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節約」的三層戰略含義

2020-12-19 人民網

原標題:理解「節約」的三層戰略含義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我國自古以來就有勤儉節約的光榮傳統,儘管現在生活條件好了,但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還要堅持。在保證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的前提下,減少不必要的資源消耗和浪費,在全社會形成以節約為榮、浪費為恥的文化氛圍,形成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消費習慣意義重大。無論從現實環境還是長遠戰略出發,以綠色消費促進經濟綠色復甦是當前的必選項。

---------------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面對的外部環境出現新變化,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和挑戰,中央提出在加大「六穩」工作力度的基礎上,新增「六保」工作目標,保糧食能源安全。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對制止餐飲浪費行為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在全社會營造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的氛圍。如果說節約糧食的指示是針對「六保」工作未雨綢繆的現實舉措,那麼節約資源則是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需要。我國自古以來就有勤儉節約的光榮傳統,倡導節約與促進消費並行不悖,無論從現實環境還是長遠戰略出發,以綠色消費促進經濟綠色復甦是當前的必選項。

糧食安全是治國理政重要內容

中國一直高度重視糧食安全的問題。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始終把糧食安全作為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正是因為國家對「三農」工作的高度重視,中國糧食生產連年豐收,糧食安全有著可靠保障。可以說,中國人的飯碗牢牢地端在自己的手中。

然而,長期保持我國糧食供需平衡是一項艱巨的任務。我國需用世界7%的耕地養活佔全球20%的人口,對糧食安全還是始終要有危機意識。今年以來,世界糧食市場供應變數叢生,隨著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蔓延,全球糧食生產、物流、消費等多個環節受到嚴重衝擊。由於旱災、水災、蝗災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原因,世界範圍內的糧食安全問題值得引起警示。聯合國研究報告預警,世界瀕臨至少50年來最嚴重的糧食危機。雖然從目前看來,我們的糧倉充實,但在全球疫情仍未消除的當下,更應當未雨綢繆,將自覺開展節約糧食反對浪費工作作為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戰略選擇。

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顯示,全球每年約1/3糧食被損耗和浪費,總量約每年13億噸。據統計,中國每年浪費的糧食達到3500萬噸,接近每年中國糧食總產量的6%。而浪費掉的糧食可以滿足3.5億人一年口糧的需要。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調研報告顯示:我國餐飲業人均食物浪費量為每人每餐93克,浪費率為11.7%;而大型聚會浪費率更高,達到驚人的38%;學生盒飯有三分之一被扔掉。我國餐飲如此令人痛心的浪費現象說明,「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美麗詩句蘊含的道理還沒被各級政府和人民群眾入腦入心。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糧食是安天下之本,是重要戰略資源。不管社會如何發達,糧食安全始終是重中之重,是實現一切發展目標的根基。在生產環節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推進糧食播種、田間管理、收購、運輸和儲存等全鏈條的節約。在消費環節,培養節約習慣,倡導文明健康消費風尚,推動餐廚垃圾的資源化利用。黨的十八大以來,各地區各部門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採取出臺相關文件、開展「光碟行動」等措施,大力整治浪費之風,「舌尖上的浪費」現象有所改觀,特別是群眾反映強烈的公款餐飲浪費行為得到有效遏制。對於公眾來講,儘管現在生活條件好了,但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還要堅持,作為新時代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使命擔當。

節約資源是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基礎

不可再生的物質資源是人們從事生產建設活動必不可少的物質條件。長期以來,我國經濟高速增長的支撐,是過於依靠物質資源的高消耗。隨著人口增長和經濟社會發展,物質資源的需求量不斷上升。為滿足生產與社會發展日益增長的需求,必須有效地擴大物質資源的供給能力。擴大物質資源供給的基本途徑歸結為兩條:一是增加生產;二是節約資源。增加生產終究要受到自然資源條件的限制,尤其是不可再生的物質資源的供給問題。相比之下,降低資源消耗和節約資源,則具有投資少、見效快、潛力大等多方面優勢,逐漸成為滿足國民經濟需求日益增長的重要源泉。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資源節約和高效利用。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中指出,節約資源是保護生態環境的根本之策。揚湯止沸不如釜底抽薪,在保護生態環境問題上尤其要確立這個觀點。大部分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的原因是來自對資源的過度開發、粗放型使用。如果竭澤而漁,最後必然是什麼魚也沒有了。因此,必須從資源使用這個源頭抓起。

節約資源是中國的一項基本國策。節約土地、能源、淡水、礦產資源,對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資源節約有兩層含義,一是相對浪費而言,節約資源消耗絕對量;二是通過採取法律、經濟、技術和行政等綜合性措施,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資源消耗獲得最大的經濟收益和社會收益。

節約資源是保護生態環境的根本之策,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動力。在開放的市場經濟中,資源問題不僅是一個經濟問題,更是一個關乎國家安全的戰略性問題。我國很多自然資源的人均佔有量都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其中人均國土面積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3,人均水資源大約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人均礦產資源大約佔世界平均水平的1/2。中國能源對外依存度約21%,原油對外依存度近70%,天然氣對外依存度超過40%。堅持節約優先的治理方針,才能從源頭上扼制資源無度消耗,以合理開發和效率提升並舉保證資源持續供應。

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要正確處理人與自然關係,倡導合理消費,力戒奢侈浪費,形成有利於資源節約和高效利用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消費模式。但節約更需「開源」,因為僅僅靠「節約」是遠不能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資源需求的,所以在堅持節約的同時,更要積極「開源」,大力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資源,突破資源約束,實現可持續發展。

厲行節約與促進消費並行不悖

我們對於節約的理解,除了減少浪費,更多地是強調資源的高效利用。當今的節約已不同於以往的過「苦日子」,而是提倡在享受的過程中降低消耗資源,即在保證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的前提下,減少不必要的資源消耗和浪費。要在全社會形成以節約為榮、浪費為恥的文化氛圍,形成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消費習慣。

節儉並沒有否定消費的意義。消費是經濟發展的目的,而節約則是讓人們以更低的成本消費更多的商品的有效手段,因此,擴大消費與厲行節約的目的具有一致性。擴大消費有助於促進經濟增長,而厲行節約的目的是使人們做到對有限資源的合理使用,使其效用最大化。提高消費質量,優化消費結構,可以促進經濟良性循環,但前提是貫徹節約原則,使得消費和生產在良性循環中保持動態平衡。

生產和消費是經濟運行系統的核心環節。在一般情況下,當有了可支配收入預算約束後,受收入的約束,不同偏好下的消費選擇就是一種節制和調節。但無論怎樣的消費選擇形成的消費支出都必須適度,即量力而行。隨著我國尋求高質量發展的步伐加快,以節約、理性、安全為內涵的綠色消費日益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動能。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9年消費支出對GDP增長貢獻率達57.8%,消費支出佔GDP的比重已連續8年上升。尤其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引導並滿足社會大眾消費需求是守好擴內需這一戰略基點、保持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

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新發布的政策報告認為,綜合考慮推進高質量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後綠色復甦的形勢,中國政府應將綠色消費和綠色生活方式放在更加突出的戰略地位,通過「十四五」規劃全面推動相關實踐。

踐行節約理念,培養綠色消費,既要與客觀資源和環境國情相適應,不鋪張浪費,守住資源利用上線,減少資源浪費和汙染排放,又要與社會物質生產能力相匹配,不做超前消費,以高層次的物質產品需求和生態產品需求倒逼生產方式轉型,通過衣食住用行的全方位變革發掘綠色生產新動能,惠及就業和長期經濟增長。

相關焦點

  • 招商證券:與周期做朋友的三層含義
    核心觀點:與周期做朋友的第一層含義是什麼?是與周期分析師做朋友。在過去的9年中,以CRB現貨為代表的周期品價格高點逐級回落,周期行業分析師的推薦可以說是屢戰屢敗而又屢敗屢戰。如果你身邊還有周期行業分析師仍然在堅守工作,一定已是飽受市場的折磨,碩果僅存,要善待。與周期做朋友的第二層含義是什麼?是與大宗商品相關投資做朋友。
  • 晁蓋二十三字遺言有三層含義:宋江吳用林衝聽懂了為啥還裝糊塗?
    別看晁蓋臨終遺言只有短短二十三個字,但卻至少有三層含義,宋江吳用林衝都很聰明,當然也都聽懂了,但是他們很默契地採取了一致行動——假裝糊塗。二十三個字變成十六個字,宋江吳用林衝一起假裝糊塗,這其中有何玄機?
  • term在合同中的三層含義及常見用法
    term 在合同中,通常有三層含義:(1) (合同等)期限,如term of office任期,term of a loan貸款期限,term of validity有效期;(
  • 明白「水滸」的三層含義,才讀懂《水滸傳》!
    要明白「水滸」一詞,要從字面含義、典故含義、文化三個層次來理解。字面含義「水滸「一詞的字面含義最為簡單。從字面意思來說,就是「水邊」的意思。何為「滸」,漢代許慎《說文解字》說:滸,水厓也。」《爾雅·釋丘》也說:「岸上滸」。
  • 閱讀理解之含義深刻句子的理解方法與練習!
    在閱讀文章時,抓住一些含義深刻的句子,弄懂這些句子的意思,有助於更好地理解課文,從而高效答題。含義深刻的句子一般有這樣幾類:一、寓意深刻的句子,深沉含蓄有哲理。但是這些句子如何去理解呢?方法一 抓住關鍵詞語理解句子的含義一句話或一段話中所要表達的意思或思想感情,往往蘊含在一些關鍵性的詞語之中。抓住這些關鍵詞語,弄清這些詞語的意思,對幫助學生深入全面的理解句子含義是極其有益的。
  • 《新世界》大結局:原來新世界有至少三層含義,徐天田丹終成眷屬
    徐天這部劇不僅是講諜戰,其實也一直在講新世界,從最好兩集的大結局集可以看出,劇中所講的新世界其實至少有三層含義。含義一:新中國成立,人民獲得解放第一層含義很明顯,就是這部劇要表達的東西,就是新中國成立,人民開始當家作主,人民不會再向以前一樣,被壓迫,被剝削,舊社會舊世界的一切都通通被推翻,等待著大家的將會是一往無前的大好時光。
  • 如何理解企業人員招聘的含義和作用
    悟空人力資源:如何理解企業人員招聘的含義和作用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是一項很重要的環節,一個企業能否能正常進行運營看這個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的是否規範。人力資源管理中有人才能進行管理。確保人員招聘實踐能夠支持組織的戰略目標,同時和組織協調一致。 甄選的目的,簡單地說,就是通過採用適當的甄選方法和程序,在最優的時間和成本的預算約束下,實現合適的人與合適的工作匹配。
  • 2014公務員考試行測備考:正確理解成語含義
    理解成語含義是破解成語類題目的基礎,也是關鍵。對成語含義的理解,有些可以直接從字面得出,如「好吃懶做」、「人傑地靈」;但大多數的成語僅從字面去解釋都是不夠的,必須關注其背後的引申義、比喻義,如「胸有成竹」,是指畫竹子時心裡有一幅竹子的形象,用來比喻做事之前已經有通盤的考慮。  中公教育專家指出:要理解成語含義,第一步要解決的就是詞彙量的問題。
  • 「將綠色原則確立為民法的基本原則」,怎樣理解其法律含義?
    2020年5月22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王晨,受全國人大常委會委託,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作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草案)》的說明,指出「為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將綠色原則確立為民法的基本原則,規定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有利於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草案第九條)」。
  • 如何理解CRM客戶關係管理系統的含義
    如何理解CRM客戶關係管理系統的含義?CRM系統就像個萬花筒,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總是能發現不同的作用和意義。正確理解CRM的含義,對企業意義重大。無論是選型還是系統實施,只要把握住正確的方向,成功的機率會遠遠大於失敗的概率。
  • 海綿寶寶的真正含義,這個殘酷的社會,是小孩子不能理解的
    海綿寶寶作為一部動畫片,很多人覺得海綿寶寶這部動畫是給小朋友看的,其實不然,除了給小朋友看之前,海綿寶寶的真正的含義小朋友是無法理解的,雖然裡面的很多故事情節都以喜劇幽默的形式呈獻給觀眾,但其實卻另有含義。
  • 中考語文閱讀理解2019衡陽市《轉身》解析之標題的含義
    各位同學大家好,今天老師在這講解中考題型之一「標題的含義」。標題是文章的眼睛。文章內容、作品風格和寫作意圖都會通過標題展示出來,標題還高濃縮的對文章進行了總結,因此對於標題我們一定要重視,這樣有助於我們讀懂文章,把握主旨。
  • 手把手教你理解句子的含義,別再說太難了
    俠客:王少俠,「理解句子的含義」這類題太難了,讓人崩潰,請教教我!謝謝!理解句子含義是中高考經常出現的題型,而且是永不衰敗的題型。不用這位俠客問,我也會講。而理解句子含義就恰恰相反,既要看破,也要說破。就像那個收了錢的算命先生。把話說到什麼程度呢?要像白居易寫的詩那樣,讓樓下的門衛大爺都能聽得懂。
  • 老子: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真正含義是什麼?多數人理解錯了
    這句話的真正含義是什麼呢?多數人理解錯了。很多人認為,這句話的意思是,天地沒有仁慈之心,將萬物都當成狗一樣驅使。我們很多玄幻小說中也經常看到這句話,大多數小說都是如此理解。其實這種理解大錯特錯了。要知道這句話的真正含義,我們要先知道,這裡的不仁和芻狗是什麼意思。「不仁」的含義。
  • 2021中考現代文閱讀常考知識點:深層次含義理解類問題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中考現代文閱讀常考知識點:深層次含義理解類問題,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1.分析本文標題的含義。   此類題首先需找出標題中的關鍵詞語,先回答它字面上的意思,即其本意。然後聯繫文章的主旨,說出這個詞語的寓意,便可得出其深層含義。   2.說說你對加點詞語含義的理解。
  • 《易經》的核心就是象,必須依靠《繫辭》才能理解象的含義
    但是這樣一來,又給我們留下了一個問題,既然不能理解為幽深、深奧,也不能理解為爭辯、議論,更不能理解為實情、實際,那又該理解成什麼呢?直到我們看到了馬王堆帛書的《繫辭》,嘖原來寫成業、情,業就是指大業、事業、功業;情就是指實情、情況。若是按照業、情來理解,則所有的意思就全部連貫通順了。
  • 全國土地日丨道縣:用上「加、減、乘」 念好節約集約「經」
    在土地節約集約利用這篇大文章裡,道縣用上了3個法則:做「加法」,規範管理,嚴格控制建設用地總量,多管齊下,提高土地科學利用水平;做「減法」,清理盤活,充分挖掘建設用地存量。從過去著眼於新佔地,轉變為現在的挖掘存量土地,推進土地利用節約集約化;做「乘法」,政策引導,科學用好建設用地增量。建立健全節約集約用地激勵機制,創新土地科學利用模式,促進土地資源集約高效使用。「近年來,道縣用好了『加、減、乘』法,實現了土地科學利用與縣域高質量發展協同共進。」
  • 高考文言文閱讀怎樣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
    能夠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是高考考查考生文言文閱讀能力的一項重要內容。前幾年,全國卷文言文閱讀試題直接設置為客觀題第一題進行考查,現在雖然不直接設題考查選文中文言實詞的含義,但是無論是讀懂選文,還是做後面的翻譯句子,都離不開對文言實詞含義的理解。
  • 2021省考行測言語理解解題技巧:詞語辨析之「含義側重」
    歷年來公務員行測考試中邏輯填空這類題型所佔的比重都很大,但從歷年的考試情況來看,邏輯填空題目也是言語理解與表達版塊最容易丟分的題型。這其中主要一個原因在於廣大考生不會辨析選項中詞語間的區別。今天,中公教育就為大家講一個辨析詞語的角度——含義側重。
  • 奧沙利文並不想在比賽中走得更遠,深層含義讓人不理解
    從奧沙利文的話中我們可以理解三層意思。第一層意思就是他並不希望在一般的賽事中表現太好。這樣的觀點確實讓人難以理解。作為一名職業球員,他們都希望在比賽中能夠走得更遠,甚至奪得冠軍。但奧沙利文卻不一樣。從他的舉動來看,很多比賽他都選擇練球或者心不在焉,這樣的態度讓很多對手覺得他不尊重人。這可能是他並不在乎這些榮譽,因為他的榮譽已經夠多了缺少的更多的大賽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