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大家關注了最近的汽車圈就會發現,
有三輛豪華品牌的車型在運動方面好評極多,
頗有些爭著一枝獨秀的味道。
撰文·王竟欣 攝影·湛濤 版式·仝煒
遙想當年,運動就是豪華中型車的代名詞,雖然叫做中型車但如果看看上世紀中型車們的尺寸就會發現他們幾乎和現在的緊湊級一樣大小,而且動力充沛,調校也更為硬朗,這樣的大環境下造就了運動型中型車的輝煌時代。
然而時代還是要改變的,全球化以及汽車工業的發展都讓車企們擁有了更多想法。逐漸的豪華中型車變得更注重舒適性,運動也僅僅體現在外觀上面,本質上他們變得越來越大,也越來越舒適。看看BMW的新3系吧,雖然長相兇悍,但我們都知道他已經不是當年的3系了。那麼如今還有真正在意運動型的豪華中型車嗎?
阿爾法·羅密歐也許有多半臺真正在乎運動的車,但他的結局已經證明了一切。所以在國產之後的各個車型中已經沒有了真正的運動員。比如這次我們選出的三輛車,雖然他們已經是目前市面上最注重運動性能的三款車,但也有著自己的問題。A4L的四驅系統和加長的問題都是老生常談了。捷豹也為了銷量不得不加長軸距。CT5雖然堅持沒有改變尺寸,但是相比ATS,他已經柔軟了很多。
從好的地方看,如今的車型更為舒適,
而且性能更強,
真正的圈速也要比之前更快,
這種兩者兼得確實代表著
汽車工業的成熟與進步。
但是對於小部分人而言,
樂趣的缺失也是遺憾的。
長得很能跑
如今的中型車可以開起來不運動,
可以坐起來不運動,
但絕對不能看起來不運動。
這貌似已經成為了車企的共識,
甚至連雷克薩斯ES都有了F-SPORT。
先來看看這輛奧迪A4L吧,我敢說很多人都是被這個中期改款之後的外觀所吸引的,比如我就是這樣。在借到車之後我找到了新款S4的照片進行了仔細的對比,發現除了S車型標誌性的銀色小耳朵以外,也只有格柵和下唇顏色有一點不同。奧迪這樣直接把S車型的套件下放到S-Line車型上有著不小的爭議,但在我看來這絕對是一件大好事,畢竟能買得起S車型的還是少數,讓更多人都擁有一個更帥氣的外觀有何不可。而且強烈建議奧迪把A3、A5、A6、A7、A8都安排上。
另外一輛是CT5,這輛車從車展亮相到現在備受各路媒體追捧。當然我也不止一次稱讚過這輛車,畢竟誰不喜歡一輛看上去就很酷的凱迪拉克呢。最重要的是CT5還保持了原汁原味,他的軸距和長度都沒有改變,國外什麼樣國產了之後還是什麼樣。前置後驅的形式加上頂配的後橋限滑差速器,絕對是鍵盤值爆表。如果你不誇兩句CT5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懂車。這樣的CT5看上去要比以往的凱迪拉克更酷,以前的老ATS車主恐怕都要流下羨慕的淚水了。
最後一輛是XEL,如果說汽車領域有選美比賽的話,那麼捷豹絕對是那種沒怎麼輸過的選手。他們製造的車型甚至就是美的代言人。XEL不像其他車型一樣用誇張的設計來吸引眼球,他的線條是如此優雅而從容,骨子裡就帶著捷豹那種特有的氣質。雖然側面沒有標準軸距版那麼幹練,但是也不會因為加長而感覺臃腫,在氣質這方面捷豹的拿捏的很好。新的尾燈讓我想起了F-TYPE,一輛美到不像話的跑車。
總得來說三輛車在外觀方面各具特點,
我都非常喜歡,
不知道正在看文章的您更青睞哪一輛呢?
內在的平衡
很顯然,
純粹的運動在內室方面更討不到好處,
估計沒有人希望自己開一輛
為了減重沒有空調音響還綁著
四點式安全帶的車。
所以運動在內室只是點綴,
真正的主旋律還是舒適與享受。
先來看看奧迪,A4L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這個全液晶的儀錶盤,我記得第一次看是在TT上,很驚豔,幾年過去再看依然出色。作為頂配車型到處都有歐締蘭的存在,觸感很好,也符合身價。另外這個碳纖維飾板看上去非常棒,要比同樣用類似飾板的CT5效果更好。這個空調的操控區域也挺有檔次的。不足的地方就是A4L的中控屏幕,尺寸跟上了時代,但是內容還沒有,裡面很多操控不是很方便,比如聽音樂的時候沒法調節音響設置,需要到設置菜單裡才行,語音識別的體驗也比較糟糕,而且還取消了觸控板。如果你體驗過另外兩家德國豪華品牌的系統就會知道奧迪在人機互動上還是有些跟不上時代,雖然使用沒問題但是少了很多新潮的功能,比如他不會講笑話。
再來看看CT5,他秉承了美系車一貫的特點,用料非常紮實,到處都是皮革的包裹,但是設計上並沒有太多亮點,即使凱迪拉克在用料方面下了大工夫,但依舊沒有奔馳的那種奢華感。不過CT5的配置真的非常豐富,這輛頂配車指導價只有33.97萬元。比另外兩輛都低了好幾萬。不過功能豐富到誇張,座椅加熱通風按摩,方向盤加熱,電動方向盤調節(A4L是手動的)。另外無線充電、內置行車記錄儀、還有通用招牌的主動降噪,配置方面CT5手握優勢。
捷豹的內室是我認為三者中最出色的,或者說設計感最強的。坐進駕駛座就有強烈的圍繞感,到處都是皮質的包裹,而且雙色配色很能調動氛圍。液晶屏幕在XEL的車內進行了很好的融合,儀錶盤、空調控制區域、後視鏡全都是液晶屏幕。這種設計就會很考驗UI的水平,不過捷豹設計師真的是審美在線,尤其是空調區域很好地融合到了車內,旋鈕的設計也讓人愛不釋手。流媒體後視鏡本應該是通用的強項,但令人意外的是捷豹的清晰度反而更好一些。
乘坐方面無疑是CT5的劣勢項目,
雖然CT5軸距足夠長,
但是上下車的姿勢和座椅靠背的
角度以及填充都不夠好,
坐起來並不是三個車裡最舒服的。
A4L和XEL可以說是棋逢對手,
A4L的後排腿部空間更大,
但是XEL的座椅好像坐上去略微舒服一些。
對比車內,
我更欣賞捷豹的設計,
不過CT5的用料以及A4L的
運動細節也讓人印象深刻。
每天的快樂
擁有一輛運動性強的車有什麼好處?那就是你每天駕駛的時候都能有一些小小的樂趣。到了這個級別,尤其都是頂配車型,開起來絕對都是非常出色的。我們先來說說CT5,這輛車換裝了新的LSY發動機,當然這個發動機也不是特別新,18年上市的XT4就用的這個發動機。這個發動機的動力確實沒有ATS上那個LTG發動機那麼兇猛,ATS的最大功率能達到279馬力,峰值扭矩也有400牛米,即使放在今天也是一個非常可怕的參數,但代價就是油耗比較高。CT5的發動機搭配一臺10AT變速器,在日常駕駛的時候表現非常出色,動力輸出之平順令人嘆為觀止,這個變速器絕對是通用變速器至今為止最好的一個。升擋非常平順,降擋也果斷乾脆。日常駕駛的感覺是很不錯的。另一個就是懸架,這輛車裝備了MRC主動式電磁懸架。不過因為沒有和低配車型對比,所以我們無法判斷MRC對於舒適性起到了多大的作用,我只能說在日常駕駛的時候CT5的舒適性超乎想像。對於顛簸的處理是非常好的,過連續顛簸的時候甚至有些晃動。而且這輛車的隔音非常棒,尤其是中低速的時候,大量的隔音材料起到了應有的作用。各種噪音隔絕得非常棒,是一種很好的駕駛體驗。
再說A4L,首先是隔音,令人驚訝的是A4L的隔音並不遜色於CT5,也是非常安靜的,只有車速超過100公裡/小時的時候會感覺出風噪要比CT5略大。底盤表現要比CT5更為硬朗,對於顛簸的處理會更為果斷,如果你喜歡軟一點的CT5會更合胃口,如果喜歡乾脆利索的A4L日常駕駛會更適合你。變速器的表現還是很好的,平順性也不錯,換擋也足夠積極。整體駕駛感受是非常奧迪的,很有內心的滿足感。
其實換芯的不止CT5一個,捷豹XEL也採用了最新的發動機。全新的英傑力(Ingenium)2.0升渦輪增壓發動機最大功率也能達到250馬力,峰值扭矩也有365牛米,參數在同級別中都是有優勢的。匹配的8檔ZF變速器也很出色,日常駕駛的時候很善於打造出一種輕鬆愜意的氛圍。整體的駕駛感受也是如此,尤其是XEL擁有三輛車中最好的轉向手感,輕快的車頭響應即使在日常駕駛也能感受出來。
偶爾的放縱
當然,偶爾的放縱也是需要的,比如在山路裡開的稍微快一點點。必須要說,三輛車中最令我驚豔的就是A4L。無論是動力的輸出還是懸架的支撐以及指向性都非常的棒,是一輛很容易就可以開的很快的車,我們五六位編輯都在山路試了這兩臺車,剛開始上手就會明顯感覺A4L要更好操控,在山路上能很快進入狀態,能玩的非常開心。很多人都稱這代A4L是運動能力最強的一代,在我看來這主要得益於更好的輪胎和更硬朗的懸架。
相比於A4L的易於上手,CT5的表現就顯得有些糾結了。動力的出力方式也是不錯的,雖然有點後勁兒不足的感覺,但是整體動力輸出很線性,在每一個油門的階段動力都能有反應。但是令人糾結的是他懸架的表現,在剛進山速度不快的時候我驚訝於CT5的側傾程度,而且車身的動態比較難以琢磨,車頭不夠靈活,車尾跟隨好像也不夠好。但當我嘗試加快節奏之後,CT5好像變成了另一輛車。側向支撐變得好了起來,車身的整體性變得更強,溝通感也逐漸建立起來。開得越快越有樂趣,尤其是靈活的車尾表現,還真有點駕駛者之車那味兒了。
XEL一進山就表現出全面的特性,他的轉向手感讓你在駕駛時樂趣十足,車頭的靈活性是顯而易見的。懸架的支撐不錯,能很好地幫助車輛找到穩定的狀態。車尾雖然沒有CT5那麼活躍(輸在一個LSD限滑差速器),但並不死板。動力的輸出尤其是變速器的響應在山路裡會比日常駕駛時更好一些,駕駛樂趣十足。
必須要承認,
這三輛車的頂配車型無論是
日常駕駛還是山路操控都非常出色。
如何選擇確實是一個難題,
他們各具特色,
而且都有各自難以拒絕的理由。
至於哪一輛更適合你,
就要看他們與你的匹配程度有多少了。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