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直升機醫療救援體系還差什麼

2020-12-14 私人飛機網

  6月13日,G15瀋海高速溫嶺大溪段發生槽罐車爆炸事故,導致人員傷亡。14日下午,有數位傷員被轉運至浙大二院濱江院區進行搶救,其中幾名傷員被直升機緊急轉運至溫嶺市第一人民醫院,之後再次轉入杭州浙大二院。

  此次爆炸事故令人們再次聚焦直升機緊急醫療救援:此次事故中,經由直升機轉運的傷員,比救護車運送的傷員快兩個多小時到達醫院。

  起步數年,仍待發展

  2003年

  「非典」疫情之後,我國第一次提出「一案三制」的應急管理體系,這被視為是我國更加重視突發公共事件、並大力推進應急管理體系的發展起點。

  2007年

  我國頒布了《突發公共事件應對法》,這標誌著突發事件應對工作全面納入法制化軌道。

  2008年

  汶川地震發生後,航空緊急醫療救援愈加受到重視——在汶川、北川災區交通受阻的情況下,解放軍和民航系統調集了100多架直升機,舉全國之力在轉運傷員、運輸物資等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但迄今為止,我國距離建立完善的航空緊急醫療救援指揮體系,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目前,我國可用於醫療救援的直升機依然以軍用和進口直升機為主,專業救護直升機數量較少;而且大多數醫療救援直升機的機型為輕型或中型,可搭載的醫療設備和醫護人員數量較少;不僅如此,機載醫療設備均缺乏重症監護功能,救援設備不足。

  此外,由於我國地理地貌複雜,幅員遼闊,對隨機的醫療救援人員要求更高,而目前飛行員以及機務人員,隨機醫生、護士等人員都十分緊缺。

  航空醫療轉運的一般流程

  患者的病情是能否應用航空緊急醫療救援的先決條件。一般來說,直升機緊急醫療救援涵蓋普外科、心血管科、胸外科、骨科、燒傷、呼吸科、神經外科等7大類傷情。 例如:車禍造成的嚴重創傷、休克和急性心梗、腦出血、腦梗死等心腦血管疾病,以及肺栓塞、主動脈夾層、急性中毒等需要快速救援的急危重症患者,均可以呼叫直升機救援。

  一般情況下,當傷者在向醫院進行求救後,醫院負責轉運病人的病情評估專家組會聯合航空公司的飛行運控中心,一起對病人的情況進行評估,看是否符合轉運條件,飛機是否具備飛行條件等……最後還需要與組織實施病人轉出(入)及起降點的警戒部門進行協商。等各方條件具備、各部門就位後,才能實施飛行。

  偶有應用,卻依然滯後

  雖然此次溫嶺爆炸事件中直升機緊急醫療救援(主要是醫療轉運)發揮了較大的作用,但作為突發事件多發的國家,我國直升機緊急醫療救援應用案例依然較少。這其中的原因包括——

  救援力量分散,沒有統一的管理體系

  我國目前關於航空緊急醫療救援的法律依然有很多空白,各部門規章、規定不明確,救援力量分散,沒有航空緊急醫療救援相關的行政管理職能……重要的是,缺乏永久的綜合性指揮部門。

  這導致當大型公共事件突發時,只能依靠臨時成立的指揮機構負責協調,航空力量也是臨時組建,最大程度的救援只能是醫療轉運,基於機載醫療器械的現場急救和醫學看護等任務則無法達成。

  費用昂貴的「富人」救援系統

  直升機緊急醫療救援成本高企,一般是4萬-7萬元/小時  費用由直升機所屬公司收取,醫院僅收取機上搶救等相關費用。對於普通民眾來說,航空緊急醫療救援費用一般經由保險公司來支付。

  雖然現在有很多保險公司推出了關於直升機緊急醫療救援的保險項目,但保費太高,商業保險並未將這項業務納入現行的保險險種中,也無明確的支付標準。截止目前,各個保險公司對直升機緊急醫療救援保險的應用和推廣都不夠。

  城市、醫院環境限制

  除了上述兩個方面的原因外,直升機落地場所與條件更是至關重要的。一般要求直升機的起降場地尺寸不小於2×1.5倍旋翼直徑,坡度不能超過7°,沿盛行風向能確定清晰的進場線,著陸點中心15°範圍內不應有障礙物。

  只有當醫院和施救對象所處的環境都滿足這些條件才可以順利完成直升機緊急醫療救援。但對於醫院來說,在周邊近距離的停放直升機可不是件容易事,而城市交通環境更複雜,當發生需要緊急救援的情況時,可供降落的場地就更少了。

  此外,根據目前國際通行的航空緊急醫療救援標準,要求救援飛機/直升機必須能夠實現從救護地飛行30分鐘內到達發達城市,或者從救護地飛行45分鐘內到達欠發達城市。如果要達到這一目標,我國至少要配備1200多架直升機用於緊急醫療救援,而我國目前保有的直升機數量距離這一數量還有很大的差距。

  因此,鋪開直升機緊急醫療救援業務、提升緊急醫療救援效率是一項需要各部門密切合作的體系性建設,一方面要創造條件讓醫療救援直升機能夠第一時間飛得起來、飛進醫院;另一方面,需要政府相關部門、商業保險公司、個人等密切合作,建立一個個人能夠負擔的費用支付體系。畢竟在重大突發安全事件面前,生命重於一切。

    私人飛機網 www.sirenji.com
    本文連結地址:中國的直升機醫療救援體系還差什麼

相關焦點

  • 建立航空醫療救援體系 救援直升機飛起來
    讓更多直升機飛起來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我國航空醫療救護傷病員1085人。我國每百萬人擁有醫療救援直升機不到0.01架,遠不能滿足百姓救援需求。在日前召開的人民救援頻道籤約活動現場,閃淳昌等專家呼籲,建立完善的常態化航空醫療救援體系,讓救援直升機在我國飛起來。
  • 中國為什麼少見醫療救援的直升機?
    直升機救援屬於空中醫療救援的一部分。 空中醫療救援是指藉助航空器,如固定翼飛機和直升機,將救援力量、藥品器材等快速運送至現場,對個體或群體實施及時有效救援,或在醫療監護下,將危重傷病員快速運至後方醫院,接受進一步全面救治,旨在排除交通、地形等影響,縮短搶救轉運時間,建立無縫式救援鏈。
  • 國外直升機救援體系及裝備的發展
    中國航空報訊:直升機救援最初應用於戰場搜索救生和戰場救護,後來在民用領域的搶險救災和醫療救護中開始廣泛應用。救援直升機的特殊飛行性能和用途,使其可抵達其他陸、海、空交通工具無法到達的地方,能迅速而高效地開展救援工作。 直升機自問世以來,其作為救生工具得到了迅速發展。
  • 直升機緊急醫療救援建設還缺什麼?
    但迄今為止,我國距離建立完善的航空緊急醫療救援指揮體系,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目前,我國可用於醫療救援的直升機依然以軍用和進口直升機為主,專業救護直升機數量較少;而且大多數醫療救援直升機的機型為輕型或中型,可搭載的醫療設備和醫護人員數量較少;不僅如此,機載醫療設備均缺乏重症監護功能,救援設備不足。
  • 2019北京國際航空醫療救援展:民用直升機這樣救人
    民用直升機這樣救人:活動中華彬天星通航進行了航空應急醫療、航空應急消防、航空應急救災三個方面的航空應急救援飛行演練。演練中模擬某高速公路發生連環車禍造成人員傷亡,但地面交通已癱瘓致救護車無法前往。華彬天星通航的Bell429型直升機受指揮中心的命令緊急起飛前往救援,機上「迷彩醫生」對其傷口進行現場處理後用直升機迅速送往醫院救治。
  • 直升機醫療救援面臨的四大問題
    上述內容摘自一起航空醫療救援飛行事故的報告,儘管描述情況並不是每次航空醫療救援飛行都會遇到,但是 航空醫療救援飛行往往是對直升機飛行員飛行技能的全面測試。救助對象所處一些特殊的「場景」,例如遭遇車禍、懸崖跌落或山區遇險等,也會增加直升機航空醫療救援飛行的風險。然而,在上述這些「場景」下,直升機可能是向救助對象提供醫療救助和將救助對象送往醫療機構的最迅速、甚至是唯一的手段。
  • 拓展醫療急救通道 讓更多直升機飛起來
    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我國航空醫療救護傷病員1085人。我國每百萬人擁有醫療救援直升機不到0.01架,遠不能滿足百姓救援需求。在日前召開的人民救援頻道籤約活動現場,閃淳昌等專家呼籲,建立完善的常態化航空醫療救援體系,讓救援直升機在我國飛起來。
  • 醫療救援直升機「亮相」煤博會,緊急救援能力相當於空中小型 ICU!
    「這架貝爾407GXP醫療救援直升機,最大飛行速度可達到每小時 246公裡,因直升機直線飛行,所以速度遠超地面交通工具。」陝西秦漢通用航空有限公司榆林分公司經理宋品輝介紹到,直升機不受道路和地面情況影響,可以在多種複雜環境,以及車輛難以進入的區域執行緊急救援、物資運送、空中指揮等任務。從涼水井煤礦到榆林二院,開車需要將近1個半小時,而直升機只需要20多分鐘。
  • 助力國家應急體系建設 2019北京國際航空醫療救援展會圓滿落幕
    近期,2019北京國際商務航空展覽會(CIBAS)暨北京國際航空醫療救援展覽會在密雲機場開幕。本次活動是北京首次舉辦的航空醫療救援專業類型展會。應邀參展的有來自全國各地在醫療救援、應急保障的企業和設備商,充分展示了我國在應急保障建設領域多年來取得的成績。
  • 直升機在應急救援中的作用
    在山區裡地形起伏較大,真高100米的直升機在山上比山腳的真高300米的直升機還高,或者同高度,這樣容易造成飛行衝突。在山區裡因為地形影響,高度低的直升機VHF電臺信號被屏蔽,經常指揮部無線電臺叫不到山區飛行直升機,各救災直升機只有採取互相協調位置和高度的方法來防止飛行衝突。
  • 開啟空中快速救援通道——平涼市直升機醫療急救演練活動側記
    開啟空中快速救援通道——我市直升機醫療急救演練活動側記平涼日報記者 馬炳玉直升機快速靈活,能夠抵達傳統救援車輛不能通行的作業現場,執行包括野外搜救、傷患救護、醫療轉院在內的航空醫療救援任務,具有及時、高效、不受地形限制等特點,是世界上許多國家普遍用的救援方式
  • 北京首次舉辦航空醫療救援展 華彬天星進行應急救援演練
    本次活動以「家國天下,融合發展」為主題,通過救援航空器靜態展示、動態應急救援飛行演練、大型合作籤約、航空醫療救援專業論壇等不同方面的活動形式,旨在共同探討中國航空應急救援和航空醫療救援產業的現狀及發展趨勢。華彬天星通航救援演練現場據了解,這是北京首次舉辦航空醫療救援專業類型展會。
  • 數據解析|美國一年救55萬人,我國只救1085人,救援直升機在我國...
    1999年的我們,還沒有應急救援直升機能飛起來。拋不過去的那根纜繩,成為閃淳昌對這場災難最深刻的記憶之一。 「依照我國國情,大力發展航空救援、構建立體救援體系格外重要。」閃淳昌說。
  • 直升機救援缺口越來越大,但直升機救援越來越重要
    直升飛機可以垂直起飛和著陸,不需要大面積的機場或跑道,可以迅速到達水陸交通不便的作業地點,執行搜救、物資運輸、空中指揮等任務.快速、高效、不受地理空間限制,使直升飛機成為應急救援隊伍的"急先鋒"。那小編就給大家來解釋一下。
  • 華彬天星通航聯合北京120進行航空醫療救援培訓
    中國民用航空網訊:2017年7月4日下午,120北京急救中心醫護人員,在密雲機場接受專業航空醫療救援直升機地面實操培訓,了解機上專業設備及儀器操作使用。本次開展航空醫療救援直升機地面實操培訓做好航空醫療救援充分的準備,主要突出華彬天星通航能夠提供專業直升機醫療救援服務,這也標誌著華彬天星通航與北京急救中心全力構建以北京市為中心覆蓋整個京津冀救援一體化的決心,聯動雙方「地面+空中」資源締造的京津冀立體化的救援網絡,為危急重患者提供多樣化醫療救助方案。
  • 我省首個醫療救援直升機專用停機坪投入使用 開啟「空地一體」生死...
    9月29日,甘肅省首個屋面直升機停機坪落成及醫療救援直升機首飛儀式在蘭大二院舉行。儀式中,隨著按下的屏幕按鈕,該院揭開了「空地一體化緊急醫療救援」的歷史性一頁。蘭大二院屋面直升機停機坪位於住院部②號樓頂,外型為直徑25米的圓形,建築面積503平方米,設計參考機型為最大起飛重量15噸,主要由鋼結構框架和甲板組成,配備齊全有安全設施、消防設施及電氣設施等。早在住院部②號樓建設時,該院就已預留屋面直升機坪建設空間,並於2019年完成直升機坪設計工作,2020年6月正式開工建設,歷時100天完成工程建設。
  • 市應急管理局運用應急救援直升機開展危化救援訓練
    12月17日上午,嘉興市應急管理局部署桐鄉市應急管理局和應急救援直升機基地開展危化救援訓練。此次訓練模擬嘉興高速公路服務區發生危化品洩露事件,嘉興市應急管理局立即指令桐鄉市應急管理局執行搶險救援處置任務,由於路途較遠,高速公路擁堵,調派應急救援直升機協助桐鄉市應急管理局。
  • 西南首架航空急救救援直升機亮相 四川人可打「飛的」看病
    據介紹,該院與某直升機救援公司進行合作,成立了該空中緊急救援隊伍,而昨天是直升機醫療應急隊的首場演習,一共有32名醫護人員參與。「他們公司有相關的空中醫療急救資源,而我們則具備醫療急救相應的能力,可以相互合作達到應急救援的目的。」一旦遇上突發災害,需要應急救災,或者對特定人群進行醫療救助時,該救援飛機就會派上用場。「畢竟時間就是生命,直升機救援隊的速度更快,效率會更高。」
  • 讓更多直升機飛起來
    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我國航空醫療救護傷病員1085人。我國每百萬人擁有醫療救援直升機不到0.01架,遠不能滿足百姓救援需求。在日前召開的人民救援頻道籤約活動現場,閃淳昌等專家呼籲,建立完善的常態化航空醫療救援體系,讓救援直升機在我國飛起來。
  • 2019北京國際航空醫療救援展覽會在京舉辦 華彬航空精彩亮相
    此次航展現場由救援航空器靜態展示、動態應急救援飛行演練、大型合作籤約、航空醫療救援專業論壇等多個活動組成,旨在共同探討中國航空應急救援和航空醫療救援產業的現狀及發展趨勢。 密雲機場應急救援指揮中心正式啟用 順應國家突發事件應急體系建設「十三五」規劃要求,為加強航空醫療救援和轉運能力建設,北京密雲機場在2019年進行了全面的功能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