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僅為個人隨筆,多有不足。
波羅蜜是到彼岸的意思。想要去到覺悟的彼岸,可以通過六種方法幫助前行。這六種方法,分別是忍辱、持戒、布施、禪定、般若、精進。不同的人面臨的情況不同,可以從中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
我們有時會承受一些苦,但是這些苦卻並非來自於外界,而是源自於自身過去的所作所為。苦的產生,必然有因,而這些因正是我們所創造出來的。修習忍辱,是自己要忍受自己所造成的苦,卻又不需要執著於這些苦。苦是在因緣作用下產生的,當因緣散滅時苦也會自然消失。
能夠看到是自身在造成讓自己苦的因,這可以幫助我們修習持戒,也就是我們要戒除那些會結出苦果的因,比如有誑語、偷盜、淫邪、殺生等。通過修習持戒,可以從當下開始,不再去種下惡因,這可以幫助減少人生的痛苦。
與持戒相對應的,是布施。修習布施,是要能夠主動地對外界做出有益的行為,這些善良的言行也是起自與善良的心念。比如說,我們可以給予別人所需要的物質,可以分享對於智慧的感悟,可以幫助使得恢復平靜。布施的過程,也正是在種下善因,會幫助使得人生美好幸福。
有的人天生就有覺知善惡,自然會做到持戒和布施。還有的人則是需要通過後天的修行來良好地區分善惡。那人的智慧是如何產生的呢?修習禪定,是要能夠在當下直接去感悟本性,自本性生出無窮的智慧。禪定,是一種覺悟的狀態,當下人是不執迷於動亂的安定狀態,是不執著於境相的覺知狀態。
在禪定的狀態,可以自本心生出無窮的智慧,幫助來指導為人處世。在人事中是可以來很好地修習般若。般若是智慧的意思,智慧正體現在我們的為人處世中。能夠自本心生出智慧,可以幫助我們很好地度過人生,使得人生是圓滿幸福的狀態。
覺悟是當下的狀態,也就要在當下修習忍辱、持戒、布施、禪定、般若。如果人再有執迷妄想的產生,也就並非是在覺悟的狀態。這個時候是需要繼續修習精進的,可以幫助我們持續地來提升修為。修行沒有終點,只看當下,所以才需要持續地精進。
對於個人而言,當下適合自己的就是修習禪定,在禪定中自然能夠生出般若,能夠無相忍辱、持戒、布施、精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