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悟空學成後,菩提祖師為何讓他不能提自己的名字?

2020-12-16 煮酒君

人這一生會有很多感情。其中最讓我們難以理清,更難以放下的大抵就是親情。可有時候,現實並不仁慈,我們會不得已地放下一些情感。且這條冷酷的規則,就連上天入地的鬥戰勝佛孫悟空都不能打破。

吳承恩在《西遊記》中寫道,孫悟空所會的七十二變的本事,都是他早年拜入菩提祖師門下而學到的。在從石頭裡蹦出來之後,小石猴子先是過了一段"山中無甲子,寒歲不知年"的快活日子。但在被眾猴推舉為王之後,這位"美猴王"突然覺得自己即便為王也終有一死,所以不僅悲從中來。

正巧有一猿猴告訴美猴王,說這世上唯有佛、仙和神聖這三者可以不被閻王惦記。所以美猴王大腿一拍,決定次日就離開花果山,就算尋遍天涯海角也要找到這三者,向他們學習一個可以躲過閻王而長生不老的絕招。

走著走著,美猴王果然尋著一座山清水秀,似有神人居住的好山。這好山,正是菩提祖師所在的靈臺方寸山。且在一位農人的指引下,美猴王成功找到了菩提祖師斜月三星洞的洞門,並被預料到有客來訪的祖師派人帶入洞中。

美猴王無父無母,又常年和一群野猴子混在一起,所以並不通曉太多人情世故。在菩提祖師還弄不清他到底是誰的時候,他先把人家認作師傅,一邊大喊:"師父,師父!我弟子志心朝禮,志心朝禮!",一邊猛地磕頭。可見在此時,菩提祖師就已經在這個石猴子的心中有了不低的地位。且這種重視,在美猴王接受了菩提祖師所賜的"孫悟空"之名時,達到了一個高峰。

在洞中的前七年,孫悟空每天的日常就是和師兄們學言語禮貌,學寫字焚香。偶有空閒,他還會去養養花,修修樹,做些後勤雜活。可以說,從被賜名到開始學習法術的這段時期,是孫悟空最像一個普通人,尤其是一個普通人出生並漸漸長大的時期。

後來他憑藉天資勘破菩提祖師的暗迷,得到祖師的欣賞,正式從師傅那習得了七十二般變化和騰雲駕霧的真傳。而這恰好可以視作他作為一個"神仙"的開端。

在學習數十年後的一個平常日子,孫悟空因向師兄們演示自己的變幻之術而讓喧鬧擾了菩提祖師的清靜。悟空叩頭請求恕罪,結果菩提祖師讓孫悟空從哪來回哪去。

天生慧根的孫悟空,悟出來過師傅的暗迷,自然也不會曲解師傅此話中想要他去避過命中劫數的意思。故而對於菩提祖師頂著洩露天機的風險護他安全,孫悟空深感厚恩難報,更不願離開。

結果菩提祖師說,他和悟空並無什麼恩義可言,只要孫悟空不把他拖下水就夠了。所以他不僅叮囑無奈辭別的孫悟空,無論自己在外犯了什麼錯,也不能說自己是菩提祖師的徒弟,更是撂下狠話,說若是孫悟空敢犯,便"把你這猢猻剝皮銼骨,將神魂貶在九幽之處,教你萬劫不得翻身"。

如果只看菩提祖師的這一席話,我們確實容易覺得他是個自私的人。"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明明他是孫悟空的師傅,是這個天生無父無母的石猴最親近的人,卻不願意在悟空出事的時候承擔自己作為長輩的責任。

但菩提祖師的話,真的就只有這層表面意思?

我們應該注意到,聽到這些狠話的孫悟空並沒有發怒。相反,他特別堅定地應下了師傅的要求。在回花果山的路上,他用一首打油詩總結了這些年在外的經歷,尾聯便是"別語叮嚀還在耳,何期頃刻見東溟"。所以我們可以推測,尚無太多社會經驗的孫悟空雖然還不太明白師傅的意思,但根據他歷來擅長揣測師傅言語的過人之處,他和可能也意識到這番辭別之言還有些更深刻的意思。

不過這一次,孫悟空也沒能很快就想明白師傅的苦心。他鬧了天宮,在五行山下失了五百年的自由,更經歷了陪唐三藏西天取經的艱辛。直到走到舍衛國,走到飛升的那一步時,孫悟空才想清楚當初菩提祖師將自己趕出師門的那番話到底是什麼意思。

吳承恩對四人成佛只總結了"脫卻胎胞骨肉身,相親相愛是元神。今朝行滿方成佛,洗淨當年六六塵"這麼一首小詩。但其所寫的,卻是一個"人"拋卻一切過往,放下一切俗世的大徹大悟。

在古代社會,古人既講究"父母在不遠遊"的孝,也在乎讀書入仕,追求"讀萬卷書,行萬裡路"。所以要放下這一切去成佛,幾乎是天方夜譚。而我們也清楚吳承恩在《西遊記》裡寫進了很多現實的人情世故,也知道孫悟空是他用以對抗現實社會的主力。所以吳承恩在孫悟空身上加上這些矛盾,也是一種"必然"。

孫悟空雖是石猴子,但活在世上始終都與一些人和物有牽扯。所以他在追求自己的未來的同時,也有他的牽掛。教會了孫悟空七十二變的菩提祖師自然也是其中之一。

祖師他能知道孫悟空將來有劫數,命他回花果山避難,也自然看得到孫悟空的成佛結局。所以他一開始就在盡力斬斷孫悟空的那份牽扯,為這個自己欣賞的徒弟助力。

在渡河成佛後,孫悟空回應唐三藏的道謝說:"兩不相謝,彼此皆扶持也。我等虧師父解脫,借門路修功,幸成了正果。"這句"虧師父解脫",出現在孫悟空對唐三藏說完"兩不相謝"之後,足見孫悟空此時感謝的不僅是唐三藏這一位師父。至於還有哪位師父?無需多言。

菩提祖師對悟空"放狠話"出現在全書第二回,而悟空成佛是在第九十八回。吳承恩把這個伏筆處理的精妙至極,而這個伏筆也足夠引人深思。高,實在是高!

相關焦點

  • 除了孫悟空,三界唯一知道菩提祖師來歷的人是誰?不是樵夫
    關於烏巢禪師,蝸牛在多篇文章中解讀過,本期只說菩提祖師。 菩提祖師有多神秘?孫悟空花了整整十年才找到他,又學了十年時間,才學到長生不老術和七十二變、筋鬥雲。但是,當他下山之後,就再也沒見過菩提了。走的時候,菩提還專門叮囑他:絕對不能說出自己的名字,不然,就會將他打到九幽之處。
  • 菩提祖師為何不教孫悟空長生不老的神通?菩提祖師:教也白教
    ,問題來了:為何菩提祖師不教孫悟空長生不老的神通呢? 其實菩提祖師有知前後的神通,他早看出了孫悟空的命中定數,定數不可改變,他覺得教孫悟空長生不老,教了也是白教,所以就不白費功夫了。
  • 孫悟空成鬥戰勝佛後,為何慌忙告別如來,去找菩提祖師?
    孫悟空這個名字在中國可謂是家喻戶曉,很少有人不知道大鬧天宮的齊天大聖孫悟空。孫悟空是混世四猴之一,是女媧補天所剩下的靈石吸收日月精華孕育而生。他本身就有仙根,後來又跟隨菩提祖師修煉多年,回到花果山就自封為齊天大聖。命運使然,孫悟空最終保護唐僧西天取經有功,被封為鬥戰勝佛。
  • 成佛後,孫悟空才明白為何菩提祖師要將自己逐出師門
    咱們知道孫悟空在眾位師兄弟面前變了一棵松樹,被菩提祖師發現,逐出了師門,其實這並不算什麼大過錯,首先地煞72變對於孫悟空的師兄弟來說並不是什麼高深的神通,其次就算猴子在師兄弟身旁賣弄,做師傅的頂多警告一下就可以了,沒有必要上綱上線,但是結果與大家想的截然不同,菩提祖師不但將猴子趕出方寸山,而且要跟他斷絕師徒關係,這是為什麼呢?
  • 孫悟空出道後為何從沒人問過他師父是誰?菩提警告他有何意義?
    (蝸牛看西遊第4496期)文/牽著蝸牛散步不知大家注意一個怪現象沒有,孫悟空因變一棵松樹被菩提祖師攆下山,走的時候專門用最狠的話警告他:今後不準提我的名字,如果提了,我就知道,定將你的魂魄囚禁在九幽之下,永世不得翻身!
  • 孫悟空的第一個師父須菩提祖師到底是誰?
    孫悟空有兩個老師,一個是唐僧,空有師父之名,卻沒有教過孫悟空任何本事。一個是須菩提祖師,是孫悟空的授業老恩師。孫悟空跟他學會了「七十二般變化」、「筋鬥雲」的長生不老之法。後來因為孫悟空隨意賣弄本領,須菩提祖師一怒之下將其趕跑,並命令其永世不能透露自己的名字。
  • 太上老君輩分極高,為何不受孫悟空尊重?原來他被菩提祖師誤導
    細心的讀者其實可以發現,孫悟空在沒有大鬧天宮之前,就已經比較輕視老君,原著第五回,孫悟空偷喝御酒醉後,跌跌撞撞來到兜率宮,頓然醒悟道:「兜率宮是三十三天之上,乃離恨天太上老君之處,如何錯到此間?也罷,也罷!一向要來望此老,不曾得來,今趁此殘步,就望他一望也好。」這段心理活動信息量很大。
  • 孫悟空成佛後,為何第一時間會去找菩提祖師?他想了解一件事
    (蝸牛看西遊第4812期)文/蝸牛孫悟空成佛之後,第一時間會去哪裡呢?大部分的讀者都會說他將去找菩提祖師,猴子為何要去找師父呢?有人認為他想找師父詢問清楚三災的最後一災是什麼,殊不知悟空此行另有目的。為何有人猜測悟空要去找菩提祖師求證三災之事呢?因為悟空學習七十二變和筋鬥雲之前,菩提祖師補充道——「……但到了五百年後,天降雷災打你,須要見性明心,預先躲避……再五百年後,天降火災燒你。
  • 孫悟空挑中72變時,菩提祖師為何嘆氣?祖師擔憂之事要發生了
    就在孫悟空以為得了法術能夠高枕無憂的時候,菩提祖師又出了一個暗謎:「你既通法性,會得根源,已注神體,卻只是防備著三災利害。」 孫悟空聽聞後呆若木雞,眼前這個師父葫蘆裡到底賣著什麼藥?祖師前不久明明傳給我長生不老妙道,怎麼今天又說有什麼「三災」?
  • 孫悟空闖禍後為何不去找菩提幫忙?你看菩提的真身是什麼
    《西遊記》中,有一個很厲害的人物,就是菩提祖師。但是我們會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那就是菩提祖師在《西遊記》中,出場的次數不多。僅僅出現在了第一回中教授孫悟空本領中,之後整本書中再也沒有出現過菩提祖師的身影。就連孫悟空犯下大鬧天宮這樣的重罪,菩提祖師也沒有出面。
  • 菩提祖師趕走孫悟空後究竟去了哪裡?答案就在三星洞外對聯上?
    (西遊系列解讀第8期)文/牽著蝸牛散步一在上一期,蝸牛給大家介紹了孫悟空進洞後,為何當了七年長工、吃了七年爛桃山桃子,菩提才肯教給他本事。在往期文章中,蝸牛也分別給大家介紹了《孫悟空學的長生不老術為何成了江湖騙術》《七十二變的重大缺陷》《筋鬥雲的致命弱點》《孫悟空為何變一棵樹就被菩提粗暴攆下山》等文章。
  • 孫悟空成佛後慌忙就走,去找菩提祖師,否則就全完了!
    然而有四隻靈猴不在六道眾生之內,分別是靈明石猴、通臂猿猴、赤尻馬猴和六耳獼猴,其中要數靈明石猴孫悟空的成就最大,皈依了佛門,成了鬥戰勝佛。孫悟空成佛後為何慌忙就走,去找菩提祖師?否則就全完了!孫悟空為了能夠長生不老,四處尋訪名師,最終在靈臺方寸山找到了菩提祖師,拜菩提祖師為師,在這裡學藝。菩提祖師將孫悟空留在門中,只做一些雜活,這些看似沒有什麼用處的雜活,實際上增強了孫悟空的人性,變得與一個人沒有什麼不同。
  • 當年孫悟空大鬧天宮被鎮壓到五行山下,為何菩提祖師卻從未出現?
    儘管悟空平時人緣很好,但自從他被困在牢籠裡後,他一年到頭都在受苦受難,一個人忍受著孤獨,那些昔日的好朋友卻沒有一個來看望他,陪他聊天,幫他解悶。關於西遊記中誰對孫悟空最好,個人認為應該是菩提祖師了。這菩提祖師與孫悟空非親非故,又給他取了名,又教了他功夫。
  • 孫悟空自稱只拜過3人,如來觀音唐三藏,卻為何不提自己師傅菩提祖師?
    如來、觀音是他往後的頂頭上司,孫悟空想要在佛門混得好,對佛門這兩位實際掌權者就要表現恭敬。至於對待唐僧,猴子並非出於師徒之情,而是因為唐僧救過自己,「兩界山師父救了我,我拜了他四拜」。 這四拜是白骨精一難,唐僧偏聽蠱惑要趕走孫悟空,孫悟空才以師徒之禮還了唐僧這份恩情。到了後面,猴子就沒有再拜過唐僧。
  • 孫悟空只是炫耀一番,為何就被無情趕下山?菩提祖師:那是在救他
    孫悟空變棵松樹就被菩提祖師攆下山,他到底犯了什麼忌?孫悟空的本領是菩提祖師暗地私下傳授的,都是求之不得的絕學,孫悟空哲學底蘊也深厚,沒白在菩提處修行。唐僧晾曬經文不小心弄破一角,懊悔不已。孫悟空安慰他說,蓋天地不全,經文殘缺乃應不全之妙,非人力所能為也。
  • 孫悟空為何一變松樹,菩提就攆他下山?
    無論是《西遊記》原著或是影視劇中都有個情節:菩提祖師在孫悟空變成松樹後生氣趕他下山,還要求孫悟空以後不得對外人提及師父的名字。推測有以下兩種原因:一是暴露菩提的真身被攆;二是教導孫悟空學會隱藏,方能保護自己。
  • 菩提祖師的真實身份是誰?為何與如來徒弟名字只一字之差?
    但是即便是已經知道名字的孫猴子的師父,最後也成為了一個神秘的人,主要是在悟空離開山門之後就再也沒有出現過。對此,我們有了諸多的猜想,他是不是如來的馬甲?但為何與如來十大弟子之一的須菩提只有一字之差?(原著中也提到過菩提另一個名字叫須菩提,但卻沒說是如來徒弟)。或者他是不是觀音的化身,只是為了把這個猴子引到西天的正途之上?或者他本來就是一個處於歸隱的大boss。
  • 你們都知道孫悟空的師傅是誰,但你知道菩提祖師的師傅是誰嗎?
    在《西遊記》中,菩提祖師是一位祖師級的人物,在孫悟空離開花果山尋求師父時,收他為徒,傳授他七十二般變化、筋鬥雲等。但是當孫悟空學成要離開師門後,菩提祖師卻要求孫悟空出師後不能提起師門狀況。孫悟空的師父是菩提祖師,那菩提祖師的師父呢?
  • 孫悟空闖禍後為什麼不找菩提恩師,菩提老祖究竟是誰
    此文描寫的菩提祖師,是古典名著《西遊記》中孫悟空的第一位師傅,是一個講求三教合一、法力極高又低調地不為人知的世外高人,孫悟空正是拜入他的門下修行練就一身本領才最終可以克服難關得道成佛,那為何菩提老祖只在原著中短暫出現,而孫悟空歷經八十一難也再沒回去找過菩提老祖呢?
  • 為救人參果樹,孫悟空找了很多人,為何不向菩提祖師求救?
    上一期,蟲子天下給大家說的是,在小說《西遊記》當中被稱為地仙之祖的鎮元子那麼厲害,為何他的徒弟們都顯得那麼笨的事情!這一期,咱們繼續來聊聊小說《西遊記》的故事!雖然鎮元子的徒弟們都顯得有點笨,但是鎮元子還是相當厲害的。都說孫悟空逃脫不了如來佛祖的手掌心,孫悟空同樣也逃脫不了鎮元子的袖裡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