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工作手記|激活鄉村振興的「一江春水」

2021-01-14 麗水網

  龍泉市城北鄉黨委書記 蔡章英
  我在城北鄉工作已經多年了,對這裡的一草一木有著深厚的感情,對城北經濟發展的短板和優勢也有深刻認識。如何打破交通短板的制約,依託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發展生態精品產業,把「綠水青山」源源不斷地轉化為「金山銀山」,是我近年來不斷思考、實踐創新的課題。

  2008年,城北鄉首次引進「紅心獼猴桃」種植產業,開始探索精品產業發展之路。為了提高種植戶的耕種技術,我們積極對接農業、科技等部門,爭取了科技特派員長期入駐城北的田間地頭;為了提高紅心獼猴桃品質,我們以打造「無公害田園」的理念,推行無公害生態化種植。目前,紅心獼猴桃先後被認定為無公害農產品、麗水市綠色農產品,並榮獲「首屆全國優質獼猴桃品鑑會金獎」。

  近幾年,綠色蔬菜被市場廣泛接受,這也引發了我的思考和關注,城北的好山好水好土地,正是綠色蔬菜的「秘密花園」。於是,我積極扶持本地「山地茄子」產業發展,形成「種植大戶帶頭種、普通散戶跟著種」的良好格局並積極爭取項目、技術支撐,引進全國重點項目——「露天蔬菜化肥農藥減施技術集成研究和示範」試點項目落戶我們的茄子基地,省市專家全程指導、傳授農戶種植技術,有效提高農戶種植水平,助力茄子產量、收益更上一層樓。2020年,全鄉山地茄子種植面積1200畝,實現畝均收益1.2萬元,總產值超1400萬元,小小的茄子成了村民的「致富茄」。

  如今,「紅心獼猴桃」已經成了城北鄉的金名片,「山地茄子」遠銷溫州、寧波、杭州等地,廣受市場喜愛。同時,我們著力推動有機稻米、石蛙、茶葉等特色精品產業集群發展,逐步打響了城北綠色精品產業品牌。

  看著老百姓的收入增加了、底氣足了,我更加堅定了發展綠色產業的決心和信心,我相信這片美麗富饒的土地一定會煥發出勃勃生機。

  站在「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初,我對城北鄉的建設充滿了期待和幹勁。下一步,我們將精心謀劃城北鄉未來發展,錨定「謀綠色產業發展富民、抓農文旅融合興鄉」目標,重點建設「一核兩區三組團」全域發展。

  「一核」即以鄉政府所在地河裡村為中心,輻射雙溪、河坑塘、季岱等省道沿線村,深化「百裡綠色長廊」旅遊帶建設,全面開發集農家樂休閒遊、現代農業研學基地、文化古村漫步、「紅心獼猴桃」採摘體驗等農耕旅遊為一體的品牌項目,打造農文旅融合核心品牌。

  「兩區」即打造上東、黃鶴兩大產業發展先行區。通過抓基礎設施提升、技術指導和政策支持,全力建設紅心獼猴桃、茶葉、山地蔬菜等綠色生態產業基地,提升城北綠色產業競爭力。

  「三組團」即在重點發展綠色生態產業基礎上,建設方西源村醫療康養基地、川溪都市養老基地和上田紅色教育基地,用好用活優質的生態稟賦和紅色資源。

  面對新的挑戰和機遇,我將腳踏實地加油幹,努力繪就城北綠色發展的壯美畫卷,激活鄉村振興的「一江春水」。
  來源:麗水日報

相關焦點

  • 設鄉村規劃師 助力鄉村振興
    (資料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莊小龍 攝記者日前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獲悉,為促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科學引導村莊規劃建設,廣州結合市、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進展及管控要求,推進新一輪村莊規劃編制工作,以重新形成一批實施性強的村莊規劃成果,有力推動美麗宜居鄉村建設和鄉村振興工作。
  • 激活鄉村振興的勃勃「聲」機
    鄉村「失聲」之痛,痛點還在於原本豐富多彩的鄉村民俗文化日漸衰敗,親戚之間走動越來越少,春節年味越來越淡,一些傳承上千年的民俗文化也面臨著後繼無人的尷尬困境。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
  • 提出鄉村振興工作新載體 「鄉村公園」謀劃更為立體化
    提出鄉村振興工作新載體 「鄉村公園」謀劃更為立體化 2020/12/17 07:53 來源:溫州都市報 編輯:遊歷 瀏覽:942
  • 潘文峰調研仙龍鎮鄉村振興工作時強調:強力推進鄉村振興,加快構建...
    永川日報全媒體訊(記者 楊 雪)12月21日,區委副書記潘文峰率隊前往仙龍鎮調研鄉村振興工作。他強調,牢牢把握城鄉融合發展這個關鍵點,統籌推進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建設,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打造出一條產業致富的新路子。
  • 新時代鄉村產業振興的蕭山解法
    鄉村振興,意味著蕭山針對「大區小農」問題的深刻反思與切實行動,意味著無數蕭山人與精神家園的再度相連,更意味著蕭山全區上下的每一個角落都進入到「深度融杭」的軌道中。  在重新認識和定位鄉村的基礎上,蕭山牢牢抓住鄉村振興中產業振興這一關鍵點,找準難點和痛點,精心擘畫鄉村產業發展新藍圖、全力打造鄉村產業振興新引擎。
  • 佛山三水:探路全域鄉村振興的「三水經驗」
    以「一公裡政務服務圈」為原則在村委會設置了政務服務專區,其中雲東海街道歐南村打造全區首個具有行政審批功能的自然村一級黨群服務站,真正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裡」;堅持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重點打造10個農旅文融合發展項目,不斷擦亮古村遊、富硒長壽、國家地理標誌產品等品牌,激活鄉村美麗經濟;建成區鎮兩級醫聯體8個,覆蓋7個鎮(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或鄉鎮衛生院;全區建立城鄉一體的交通網絡
  • 湖北黃梅:能人返鄉激活鄉村發展「一池春水」
    眼看著村莊一天天變美、一天天變樣,村民們的幸福感日益提升,對潘正盛由最初的懷疑變成信服。潘河村80歲的老黨員潘國先感嘆,多年前,潘河村曾是全縣的紅旗村,如今村裡的變化,仿佛看到當年融洽的幹群關係又回來了。在距離潘河村不到10公裡的童寨村,成片的藍莓灌木綠意盎然。
  • 靈山縣:以文明鄉風引領鄉村振興
    三海街道頭步江一景。這是靈山縣將鄉村風貌提升與鄉風文明相融合取得的一個縮影。近年來,靈山縣充分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鄉村學校少年宮等陣地作用,大力開展文化服務和群眾性文明創建活動,以「一約四會」推動移風易俗,提升基層群眾精神風貌,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不斷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為鄉村振興築「魂」提「質」。
  • 杭州鄉村振興正當時 揚帆逐夢新天地
    浦陽鎮的工作人員介紹,村裡還有一片共享菜園。「這都是我們拆違拆出來的,將空間再次回饋給了村民。」工作人員說,除了菜園,拆違騰出來的空間還被用作建設景區級公共廁所、口袋公園等基礎配套設施,為村民提升了生活品質。  這千姿百態的美,始於2003年。那一年,浙江開展「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杭州也啟動實施「百村示範、千村整治」工程。美麗鄉村建設工作不斷升級進階。
  • 鄉村振興政策解讀
    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確立了「三農」工作的總抓手,開啟了新時代「三農」工作的新徵程。中央、省委、市委召開高規格農村工作會議,全面部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我們做好新時代「三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 途遠模式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有效銜接鄉村振興
    近期,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舉全黨全社會之力推動鄉村振興!會議提出: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鄉村振興整體解決方案供應商途遠,立足鄉村振興實際,依託鄉村閒置資源,打造出的鄉村振興微度假目的地模版遍及全國。
  • 建設南粵精美鄉村 打造鄉村振興樣板
    不僅如此,活動主辦方在《南方日報》開設縣區領導專訪系列報導欄目,進一步強化縣區領導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使命、責任和任務,使本屆系列評選活動成為鄉村振興「五級書記」一起抓、一張藍圖幹到底的新引擎。激活美麗經濟讓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今年十一長假,在佛山市三水區,「百裡芳華之西江十裡畫廊美麗鄉村」精品線路中的翰林湖農業公園,日接待量就達數千人,帶動周圍20多名村民就業;在韶關武江,龍歸—江灣鄉村精品線路向遊人展示秋季豐收的成果,美麗景象讓其成為遠近聞名的「網紅打卡點」,拉動本地農家樂的消費市場
  •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目標及難點
    一、鄉村振興戰略的內涵和目標黨的十九大報告兩次提到了鄉村振興戰略,並把它並列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七大戰略之一。在回答這一問題之前,首先應該明確什麼是鄉村振興。從詞義上理解,所謂鄉村振興,就是通過大力發展,使鄉村逐步興盛和繁榮起來。鄉村振興的內涵十分豐富,它不單純是指鄉村經濟的振興,而是包括鄉村經濟、社會、文化和生態文明在內的全面振興,既包括鄉村經濟的振興、社會的振興、文化的振興,也包括鄉村治理體系的創新和鄉村生態文明的進步。因此,鄉村振興戰略是一個內涵豐富、領域廣泛的綜合性大戰略。
  •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強化以工補農、以城帶鄉,推動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係,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
  • 屯昌文明鄉風有活力 鄉村振興有動力
    在青梯村駐村第一書記、鄉村振興工作隊隊長賈明慧看來,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一環,這要求駐村幹部從自身做起,努力引導村民塑造良好的家風,在潛移默化中促進文明鄉風,由此煥發鄉村文明新氣象,讓更多的村民從中得到愉悅與實惠,從而為鄉村振興提供重要的文化支撐。
  • 我市召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工作調度會
    原標題:我市召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工作調度會   12月11日,我市召開實施鄉村振興
  • 青島市出臺鄉村振興新方案 聚焦鄉村「五個振興」攻堅克難、協同作戰
    為完成好市委交給的工作任務,青島市必須打破區市、部門之間條塊分割的工作格局,進一步提升鄉村振興攻勢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  (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面臨新形勢、新任務。當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收官期,國民經濟發展即將進入「十四五」。
  • 完善鄉村治理組織體系 切實促進鄉村振興
    「不變」之處在於:兩者均統一於社會主義本質要求,統一於「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統一於黨帶領全體人民追求共同富裕的初心使命。  鄉村振興,組織振興是根本和保障。  從鄉村組織振興入手,激發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組織動能」,必須處理好「變」與「不變」的辯證關係:一方面保持「不變」的戰略定力,繼承發展脫貧攻堅中行之有效的經驗做法,持續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另一方面在「變」中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根據鄉村振興全面性、總體性特徵推進脫貧攻堅組織體系和組織機制的更新交替,為農業農村的現代化發展提供堅實的組織保障。
  • 鄉村振興的「許昌畫卷」
    在青山綠水的掩映下,許昌千裡沃野生機勃勃,一幅「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麗畫卷徐徐展開:一條條道路乾淨整潔,一排排房屋規劃有序,一處處遊園綠意蔥蘢,一戶戶人家窗明几淨,一張張笑臉洋溢幸福……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
  • 鄉村振興的五種「味道」
    龍門鎮黨委書記凌濤說,要依託生態資源優勢、古鎮名鎮效應,做好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民宿培育、優質項目招引等工作,努力把美麗鄉村轉化為美麗經濟,讓老百姓更有獲得感。 富陽區委常委、宣傳部長夏芬表示,富春山居式鄉村和小鎮面貌快速重現,出現了龍鱗壩、東梓關、黑山頂等一大批全國知名的網紅打卡地,挖掘並展示了周雄孝善文化、夏震武國學文化、施肩吾狀元文化等一大批傳統優秀文化,富陽真正成為一個「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味道山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