躍言:在英國拜謁北洋水師故勇墓,看到一張山東艦照片

2021-01-17 觀察者網

2019年12月17日,首艘國產航母山東艦入列。借山東艦入列的喜慶,我從硬碟裡翻出來幾張兩年前在英國紐卡斯爾時拍的照片,分享了一段感動過我自己的經歷,發布在北朝論壇上。

山東艦在海上「愛的魔力轉圈圈」

那張北洋水師故勇墓前祭放著山東艦照片的圖片,被不少網友看到後轉發在NGA、微博、豆瓣、抖音、知乎等多個平臺,一不小心引發了網絡熱議。版權無所謂,署名也不重要,很樂意這些照片能夠傳播出去,能讓更多人傳遞這份正能量。

北洋水師故勇墓前祭放著山東艦照片的圖片

2017年9月,筆者在英國留學時,曾專程去紐卡斯爾探尋的北洋水師在當地的歷史,記錄下不少照片和文字。現在整理髮布,希望更多的人能了解這段塵封的歷史。

「擦清歷史的鏡子,走好未來的路。」——山東威海 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館

一、接艦

泰恩河畔紐卡斯爾(Newcastle upon Tyne),是英格蘭北部曾經的工業重鎮,這裡曾矗立著當時英國乃至世界最大的工業聯合體之一:阿姆斯特朗公司。

1887年,36歲的鄧世昌帶領著四百餘名官兵水手,經歷萬裡波濤,踏上了這片異國的土地。伴隨著林立的煙囪和轟鳴的機器,泰恩河畔的埃爾斯維克船廠(Elswick Shipyard)中,停靠著即將完工的致遠號和靖遠號巡洋艦。這兩艘耗資近170萬兩白銀的新銳「穹甲巡洋艦」,是在1885年中法戰爭結束時,清政府在福建水師全軍覆沒後向英國訂購的,寄託著洋務派重建海防的希望。

泰恩河下遊曾經船廠雲集,圖中標註處就是埃爾斯維克船廠

紐卡斯爾博物館裡保存的埃爾斯維克工廠全貌

如今的埃爾斯維克(筆者攝於2017年9月)

對這群中國水手來說,很多人是第一次踏上英吉利的土地。然而,這裡對鄧世昌卻並不陌生。6年前,他曾作為揚威號管帶,同超勇號管帶林曾泰一起來到紐卡斯爾,迎接這兩艘新完工的軍艦返回祖國。這兩人都是福建船政學堂畢業,接受西式海軍教育,精通英文,也是同一批最早開眼看世界的中國海軍軍官中的佼佼者。

1881年8月17日,他們兩人分別指揮超勇、揚威從紐卡斯爾起航駛往中國。時任中國駐英公使曾紀澤特意從倫敦趕來,親自在軍艦上升起了代表中國的龍旗。那次遠航,是中國海軍史上一次跨時代的壯舉:兩艘飄揚的龍旗的軍艦,從泰恩河口(Tynemouth)駛入北海,輾轉經直布羅陀海峽穿越地中海,途徑蘇伊士運河、印度洋、西太平洋,最終回到祖國。沿途各個國家都按照國際禮儀,鳴炮接待,也第一次知道了中國海軍的存在。而更早些的1876年,清政府向阿姆斯特朗公司訂購的兩艘「蚊炮船」,卻是懸掛著英國旗幟,由僱傭的洋員駕駛,從紐卡斯爾出發,耗時近5個月抵達大沽口。

Tyne & Wear檔案館保存的致遠艦試航時的照片

殘存的埃爾斯維克工廠火炮車間遺址

遺憾的是,這兩艘軍艦連同同時向德國訂購的經遠、來遠,是甲午戰爭前清政府最後一次購置外國軍艦,性能上很快被後來設計建造的日本吉野等艦超過。7年之後,黃海大東溝海戰,鄧世昌就是在這艘軍艦上,發出了「撞沉吉野!」的怒吼,也是在這裡迎來了人生的終點。

此時此地的鄧世昌,並不知道那些日後的歷史,但他早已深深感受到了來自於那個一衣帶水的鄰居的威脅。就在致遠艦下水的半年前,就在這座埃爾斯維克船廠,日本海軍訂購的浪速號巡洋艦剛剛建成交付。浪速號的第一任艦長就是甲午海戰時的聯合艦隊司令官伊東祐亨。也就這艘浪速艦,甲午戰爭中在第三任艦長東鄉平八郎指揮下,先在豐島海戰中,擊沉了中國運兵船高升號;後又在大東溝海戰中,作為第一遊擊隊的主力之一,擊沉了同一船廠建造的超勇號。11年後,東鄉平八郎指揮日本聯合艦隊在日俄戰爭中創造了對馬海戰的奇蹟,擊敗了沙俄太平洋艦隊。

紐卡斯爾博物館裡保存的浪速艦模型

而那艘鄧世昌用生命發起衝擊、試圖撞沉的日本第一遊擊隊旗艦吉野號(Yoshino),也是在這座泰恩河畔的埃爾斯維克船廠建成的。這艘在甲午海戰前一年剛剛竣工的新銳巡洋艦,最大航速可達23節,是當時世界上速度最快的巡洋艦。19世紀末以後,由於共同遏制沙俄在遠東擴展的需要,日本同英國進入了「英日同盟」的蜜月期,而甲午戰爭籤到《馬關條約》後得到的巨額白銀賠款,不少又流到了紐卡斯爾,變成了一艘又一艘新銳戰艦,加入了日本聯合艦隊的戰列,並在對馬海戰中擊敗了沙俄太平洋艦隊,使日本一躍成為世界列強。

紐卡斯爾博物館裡保存的吉野艦模型

試航中的吉野(來自Tyne & Wear檔案館)

如今,再次翻開那段歷史,鴨綠江畔的兵敗如山,威海衛的全軍覆沒,馬關條約的割地賠款,一連串的壓抑沉重。而鄧世昌在致遠艦上的這一聲怒吼,成了這個民族在那個黑暗年月裡並不多的一抹亮色。

相關焦點

  • 英國3座北洋水師水兵墓倒塌:其一墓主為安徽籍
    2016年5月7日,一名留學英國的攝影系博士生發現紐卡斯爾市聖約翰墓地裡的3座北洋水師水兵墓碑倒塌。網絡資料近日,一名留學英國的攝影系博士生反映,英國紐卡斯爾市聖約翰墓地裡的3座清朝北洋水師水兵墓碑倒塌。  據了解,該墓地共有5座水兵墓,墓主皆為光緒年間北洋水師的水兵,當時為了接回清政府購買的軍艦赴英,但因水土不服,客死他鄉,距今已有120多年的歷史。
  • 北洋水師5座水兵墓孤懸英國百年,中方出資啟動修繕
    文保基金會表示,修復北洋水師墓地「以示炎黃子孫血脈相承,以予為國獻身者的應有尊嚴。」英國當時時間6月21日,英國紐卡斯爾北洋水兵墓正式動工開始修繕。  左側兩塊墓碑的墓主是1881年接收超勇、揚威艦時客死英國的水兵顧世忠和袁培福。最右側墓碑的墓主是1887年接收致遠、靖遠艦時客死英國的水兵連金源。根據一張早期紐卡斯爾歷史學者拍攝的照片顯示,修葺後的三塊墓碑上分別寫著:大清故勇安徽廬州府廬江縣顧世忠之墓、大清故勇山東登州府榮成縣袁培福之墓、大清故勇福建福州府閩縣陳金源之墓。
  • 北洋水師故勇在英墓地修繕啟動公募
    ,有兩座墓碑比鄰而居,一人高的黑色墓碑上鐫刻著醒目的漢字:「大清故勇福建福州府候官縣陳受富之墓」、「大清故勇福建福州府閩縣陳成魁之墓」。從1875年至1884年,清政府共擁有64艘軍艇、5000多名海軍官兵,其中大量船舶是從英國、德國購買的。    1881年,清政府派員赴英國造船廠接收「超勇」、「揚威」兩艘軍艦。1887年,清政府再次派北洋水師官兵來到英國等待「致遠」、「靖遠」兩艦交工。
  • 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啟動修繕在英北洋水師水兵墓
    人民網北京12月1日電 歷經百年風霜,位於英國聖約翰墓園的五座北洋水師故勇墓已經斑駁陸離、殘損嚴重。昨起,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宣布對墓地修繕啟動公募。 十九世紀末,清王朝風雨飄搖、國勢衰微。
  • 英國墓園發現五處大清水兵的墓葬,其中的故事讓人感動
    那是只是一座失修英國公墓,位於英國港口城市紐卡斯爾市,乍一看可能會覺得是很平常的一座英國公墓,但是不同的是這座公墓當中長眠著五名中國人,而且是清朝人。為什麼五名清朝人會長眠在英國那?在這其中還有很長的一段故事。墓碑上書寫著中文,但是因為沒有人照管,墓碑年久失修已經殘破不堪。
  • 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十大戰艦各有所蹤
    光緒十四年(1888)12月17日,清朝的北洋水師(又稱北洋艦隊、北洋海軍)於山東威海衛的劉公島正式成立,這是一支近代化海軍艦隊,同時也是清朝建立的四支近代海軍中實力最強、規模最大的一支。主要軍艦大小共有25艘,輔助軍艦50艘,運輸船30艘,官兵4000餘人。
  • 龍旗凋零:大清海軍「北洋水師」是怎麼輸掉甲午大海戰的?
    1875年,李鴻章專門出洋考察,採購當時世界上威力最強大的鐵甲戰船,本來老牌子的英國軍艦是首選,但英國人店大欺客,漫天要價。這時新興的德國人看到市場,給李鴻章報了一個相當優惠的價格,戰艦威力強大又物美價廉,李鴻章當場拍板:買它!
  • 定遠艦鐵甲出水!126年前的甲午海戰,北洋水師到底輸在哪裡?
    9月17日,在中日甲午海戰126年紀念日這個特殊的日子裡,清朝北洋水師的旗艦定遠艦的水下打撈工作取得重大進展。定遠艦考古隊在廣州打撈局的協助下經過10多小時的奮戰,最終成功將一塊定遠艦鐵甲起吊出水,從而有幸讓世人再次目睹鐵甲的真容。這塊鐵甲長2.86米、寬2.60米、厚0.33米,重約18噸,是定遠艦的防護裝甲。
  • 北洋水師最先進的定遠鐵甲艦,在當時世界是什麼樣的存在
    1885年10月29日,清朝北洋水師迎來了兩艘「巨無霸」軍艦。一艘是定遠號鐵甲艦,一艘是鎮遠號鐵甲艦。它們都屬於定遠級戰列艦,為一級軍艦。北洋水師將定遠號鐵甲艦定為旗艦,懸掛大清龍旗和艦隊司令的將旗。原來,1874年牡丹社事件發生以後,清朝看到了現代海軍在國防建設中的重要作用,決定派遣直隸總督、北洋通商大臣李鴻章組建北洋水師。李鴻章最初從英國購買了6艘「蚊子船」和2艘巡洋艦超勇號和揚威號,但「蚊子船」不具備遠洋作戰能力,巡洋艦也無法作為北洋水師的主力軍艦使用,便產生了購買更強大的戰列艦的想法。
  • 北洋水師雖然是海軍,但是其陸戰能力在清軍中依然首屈一指
    所以「定遠」、「鎮遠」上除了除了各種大小火炮之外,還隨艦購買了「後膛連珠槍五百二十五桿」,按照「定遠」級鐵甲艦定員329人算,兩艦總共只有658人,配槍率達到了79.79%。北洋水師其他各艦上的冷兵器也不少,「濟遠」配有步槍100支,手槍36支,「經遠」、「來遠」有手槍60支,「致遠」、「靖遠」有馬提尼-亨利步槍80支,手槍30支,腰刀80把,長矛80枝。
  • 牆倒眾人推,北洋水師「主炮晾衣」的說法是真的嗎?讀完自有判斷
    始作俑者北洋艦隊「主炮晾衣」的說法最早出現在1939年,當時日本海軍中將小笠原長生寫了一本書《聖將東鄉全傳》,其中提到北洋水師「主炮晾衣服」的情節:……「平遠」因為故障而入港修理,(東鄉平八郎)我在岸邊看到一門炮上曬著衣物
  • 北洋水師世界第九,美國海軍第八,清末各國海軍實力排行榜
    光緒十四年(1888),清政府終於在從英國、德國引入四艘排水量高達兩千多噸的巡洋艦,其後宣布北洋艦隊於山東威海衛的劉公島正式成立。 根據當年《美國海軍年鑑》排名,北洋艦隊主要軍艦大小共有25艘,輔助軍艦50艘,運輸船30艘,官兵4000餘人,裝備有不少先進裝備的北洋艦隊擁有著當時亞洲第一,世界第九的紙面實力。
  • 北洋艦隊鐵甲戰列艦定遠號的歷史宿命
    定遠艦定遠號戰列艦是清廷海軍頂尖的7000噸級鐵甲艦,也是北洋艦隊的旗艦,同時期的姊妹艦還有鎮遠艦、濟遠艦和威遠艦!眾所周知中日甲午海戰以北洋水師慘敗結束,定遠艦也受重創並在威海衛保衛戰中因無力改變戰局而選擇自爆!這艘超級巨艦為何以這種方式落幕?
  • 甲午戰爭中南洋水師為何任由北洋水師全軍覆沒,也不發兵來救
    甲午戰爭中,北洋水師全軍覆沒。自那以後,日本喪失了對天朝的敬畏,讓我國在近代遭受壓迫和摧殘。但清朝時期,除北洋水師外,還有南洋、福建水師。甲午戰爭十多年前,福建水師遭法軍偷襲,全軍覆沒。但南洋水師仍有戰鬥力,而且南洋水師的綜合實力也僅次於北洋水師。在甲午戰爭爆發之時,南洋水師若與北洋水師聯合作戰,則有可能逆轉戰局。
  • 北洋水師中的「經遠」和「來遠」裝甲巡洋艦
    前兩次通過赫德向英國訂購戰艦,發生了貨不對板,讓李鴻章對赫德頗為惱火,最終發展成了關係惡化,如此,英國也暫時淡出了中國海防事務。以英國阿姆斯特朗公司為代表的軍火商,並不願意看到生意的旁落,另闢蹊徑,通過駐華公使在清廷上層「公關」。很快,清政府的指示變成了「電商英德出使大臣妥辦」。原本向德國訂購4艘,變成了向英、德各訂購兩艘。
  • 甲午海戰北洋水師之敗,是否是丁汝昌指揮失誤所致,還是另有原因
    像後來丁汝昌奉命去英國接收訂購的「超勇」、「揚威」兩艦時,他已經可以和其他軍官一起看海圖,研究航線。所以李鴻章對丁汝昌的表現非常滿意,北洋水師成立以後,丁汝昌就順理成章出任了提督一職。而丁汝昌此後也一如既往地虛心,在專業問題上還是聽取劉步蟾等人的意見。
  • 還記得電影甲午風雲裡的吉野號嗎,它差點成了北洋水師的一員
    致遠艦復原CG圖其實吉野號和致遠艦有很近的血緣關係。雖然兩艦設計者不同,但前者沿襲了前者的設計思路,並作了升級整合,噸位增加,航速更快,火炮為速射炮。 吉野號吉野號與北洋水洋有淵源。甲午之戰前,北洋水師軍艦儘管噸位大,但航速低,火炮射速慢。李鴻章在幕僚建議下,準備向英國購買兩艘裝有速射炮航速快的巡洋艦,其中一艘就是吉野號。
  • 甲午海戰:看看北洋水師與日本海軍差距,才知道為何贏不了
    1894年9月17日,在我國黃海大東溝海域上,號稱亞洲第一的北洋水師與日本海軍進行了著名的甲午海戰。北洋水師在與日本艦隊遭遇後,雙方開始了猛烈的炮火攻擊,北洋水師中的定遠艦首先發射炮彈,其他艦隊在指揮下齊齊連發,一時間海上炮聲連連,硝煙瀰漫,海水激蕩翻騰。
  • 若單純從裝備和戰術角度分析,甲午海戰,北洋水師究竟敗在哪裡?
    前面我們從用人的角度,對比了甲午戰爭時中日雙方的區別,可以看出北洋水師的將領跟日本聯合艦隊的將領差距。他們更擅長拉幫結派,權謀鬥爭,但從海軍專業度上來看,是不如日本聯合艦隊的。我們拋去大清內部的政治因素,官兵的意識,朝廷的意志,以及戰爭後期消極求和等等,單就北洋水師裝備和戰術的角度分析,北洋水師究竟敗在了哪裡?
  • 北洋水師:當年亞洲第一艦隊,誰給日本勇氣發動甲午戰爭
    這種照片拍攝在山東威海,一艘重新建造的定遠號驅逐艦。1988年一本記載世界各國海軍發展現狀的《美國海軍年鑑》雜誌,將北洋水師排名為亞洲第一世界第九。此時北洋水師擁有主力艦隊25艘,海軍人數接近4000,環顧亞洲一個能打的對手都沒有。但僅僅6年後,1894年北洋水師就被彈丸小國日本打敗,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清政府割地又賠款,2.3億白銀流入日本國內,這筆錢相當日本4年的國民總收入。那麼是誰給了日本,如此大的勇氣攻打亞洲第一的水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