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直升機救援體系及裝備的發展

2020-12-14 騰訊網

中國航空報訊:直升機救援最初應用於戰場搜索救生和戰場救護,後來在民用領域的搶險救災和醫療救護中開始廣泛應用。救援直升機的特殊飛行性能和用途,使其可抵達其他陸、海、空交通工具無法到達的地方,能迅速而高效地開展救援工作。

直升機自問世以來,其作為救生工具得到了迅速發展。隨著直升機性能不斷提高和改進,越來越多地被用於搶險救災和醫療救護。在當今社會, 發達國家的直升機救生經歷了半個世紀的發展歷程已經形成規模,成立了全國救生協調中心,建立了以直升機為主體的嚴密的救生網絡,輔助以救生艦、救生艇和山區救援小分隊等救援組織。一旦接到遇險求援信號,可以立即出動救生。且隨著直升機技術的發展和進步,搜救直升機增加了先進的設備,能在惡劣氣象條件和黑夜實施搜索救援任務,逐步實現直升機救生的現代化。

美國直升機救援的發展

美國是世界上應用航空救護和直升機救生最發達的國家。1944年,美國海岸警衛隊首先用直升機執行救護任務。1945年,美國在R-5直升機上使用救生絞車營救傷員,獲得了成功。其後,改裝了OH-13和OH-23直升機,使其成為專用救護直升機。20世紀70年代,美國將現役的UH- 53C直升機改裝成UH-53H專用直升機,增加了前視紅外系統、慣性導航和都卜勒導航系統,以便在黑夜和能見度很低的惡劣氣象條件下實施救援任務。後期裝備了UH-60D「黑鷹」救護直升機,逐步實現了直升機救護的現代化。20世紀80年代,在UH- 60D的基礎上又加裝了先進的電子和救生設備,使其救護性能更加完善。改裝成的UH-60Q是當今世界上最先進的專用救護直升機。從美國救護直升機發展歷程看,每10年就需要更新換代一次,已實現了現代化。

目前,世界上救援組織規模最大的是美國。美國空軍於1946年建立了搜索救援機構,最初的任務是在各種氣候和地理條件下,援救在作戰或訓練中發生事故的飛行人員。1956年, 美國把軍隊和地方所有的救援組織聯合起來,建立了全國統一的航空救援機構,負責組織協調軍隊和民間的航空救援活動。在軍隊裡,空軍、海軍、陸軍和海岸警備隊都設有航空救援機構,除擔負本軍種的航空救援任務外, 還要承擔全國統一的航空救援組織分配的任務。空軍救援機構負責陸地上的航空救援,隸屬於空軍救援局管轄。空軍救援局下轄若干個航空救援區, 如美國本土的東部、中部、西部航空救援區,歐洲航空救援區等。各救援區通常配備一個航空救援大隊,大隊下轄三四個中隊,裝備飛機和直升機20~30架,其中90%為直升機。

美國海岸警備隊負責沿海海域的航空救援,分為兩個航空救援區:大西洋航空救援區和太平洋航空救援區,每區又分若干個分區,每個分區下轄一個航空救援分隊。海軍的航空救援由各艦隊負責,海軍艦隊都編有航空救援中隊,每個中隊裝備直升機約10架。

20世紀80年代以來,美國空中醫療救護服務逐步走向民用。開始成為商業性經營和政府支持下的面向社會大眾的福利性事業,成為醫療急救服務的補充和延伸。在民間,美國的救援直升機也在迅速增加。到1990年,擁有救援直升機的醫院已經達到200個,擁有救援直升機300多架。華盛頓所在的馬裡蘭州,警察局下轄一個空勤隊,其首要任務是疏散現場傷員和實施緊急醫療救護。馬裡蘭州全州劃分5個轄區,有7個直升機基地,各類傷病員被直升機快速送到65個醫院。

在美國還有許多搜索與救援組織,如國家搜索與救援協會、空中搜索基金會、搜索與救援巡邏機協會等。由空軍救援協調中心負責搜索與救援的管理和訓練工作。美國可用救援直升機近10000架。美國空軍救援組織裝備30架直升機,每個海軍航空救生中隊裝備10架直升機,地方的救援機構擁有300多架直升機。主要型號有HH-53和UH-60等。

英國直升機救援的發展

AS365

英國是世界上用直升機救護最早、最發達的國家之一。在二次世界大戰中,航空營救在英軍中迅速發展起來。1941年1月,英國成立了海空搜索救援管理局,並組成了救生協調中心。該中心成立的初衷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營救那些在陸地或海上迫降的飛行員,後來擴展到救援所有處於險境的人員。

英國形成了以直升機救生為主體的全國搜索救援和醫療救護網絡。在整個海上、空中和山區都有救生系統, 由軍隊、貿易部、海岸警衛隊、皇家全國救生協會、兩個商業直升機公司以及各種山地誌願救生組織組成,數位一體,密切合作,使直升機救援網絡完善、高效。

空中急救是社會不斷發展和進步的產物,也是地面救護向空中的擴展和延伸。在英國有兩個空中急救中心,一個在倫敦,另外一個在英格蘭的中部伯明罕。倫敦空中急救中心建立於1990年9月30日,擁有2架直升機。到2005年底共出動直升機飛行救助16萬架次,僅2005年就出動直升機4500架次,足以說明近年來空中救助率明顯提高。倫敦空中急救中心24小時全天開放,主要任務是對自然災害和意外事故進行救援和醫療救護。自從倫敦空中急救中心成立以來,倫敦創傷死亡率下降50%。

英國皇家空軍有兩個負責軍事搜索救援工作的直升機中隊,一個是第22中隊,裝備「威賽克斯」直升機; 另一個是第202中隊,裝備「海王」直升機。英國皇家空軍的搜索救援工作由兩個救援協調中心指揮:一個負責指揮英國北部地區的搜索救援;另一個負責指揮英國南部地區的搜索救援。在指揮程序上,英國皇家空軍指揮人員可以對沿海各基地的英國皇家海軍和陸軍直升機實施派遣,甚至也可以對民用直升機實施指揮。

英國直升機裝備是按照一個微型急診科的標準來裝備的,包括急救藥品、創傷外科急救箱、監護儀和其他的急救設備。英國用於搜救的直升機主要包括:「威賽克斯」、「海王」、S-61N、貝爾212、AS332L、AS365、BO105等。

德國直升機救援的發展

EC-145(EC-135 的加長版)

德國的空中救援最早要追溯到20世紀60年代。當時德國公路上交通事故頻發,汽車俱樂部(ADAC)一直在尋求有效地解決手段。1968年,ADAC開始嘗試用直升機實施緊急救援,以提高事故中受傷者的生還可能性。1970年11月,ADAC用第一架直升機正式開展救援任務。隨著救援的成功,ADAC逐步擴大服務範圍, 在全國各地布點,組織網絡。2005年,ADAC救援隊在32個基地共有EC145、EC135、BK117、BO105等各型直升機44架, 全年共出動35000架次。

德國擁有世界上最密集、最完善的空中救援網絡和最高的救援標準。有幾十個空中直升機救援中心,分屬4個機構。在德國,萬人以上的城市都設有直升機援助中心。德國空中醫療救援網絡是世界上最發達的網絡。網絡中現有49個救援站,每個站配備一架直升機。據1970~1997年統計,德國共進行了78萬次救援飛行,平均每年每架直升機飛行1100次,每天3~4次。一天中呼叫救援直升機最多是15次,一個月中,最多是257次。據德國有關當局統計, 直升機飛一架次的費用相當於傷病員3~4天的住院費。如果用直升機空運,傷病人員入院和康復就更快。德國的直升機救援網絡雖然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是十分顯著的。德國直升機救援組織配有EC145、EC135、BK117、BO105、MD「探索者」等直升機。

日本直升機救援的發展

H160

日本是自然災害多發的國家,通過不斷總結救災的經驗教訓,日本建立了行之有效地緊急救援與防災體系,這一體系是以防禦地震為主的各種自然災害為目標的。

日本於20世紀50年代建立了一些系統的航空救援機構,主要有民航救援系統(由海上保安廳負責)和自衛隊航空救援系統(由航空自衛隊的航空救援團負責)。這兩個系統在組織航空救援工作時,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民航救援系統負責海上救援,在1974年其救援力量已發展到擁有各型飛機和直升機28架。而自衛隊航空救援系統於1957年組建,負責全國9個救援區的事故救援。此外,還承擔搜索救援業務的培訓及緊急空中後送。

日本1957年組建了航空救生部隊,1958年又設立了救生航空隊,1961年改編為航空救生群,1971年升級為航空救生團。航空救生團由飛行群、救生群、維修群組成。海上保安廳主要負責海上的救生工作,其航空救生部門是參照美國海岸警備隊建立的。海上保安廳在日本全國共劃分11個海上保安管理區,每個管區設有海上保安部,每個管區都有一個基地。一旦發生事故,自衛隊、海上保安廳、警察系統、消防系統、航空公司等機構的救援人員,都會積極出動進行搶救。航空救援系統最初只在濱松基地的機場勤務部隊裡設置了直升機飛行小隊。後在此基礎上逐漸發展壯大為航空救援團,由飛行群(指揮)、救援教育群(訓練)和維修群(機務) 組成。在飛行群本部下面,擔負實際救援活動的有10個救援部,分別駐在日本各地的10個基地。日本航空救生系統裝備H-19、S-61A、S-62、V-107等直升機。

其他國家的直升機緊急救護

貝爾212

在捷克,直升機緊急醫療救護事業發展迅速。1987年前,捷克警局只是用米-2直升機執行某些救援工作。1987年,捷克成立了「直升機緊急醫療服務中心」,目前,捷克已建立了直升機緊急醫療救護網絡,以布拉格、布爾諾等10個城市為中心,均勻地分布在全國各地。直升機是由軍方、警局、私人籌集。每個中心的活動半徑為70千米,大多數的救護任務都在30~50千米的範圍之內。直升機醫療救護的完善,促進了捷克公共事業的迅速發展。捷克的直升機醫療救護中心配有米-17和米-2直升機。

加拿大地廣人稀,海岸線漫長, 海域遼闊。這些客觀條件促使加拿大政府十分重視海上救援裝備和海上搜救體系的建設。目前,加拿大已經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海上救援體系,包括航空救助基地的分布、規劃等,實行分級管理。海上警衛隊是加拿大海上救援的重要搜救力量,該組織劃分了五個地區:紐芬蘭和拉布拉多地區、魁北克地區、太平洋地區、中央及北極地區。每個區都配有直升機,在組織機構中既採取分工負責又有聯合協同的原則。

加拿大軍隊的搜救組織由加拿大武裝部隊司令部負責。共劃分為哈利法克斯、特倫頓、埃德蒙頓和維多利亞4個專門搜救區,每個區建立救援協調中心和救援中隊。加拿大救援組織的直升機包括:BO105、貝爾407、貝爾212、貝爾206、S-61N、CH-149、貝爾412。

REGA是瑞士的直升機緊急救援醫療服務機構的簡稱。它始建於1952年4月27日,專門從事空中救援,後來該公司利用直升機實施山區救援。救援中心的直升機部署在巴塞爾、洛桑和蘇黎世等地,建立13個直升機基地,執行空中救援任務。基地分布的原則是,在接到報警呼叫後,直升機在15分鐘內飛抵現場。REGA飛行員每年平均要執行1000次左右的救援任務,在高峰期,每天可達10次。瑞士的空中救援隊是一個獨立的人道和慈善性質的組織, 裝備希勒360、貝爾47G-2等直升機,1973年購買了一架民用救援直升機,後來又購買了5架雙發直升機。1992~1995年購買了15架阿古斯塔公司的直升機。2003年又裝備了5架EC145直升機,此外,公司還配備了原法國宇航公司的SA316直升機和B0105直升機。

西班牙「特拉菲戈」直升機航空隊成立於1964年,它的任務包括緊急醫療救護、搜索救援、為安全部隊提供支援、運輸政府官員和貴賓等。在空中巡邏中,「特拉菲戈」航空隊的直升機的任務是預防性的,通過照相機和作用範圍達120千米的「球形」攝像機在首都周圍150千米範圍內現場捕捉交通違章者。1991年,全隊共飛行1430架次,其中900架次處理的是傷亡情況。

「特拉菲戈」航空隊有專門用於傷員輸送任務的「松鼠」直升機。「特拉菲戈」航空隊成立之初只有一架貝爾47J直升機, 但發展很快,1968年又引進了第一架「松鼠」直升機,1972年、1973年先後補充了「雲雀」Ⅱ 直升機和「雲雀」Ⅲ直升機,到1991年9月, 該航空隊有11架直升機。到1999年發展到15架直升機,2003年購買4架AS355N和2架EC120B直升機。

相關焦點

  • 建立航空醫療救援體系 救援直升機飛起來
    讓更多直升機飛起來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我國航空醫療救護傷病員1085人。我國每百萬人擁有醫療救援直升機不到0.01架,遠不能滿足百姓救援需求。在日前召開的人民救援頻道籤約活動現場,閃淳昌等專家呼籲,建立完善的常態化航空醫療救援體系,讓救援直升機在我國飛起來。
  • 中國的直升機醫療救援體系還差什麼
    起步數年,仍待發展   2003年   「非典」疫情之後,我國第一次提出「一案三制」的應急管理體系,這被視為是我國更加重視突發公共事件、並大力推進應急管理體系的發展起點。   2007年   我國頒布了《突發公共事件應對法》,這標誌著突發事件應對工作全面納入法制化軌道。
  • 除了發展直-20救援直升機,不能少了它
    我國陸軍航空兵上世紀80年代引進了一定數量的黑鷹直升機,經過多年的使用,部隊的反饋信息非常好。進入上世紀90年代後,由於國際關係的原因,我國只能購買性能略次的俄制米-171直升機。然而總是從國外採購這樣的直升機不利於長遠發展,進入21世紀後,航空工業開始獨立研製自己的10噸級通用直升機,這就是2013年首飛成功的直-20通用直升機。
  • 中國警用航空裝備發展 從直升機到無人機
    在近20年的發展歷程中,我國警用航空實現了從無到有、從無序到有序的跨越。隨著國家經濟實力的提升和現代社會治安、反恐、救援等任務的需要,警用航空的地位也愈加凸顯。   一、警用航空從無到有   1993年,武漢購置了第一架警用直升機,此後大連、鄭州、廣東等地公安機關也相繼購置了警用直升機,開始了對警用航空的初步嘗試。
  • 直升機在應急救援中的作用
    熊熊燃燒著烈火的大片森林、被阻斷道路的地震中心、在沿海水域遇險的船隻、重大交通事故的現場、影響範圍廣泛的風暴或旱災……在這些地域情況複雜、救援情況緊急的事件中,作為航空應急救援核心裝備的直升機是首選應急救援手段 。
  • 中國為什麼少見醫療救援的直升機?
    直升機救援屬於空中醫療救援的一部分。 題意延伸來講,國內少見用官方的口吻來說就是: 空中醫療救援 處於初級階段 這方面美國、德國、日本以及瑞士等發達國家起步相對較快,發展也比較完善
  • 應急救援 無人直升機大有可為
    大災難凸顯大作用加強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建設,建設好國家航空應急救援體系是航空人責無旁貸的使命。 無人直升機在應急救援中獨具優勢 在抗災救援及處置突發事件的各項措施中,航空救援具有快速、高效、受地理空間限制較少的優勢,成為世界許多國家普遍採用的有效救援手段,並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空中救援體系。
  • 廣西陽朔縣成立民兵直升機偵察救援排
    新質力量入列 應急能力倍增中國國防報訊 何濤、李源俊報導:「著眼新時期國防動員建設,根據民兵組織規模結構調整實施方案,經縣人武部黨委研究決定成立民兵直升機偵察救援排,其建設納入縣後備力量『十四五』發展規劃……」年終歲尾,廣西陽朔縣人武部召開黨委議訓會,部長彭劍輝的一席話獲得與會代表的一致贊同。
  • 國產直升機迎來新發展,武直10、直20入役,重型直升機也納入計劃
    大量先進軍用機問世,填補了我國航空史上多項空白,這其中就包括國產武直-10武裝直升機和直-20通用直升機。這兩款性能可媲美AH-64「阿帕奇」以及「黑鷹」的國產直升機,已經投入批量生產之中,逐步裝備我軍。
  • 航空應急救援體系如何建?來看北京的探索實踐!
    一點突破、兩翼推進,穿插迂迴、遞進超越,使用常規機具處置中低強度地表火、使用以水滅火裝備處置中等強度林火能力……近日,北京市應急管理局組織市航空應急救援隊、市森林消防綜合救援總隊開展地空協同滅火演練,為應對秋冬季森林火災做好準備。
  • 直升機醫療救援面臨的四大問題
    上述內容摘自一起航空醫療救援飛行事故的報告,儘管描述情況並不是每次航空醫療救援飛行都會遇到,但是 航空醫療救援飛行往往是對直升機飛行員飛行技能的全面測試。救助對象所處一些特殊的「場景」,例如遭遇車禍、懸崖跌落或山區遇險等,也會增加直升機航空醫療救援飛行的風險。然而,在上述這些「場景」下,直升機可能是向救助對象提供醫療救助和將救助對象送往醫療機構的最迅速、甚至是唯一的手段。
  • 直升機緊急醫療救援建設還缺什麼?
    起步數年,仍待發展2003年「非典」疫情之後,我國第一次提出「一案三制」的應急管理體系,這被視為是我國更加重視突發公共事件、並大力推進應急管理體系的發展起點。但迄今為止,我國距離建立完善的航空緊急醫療救援指揮體系,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目前,我國可用於醫療救援的直升機依然以軍用和進口直升機為主,專業救護直升機數量較少;而且大多數醫療救援直升機的機型為輕型或中型,可搭載的醫療設備和醫護人員數量較少;不僅如此,機載醫療設備均缺乏重症監護功能,救援設備不足。
  • 市應急管理局運用應急救援直升機開展危化救援訓練
    12月17日上午,嘉興市應急管理局部署桐鄉市應急管理局和應急救援直升機基地開展危化救援訓練。此次訓練模擬嘉興高速公路服務區發生危化品洩露事件,嘉興市應急管理局立即指令桐鄉市應急管理局執行搶險救援處置任務,由於路途較遠,高速公路擁堵,調派應急救援直升機協助桐鄉市應急管理局。
  • 2019北京國際航空醫療救援展:民用直升機這樣救人
    民用直升機這樣救人:活動中華彬天星通航進行了航空應急醫療、航空應急消防、航空應急救災三個方面的航空應急救援飛行演練。演練中模擬某高速公路發生連環車禍造成人員傷亡,但地面交通已癱瘓致救護車無法前往。華彬天星通航的Bell429型直升機受指揮中心的命令緊急起飛前往救援,機上「迷彩醫生」對其傷口進行現場處理後用直升機迅速送往醫院救治。
  • 12年前汶川地震,只能湊出80架救援直升機,今數量大增是血的教訓
    但我們不得不反思,如果在十二年前,我國已經具備了一個經濟和軍事大國應有的應急救援設備和技術,我們是不是能夠救助更多的同胞,減少更多的損失。天災帶來的重創沒有讓中國一蹶不振,中國人特有的不服輸的精神讓我們在失敗中迅速總結經驗,分析失誤。汶川地震後,舉國上下在對於受災的同胞們表示哀痛的同時,更加對搜救體系倍加關注。
  • 中國民用直升機市場現狀和發展趨勢
    2014年國家空管委宣布全面推進低空空域管理改革,2016年國務院發布《關於促進通用航空業發展的指導意見》,重大政策的發布都極大地促進了民用直升機市場的發展。但由於低空空域改革的緩慢,僅依靠工業作業和應急救援等市場需求無法全面帶動整個民用直升機市場持續性的高速發展。前幾年較為火熱的「通航熱,民機熱」開始降溫, 社會資本日趨理性,大部分的通航公司圍繞能否盈利開展業務,而不再盲目的購機。
  • 救援直升機是這樣「救人」的
    平安產險廣東分公司派出的東部通航救援直升機與珠江醫院醫護人員正在南沙港快速路市南路收費站備勤,得知情況後,廣州交警運營控制指揮中心立即下達救援命令,平安產險廣東分公司、東部通航、珠江醫院人員迅速響應,立即啟動直升機救援應急預案。母子危在旦夕、搶救刻不容緩。5分鐘準備後,直升機從備勤點起飛。
  • 數據解析|美國一年救55萬人,我國只救1085人,救援直升機在我國...
    1999年的我們,還沒有應急救援直升機能飛起來。拋不過去的那根纜繩,成為閃淳昌對這場災難最深刻的記憶之一。 「依照我國國情,大力發展航空救援、構建立體救援體系格外重要。」閃淳昌說。
  • 直升機救援缺口越來越大,但直升機救援越來越重要
    直升飛機可以垂直起飛和著陸,不需要大面積的機場或跑道,可以迅速到達水陸交通不便的作業地點,執行搜救、物資運輸、空中指揮等任務.快速、高效、不受地理空間限制,使直升飛機成為應急救援隊伍的"急先鋒"。那小編就給大家來解釋一下。
  • 直升機的種類 專用直升機
    最早研製並生產的直升機,應該算作通用直升機-即大多數工作都能做,但做任何工作都不是非常專業。可運輸、可救援、可通信、可救護,加上武器也可攻擊,但除了運輸外、做其他工作都不十分「拿手」,於是在通用直升機的基礎上,逐漸的發展出了專用直升機。比如有以下的幾種。運輸直升機以運輸為主,載運量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