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尊和帝國命運之間,為何崇禎寧願選擇前者,也不願意打破舊制

2020-12-14 騰訊網

1644年4月25日,闖王李自成攻破北京,明朝最後一任皇帝朱由檢自縊於煤山,終年三十四歲,當李自成將崇禎帝與周皇后的屍棺移出宮禁,在東華門示眾時,明朝舊臣竟只有三十人跪拜哭泣,而其他的王侯將相則只是輕輕看了一眼,那麼,究竟是什麼樣的原因導致崇禎帝和群臣的關係如此緊張!

接下來,讓我們把時光倒退至崇禎即位的1627年間,那一年,崇禎帝的哥哥天啟皇帝朱由校駕崩,由於他沒有子嗣,作為弟弟的朱由檢臨危受命,登上皇位。即位後,朱由檢不僅勤於政務,同時還大力清除閹黨,在抓準時機剷除了魏忠賢的黨羽後,並將其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時,他將這個禍害了大明王朝數年的奸宦逼得自縊而死,這也是崇禎帝上位後做的最了不起的一件大事。

可惜天公不作美,就在崇禎即位後的第二年,中國北方大旱,赤地千裡、寸草不生,百姓們流離失所,李自成等人也在這時揭竿而起,組織成立了起義軍。除了天災人禍,河北等地區還爆發了瘟疫,疫情甚至一度蔓延至北京城,死亡率大約為40%甚至更多,並最終導致尋常百姓家十室九空,後據史學家不完全統計,明朝萬曆和崇禎年間的兩次鼠疫大流行中,華北陝、晉、冀3省死亡人數至少在千萬人以上。

但當時的崇禎所面臨的挑戰還遠不止這些,在關外,有一支虎狼之師仍然時刻準備一舉突破長城,問鼎中原。李自成的起義軍規模逐漸壯大後,為剿流寇,崇禎帝先用楊鶴,後用洪承疇、曹文詔、陳奇瑜,盧象升、楊嗣昌、熊文燦等人,在這短短十三年間頻繁更換圍剿叛軍的將領。俗話說,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而崇禎如此這般地更換前線帶兵作戰的將領,不僅沒能徹底殲滅敵軍,還使其有了充足的時間來發展壯大。

而此時正在關外的皇太極也藉機騷擾入侵,明廷苦於兩線作戰,每年的軍費開支竟高達兩千萬兩白銀以上,導致國家財政入不敷出,缺餉的情況普遍,明軍內部也多次發生騷亂譁變的事件。隨著局勢的日益嚴峻,崇禎的猜忌之心也越來越重,不僅冤殺了抗清名將袁崇煥,還誅殺了其餘七位總督,導致朝廷內外人心惶惶。而李自成所率領的起義軍在先後擊敗了左良玉、孫傳庭之後,便開始進軍北京,就在這大兵即將壓境之時,崇禎心裡萌生出了南遷的念頭。

但礙於自尊,崇禎不好明說,於是他便向內閣首輔陳演委婉地表達了自己的想法,陳演自然也明白崇禎的用意,但他心裡仍十分矛盾,因為如果一旦自己提議遷都,明朝將來無論是贏還是輸,自己都將是歷史的罪人,並且以崇禎的性格,他以後一定會將罪責全部歸咎於自己,但皇帝的話,他又不敢不聽,所以只好明面上答應崇禎,但卻在朝堂議會之時,當著文武百官的面「裝聾作啞」。

就在這時,有人提議說,讓太子遷都,皇帝固守北京城,此言立刻招致了崇禎的不滿,心想:你們都跑了,留我一人如何固守北京城,既然你們不願意遷都,那就一個都別想跑,全部給我殉葬吧!就這樣,崇禎皇帝懷揣著賭氣的成分留了下來,並最終命喪於煤山,本來如果他願意放棄自己那點可憐的自尊,率領眾臣退守南京,那麼大明王朝的命運有可能就會被改寫,因為歷史上的唐朝和宋朝當年就是選擇遷都,才使其王朝命運被延續了好一陣子,但是很可惜,崇禎沒勇氣當「千古罪人」,而群臣也在這個關鍵時刻選擇了「自保」。後來,李自成攻破北京,說了這樣一句話:「崇禎皇帝並不是昏君」。而明朝歷史上的這位「末代皇帝」最終也踐行了祖宗的遺訓——「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相關焦點

  • 李自成圍攻北京時,崇禎為何寧願自殺,也不帶錦衣衛突圍?
    而今天說的這位皇帝,勵精圖治,但卻敵不過命運,然而他依舊十分的有骨氣,哪怕自殺,都不會丟下自己的子民,更不會投降。他就是清朝末年的崇禎皇帝。 不過為何這一群高手,到最後也沒能保護得了崇禎皇帝呢?明朝末年,闖王李自成集結農民軍發動叛亂,士氣高漲。京城的軍隊沒能力抵抗這幾十萬的農民軍,不就北京就淪陷了。作為皇宮的守衛者,錦衣衛自然全力投身於平定叛亂之中,大部分人都死在了京城的戰場上。
  • 崇禎與袁崇煥之間的死結是什麼?當初袁崇煥為何要擅自誅殺毛文龍?
    明崇禎二年(1629)對於大明王朝來說是個不祥的年份,在短短的一年時間裡,由於官僚內部的不和諧,內耗加重,造成了二名重要將領的自相殘殺,加速了明朝帝國的衰亡速度。這二人就是當時名震朝野的毛文龍,和袁崇煥。對於袁崇煥殺死毛文龍,成了其身上的爭議焦點;對於崇禎殺袁崇煥,也激起了歷史的滔天巨浪。
  • 大明帝國隕落十二時辰:崇禎的最後一天
    儘管已經到了帝國和人生的窮途末路,但是崇禎和周皇后這對夫妻,卻仍然在盡著作為皇帝和皇后、最後的職責。 ▲崇禎上吊自盡舊址。在崇禎死後,王承恩也以自殺的方式,選擇了為崇禎殉死。帝國的最後殉葬者,是一個讓大明帝國的皇帝們,又愛又恨的太監。他死後,人們在崇禎身上,發現了他的遺詔:「朕涼德藐躬,上幹天咎,致逆賊直逼京師,皆諸臣誤朕。
  • 為什麼現在的姑娘寧願單身,也不願意談戀愛了?
    感情的滋味想必諸位都懂,酸甜苦辣,應有盡有,這都不可怕,可怕的是這些酸甜苦辣的比例,如果一份感情當中的甜很少,苦很多,那麼這樣的感情難以長久,最後都會變為怨恨或者其他不好的情緒,難以收場。為什麼現在的姑娘寧願單身,也不願意談戀愛了?
  • 李自成攻破明朝都城後,崇禎皇帝為何不選擇外逃?
    崇禎皇帝為什麼不選擇逃出北京,到南方去重整旗鼓呢? 一、崇禎皇帝已經錯失逃出北京的最佳時機 1644年春天,在李自成大軍還在清除北京的外圍時,崇禎皇帝的皇后周氏,就曾經建議崇禎皇帝南遷。《明史·后妃傳》記載:「周后嘗以寇急,微言曰:『吾南中尚有一家居。』帝問之,遂不語,蓋意在南遷也。」
  • 印度皇帝與中國皇帝訪談:莫臥兒帝國兄弟鬩牆,明朝崇禎兄友弟恭
    主持人讀史思悟(以下簡稱小悟):今天我們再度邀請到了明朝崇禎皇帝朱由檢和莫臥兒帝國皇帝奧朗則布兩位同時期的同業者。上一期我們了解了他們童年的差距,本期請他們談一談他們為皇位奮鬥時的感受。兄弟情仇奧朗則布:我想當皇帝可不容易啊!
  • 《黑客帝國1》:現實世界是第一選擇
    《黑客帝國1》留給人們很多思考:在人工智慧控制的2199年,地球一片荒蕪,人類在培養器皿裡沉睡,身上插滿了各種機械管道,機器人製造了虛擬的程序,模擬1999年的人類世界,讓人類的意識在宏達的程序裡存活。
  • 寧願錯過,也不願意主動的星座,誰最好面子?
    心動大概是一個人的本能,每個人在人生的旅程當中,都會遇到自己喜歡的異性,可是每個人對喜歡的人態度都是不一樣的,有的人只要確認自己的心意,那麼就會對對方發起猛烈的攻勢,更加希望可以跟對方擁有一個美好的結局,可是還有的人,他們即便喜歡對方,也不會主動追求。一起看看十二星座當中,寧願錯過也不願意主動的星座都有哪一些吧。
  • 為何男生寧願宅在家看動漫,也不願意花費時間追妹子?原因很簡單
    導讀:遇到一個特別現實的問題,現在很多男生都不願意將時間花費在「談戀愛」上,他們幾乎不會主動出擊追妹子。詢問了身邊的一些朋友,他們寧願宅在家中看動漫、寧願打遊戲也不願意追妹子,這究竟是因為什麼呢?我詢問他們,為什麼有這麼寬裕的時間,不願意在自己身邊找一個女朋友呢?他們說自己不願意花費時間追妹子,有這些時間還不如宅在家看動漫。為什麼會產生這種動漫和現實混淆的現象?其實原因很簡單。我用現實中喜歡二次元的一些朋友做例子,看看他們為什麼更喜歡將時間放在動漫上。
  • 日本寧願得罪美國,也不願意得罪蘇聯,日本為何害怕蘇聯?(上)
    日本寧願得罪美國,也不願意得罪蘇聯,日本為何害怕蘇聯?二戰進入到了戰爭後期,雖然世界打的一塌糊塗,但是軍事實力特別強的美國依舊保持中立,其實不是因為美國不願意參戰,而是因為法西斯根本不給美國任何的參戰理由,美國其實後期是非常想出來維護和平的,但是根據美國的國情和德國和日本不給他參戰的理由,美國想要出戰的困難非常難,但是在沒辦法的情況下,日本偷襲珍珠港,徹底讓美國突破了重重險阻,也瞬間改變了世界格局。
  • 魏忠賢在明末隻手遮天,為何卻鬥不過剛繼位,年僅17歲的崇禎?
    然而,儘管魏忠賢隻手遮天,誰都不放在眼裡,可當崇禎皇帝朱由檢繼位後,迅速將他拿下。魏忠賢為何鬥不過17歲的崇禎皇帝? 魏忠賢生於明朝隆慶二年(西曆1568年),出身貧寒,以至於目不識丁,並且,又有著好逸惡勞的惡習。最終,衣食無著的情況下,魏忠賢在萬曆時代,進宮做了太監,勉強混口飯吃。
  • 小小的布爾戰爭,為何能徹底摧毀大英帝國的擴張自信和狂熱?
    此外,德蘭士瓦政權還壟斷著開礦重要物資炸藥的生產與分配,並多方限制英國移民從納塔爾和開普運入生活物品,這使得英國移民和布爾人之間的矛盾日益激化。英國得到了它想要的東西:兩個布爾共和國被併入英帝國的版圖範圍。 但是,這場戰爭歷時之長、耗資之巨、傷亡之多以及戰爭進程之曲折,都使英帝國的霸權、聲望和自尊受到很大震動,以至於耗盡人民甚至政府對於帝國的熱情,導致帝國擴張階段的終結。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 崇禎從小接受最優秀的教育,為何在政治方面被皇太極整垮了
    崇禎從小接受最優秀的教育,但是在政治方面被皇太極完爆。皇太極從小學習騎馬射箭,但建立起了強大的後金。崇禎卻把完整的明朝整垮了。崇禎為什麼在政治上還不如沒接受帝王教育的皇太極?首先是年齡和閱歷問題,其次是接受的歷史經驗教訓是什麼的問題,再其次是幹部選拔方式問題。
  • 從統治者,以及社會形勢來看,為什麼勤奮的崇禎帝還是亡了國?
    在天啟帝即位以後大明帝國的朝政腐敗已經無法停止,而天啟皇帝駕崩以後膝下無子,他的弟弟成為了大明帝國的繼承者,也就是明王朝的亡國之君崇禎帝。崇禎帝繼位以後重用東林黨,表現出了和他父親完全不同的品質,崇禎帝十分的勤於政務,並且採用了很多的政策試圖挽回大明帝國不斷衰落的國運。
  • 為何崇禎一扳倒魏忠賢,大明就垮了?因為魏忠賢不把手伸向一種人
    在中國曆朝歷代,出現了許多不賢明的君主,即使是最早的夏朝,也有驕奢淫逸的「桀」,但隨後的商朝卻沒有吸取教訓,一個「酒池肉林」的紂王,使這個王朝在公元前1064年也走向覆滅。然而,在這兩個朝代之後,人民百官對國王的束縛就越大,所以賢明的君主也不少。
  • 斬赤紅之瞳:為何艾斯德斯在愛情和帝國之間,選擇了和帝國共存亡
    艾斯德斯對自己人其實很好,就好像三獸士,艾斯德斯吃雪糕時候還說等他們回來給他們嘗嘗看吧,女王只是思想從小被教育的比較怪,她對敵人確實異常殘忍,但是對自己人真的好,剛開始不喜歡艾斯德斯,直到後來從無人島歸來時看她的背影。
  • 崇禎在這個過程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
    他不收拾魏忠賢,你敢保證魏忠賢不收拾他?相反在整個剷除閹黨的過程中崇禎表現出的高明手段,以及借剷除魏忠賢樹立權威的表現,顯示出崇禎本身不缺乏政治智慧。崇禎初年的政治聲望也達到頂峰,獨操權柄,風頭一時無二。當然崇禎本身沒有接受過作為帝王接班人的教育和訓練,權柄獨操也帶來了很大的副作用,這我下面會說。
  • 選擇剖腹產的寶媽越來越多!為什麼寧願肚子上留疤也不願意順產?
    也不願意選擇恢復更快更好的順產 表妹是一名93後孕媽媽!從懷孕剛開始就一直想要等到足月選擇剖腹產!但是去醫院檢查醫生根據平時的檢查醫生覺得他的身體和胎位都邰偉都很好胎位都很好順氣是完全沒有問題,順產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表妹的婆婆和親媽也希望她能選擇順產。
  • 清朝的死刑犯為何寧願被斬首,也不願意去寧古塔?原因其實很簡單
    他們必須要經歷沿途的原始森林,和時常出沒的豺狼虎豹打交道,生命安全難以得到保障,有些人甚至還沒有走到就已經被這些豺狼虎豹給叼走了。 此外,被流放人的夥食雖然由政府供給,但是其標準定在了每人每天八兩,十五歲下以下減半。如此低水平的口糧補給,也僅僅只能保證犯人不被餓死。當然了,前提還得是這些口糧能順利且及時發到犯人手中。
  • 崇禎是個勤懇的皇帝,為何明朝還是在他手裡滅亡?
    ——《明史》記載 公元1644年,二百七十六年的大明王朝走到了命運的盡頭,這個當初在元末動蕩年代由平民成立的王朝,各代君王勵精圖治,大力發展生產經濟,卻逐漸走向衰敗。 我們都知道,崇禎帝是一位非常勤懇的皇帝,那麼明朝在他手裡為何會滅亡?李自成的軍隊和努爾哈赤的後金軍果真戰無不勝?這其中到底又發生了哪些變故,今天就讓我們來聊聊這段歷史。 一、崇禎帝鐵腕回擊,重創魏忠賢閹黨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