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西南第一架航空急救救援直升機亮相四川省八一康復中心。
幾年前一部關於直升機空中救援的日劇Code Blue火爆螢屏,醫生們在空中載送患者的過程中,爭分奪秒緊急救援的鏡頭,讓觀眾們印象深刻。而四川人從現在開始,也有了這樣的空中120——24日下午,西南第一架航空急救救援直升機亮相四川省八一康復中心(四川省康復醫院),一支航空急救救援隊也即將從春節開始為全川人民進行空中緊急救援服務。一旦患上危重疾病或者遇到突發情況,可以打「飛的」看病了!
演習
「空中120」驚豔亮相
24日下午一點半左右,伴隨著一陣嗡嗡聲,一架酷炫的白色直升機降落在四川省八一康復中心停機坪,一群身穿白大褂的醫護人員提著醫療箱,迅速進入機艙。
據介紹,該院與某直升機救援公司進行合作,成立了該空中緊急救援隊伍,而昨天是直升機醫療應急隊的首場演習,一共有32名醫護人員參與。「他們公司有相關的空中醫療急救資源,而我們則具備醫療急救相應的能力,可以相互合作達到應急救援的目的。」一旦遇上突發災害,需要應急救災,或者對特定人群進行醫療救助時,該救援飛機就會派上用場。「畢竟時間就是生命,直升機救援隊的速度更快,效率會更高。」
而在飛行過程中,醫護人員將根據情況,必須、必要地進行一些急救措施,爭取時間,比如止血清創等。「救援直升機的主要功能是對符合條件的病人進行緊急轉運。機上配備呼吸機、負壓吸引器、除顛儀、心電監護儀、開拆卸式擔架等急救搶救設備以及藥品,並可在轉運途中實施心肺復甦以及人工輔助呼吸等高級生命支持。」相關醫護人員告訴記者。
據了解,春節期間,醫院就會進行空中救援排班。「每次緊急出診都會按照患者情況進行醫護人員的配備,基本上是一個醫生和一個護士。」飛機上配兩張擔架,可同時乘坐2-4名醫護人員,機組人員2人。
建議
建立完善空中救援體系
醫院與直升機救援公司合作,進行資源整合利用也是建立其空中救援體系的一種嘗試。
早在去年,記者就從四川省衛生計生委獲悉,我省將啟動空中救援體系建設。當時,成都軍區總醫院就已建成了停機坪,積極響應空中救援。
「直升機對病人的短程運輸意義重大。」成都軍區總醫院院長楊永健說,以心肌梗死患者為例,90分鐘的黃金救援時間一過,患者的存活率將大打折扣,如果能通過空中救援縮短送醫時間,把節省下來的時間用於有效救治,對患者當然是好事。
但由於編制、經費、人員等原因,絕大多數醫院自行配備直升機的條件尚不具備。儘管直升機空中救援在技術上沒有大問題,但要大範圍推廣,還亟待建立完善的空中救援體系。
此前,成都軍區總醫院的管理層也曾給出了一些建議。比如成立統一的指揮協調機構;建立科學的評估機制,明確救援的原則和範圍,由在現場的急救醫生依據患者情況及周邊環境,判斷是否需要直升機參與救援,再向直升機應急救援指揮中心提出申請,由當地醫療機構和直升機場站根據傷病情況和直升機戰備情況決定是否出動。這樣,既能避免寶貴的直升機資源被浪費,也能保證直升機救援作為一種常備手段,更加合理公平地運作。同時,應簡化飛機動用審批程序,定期進行空地一體應急救援綜合演練,編配應急救援醫療模塊,培養「飛行醫生」等。
疑問
空中救援離我們有多遠?
電影裡才有的高大上直升機救援,就算在現實中出現,使用者似乎也「非富即貴」。
對此,四川駝峰通用航空有限公司董事長車天發並不這麼看。他認為,空中救援也可以成為常態,逐漸得到普及,離老百姓更近。當然,這需要老百姓在參加保險時多交一筆錢,「每個人可能只多交很少一部分錢,但積少成多,通過保險基金分擔每次救援的費用,老百姓的負擔就很輕。」
在四川省人民醫院應急辦主任、國家(四川)緊急醫學救援隊隊長、原四川省急救中心主任胡衛建看來,「平民化的空中救援工作,還面臨很多複雜的實際問題。」他說,首先面臨空中航線開放的問題,這不僅需要跟軍方協調,還要與航空部門協調。他認為,為了救援飛機能到達更多地方,需開通多條航線,涉及的航空公司會很多。
同時,胡衛建認為,推動空中救援工作開展僅靠醫院、航空公司的力量遠遠不夠,「建議政府全面布局,把它作為一項工作內容來推進。」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楊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