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省交通運輸廳官網近日發布的公告,高明區擬入選2020年度廣東省「四好農村路」示範縣。
這樣的成果來之不易。近幾年,高明區大力拓展對外交通、區內主幹道等交通「大動脈」,積極推進延伸至各村居的農村道路,打通對接「大動脈」的「毛細血管」,形成暢通無阻的「血液循環」,把美麗鄉村的優質資源輸送到大眾面前。
如今,一條條新的農村路蜿蜒走進村莊腹地,串聯外界寬闊大道,打通高明實現鄉村振興的「最後一公裡」。石洲大道的凌雲花谷項目、人明線上的「三譚」革命事跡展覽館、明靖線串聯的雲勇林場、美麗風景路井皂線和軍萬線,都見證了高明鄉村的美麗蛻變。
(途經雲勇林場的明靖線。/佛山日報記者呂潤致攝)
投入3.3億元改造逾195公裡農村路
高明區紮實推動「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讓農村因路而興、因路而富、因路而美,助力鄉村振興。「我們的大米富含硒元素,吃出好身體!」近幾年,借著鄉村振興的東風,依託便利的交通,墳典村的產業發展走上快車道。明城鎮墳典股份經濟合作社社長李明中還「兼職」做起了「帶貨主播」,兩次直播賣出8000多斤富硒大米。
鄉村振興在路上。近年,高明區委、區政府加快實施2018~2020年「四好農村路」三年行動計劃,由區交通運輸局牽頭、多部門聯動,鋪開農村公路的建設、管理、養護與運營。
高明區農村公路建設主要由區交通運輸事務中心組織實施,該中心發揮中心人員穩定、技術先進、設備齊全等優勢,2018年以來,完成了陳珠線、楊更線、明靖線、小洞村道示範路的創建,以點帶面引領全區農村公路建設。
與此同時,高明區在實現村道全面硬底化的基礎上,圍繞提檔升級、路況提升、窄路改造、隱患治理,對農村公路進行整治,投入3.3億元改造裡程195.38公裡,又注重開展農村公路安防工程建設,縣鄉道安全隱患治理率基本達到100%。
為加快鄉鎮至行政村雙車道建設,結合2020年「四好農村路」省市攻堅任務,高明在今年內推進完成了31個窄路改造項目。項目採用高標準設計,其中29項統一由區公路養護中心負責實施建設,確保施工質量。各項目均建立完善的「政府監督+村民代表監督+第三方抽檢」制度,村民代表參與項目的建設質量監督和驗收工作,確保「建成一條、達標一條」。
統計顯示,今年1月至12月中旬,高明區「四好農村路」建設完成小洞村道、更宅線、大東線等42個項目約132.8公裡,對比2020年民生實事任務(要求完成38公裡「四好農村路」建設),超額完成了249%。現全區農村公路總裡程約476公裡。經多年建設,高明已基本形成「30·15」交通新格局,即區內各鎮30分鐘抵達中心城區、各鎮街15分鐘駛入高速公路。
(12月初,位於高明區楊和鎮的Y500大東線通車。該道路連接大坑村與東陂村。/佛山日報記者洪海攝)
創新「沙水模式」管護好農村路
高明攝影愛好者李惠清說:「印象中農村路都是狹窄的小路,兩側雜草多,現在都重新改造和有專人維護,面貌徹底發生了大轉變。」
這是李惠清參與高明區「四好農村路」攝影、微視頻大賽採風活動分享的感受。今年10月底開始,為了引導社會公眾愛路護路,共享美麗廊道創建成果,高明區交通運輸局組織區內外報名的攝影愛好者數十人,陸續走進各鎮街拍攝,記錄農村路的建設成果。
俗話說,三分建、七分養。高明四好農村路建設成果的背後,離不開精心的養護。在楊和鎮沙水村,高明區建立農村路養護新標準,養護指南、愛路護路村規民約、監管員護路員名單等信息公開上牆,每4~5公裡配置一名護路員,協助日常養護,探索出「政府主導、部門協同、行業主抓、社會參與」的「沙水模式」,管護經驗迅速在各村居複製推廣。
目前,高明已構建起農村公路「縣道區管,鄉村道鎮(街)管的責任體系」,農村公路管理部門機構完善、職責明確,區、鎮級農村公路管理機構設置率達到100%。為消除公路和橋梁安全隱患,高明還全面實施農村公路「路長制」「橋長制」,並紮實推進「美麗高明」大行動,農村公路路域環境有效提升。
同時,高明注重利用信息化、數位化手段管好農村公路,建成3個科技治超點,實現24小時不停車執法,有效保障了農村路橋的平安舒暢;注重經費投入,2017年~2019年,農村公路日常養護經費分別投入約1627萬元、1686萬元、2279萬元,逐年穩定增長,確保有路必養、養必到位。
現高明四級以上等級農村公路比率達100%,三級以上公路的佔比達38.9%,2017年~2019年農村公路路面技術狀況指數分別為81.09、88.2、88.9,呈逐年上升態勢,築牢了鄉村振興的基石。
全市率先啟動快遞進村 打通物流最後一公裡
「田地裡播種的種子,都是媳婦在網上買的。以往快遞只能送到鎮上,騎車來回要40公裡,花費不少時間。現在快遞進村了,家門口就能取快遞了。」楊和鎮沙水村村民溫志軍說。
今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支持電商、快遞進農村,拓展農村消費。高明區迅速響應號召,今年6月,在佛山市率先啟動「快遞進農村」項目,通過政府搭臺,與相關物流、快遞企業對接,與沙水、墳典、光明等籤訂10個村委會試點推廣框架協議,邁出了運營好農村路的重要一步。
現高明區已成功搭建共計35個村級快遞服務平臺,正爭取將「快遞進農村」項目推廣至更多村居。負責該項工作的區交通運輸綜合服務中心主任李文星表示,快遞進村拓寬了「工業品下鄉,農產品進城」渠道,既滿足農村村民消費需求,又促進本地特色農產品的銷售和推廣,「以銷帶運」幫助農民增收致富,助力鄉村振興。
同時,高明區結合年度重點改革專題——農業產業化「萬畝工程」,將「四好農村路」建設往花卉產業園、堅果產業園、崇步農業園區等園區延伸,讓本地特色農產品出得去、行得通。例如,大布村農村公路四通八達,投資6億元的堅果產業項目落戶後,村集體收入比以前增長了9倍。
如今,走進高明,越來越多的農村公路穿越在田野阡陌、山水之間。一條條平坦通暢的四好農村路正化作幸福民心路、平安舒心路和產業興旺路,為廣大鄉村源源不斷注入活力,讓高明的農村更強、農民更富、鄉村更美!
數讀高明四好農村路建設
近三年,先後投入3.3億元,改造農村路裡程195.38公裡;
縣鄉道安全隱患治理率基本達到100%,建成160處「平安村口」;
農村公路四級以上等級公路比率達100%,2017年~2019年農村公路路面技術狀況指數逐年上升分別為81.09、88.2、88.9;
「快遞進農村」項目在10個村委會率先試點推廣,惠及一街三鎮,現共完成35個村級快遞服務平臺的搭建。
(文/佛山日報記者黎翠怡 通訊員何天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