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高明:連通476公裡農村路,形成「30·15」交通新格局

2020-12-24 今日高明

根據省交通運輸廳官網近日發布的公告,高明區擬入選2020年度廣東省「四好農村路」示範縣。

這樣的成果來之不易。近幾年,高明區大力拓展對外交通、區內主幹道等交通「大動脈」,積極推進延伸至各村居的農村道路,打通對接「大動脈」的「毛細血管」,形成暢通無阻的「血液循環」,把美麗鄉村的優質資源輸送到大眾面前。

如今,一條條新的農村路蜿蜒走進村莊腹地,串聯外界寬闊大道,打通高明實現鄉村振興的「最後一公裡」。石洲大道的凌雲花谷項目、人明線上的「三譚」革命事跡展覽館、明靖線串聯的雲勇林場、美麗風景路井皂線和軍萬線,都見證了高明鄉村的美麗蛻變。

(途經雲勇林場的明靖線。/佛山日報記者呂潤致攝)

投入3.3億元改造逾195公裡農村路

高明區紮實推動「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讓農村因路而興、因路而富、因路而美,助力鄉村振興。「我們的大米富含硒元素,吃出好身體!」近幾年,借著鄉村振興的東風,依託便利的交通,墳典村的產業發展走上快車道。明城鎮墳典股份經濟合作社社長李明中還「兼職」做起了「帶貨主播」,兩次直播賣出8000多斤富硒大米。

鄉村振興在路上。近年,高明區委、區政府加快實施2018~2020年「四好農村路」三年行動計劃,由區交通運輸局牽頭、多部門聯動,鋪開農村公路的建設、管理、養護與運營。

高明區農村公路建設主要由區交通運輸事務中心組織實施,該中心發揮中心人員穩定、技術先進、設備齊全等優勢,2018年以來,完成了陳珠線、楊更線、明靖線、小洞村道示範路的創建,以點帶面引領全區農村公路建設。

與此同時,高明區在實現村道全面硬底化的基礎上,圍繞提檔升級、路況提升、窄路改造、隱患治理,對農村公路進行整治,投入3.3億元改造裡程195.38公裡,又注重開展農村公路安防工程建設,縣鄉道安全隱患治理率基本達到100%。

為加快鄉鎮至行政村雙車道建設,結合2020年「四好農村路」省市攻堅任務,高明在今年內推進完成了31個窄路改造項目。項目採用高標準設計,其中29項統一由區公路養護中心負責實施建設,確保施工質量。各項目均建立完善的「政府監督+村民代表監督+第三方抽檢」制度,村民代表參與項目的建設質量監督和驗收工作,確保「建成一條、達標一條」。

統計顯示,今年1月至12月中旬,高明區「四好農村路」建設完成小洞村道、更宅線、大東線等42個項目約132.8公裡,對比2020年民生實事任務(要求完成38公裡「四好農村路」建設),超額完成了249%。現全區農村公路總裡程約476公裡。經多年建設,高明已基本形成「30·15」交通新格局,即區內各鎮30分鐘抵達中心城區、各鎮街15分鐘駛入高速公路。

(12月初,位於高明區楊和鎮的Y500大東線通車。該道路連接大坑村與東陂村。/佛山日報記者洪海攝)

創新「沙水模式」管護好農村路

高明攝影愛好者李惠清說:「印象中農村路都是狹窄的小路,兩側雜草多,現在都重新改造和有專人維護,面貌徹底發生了大轉變。」

這是李惠清參與高明區「四好農村路」攝影、微視頻大賽採風活動分享的感受。今年10月底開始,為了引導社會公眾愛路護路,共享美麗廊道創建成果,高明區交通運輸局組織區內外報名的攝影愛好者數十人,陸續走進各鎮街拍攝,記錄農村路的建設成果。

俗話說,三分建、七分養。高明四好農村路建設成果的背後,離不開精心的養護。在楊和鎮沙水村,高明區建立農村路養護新標準,養護指南、愛路護路村規民約、監管員護路員名單等信息公開上牆,每4~5公裡配置一名護路員,協助日常養護,探索出「政府主導、部門協同、行業主抓、社會參與」的「沙水模式」,管護經驗迅速在各村居複製推廣。

目前,高明已構建起農村公路「縣道區管,鄉村道鎮(街)管的責任體系」,農村公路管理部門機構完善、職責明確,區、鎮級農村公路管理機構設置率達到100%。為消除公路和橋梁安全隱患,高明還全面實施農村公路「路長制」「橋長制」,並紮實推進「美麗高明」大行動,農村公路路域環境有效提升。

同時,高明注重利用信息化、數位化手段管好農村公路,建成3個科技治超點,實現24小時不停車執法,有效保障了農村路橋的平安舒暢;注重經費投入,2017年~2019年,農村公路日常養護經費分別投入約1627萬元、1686萬元、2279萬元,逐年穩定增長,確保有路必養、養必到位。

現高明四級以上等級農村公路比率達100%,三級以上公路的佔比達38.9%,2017年~2019年農村公路路面技術狀況指數分別為81.09、88.2、88.9,呈逐年上升態勢,築牢了鄉村振興的基石。

全市率先啟動快遞進村 打通物流最後一公裡

「田地裡播種的種子,都是媳婦在網上買的。以往快遞只能送到鎮上,騎車來回要40公裡,花費不少時間。現在快遞進村了,家門口就能取快遞了。」楊和鎮沙水村村民溫志軍說。

今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支持電商、快遞進農村,拓展農村消費。高明區迅速響應號召,今年6月,在佛山市率先啟動「快遞進農村」項目,通過政府搭臺,與相關物流、快遞企業對接,與沙水、墳典、光明等籤訂10個村委會試點推廣框架協議,邁出了運營好農村路的重要一步。

現高明區已成功搭建共計35個村級快遞服務平臺,正爭取將「快遞進農村」項目推廣至更多村居。負責該項工作的區交通運輸綜合服務中心主任李文星表示,快遞進村拓寬了「工業品下鄉,農產品進城」渠道,既滿足農村村民消費需求,又促進本地特色農產品的銷售和推廣,「以銷帶運」幫助農民增收致富,助力鄉村振興。

同時,高明區結合年度重點改革專題——農業產業化「萬畝工程」,將「四好農村路」建設往花卉產業園、堅果產業園、崇步農業園區等園區延伸,讓本地特色農產品出得去、行得通。例如,大布村農村公路四通八達,投資6億元的堅果產業項目落戶後,村集體收入比以前增長了9倍。

如今,走進高明,越來越多的農村公路穿越在田野阡陌、山水之間。一條條平坦通暢的四好農村路正化作幸福民心路、平安舒心路和產業興旺路,為廣大鄉村源源不斷注入活力,讓高明的農村更強、農民更富、鄉村更美!

數讀高明四好農村路建設

近三年,先後投入3.3億元,改造農村路裡程195.38公裡;

縣鄉道安全隱患治理率基本達到100%,建成160處「平安村口」;

農村公路四級以上等級公路比率達100%,2017年~2019年農村公路路面技術狀況指數逐年上升分別為81.09、88.2、88.9;

「快遞進農村」項目在10個村委會率先試點推廣,惠及一街三鎮,現共完成35個村級快遞服務平臺的搭建。

(文/佛山日報記者黎翠怡 通訊員何天籃)

相關焦點

  • 九濱路、大濱路即將「變身」,15公裡長江北岸線值得期待
    濱江路 長江北岸線 九濱路 大濱路 規劃多年的大渡口濱江路和九龍坡濱江路終於要迎來「變身」,即將連成一線,形成一條長15公裡的長江北岸線。繼南濱路和北濱路之後,長江北岸線將成為重慶的第三條濱江盛景線路,對於這樣的規劃,你期待嗎?
  • 佛山高明十大旅遊景點
    佛山高明推薦十個遊山玩水的好地方世紀廣場位於荷城城市中心的世紀廣場佔地60,000平方米。在盛夏的夜晚,黃昏之後,成千上萬的公民將在廣場上欣賞涼爽的海景。靈龜公園河花池桫欏自然保護區位於更合鎮的老香山,海拔699米,全長15公裡,峰巒起伏,峽谷深邃,泉水清澈。
  • 彭水:建好農村「最後一公裡」脫貧致富路
    彭水縣委、縣政府經過廣泛調研摸底,發現貧困產生的最大問題在交通不暢。於是,縣委、縣政府決定「脫貧攻堅,交通先行」,堅持把農村公路尤其是貧困村公路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為農民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提供更好的保障,讓其真正承載起農村群眾奔小康的夢想。
  • 畢節市七星關區:磅礴烏蒙通天路 雲上交通遨碧空
    交通領域的巨大變遷,為3412平方公裡的七星關大地插上了經濟騰飛的翅膀,也讓165萬七星關人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不斷增強。大道通衢:連通山裡山外「過去是『晴天一身灰,雨天兩腳泥』,如今是『出門硬化路,抬腳就上車』。」談起農村道路的變化,田壩鎮沙碳溝村的村民查才章深有感觸。
  • 馬老師|北清路高架,將改變北部交通大格局!
    改造升級後的北清路將和北五環具有同等功能,成為橫跨北部的另一條城市主幹道,減輕高峰期五環路交通壓力,連通京承、京藏、京新等重要交通大動脈,串聯起首都機場、未來科學城、中關村科學城北區等重要城市功能節點。區域之內的海淀山後,西二旗,西三旗,朱辛莊,回龍觀,天通苑,未來科學城,北七家,後沙峪,中央別墅區,望京都將帶來大大的出行便利!
  • 佛山地鐵4號線有新進展!還有兩座大橋…
    若按照計劃,佛山地鐵四號線預計最遲2026年完工。根據公告,佛山市城市軌道交通四號線一期和十一號線工程排水管線遷改、市政道路恢復前期工程設計招標單位為佛山市鐵路投資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目前建設資金已落實。其中,佛山市城市軌道交通四號線一期工程排水管線遷改、市政道路恢復前期工程設計(下稱「四號線一期工程」)是標段1,項目設計起於三水時代城,止於南海港口路,線路長56公裡。
  • 新幹建設「四好農村路」1300多公裡,你回家的路大變樣!
    投入27萬餘元為38輛公交車安裝駕駛員安全防護設施及為30輛公交車安裝報站器,提升公交服務品質;更新報廢計程車50輛,並在全市首創為所有計程車安裝新型稅控計價器;「新七石線」縣道沿線安全護欄、標示標線、監控信號燈等設施齊全。這是新幹縣加大交通建設的一個縮影。「出家門、上車門。」
  • 甘肅12萬公裡農村路為脫貧致富鋪平坦途
    全長22.7公裡的硬化路,讓當地群眾出行不再難。依託公路帶動,沿線各村發展起了一批特色產業基地。  截至目前,清水縣累計投資12.32億元,建成農村公路1300公裡,全縣18個鄉鎮260個行政村全部通了瀝青(水泥)路,1028個自然村硬化路或砂化路實現全覆蓋。  清水縣農村公路建設是我省農村公路大發展的縮影。  甘肅是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而交通在脫貧攻堅中發揮著「先行官」的作用。
  • 佛山高明: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高明區於今年1月獲評全省首批全域旅遊示範區,成為佛山首個廣東省全域旅遊示範區。今年雖遭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但高明旅遊行業復工復產後迅速回暖,鄉村旅遊、酒店住宿等甚至還創下歷史新高。產業有韌勁旅遊行業已恢復逾六成「這是我第一次在景區裡進行路跑,賽道是以整個景區風景為依託,移步換景,非常漂亮而且很有特色,我要帶家人過來度假。」12月6日,「2020美的鷺湖10KM環湖路跑賽」在佛山市高明區美的鷺湖森林度假區舉辦,吸引了全國各地近千名選手。
  • 尋找高明的「隱秘角落」!
    01雲勇森林公園從高明城區出發,往西南方向行駛30餘公裡,再沿光明村委會旁的山路繼續深入,車外的喧鬧漸漸遠離,取而代之的是一片3萬畝的林海——雲勇林場滿山蒼翠撲面而來。資料視頻。地址:佛山市高明區楊和鎮坑美村開放時間:8:30-17:00公交線路:從高明客運站出發,可乘坐509路公交車到井頭圩站,步行156米可到達。
  • 鄰水「四好農村路」建設成就!
    四好農村路農村公路是保障農民群眾生產生活的基本條件,是農業和農村發展的先導性、基礎性設施,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支撐。「四好農村路」是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於2014年3月4日提出的,即建設好、管理好、養護好、運營好簡稱「四好」。遵照這一指示,鄰水縣始終把規劃引領作為落實全縣戰略、服務全縣大局、推動交通發展的重中之重,制定了《鄰水縣交通運輸「十三五」發展規劃》,將「一核、兩廊、三山、六區、九組團」(簡稱「12369」)。
  • 佛山發放更多「房票」哪個板塊值得入手?
    佛山樓市,尤其臨穗板塊長期以來都有很高比例的廣州客。「中專、大專學歷佛山買房,享受跟佛山戶籍一樣的購房政策」,這樣的落戶門檻無疑將為佛山樓市釋放出不少購買力,令佛山樓市開啟新一輪迴暖周期。「從各方面指標來看,佛山在經濟人口等方面都在新時期保持了良好的城市競爭力和發展勢頭,這是佛山成為房企布局灣區的熱門城市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支撐佛山房價的重要基本面。綜合來看,隨著佛山城市價值的不斷提升,未來佛山房價穩中有升的趨勢是可期的」,肖文曉表示。
  • 深讀|佛山地鐵四號線是首條開進三水地鐵線路
    近半年來,多個省、市具有重大外部性效益的交通項目領域陸續傳來利好三水的新動向。佛山一環西拓北環段全線通車,一環西拓工程「閉環」之筆、途經白坭鎮的季華路西延線工程已於今年9月底動工,建成後將有效縮短三水南部與南海、佛山中心城區的距離。
  • 【「十三五」成就巡禮】大交通鑄就發展大格局
    格敦鐵路青海境內通車機場航站樓、跑道、夜航導航等設施功能完善綜合客運樞紐站項目重建新開通格爾木至北京、上海、成都航班農村公路升級改造截至目前,全市通車總裡程達3293.516公裡,其中國道1198.404公裡,省道635.175公裡,農村公路1459.937公裡。市民李濤是河南開封人,2009年來到格爾木。
  • 交通重塑大福州城市格局!規劃大橋連接義序南通!北二通道貴安段...
    立體大交通將緩解尖峰時段相關路段的交通壓力,更將重塑福州城市大格局! 南大門 | 文山洲大橋將連接義序和南通 在2015年國務院批准的福州市總體規劃中已規劃文山洲大橋,該橋橋位從倉山區吳山片的天水路引出後,跨烏龍江至南通鎮文山村。
  • 南雄奮力完成357公裡「四好農村路」任務
    近日,南雄市印發《「四好農村路」建設攻堅方案》,明確了攻堅的時間表、路線圖。「今年省下達韶關『四好農村路』建設任務1636公裡,其中我市357公裡、居韶關市第一。」南雄市委書記王碧安表示,南雄將大力發揚鬥爭精神,迎難而上,加強質量管理,打造精品工程;全力以赴攻堅,推動「四好農村路」建設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 小林鎮:三年交通大會戰 串起山鄉產業鏈
    記者看到,幾百畝面積的蔬菜基地,一條水泥公路貫穿其間,田間作業便道縱橫交錯連通了每一片地塊,進進出出的車輛暢通無阻。小林鎮是銅梁邊遠農業鎮,與大足、潼南區連界。2018年以來,鎮裡按照區裡的統一部署,展開了三年交通大會戰行動。「經過三年堅持不懈的努力,全鎮新建『四好農村路』38條41公裡,正在抓緊施工的斷頭路、聯網路還有6.5公裡。」
  • 綠洽十年 築夢宿遷|綠色交通:讓天更藍 水更清 路更暢
    11200公裡「四好農村路」,承載著鄉村振興的希望。初秋時節,宿遷是彩色的,也是忙碌的。一條條彩帶般的「四好農村路」,串起了無數村莊,也串聯了一家又一家企業。近年來,宿遷市交通運輸局以「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農村公路為總目標,後發快進、特色取勝,徹底扭轉全市農村公路在全省落後的局面。截至2019年年底,全市三縣兩區全部建成省級「四好農村路」示範縣(區)。如今,穿行在宿遷一條條農村公路上,不僅能享受到綠色優質公路的便捷,還有穿行於畫中之感。「以前這條路路況不好,而且窄,會車也困難,很容易發生交通事故。」
  • 建好四好農村路 織就鄉村振興網——安福合力唱響「辦人民滿意交通...
    魯網9月17日訊 2020年是「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之年,安福縣交通運輸局加快「四好農村路」建設,真誠服務「三農」,策應鄉村振興戰略,講好「決戰脫貧攻堅故事,傳遞決勝脫貧攻堅好聲音」,打通了交通工作服務三農的「最後一公裡」。
  • 嚴志仁|崇明農村出行道路和交通工具的發展
    出行道路從爛泥路到沙石路、再到水泥路和柏油路;交通工具從人力到助力、再到發動機推力,是與工業革命和經濟發展密不可分。出行道路和交通工具不斷地在升級換代,滿足和提高了人民日常生活質量的需求,促進了社會交往活動的更加廣泛和便捷。崇明島是由長江上遊帶來的泥沙沉積而成,一千三百多年來無數沙洲時東時西、忽南忽北漲坍變化,至明未清初逐步穩定形成大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