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波羅蜜 修心秘訣

2021-01-13 真情祝福

你們聽師父講到現在,會問師父:師父啊,菩薩到底是怎麼做的呢?怎麼樣才能成為菩薩呢?師父告訴你們,在人間學佛修心要六度萬行,那你才能證得菩薩的果位。六度萬行是一個很大很大的功德,師父跟你們簡單地介紹一下。想成佛的一個中流砥柱是六度萬行。

先給你們說說六度。

首先,要用自己的布施之心去度 化自己的貪婪吝嗇之心。其次,要用持戒去度淫 邪,看見女人就喜歡,看見男人就喜歡,腦子裡有這種淫 亂的東西,用什麼方法對付呢?用戒,持戒,我不能做這些事情,我不是畜 生,我是人啊。看見蛋糕就想多吃兩塊,要告誡自己:我不能貪啊。

第三個度,就是用忍辱度瞋罣。忍辱是什麼?就是我受到侮辱了,我也要忍耐。有一位法 師修得很好,有一天,一個母親揪著她的女兒,抱著一個剛生出來的嬰兒,到廟裡去指著法 師說:「我的女兒告訴我說,這個孩子是你跟我女兒生的,現在把這個孩子還給你。」這個法 師眼睛呆呆地說:「哦,哦。」就把孩子接下來了。街坊鄰居全部都在罵這個法 師,罵他下 流、無 恥,可法 師每天都抱著孩子一家一家去敲門找奶 水餵養孩子。

一年之後,孩子養得白白胖胖,越長越可愛,法 師卻日益消瘦,人很憔悴。終於有一天這個女兒覺得自己對不起這個法 師,她把真情告訴了她媽媽,這個孩子不是她跟法 師生的。結果這個媽媽到廟裡去跟法 師說對不起,然後要把孩子領回家,法 師也沒說什麼話,就把孩子還給了他們。在這幾年的時間裡,法 師被人家罵得狗血淋頭,後來人家問這位法 師:「你為什麼能夠受這種侮辱?」法 師說:「救人一命要緊。因為她媽媽說,沒有父親的孩子不能要。」所以,法 師把這個孩子認領下來了,救了孩子這條命,孩子得 救了,這條命保留下來了。這位法 師受了這麼大的侮辱,人家問他學的是什麼法?法 師跟別人說:「我學的是忍辱波羅蜜。」

師父跟你們講,一個人要學會忍耐,看看你們現在,一點點事情都不能忍耐,最後爆發了。跟人家有修行的人比比看,你們差得太遠了。這位法 師能夠忍耐天天敲門討奶 水,被人家罵、被人家吐唾沫,他把臉擦一擦,還說對不起,他救了一條命。這就是師父告訴你們的,做人要修忍辱波羅蜜。

所以,一個菩薩一定會被人家汙 蔑、侮辱,不被人家理解,會很痛苦地活在這個世界上,這些你們都要學啊。師父跟你們說學菩薩不容易,所以說忍辱才能度 化你的瞋恨和罣礙心啊。想想看,他如果不能忍耐,他就會恨啊;如果他能夠忍辱了,他就不恨別人了。那罣礙是什麼?就是心中難過啊。你們的心碰到一點事情就跳起來了,「我不能忍耐了,我不能忍受了」,那怎麼做菩薩啊?

下次跟你們繼續講第四度。

第四度,叫精進度 化懈怠。精進的人才能度 化你的懈怠,你們現在有很多人不精進啊,早上爬不起來,多做點事情就偷懶,你們不精進,很快你們就會懈怠。現在社 會上實際上只有兩種人,一個就是好人,一個就是壞人。如果你不做 好 人,你就是個壞人,你做了壞人,你就不是個好人啊。你不精進,你就是在懈怠;你懈怠了,你就不會精進了。

第五度,叫禪定度 化散亂。一個人的心如果能夠定得下來,你就不會有散亂之心。很多人經常說:「我心煩啊,我心亂啊。」實際上你是沒有禪定啊,你定不下來,所以學佛要學禪。

第六度,叫智慧度 化愚痴。這叫六度波羅蜜。學菩薩你有智慧了,你就不愚痴,一個愚痴的人,是不會有智慧的。你今天做出這種爛事,說明你就是愚痴之人,你不是有智慧的人;你今天如果是一個有智慧的人,你就不會做出愚痴的事情。道理就這麼簡單,大家聽得懂嗎?跟著師父好好學吧。

很多人學佛之後沉著、冷靜、有智慧,有些人越學越浮躁,如果學佛後整天想跟人家鬥,整天講這個不好、那個不好,那你學什麼佛啊?忍辱不容易,真的,小不忍則亂大謀啊。我們的「大謀」是什麼?那就是我們以後要到西方極 樂 世 界去,我們要學會忍耐啊。

所以這個六度就是你學佛的六度波羅蜜。師父跟你們說的六度萬行,萬行是什麼呢?你有了這六個克制自己生活的方法之後,八萬四千個法 門,你都能夠去做了。師父只講一點點做菩薩的東西給你們聽聽,你們自己對照一下,你們已經差得很遠了。所以,要很努力地去持戒,要很努力地去布施、去忍辱、去禪定。我很想去吃飯,我現在不能吃;我很想 做這件事情,我不能做;我很想在網上看一個不好的東西,我不能看,控 制不住最後看了,自己在家裡沒人的時候,抽自己的嘴巴:我怎麼這麼沒出息,我已經是一個學佛的人,我怎麼還要想這種事情呢?抽抽自己的嘴巴,咬咬牙。

過去有一句話叫把自己的鋼牙咬斷,就是說,你的牙齒哪怕是鋼做的,持戒的這種努力把鋼牙也要咬斷,要克制自己,我就是不能做這件事情,看看有多少人過不了這種關?最近有一個雪梨的計程車司機被抓起來了,計程車上都有那種探頭的。他看見上來一個女乘客,有點痴 呆不會講話的,他就動壞腦筋了,他就拿那種粘貼的東西把車上的探頭貼掉,然後就去對那位女乘客進行性 侵犯。這個事情怎麼會被發現的呢?因為他那個粘貼的東西有一張沒有粘好,掉下來了,監控鏡頭被人家看見了。你們想想看,冥冥之中會沒有菩薩?當時有壞念頭,你咬咬牙就不會進去坐監 牢了。人為什麼不肯咬咬牙呢?早上我起不來,一咬牙我就起來了。難過啊,沒有什麼難過的,咬咬牙我就過來了,人不就是這麼過來的嗎?

師父希望你們要很努力地去布施,布施什麼?就是布施你們的這顆心啊。要很努力地去對人家好,很努力地去布施、去忍辱、去禪定,你們差得太遠了。所以師父跟你們講,要精進不已,就是我自己不停地精進,天長日久,有一天,業障盡了,果報成熟,你就會登上不退轉之地,也就是說,你的業障是能夠報盡的。

今天有一位預約的聽眾問師父,他死的時候能不能不要很痛。師父就跟他說,你要精進,要一直不停地努力,你的業障會慢慢地報光的,你只要今天還有業障,你就會有疼痛。那怎麼樣才會沒有業障呢?很簡單,我今天有 53 個缺點,我每天改一點,總會改得了;我過去有 180 個缺點,我把這 180 個缺點都不犯了,每天念誦《禮 佛大懺 悔文》把業障消掉,然後不造新業,舊業也不來,結束了,沒有了,那你慢慢地就沒有業障了。這就是為什麼師父告訴你們,果報成熟了之後,你會登上不退轉之地,實際上,只要你今天是菩薩,你就不會退轉了,這是師父今天告訴你們的。如果你們想成佛,就不能退轉,一旦退轉,就會前功盡棄。

師父希望你們修心每天都要有自己努力的目標。我今天的目標是什麼?我今天要學會忍辱,被老公罵幾句,或者被人家冤枉了,看看我自己會不會發脾氣。每天給自己定個目標,好好練習,練到後來你就成為菩薩了。被人家罵了還笑,被人家講了也無所謂,你哪裡會得血壓高啊?憋住都會出毛病的,憋不住、憋在心裡,這股氣亂竄,身圝體就會不好了。所以,不管做什麼事情,要等到業障盡,我就要每天去努力。

人在修行當中,經常會氣餒,就是說,哎呀,我忙了半天,忙什麼了?我沒勁了,我能有出息嗎?錢也沒賺到,我在幹什麼啊?等到有一天,你就知道你在幹什麼了。等到有一天你生癌症的時候,你一求就靈,你就知道你過去在修什麼了。很多人一生都在賺 錢,為名為利,等到有一天,他就知道他都幹了些什麼了,他就知道他拿生命換來的錢不能保住他的生命。很多大老闆說,我有這麼多的錢,我不能把我的身 體醫好,而這麼多的錢都是靠著我的生命、時間換來的,這就是他付出的。

你們現在付出的是什麼?是智慧。當你們現在有智慧、有功德,你們以後不會生惡病。看看人家都生癌症,而你不生癌症的時候,等到別人已經生癌症要死了;當你很幸 運地沒有登上這架飛機;你很幸 運地沒有被火燒死,而別人被燒死了……那個時候,你就會知道那是你付出時間和功德換來的。

一個人不能太貪,有時候儘自己的力量賺點錢,而且你要看看這個世界的趨勢,看看這個世界現在人跟人的惡氣,平安已經是福氣了,你還想得到什麼?真的,家裡不出事,自己不生癌症、不開刀、不動手術,身上不長東西,能吃、能喝、能睡,已經是很有福氣了,這是真的啊。

相關焦點

  • 六波羅蜜、十波羅蜜的修行指南,教你精進修行,證得大乘境界!
    以下介紹大乘的六波羅蜜和十波羅蜜的主要修行方法。大乘菩薩修行有五十二階位: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妙覺。修行至八地階位便能了脫,在完成九地、十地後,得以進入等覺菩薩的境界,即如觀世音、地藏、文殊、普賢、彌勒及大勢至等,而妙覺菩薩是佛。以上是根據《菩薩瓔珞本業經》的較常用分類方法,其他經論的陳述或會稍有不同。
  • 怎樣在念經時具足六波羅蜜?了解一下?
    怎樣在念經時具足六波羅蜜?圖文:皆仁法師那具體觀想些什麼呢?首先,觀想自己作為法師宣揚佛陀正法,為四眾弟子宣說佛法,自己所發出的音聲,不但當前的有形無形的眾生們可以聽到,乃至於十方一切眾生都能聽到。這是假觀。
  • 慈誠羅珠堪布最新開示一分鐘禪修法:踐行生活中的六波羅蜜多
    文: 慈誠羅珠堪布大家晚上好,今天講「生活中的六波羅蜜多」中的禪定。禪定分很多種,有深淺之別,今天給大家介紹的較為簡單,是我們生活中隨時隨地都可以使用的禪修法。請大家先發菩提心,我們今天之所以聽課,是為了將來可以成佛,成佛是為了幫助天下所有的眾生,當然,只有自己先成佛了,才有這樣救度的能力。因此我們學佛的目標就是成佛,成佛的終極目標是利益眾生。
  • 對於六波羅蜜的感悟
    波羅蜜是到彼岸的意思。想要去到覺悟的彼岸,可以通過六種方法幫助前行。這六種方法,分別是忍辱、持戒、布施、禪定、般若、精進。不同的人面臨的情況不同,可以從中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我們有時會承受一些苦,但是這些苦卻並非來自於外界,而是源自於自身過去的所作所為。
  • 心經第二: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一切奧妙盡在經名之中
    心經其實只是我們習慣的簡稱,這部經的全稱是《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為了方便只取了最後兩個字而已。其餘的佛經也幾乎也都是簡稱,比如楞嚴經的全稱是「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金剛經的全稱是「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華嚴經是「大方廣佛華嚴經」等等,但只有兩個字的《心經》還是其中最簡短的一部。
  • 水果「波羅蜜」和佛教用語「波羅蜜」,你知道它們之間的關係嗎?
    生活中人們提到「波羅蜜」首先會想到我們常說的熱帶水果波羅蜜,而對於帶有佛教背景的人來說,他們也許會想到比水果多一層的含義,即類似於《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這類與佛教文化有關的內容。熱帶水果「波羅蜜」水果「波羅蜜」作為舶來品在古代中國各地方志記及文人詩詞中早有記載, 其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隋唐時期。
  • 什麼叫「六波羅蜜」?說得很清楚!
    作者:了空居士問:師父,我想請教一下六波羅蜜,六度,就是指從不解脫的此岸到解脫的彼岸的六種方法嗎?了空居士:對。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布施本來就是分三大種:法布施、財布施、無畏布施。這裡的布施一般指財布施為主,還有無畏布施。
  • 《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法要 罽賓國三藏般若奉詔譯·六七八品
    淨戒波羅蜜多品第六慈氏菩薩問圓滿淨戒波羅蜜多。何名淨戒?防何過失?云何護持而得清淨?設護持戒 ,現在未來有何果報?云何守護當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複次,有是淨戒非波羅蜜多,取相持戒,不為最勝之 所攝受,但名淨戒非波羅蜜多。何以故,但獲三界有漏果報,壽盡無故。若普為一切眾生 護持禁戒,觀第一義空無我人相,而為有情護持禁戒,是則名為淨戒波羅蜜多,能令眾生 速得無上正等菩提。
  • 什麼叫波羅蜜多?
    六波羅蜜也叫六度,包括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是菩薩必修的科目,沒有例外的。菩薩乘此大行,能由生死之此岸,就是六道輪迴,到究竟涅槃之彼岸。究竟涅槃的彼岸就是淨土宗所講的常寂光淨土,那是究竟涅槃的彼岸,是妙覺如來他們所契入的境界。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淺釋
    心經的全稱是《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只有260個字,是600部般若經濃縮的精華,為大乘佛法。摩訶是大的意思,般若就是智慧,波羅蜜是到達彼岸,多是定,經就是路徑。通往彼岸的定心大智慧之路。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 佛典故事:四法圓成檀波羅蜜
    一天,彌勒菩薩來到佛所,頂禮佛足後請示佛陀:「菩薩應如何行持布施,方能圓滿六波羅蜜,速成無上正等正覺?」佛陀告訴彌勒菩薩:「若菩薩於布施中行持四法,起四種心,能圓滿六波羅蜜,得以速成無上正等正覺。四法者:首先,菩薩行布施時,心中常念,一切眾生皆依食而得以生存,亦因無食而喪命,是故上至佛陀、闢支佛,下及一切凡夫眾生,皆當平等供養、普施一切,不起分別想。
  • 生活中的六波羅蜜多:修行人如何吵架?
    《生活中的六波羅蜜》去年講了一部分,布施已經講完了,今天講第二個:持戒。我們在生活中如何用六波羅蜜多來修行呢?這也是今天所要談到的主題。佛法中所有的修行都包含在了六波羅蜜多當中,包括禪宗、大圓滿等特別高深的法。但這次講「生活中的六波羅蜜多」則不會講到非常高深的部分,基本上是大家目前的生活中可以用得上的方法。理論的學習是重要的,但落實在實際行動中也很重要。
  • 認識《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但是單看現行流傳最廣,大家也最熟悉的唐玄奘大師所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譯文,它的結構卻迥異於其他經典。依據梵文原意,《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正確念法為Praj ā -p ā ramit ā -h daya-s ūtra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 《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法要第一品,罽賓國三藏般若奉詔譯
    經題:大乘――以度他人為主要目標理趣――實相六波羅蜜多――六種實踐大乘菩薩的綱目。六種修持大乘菩薩的綱目,圓滿實踐即成佛。經目:全書分十卷十品,除六品六波羅蜜多品正行外, 前加四品前行,使修持更廣大圓滿。
  • 一切善根,皆依般若波羅蜜生而得增長
    文殊師利所說摩訶般若波羅蜜經中說: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以如是因。速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佛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以因得不以非因得。何以故。不思議界。不以因得不以非因得。若善男子善女人聞如是說不生懈怠。當知是人已於先佛種諸善根。是故比丘比丘尼。聞說是甚深般若波羅蜜。不生驚怖。即是從佛出家。若優婆塞優婆夷。得聞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心不驚怖。
  • 佛教中「般若波羅蜜多」是什麼意思?禪宗為什麼敢呵佛斥祖?
    禪宗有六位祖師分別是初祖達摩、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和六祖惠能。禪素以輕慢甚至蔑視語言著稱。禪師們常說,「不可說,不可說」,「一說便錯」。然而禪宗的文獻卻遠遠多於其他任何佛教宗派。禪的要義在於將修行與生活融會貫通。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的般若指什麼,若不知曉,豈不愚痴!
    《金剛經》全稱《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般若是梵語的音譯,之所以不譯成華言,是因為中國詞語中難以找到相應的概念。倘若一定要把它譯出,那就勉強稱曰「智慧」吧,望每位修行者知曉,若不知曉,修的什麼佛?豈不愚痴!梵語波羅蜜,譯成中文包括兩個意思。
  • 你知道《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裡面這幾個名詞真正所代表的寓意嗎
    金剛經可以帶給人從人生到事業,到處世,到修心等階段不同的感受。但是對於《金剛經》裡面的有些生澀的名詞,還有很多人不是很理解。我們今天就來看一下。金剛經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的簡稱。其中「般若」並不是漢語的說法,而是印度語。在印度語裡面般若的意思就是智慧的意思。但是這個智慧跟我們平時說的智慧還有一些區別。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說什麼?
    既然一切都是因緣而起的,因此,諸如色、受、想、行、識五蘊;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色、聲、香、味、觸、法六境;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六識,以及由六根、六境、六識所構成的十八界等,都是空無自性的;無明之體也是空的,也不存在斷盡無明問題;以致於生老病死也只是一種假相,也無所謂擺脫生老病死的問題。
  • 一枚波羅蜜的十八般「武藝」
    原標題:一枚波羅蜜的十八般「武藝」   「我沒吃過這個味道,甜糯之外,還有些特別的香氣。確實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