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中有一段非常有意思的記載:相國不以此時為利,今乃利賈人之金乎?」高帝不懌。是日,使使持節赦出相國。
這段對話是在蕭何收了商人的財物後,請求佔用劉邦將上林苑發生的。
大意就是說劉邦認為蕭何收了別人的財物,是為了討好民眾,所以將蕭何關了起來,此時有人說丞相無罪,劉邦雖然表現得有些不高興,但是當天還是將蕭何放了出來。
後面劉邦甚至還安慰蕭何,說自己將蕭何關起來,是想讓天下知道自己的錯誤,知道蕭何是一個辦事的良相。
但是我們體會一下這段故事,就會感覺非常的有趣,蕭何入獄的原因就是因為蕭何收了商人錢財,而侵犯了劉邦的利益。
但是在有人和劉邦說蕭何沒有過錯的時候,劉邦非常的生氣,但是還是立即將蕭何放了出來,甚至還安慰蕭何,說想讓天下知道蕭何是一個良相。
是不是感覺此時的劉邦對待蕭何就像大人對待小孩一樣,雖然給予了懲罰,但是根本就沒有想要真正懲戒蕭何的心思,或者說此時與其說是懲戒,不如說是提醒蕭何認清楚誰才是大漢的主人。
劉邦為何會有這樣的行為呢?實際上這和淮陰侯韓信的死因是有直接關係的。
令後人嘆息的結局,淮陰侯韓信之死
躡足封王,功名蓋世,誰如韓信,這就是後人對於淮陰侯韓信成就的讚美。
但是同時也有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嘆息,可以說韓信有此成就和蕭何是有直接關係的。
曾經蕭何月下追韓信將韓信留下,才造就了後來能夠和楚霸王項羽對抗的軍事實力。
但是韓信的死亡卻也是和蕭何有直接關係的。
根據《史記》記載:呂后欲召,恐其黨不就,乃與蕭相國謀,信入,呂后使武士縛信,斬之長樂鍾室。
大意就是說呂后此時想要殺韓信,但是考慮到韓信不好殺,於是就和蕭何密謀,最後經過蕭何、呂后的謀劃,韓信被殺。
淮陰侯韓信之死,對於高祖劉邦的含義
通過上文我們知道了韓信死亡及其韓信蕭何的親密關係。
我們可以知道韓信死亡最主要的兩個角色就是蕭何和呂后,但是大家注意到沒有,卻缺少了另外一個重要的角色,那就是劉邦。
雖然劉邦也認為韓信是一個威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認為劉邦是默許了可以殺韓信。
但是蕭何在不和劉邦提前溝通的前提下,直接在呂后的授意下就密謀將韓信殺害。
要知道韓信不僅僅是朝廷重臣,還和蕭何的關係還不錯,就是這樣的關係,蕭何在沒和自己溝通的前提直接做出了決策。
這種決策在劉邦眼中是什麼意思,就是說呂后在蕭何心中分量和自己的對等的。
晚年劉邦和呂后的古怪關係
按理說呂后和劉邦這對夫妻也也是經歷了生死考驗,最後也算是修得正果,成立了大漢集團。
但是呂后和劉邦的關係在天下初定以後,並沒有那麼和諧。
要知道如果不是張良出謀劃策,呂后的孩子劉盈太子的身份可能就會被抹除了。
按照古代封建社會母憑子歸的習慣,那麼劉盈失去太子之位後,呂后的處境就在一個非常的微妙的處境中,稍不留神就會死亡。
還有一點就是劉邦殺樊噲的原因,是因為有人和劉邦說,樊噲可能回和呂后謀反。
這兩點從側面反映了呂后和劉邦之間在天下初定以後的微妙關係
所以當蕭何不給劉邦匯報就直接和呂后密謀殺害韓信,劉邦知道後,雖然同意蕭何的做法。
但是為了自己漢室江山考慮,還是需要提醒一下蕭何,大漢的江山是劉氏的江山,不是呂后的江山。
這也是劉邦在遺留之際為自己接班人掌控漢室江山,打下基礎。所以才會有了我們前面說的劉邦對待蕭何的古怪態度。
註:本篇為原創文章,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