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嫦娥五號」飛天!楊本湘,雲南施甸好兒郎!

2020-12-14 開屏客戶端

11月24日,長徵五號運載火箭託舉著「嫦娥五號」探測器從海南的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中國探月再啟「嫦娥奔月」的浪漫之旅。作為多次參加航天發射任務的首席氣象預報專家,來自雲南保山市施甸縣的楊本湘一邊忙著西昌發射場的任務,一邊通過視頻連線參與到文昌發射場的氣象會商,在千裡之外的西昌為文昌的任務助力。

「知道嗎?來自我們施甸的楊本湘參加了『嫦娥五號』的成功發射,這項舉世矚目的工程也有我們施甸人的一份功勞呢!」「嫦娥五號」成功發射的消息傳到千裡之外的施甸後,連日來,家鄉人民沸騰了,人們在為祖國探月工程捷報頻傳喝彩的同時,也為施甸能走出這樣一位航天驕子而倍感驕傲和自豪。

一個地處滇西的邊陲小城是如何走出這樣一位航天領域的高技術人才呢?11月25日,春城晚報-開屏新聞記者走進施甸縣仁和鎮,從家人、寨鄰的敘述中得知了楊本湘的成長經歷。

鄉親紛紛前來道賀

從新通車的保施高速公路出口出來後,沿S229省道向北行駛約10公裡就到了施甸縣仁和鎮,今年50歲的楊本湘從小就生長在這裡。

剛進入村裡,迎面就遇上了村民老楊。「你們是要去楊本湘家吧,我帶你們去,這兩天他們家可熱鬧了,天天有鄰居到他們家串門,大家都為我們村出了這樣一個航天人才感到高興。」

沿著一個整潔的水泥路小道步行近300米,一個普通的農村四合院就出現在眼前,一個身材高大挺拔、矍鑠俊朗的老人滿臉笑意迎了出來,他就是楊本湘的父親楊忠。今年已81歲的楊忠是施甸一中的退休教師,連日來,他和老伴一直沉浸在「嫦娥五號」成功發射的喜悅中,看到不斷有鄉親們來家串門,楊忠一邊招呼著客人入座,一邊讓大女兒趕緊端煙遞茶。

「楊老師,恭喜了,你家老二太成氣了。」

「我們得知這個好消息後也約著一起過來坐坐,好沾沾你們家的喜氣。」

「歡迎歡迎,謝謝大家,有大家的關心楊本湘才會有今天的成績。」

在迎客送往的過程中,楊忠的眉宇間透露出一股喜悅之情。在楊本湘家,鄰居們一面爭著傳看「嫦娥五號」發射升空的視頻,一面不停地爭相議論說:「太難得了,能參加這樣一個國家的大工程,真是為全村人的臉上貼金了。」

父親:「兒子能為國家航天事業發展出力,我很知足!」

據楊忠介紹,他和老伴趙興蘭共養育了3個孩子,楊本湘是老二。「他有個姐姐叫楊會銀,現在在家和我們一起生活,還有個弟弟叫楊本權,現在在北京工作。」雖然老二名氣最大,但在楊忠的心中,他一生養育的3個孩子都是自己的驕傲。

回憶起3個孩子的成長經歷,楊忠說歸結起來就是既離不開國家的培養,也需要個人的努力。「孩子們小的時候家裡生活比較艱苦,我們一家7口的生活全靠我一個人的工資,所以他們都過過苦日子,都明白生活的不易。」楊忠說,艱苦的環境也造就了3個孩子吃苦耐勞的精神,如今孩子們早已成年,大女兒是村裡黨支部的負責人,二兒子在國家重要崗位奉獻,三兒子部隊轉業後留在北京。「我3個孩子都靠自己的努力擁有了一份屬於自己的生活,特別是老二楊本湘,能通過自己的努力為國家航天事業的發展出力,我和老伴很知足。」

大姐:「二弟一直是我的驕傲!」

雖然常年見不上面,但在楊會銀心中,二弟楊本湘一直是自己的驕傲。「二弟從小就知書達理、勤奮好學,雖然我們生長之地只是一個偏遠的小村子,小時候生活又比較艱苦,但性格好強的二弟硬是憑著自己努力從小村子裡走了出去,並一步一步走上了國家需要的重要崗位。」

楊會銀說,楊本湘讀小學時語文成績不理想,倔強的他每天放學回家後就苦練作文,家裡的飯桌上經常堆滿了他練習的稿紙,聚精會神的他有時會耽誤吃飯。「這時,爸爸就會說,不急,讓他慢慢寫,寫好我們再吃飯。」楊會銀說,就是憑著這種一股精神,在小學畢業後,他以全鎮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了施甸一中。

「升中學後二弟告訴我,他的理想就是要報效國家。」楊會銀說,憑藉紮實的努力,1989年楊本湘以優異成績考取了南京氣象學院,畢業後被分配到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從事高尖端科研技術工作。他通過多年的踏實努力,已一步步實現了自己的人生理想。

「二弟現在是對國家有用的人了,由於工作忙,20多年來他只回來過四五次,但卻從不會忘記關心父母。」楊會銀說,每逢春節由於任務緊,楊本湘都不能回家過年,每次都是在進入基地封閉式管理前匆匆給家了打一個電話。「但每次二弟都會叮囑我一定要照顧好老人。」楊會銀說,母親身體不好,楊本湘就會讓當醫生的妻子經常帶藥回家。「雖然他很少回家,但二弟永遠是我的驕傲。」

鄰居:楊本湘是村裡的好兒郎

今年67歲的王光品是楊本湘家所在村委會的監督委員會主任,在他心目中,楊家的老二楊本湘就是生於本村的一名好兒郎。

王光品說,按輩分楊本湘要叫他叔叔。「我這個侄兒子從小就明白事理,懂得父母生養他的不易。」王光品說,學習上刻苦就不說了,還特別心疼人,回家後還經常看到他下地幫父母幹農活。姐姐身體不好,還幫著姐姐做家務,相當勤快。「平時他雖然話不多,但看得出他憋著一股勁,就是想通過自己努力學習走出去。」王光品說,曉得家裡經濟條件不好,讀中學時除了飯錢和購買學習用品,6年時間他沒有向老父親多要過一分錢。「後來考大學又以施甸拔尖的成績考上了好大學,接著又走上了重要崗位,現在又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在他的表率作用下,現在我們村裡134戶人家,有30多戶家庭的孩子通過努力學習走出小村子,並分別在不同的崗位上任職。」王光品說,他認得的在國家航天工業重要崗位工作的,在施甸就只有楊本湘一個,楊本湘以自己的言行給本村的後輩樹立了好榜樣。「他就是我們村裡的好兒郎。」

心願:「為建設世界一流發射場作出自己的貢獻!」

25日下午,在楊本湘大姐楊會銀的幫助下,楊本湘通過視頻向記者講述了自己全程參與「嫦娥號」探月系列發射的感受。

「首先,此次『嫦娥五號』的成功發射,對中國航天來說是一個裡程碑式的事件。通過從月球上取土壤帶回來進行化驗和研究,對中國下一步的探月工作將起到很好地促進作用。」楊本湘說,自己從「嫦娥一號」到「嫦娥四號」都參與了發射和保障,現在又通過視頻連線的方式參與到「嫦娥五號」的發射中,作為個人來講,倍感榮幸。「現在西昌這邊的工作已經結束,下一步在參加海南文昌發射任務的保障當中,因為兩地保障的要素和重點有所不同,需要自己和發射團隊從更多的側面去考慮,需要大家共同作出更多的努力,運用更多的技術方法,作出更多的研究成果,切實把後續任務完成好保障好。」

「其次,作為參與『嫦娥號』探月系列發射的一份子,自己要繼續盡心盡力做好每一次航天任務的保障。」 楊本湘說,現在我們面臨要在「十四五」期間建設航天強國這樣一個重任,每一個航天人都要加強改革創新,為建設世界一流的發射場作出自己的努力。「這也是我今後最大的心願。」

楊本湘說,隨著科技的發展和國家的日益強大,下一步,將進行載人登月的探月工程。「我們有信心完成好這一項重大光榮的任務,有信心將中國的太空航天事業走得更遠更好。」

愧疚:「忠孝無法兩全!」

由於常年在外忙於事業,楊本湘很少有機會回家探望雙親,提到這一件事,楊本湘的雙眼就紅了。

「有道是男兒有淚不輕彈,但每當想到父母年事已高,自己卻不能對二老加以照顧心裡就非常難過,我時常會為此感到愧疚。」楊本湘說,但這是國家的需要,自己又非常熱愛這份工作。自古忠孝不能兩全,自己的想法是,一方面要請父母和兄弟姊妹多理解,另一方面只有自己和家人盡力去克服這種困難,關鍵還是要把工作做好才行。

「爸爸媽媽,你們辛苦了,我確實不能及時地照顧你們,請你們保重好身體,我會用我最好的工作成績來回報你們。」在隨後與父母的視頻連線中,楊本湘充滿真情地說出了心裡的話。「兒子,你是好樣的,我們全家人為你驕傲。」聽完兒子的話語,已年過八旬的楊忠牽著老伴的手語重心長地囑咐兒子:「本湘,我和你媽都好著呢,你不要太牽掛,希望你在今後的工作中,加倍努力,繼續探索,為國家航天事業的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相關連結:

楊本湘:為「嫦娥四號」定飛天窗口

來自施甸的楊本湘,投身航天事業27年,參與執行西昌和文昌兩個發射場航天發射任務138次,現為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技術部氣象系統高級工程師,全程參與了西昌發射場多次探月任務。

2018年12月8日,「嫦娥四號」成功發射。楊本湘擔任此次任務的首席氣象預報專家。「嫦娥四號」發射前夕,楊本湘帶領氣象保障團隊精準預報,發出了場區高空風大,可能影響火箭飛行安全的預警。航科集團根據他所預報的氣象參數,及時調整火箭飛行相關控制參數,最終確保火箭按時點火,「嫦娥四號」安全飛天。此次「嫦娥五號」任務中,他一邊忙著西昌發射場的任務,一邊通過視頻連線參與到文昌發射場的氣象會商,在千裡之外的西昌,為文昌的任務助力。

春城晚報-開屏新聞記者 崔敏 實習生 陳海頔 攝影報導

相關焦點

  • 雲南兒女與「嫦娥奔月」的浪漫故事
    2020年11月24日,長徵五號運載火箭託舉著「嫦娥五號」探測器從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中國探月再啟「嫦娥奔月」的浪漫之旅。從西昌到文昌,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探月工程每一次捷報頻傳的背後,都有雲南兒女的助力。
  • 鏡頭裡的嫦娥五號探月之旅:「嫦娥」飛天,驚豔全球!
    鏡頭裡的嫦娥五號探月之旅:「嫦娥」飛天,驚豔全球!來源:解放軍報作者:安普忠 郭文彬責任編輯:劉上靖2020-12-19 06:49摘要:23天來,嫦娥五號以完美無瑕的表現驚豔全球,在月球表面留下一個嶄新的印跡,在中國探索太空的歷史上留下了一串閃光的足跡。
  • 深圳東方紅助力嫦娥五號
    在嫦娥五號任務中,記者了解到,深圳航天東方紅衛星有限公司承擔了此次探測器表取採樣部分關鍵單機的地面試驗任務。據介紹,早在2015年至2016年,深圳東方紅公司試驗團隊就克服了產品技術狀態新、承研方試驗經驗不足、試驗難度大、人力資源緊張等諸多困難,利用自身在微小衛星研製領域完備的科研生產能力和積累的寶貴研製經驗,助力香港理工大學完成了包括表取封裝、近攝像機和採樣器等產品從樣機研製、初樣和飛行件的各類試驗驗證工作,最終順利交付工程總體,有力保障了嫦娥五號探測器系統大工程研製進度
  • 香港科技助力「嫦娥五號」成功
    「嫦娥五號」已創造和實現了5個「中國第一」:一是地外天體的採樣與封裝,二是地外天體的起飛,三是月球軌道交會對接,四是攜帶樣品高速地球再入,五是樣品的存儲、分析和研究。隨著「嫦娥五號」探月任務收官,中國探月工程「三步走」戰略目標順利完成,中國人深空探索的腳步會邁得更大、更遠。 「嫦娥五號」上升器從月面起飛就是「中國第一次」。
  • 護航大國重器嫦娥五號著陸月球!蘇州智造助力「飛天攬月」!
    「嫦娥五號是由制軌控制系統、推進系統、通訊系統等多個系統構成的一個特別複雜的系統,我們的這個平臺就為嫦娥五號量身定製了能源供配電系統的模擬、仿真。也就是說,在設計階段就為嫦娥五號在能源供配系統方面可能遇到的『工況』進行了測算和診斷,精確度可以高達90%-95%,試驗階段還同時有『數字伴飛』,它在工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都可以同步測算、解決。」
  • 助力嫦娥五號成功發射,「太空兔」召喚「嫦娥」,攬YUE計劃啟動
    北京時間11月24日,嫦娥五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作為中國探月工程官方戰略合作夥伴,北京越野同步開啟使命召喚VII攬YUE計劃,首次全程參與嫦娥五號出徵、返回整體任務。同時,北京越野還與中國探月工程共同全球首發探月IP形象,「太空兔」創意靈動中不失科技感,恰到好處地與「嫦娥」遙相呼應。
  • 助力嫦娥五號搜索回收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2月17日電(中青報 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著陸。引人關注的是,任務中,兩名搜索回收隊員身穿搬運外骨骼系統,從直升機降落點快速機動至返回器著陸點。有網友稱此景有中國版「鋼鐵俠」直視感。
  • 揭秘嫦娥五號「繞落回」背後五大黑科技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號探測器圓滿完成我國首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記者從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二院了解到,該院自主研製的多項「黑科技」,為嫦娥五號「繞、落、回」不同階段提供保障支撐。嫦娥五號任務過程示意圖打造飛天觀測第一雙眼11月24日,在長徵五號火箭帶著嫦娥五號探測器拔地而起的幾分鐘內,兩部固定式脈衝測量雷達快速採集著火箭的飛行信息,確保指控中心能第一時間掌握全局,做好安控。這是雷達測量的「第一雙眼」。
  • 航天科工外骨骼技術助力嫦娥五號返回器搜索回收
    在此次任務中用到的搬運外骨骼中國日報12月17日電(記者 趙磊)今天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在預定地點著陸。記者從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二院206所獲悉,該所研製的搬運外骨骼助力搜索回收分隊成功完成返回器搜索回收任務。
  • 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 奔月落月之後何時實現載人登月?
    11月24日4時30分,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順利將嫦娥五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嫦娥五號正在執行的是我國探月工程第六次任務,計劃實現月面自動採樣返回,助力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歷史等科學研究。
  • 嫦娥五號成功返回,背後13所高校助力,看看有沒有你的高校
    前幾日嫦娥五號成功著陸,圓滿完成月球採土任務。人們親切地稱嫦娥五號為「五姑娘」,此次月球採土行動稱為「月球來的快遞」,但是這次嫦娥五號成功返回行動背後助力的高校有哪些你知道嗎?喜愛航天事業的同學們不要錯過今天的推送,這些學校將有可能成為你將來會選擇的高校哦!打起精神來跟著我進入到今天的主題吧!
  • 歐空局助力中國嫦娥五號探月任務
    歐空局地面站能夠實現太空飛行器與地面的通訊; 這些分布式地面站網絡裝備著獨特的先進設備,並擁有地理分布上的優勢; 近期,它們為中國航天嫦娥五號探月任務提供了必要支持:在兩個關鍵任務階段提供追蹤和信號中繼服務; 它們是未來歐空局雄心勃勃的探月工程的重要基礎之一,
  • 株洲產探空氣球助力嫦娥五號返回器安全著陸
    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令株洲人驕傲的是,嫦娥五號返回器安全著陸的背後,有著中國化工株洲橡膠研究設計院有限公司的助力。
  • 嫦娥五號奔月
    嫦娥五號正在執行的是我國探月工程第六次任務,計劃實現月面自動採樣返回,助力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歷史等科學研究。11月24日4時30分,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發射升空。這是首次執行月球採樣返回任務,也是迄今為止我國執行的最為複雜的航天任務。
  • 嫦娥五號「繞、落、回」背後的科技力量
    12月19日,嫦娥五號從月球挖的「土」正式移交了相關科研單位,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樣品儲存和研究工作拉開序幕。回顧此次嫦娥五號月球挖「土」,自11月24日,嫦娥五號發射入軌,經歷了地月轉移、近月制動、在軌分離、平穩落月、鑽表取樣、月面起飛、交接對接及樣品轉移、環月等待、月地轉移、再入回收等階段。各環節順利進行,離不開航天科研人員的科技保障。
  • 嫦娥五號挖土歸來 嫦娥5號在太空飛行多久、共幾天
    11個飛行階段,23天歸家歷程  嫦娥五號任務是中國航天領域迄今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嫦娥五號探測器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抓總研製,由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上升器組成,共有15個分系統,承擔著中國首次月球無人採樣返回的重大任務。
  • 搬運外骨骼助力搜索回收分隊,成功完成嫦娥五號返回器回收任務
    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著陸。 隨後,搜索回收人員身穿外骨骼在嫦娥五號返回器旁插上一面鮮豔的五星紅旗,為嫦娥五號探月回收任務收官劃上圓滿句號。此外,搬運外骨骼還協助搜索回收分隊在返回器周邊快速搭建應急通訊、照明及電力保障體系,確保搜索回收任務快速、安全、高效完成。
  • 硬核解讀「嫦娥五號」科技亮點《飛吧 嫦娥》開播
    本文轉自【中國青年網】;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號」返回器攜月壤返回。在20多天的任務期間,「嫦娥五號」克服重重艱險,越過多個驚心時刻。在這個萬眾矚目的高光時刻,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影視劇紀錄片中心精心策劃、精準定位、精細打磨,及時推出一部融媒體科學短視頻《飛吧嫦娥》。
  • 搬運外骨骼亮相嫦娥五號返回器搜索現場
    航天科工供圖 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著陸。記者從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獲悉,該公司二院206所研製的搬運外骨骼助力搜索回收分隊成功完成返回器搜索回收任務。任務中,兩名搜索回收隊員身穿外骨骼、攜帶多套搜索設備從直升機降落點快速機動至返回器著陸點。
  • 微波雷達助力嫦娥五號軌道器和上升器「太空牽手」
    嫦娥五號月球採樣返回,是我國航天領域迄今為止最複雜、難度最高的任務。由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研製的嫦娥五號交會對接微波雷達,作為探測器在月球軌道中遠距離測量的唯一手段,成功引導探測器實現首次月球軌道無人交會對接。該對接技術是嫦娥五號任務中「四大關鍵技術」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