目寸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