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首架航空急救救援直升機亮相 四川人可打「飛的」看病

2021-01-11 華西都市網新聞頻道

24日,西南第一架航空急救救援直升機亮相四川省八一康復中心。

幾年前一部關於直升機空中救援的日劇Code Blue火爆螢屏,醫生們在空中載送患者的過程中,爭分奪秒緊急救援的鏡頭,讓觀眾們印象深刻。而四川人從現在開始,也有了這樣的空中120——24日下午,西南第一架航空急救救援直升機亮相四川省八一康復中心(四川省康復醫院),一支航空急救救援隊也即將從春節開始為全川人民進行空中緊急救援服務。一旦患上危重疾病或者遇到突發情況,可以打「飛的」看病了!


演習

「空中120」驚豔亮相

24日下午一點半左右,伴隨著一陣嗡嗡聲,一架酷炫的白色直升機降落在四川省八一康復中心停機坪,一群身穿白大褂的醫護人員提著醫療箱,迅速進入機艙。

據介紹,該院與某直升機救援公司進行合作,成立了該空中緊急救援隊伍,而昨天是直升機醫療應急隊的首場演習,一共有32名醫護人員參與。「他們公司有相關的空中醫療急救資源,而我們則具備醫療急救相應的能力,可以相互合作達到應急救援的目的。」一旦遇上突發災害,需要應急救災,或者對特定人群進行醫療救助時,該救援飛機就會派上用場。「畢竟時間就是生命,直升機救援隊的速度更快,效率會更高。」

而在飛行過程中,醫護人員將根據情況,必須、必要地進行一些急救措施,爭取時間,比如止血清創等。「救援直升機的主要功能是對符合條件的病人進行緊急轉運。機上配備呼吸機、負壓吸引器、除顛儀、心電監護儀、開拆卸式擔架等急救搶救設備以及藥品,並可在轉運途中實施心肺復甦以及人工輔助呼吸等高級生命支持。」相關醫護人員告訴記者。

據了解,春節期間,醫院就會進行空中救援排班。「每次緊急出診都會按照患者情況進行醫護人員的配備,基本上是一個醫生和一個護士。」飛機上配兩張擔架,可同時乘坐2-4名醫護人員,機組人員2人。

建議

建立完善空中救援體系

醫院與直升機救援公司合作,進行資源整合利用也是建立其空中救援體系的一種嘗試。

早在去年,記者就從四川省衛生計生委獲悉,我省將啟動空中救援體系建設。當時,成都軍區總醫院就已建成了停機坪,積極響應空中救援。

「直升機對病人的短程運輸意義重大。」成都軍區總醫院院長楊永健說,以心肌梗死患者為例,90分鐘的黃金救援時間一過,患者的存活率將大打折扣,如果能通過空中救援縮短送醫時間,把節省下來的時間用於有效救治,對患者當然是好事。

但由於編制、經費、人員等原因,絕大多數醫院自行配備直升機的條件尚不具備。儘管直升機空中救援在技術上沒有大問題,但要大範圍推廣,還亟待建立完善的空中救援體系。

此前,成都軍區總醫院的管理層也曾給出了一些建議。比如成立統一的指揮協調機構;建立科學的評估機制,明確救援的原則和範圍,由在現場的急救醫生依據患者情況及周邊環境,判斷是否需要直升機參與救援,再向直升機應急救援指揮中心提出申請,由當地醫療機構和直升機場站根據傷病情況和直升機戰備情況決定是否出動。這樣,既能避免寶貴的直升機資源被浪費,也能保證直升機救援作為一種常備手段,更加合理公平地運作。同時,應簡化飛機動用審批程序,定期進行空地一體應急救援綜合演練,編配應急救援醫療模塊,培養「飛行醫生」等。


疑問

空中救援離我們有多遠?

電影裡才有的高大上直升機救援,就算在現實中出現,使用者似乎也「非富即貴」。

對此,四川駝峰通用航空有限公司董事長車天發並不這麼看。他認為,空中救援也可以成為常態,逐漸得到普及,離老百姓更近。當然,這需要老百姓在參加保險時多交一筆錢,「每個人可能只多交很少一部分錢,但積少成多,通過保險基金分擔每次救援的費用,老百姓的負擔就很輕。」

在四川省人民醫院應急辦主任、國家(四川)緊急醫學救援隊隊長、原四川省急救中心主任胡衛建看來,「平民化的空中救援工作,還面臨很多複雜的實際問題。」他說,首先面臨空中航線開放的問題,這不僅需要跟軍方協調,還要與航空部門協調。他認為,為了救援飛機能到達更多地方,需開通多條航線,涉及的航空公司會很多。

同時,胡衛建認為,推動空中救援工作開展僅靠醫院、航空公司的力量遠遠不夠,「建議政府全面布局,把它作為一項工作內容來推進。」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楊晨

相關焦點

  • 建立航空醫療救援體系 救援直升機飛起來
    讓更多直升機飛起來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我國航空醫療救護傷病員1085人。我國每百萬人擁有醫療救援直升機不到0.01架,遠不能滿足百姓救援需求。在日前召開的人民救援頻道籤約活動現場,閃淳昌等專家呼籲,建立完善的常態化航空醫療救援體系,讓救援直升機在我國飛起來。
  • 拓展醫療急救通道 讓更多直升機飛起來
    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我國航空醫療救護傷病員1085人。我國每百萬人擁有醫療救援直升機不到0.01架,遠不能滿足百姓救援需求。在日前召開的人民救援頻道籤約活動現場,閃淳昌等專家呼籲,建立完善的常態化航空醫療救援體系,讓救援直升機在我國飛起來。
  • 急救打「飛的」!松江這家醫院提出打造全域「空中120」構想
    急救打「飛的」!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院長鄭興東介紹說,自2015年以來,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立足松江,聯合區急救中心和各級醫療機構,擁有了國內首輛5G救護車和直升機,建立了5G急救指揮中心,開展跨區域地空聯合航空救援演練,探索直升機支持的院前急救體系建設,將急診室搬上救護車,實現了院前院中無縫銜接的急救一體化,建成了國內領先的院前急救聯動和危重症分級救治體系。
  • 53歲萊州男子全身重傷,直升機跨城救援50分鐘飛抵青急救
    當地醫院決定採用空中救援,50分鐘後,直升機飛抵青島市市立醫院。經緊急救治,目前男子情況平穩。17日上午10點05分,隨著陣陣呼嘯聲,一架橘黃色救援直升機在青島市市立醫院東院區二期綜合樓樓頂停機坪緊急降落,機上搭載一名來自萊州的危重患者,現場等待的救護人員將患者緊急轉至ICU。
  • 【熱點】以後,緊急救援可打"飛的"了!一小時收費3萬元...
    在我國的第一架空中專業醫療救援直升機上,這架直升機面積空間並不是很大,目測大概只有兩平方米左右,但是其實它是一個專業的ICU病房。今年49歲的魏彥芳是北京市紅十字會航空醫療救援隊的隊長,幾年來,他幾乎參與了999急救中心90%以上的航空醫療救援任務。
  • 讓更多直升機飛起來
    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我國航空醫療救護傷病員1085人。我國每百萬人擁有醫療救援直升機不到0.01架,遠不能滿足百姓救援需求。在日前召開的人民救援頻道籤約活動現場,閃淳昌等專家呼籲,建立完善的常態化航空醫療救援體系,讓救援直升機在我國飛起來。
  • 開啟空中快速救援通道——平涼市直升機醫療急救演練活動側記
    開啟空中快速救援通道——我市直升機醫療急救演練活動側記平涼日報記者 馬炳玉直升機快速靈活,能夠抵達傳統救援車輛不能通行的作業現場,執行包括野外搜救、傷患救護、醫療轉院在內的航空醫療救援任務,具有及時、高效、不受地形限制等特點,是世界上許多國家普遍用的救援方式
  • 國外直升機救援體系及裝備的發展
    中國航空報訊:直升機救援最初應用於戰場搜索救生和戰場救護,後來在民用領域的搶險救災和醫療救護中開始廣泛應用。救援直升機的特殊飛行性能和用途,使其可抵達其他陸、海、空交通工具無法到達的地方,能迅速而高效地開展救援工作。 直升機自問世以來,其作為救生工具得到了迅速發展。
  • 跨城救援!53歲萊州男子全身重傷,直升機50分鐘抵青急救
    當地醫院決定採用空中救援,50分鐘後,直升機飛抵青島市市立醫院。經緊急救治,目前男子情況平穩。 青島市急救中心接到急救任務後,在對患者病情進行評估確認符合航空醫療救援指徵後,當地醫院、急救中心與青島市市立醫院同時展開行動,迅速啟動航空救援。本著生命優先的原則,各單位高效聯動,交接病情——申請航線——制定應急預案——接駁準備,在短短幾小時內全部完成。   17日上午9點15分,直升機從萊州起飛,沿著既定航線,直奔青島市市立醫院。
  • 直升機在應急救援中的作用
    作為航空應急救援核心裝備的直升機,能快速到達水、陸路不可通達的作業現場,實施搜索救援、物資運送、空中指揮等工作,是普遍採用的最有效的應急救援手段。1、勘察地形、運送急救藥品及物資在救災飛行中,許多救災點都處於偏僻的山區,沒有飛行資料。山區裡坐標點偏差一點,會造成實際飛行相差幾公裡或幾個山頭。大型直升機如果盲目飛入山區就會錯過救援時機,達不到救援目的。
  • 直升機跨城救援!萊州危重患者50分鐘飛抵青島市市立醫院
    飛機停穩的同時救援隊從專用急救升降梯升至停機坪  空中與地面無縫對接,50分鐘飛跨兩城  17日上午9點15分,直升機從萊州起飛,沿著既定航線  火速組織空中救援,為生命讓行  從萊州到青島,如果選擇公路交通,即使是一路暢通也需約4個小時,考慮到患者病情,經不起路途顛簸,當地醫院決定採用空中救援。青島市急救中心接到急救任務後,在對患者病情進行評估確認符合航空醫療救援指徵後,當地醫院、急救中心與青島市市立醫院同時展開行動,迅速啟動航空救援。
  • 中國為什麼少見醫療救援的直升機?
    直升機救援屬於空中醫療救援的一部分。 商業模式中,急救中心與商業航空公司合作,是可以充分利用雙方各自優勢和服務職能,例如青島市急救中心與青島直升機航空有限公司合作建成的「120 直升機立體急救網絡」,
  • 「空中120」落戶四川攀枝花!通用技術集團搭起航空救援生命線
    「空中120」落戶四川攀枝花!12月14日13時50分,一輛紅色掛車緩緩停靠在四川攀枝花炳草崗大橋北的空曠地帶,車上裝運著的一架醫療救護直升飛機格外引人注意。
  • 數據解析|美國一年救55萬人,我國只救1085人,救援直升機在我國...
    「2018年,美國醫療救援直升機一年運送病患和出動任務達到55萬次;2020年,截至目前我國航空醫療一年救護傷病員人數是1085人。」 時任國家經貿委安全生產局局長的閃淳昌,在向參與救援的漁船船主調查時,好幾位船主都說:「當時風太大了,我們怎麼拋纜繩都拋不過去,一拋就被大風颳跑。當時要是能有一架直升機幫忙把纜繩帶到難船上,我們就可以把它拖回來啊!」 「當時如果能有直升機直接飛去救援,結果也許不會那麼慘烈。
  • 日本航空首架東京2020奧運會彩繪機亮相
    圖:日本航空首架東京2020奧運會彩繪機 圖片來源:日本航空   民航資源網2019年4月9日消息:據aviationwire報導,日本航空東京2020奧運會首架彩繪機亮相,這架註冊號為
  • 德盛通航機隊新添三架代管H135救援直升機
    這是德盛通航中標山東齊魯華通3架H135應急救援直升機飛行代管服務後,投入山東省航空應急救援服務的首架H135直升機,其餘2架也將於近日陸續到位並代管運營。據悉,三架直升機將用於執行臨沂及周邊地區的事故災情偵查、應急救援、人員物資投放、災情預防巡查及施救、醫療救援、航空應急力量培訓等任務。
  • 中國的直升機醫療救援體系還差什麼
    但迄今為止,我國距離建立完善的航空緊急醫療救援指揮體系,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目前,我國可用於醫療救援的直升機依然以軍用和進口直升機為主,專業救護直升機數量較少;而且大多數醫療救援直升機的機型為輕型或中型,可搭載的醫療設備和醫護人員數量較少;不僅如此,機載醫療設備均缺乏重症監護功能,救援設備不足。
  • 被稱為「航空救援第一股」的金匯通航,連救援電話都打不通
    2017年4月26日,金匯通航在新三板上市,成為首支「航空醫療救援概念股」。據上海市奉賢區人民法院(2020)滬0120執5285號《執行裁定書》顯示,在執行期間,奉賢區法院通過全國法院網絡執行查控系統,依法對被執行人(金匯通航)財產進行了查控,被執行人名下無存款、車輛、證券、房產等可供執行的財產,並依法凍結了被執行人名下銀行帳戶。
  • 醫療救援直升機「亮相」煤博會,緊急救援能力相當於空中小型 ICU!
    「直升機具備垂直起降功能,不受道路和地面情況影響,可以在多種複雜環境,以及車輛難以進入的區域執行緊急救援、物資運送、空中指揮等任務...」9月9日,在第十五屆榆林國際煤博會期間,陝西秦漢通用航空有限公司的貝爾407GXP直升機亮相,吸引了不少客商駐足觀看。
  • 直升機緊急醫療救援建設還缺什麼?
    但迄今為止,我國距離建立完善的航空緊急醫療救援指揮體系,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目前,我國可用於醫療救援的直升機依然以軍用和進口直升機為主,專業救護直升機數量較少;而且大多數醫療救援直升機的機型為輕型或中型,可搭載的醫療設備和醫護人員數量較少;不僅如此,機載醫療設備均缺乏重症監護功能,救援設備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