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跑網約車四年,滴滴、嘀嗒、一餵順風車都跑過,剛開始是覺得兼職跑網約車能賺點錢,但隨著加入的司機和平臺越來越多,收入減少不說,乘客也變得越來越古怪。
本是以為跑網約車賺錢,沒想到乘客竟然也想坐網約車「賺錢」。
車友匡師傅是名網約車司機,最近接了個訂單,開往良渚的,平臺預估車費39元,匡師傅接到訂單後便趕去接乘客,再按照導航開往目的地,一切都規規矩矩,正正常常。
結果,第二天收到了來自交通局的投訴,說乘客認為司機繞路,本來車費只有39元,但實付車費177元。
匡師傅直呼冤枉,並且把當時的車內錄音、行程路線都發給了交通部相關人員。
經核實,司機並沒繞路,但到達目的地的時候,車費顯示32.5元,實際收取車費182.5元,匡師傅確實多收了150元車費。
難不成是匡師傅逼迫乘客多交了150元車費?再聽當時的錄音,發現這事情沒那麼簡單。
「師傅,你把車費多加上150元,改成182.5元,我好到單位報銷,好吧?」乘客說。原來竟是乘客要求更改車費價格,想多報銷,好心的匡師傅同意了其要求,幫忙改了訂單價格。
「你先轉給我多出來的150元,我明天通過平臺給你付全部的182.5元」匡師傅當然不同意,便報了J,最後在民J的協調下,乘客才現場支付匡某182.5元,匡某退還150元。
但是乘客也不知道是賭氣還是覺得自己能要回來150塊錢,第二天就以司機繞路,投訴到了交通部相關部門。
乘客也是自投羅網,如果不去投訴,這事還沒人知道,現在一投訴,那點小心思都暴露了。
事情發發生後,匡師傅說「我被下套了!如果不報警,轉給他150元,第二天他投訴我繞路,就騙了我150元車費了!」
真沒想到,電子設備如此發達的今天,還有人想鑽空子賺錢,來個網約車版「仙人跳」。現在每個網約車司機車內幾乎都有監控,清楚記錄車內的情況,乘客和司機的矛盾被還原的一清二楚,乘客想詐司機的錢,真是難於上青天。
在一餵順風車接單,如果乘客想線下交易或者多計算車費,會先問清原因,同時再跟平臺說明,如果平臺知曉並同意,便會配合乘客,如果平臺拒絕,我也不會改價格。
總的來說,匡師傅在處理事情的時候也有點欠考慮 ,但當時誰也都沒想到乘客會做出騙錢的行為吧,所以,司機朋友還是引以為戒,謹慎處理乘客的請求,否則背鍋的就是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