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無人注意的細節:戰爭期間,蘇聯坦克為何會給炮塔畫白線?

2020-12-15 騰訊網

駛過德國城市的史達林-2重型坦克

不知道大家在觀看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蘇德戰場影視資料的時候有沒有發現,一些蘇聯坦克的炮塔上時常會有一道非常醒目的白色劃線,而這種白色劃線其實並不是在每一輛蘇聯坦克上都有,甚至可以說有這種白色劃線的蘇聯坦克比例還相當低。不過很顯然,這種白色劃線並不是蘇軍士兵隨便的塗鴉之作,因為儘管那些白色劃線粗細不一,但是位於坦克的位置卻相對統一,基本都在炮塔中部,那麼通常這就意味著它們會代表著一些特殊含義。那麼,這些白色的劃線在當時究竟意味著什麼呢?

很多時候士兵沒有時間看清對方就開火了

其實看到這,我想在很多軍事愛好者心中就已經有了答案。那就是這種白色劃線是蘇聯軍隊用於和盟軍碰面時的敵我識別標誌。因為在當時隨著東、西戰線的日益臨近甚至重合,蘇聯軍隊和盟軍之間發生直接接觸的機會也日益增多。而在此之前,坦率地說雙方的基層部隊對於自己的盟友「長什麼」是沒有直觀印象的。他們一旦遇到陌生的部隊通常的行為就是先開火,然後再確定是什麼人。出於這樣的原因,在戰爭臨近結束之際,雙方已經因為誤認對方是德國人而發生了多次的武裝衝突。

柏林街頭的史達林-2重型坦克,炮塔上的白色畫線清晰可見

不過蘇軍正式採用白色劃線作為和盟軍敵我識別標誌其實是很晚的事情了,因為直到1945年4月20日,蘇軍最高統帥部採用第11073號命令對此予以確定,然後基層部隊執行還要晚幾天。第11073號命令是蘇軍最高統帥部根據和盟軍召開的相關會議決議做出的。這時距離戰爭最後結束已經不到一個月時間了。在這個命令當中,主要規定了蘇聯軍隊(步兵,坦克,航空兵)用一系列紅色信號彈表明自己的身份。除了信號彈之外,蘇聯坦克還要在炮塔的中間位置畫上一條白色劃線,以及炮塔頂部的白色十字。

美軍的白色大星星和蘇軍的白色畫線異曲同工

當然,在現實中並不是所有的蘇聯軍隊坦克都這樣做了,只有和盟軍遭遇機率比較大的前鋒部隊坦克才有這樣的標誌。與此相對應的,為了避免遭到蘇聯軍隊的誤擊,西線盟軍部隊也在坦克上做了類似標誌,像美軍坦克上著名的白色大星星就是起這個作用的。不過在和蘇聯達成相關協議之前,英美軍隊的坦克在西線已經採取了類似對空識別方案。主要做法是在坦克炮塔的頂部安放黃色或者櫻桃紅的木板。這樣,當西線盟軍的空軍和地面部隊遭遇時,就不會因為分屬國家不同而遭到誤擊了。

該照片拍於1932年,白色虛線表示這輛T-26屬於第二連

需要說明的是,採用白色劃線作為敵我識別標誌並非蘇聯軍隊在戰爭末期的發明。實際上,我們在戰前蘇聯坦克上時常能發現類似標誌,最早的甚至能追溯到1932年前後。不過與1945年4月蘇聯坦克上的白色實線相比,這一時期蘇軍坦克上的白色劃線多成虛線狀態,表示的含義也略有不同。因為當時蘇聯坦克普遍缺乏無線電,所以就採用紅色畫線表示第一連,白色劃線表示第二連,黑色畫線表示第三連。這樣在交戰時,沒有無線電的蘇聯坦克很容易找到自己的部隊,不至於打起來不知道跟著往哪衝鋒。

相關焦點

  • 「雞肋」般的蘇聯T-35坦克,為何在二戰中沒有組建?
    二戰期間,作為戰勝國之一的蘇聯在武器、人員、後勤等方面都給軍迷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時留下了許多經典武器,如"莫辛-納甘"步槍、T-34/85中型坦克、"喀秋莎"火箭炮、"西蒙諾夫"14.5反坦克炮等。至今,這些武器也是軍迷們流傳下來的"不老傳說"。
  • 蘇聯T-39突擊坦克,4座炮塔一起「突突」,還有厚重的裝甲保護
    二戰前很多國家都被多炮塔坦克思想影響,紛紛設計這種張牙舞爪的坦克,蘇聯也不例外,在30年代初期坦克工業取得成就後,許多新型號坦克研製工作也就陸續跟進,其中就有多炮塔坦克,很多朋友知道蘇聯有T-35等多炮塔坦克,卻很少有人知道當時蘇聯還有一款T-39多炮塔坦克。
  • 二戰十大坦克排名TOP10
    二戰時期比較著名的坦克有:前蘇聯的T-34、德國的「黑豹」和「虎」式坦克、美國的M4「謝爾曼」、英國的「邱吉爾」步兵坦克和「克倫威爾」巡洋坦克、日本的97式等。其中T-34被譽為二戰中最優秀的坦克,在世界坦克發展史上佔有顯赫的地位。
  • 二戰期間日本唯一量產的重型坦克95式重型坦克
    說到二戰期間的日軍的坦克部隊,似乎對比歐洲的戰場的正規裝甲力量根本不在一個檔次,但是日本在二初期的97式改坦克除防禦力較弱外,基本與義大利的M14坦克是同個級別裝甲型號,與德軍當時裝備的38T坦克性能上差不多,到1942年後日本的坦克型號才開始跟不上世界中型坦克性能研發的腳步,開始漸漸處於落後地位
  • 蘇聯重型坦克巔峰之作,震驚世界的鋼鐵巨無霸,IS-3重型坦克
    伴隨著蘇德戰爭的開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坦克對決進入到了一個新高潮。為了奪取坦克優勢,德國和蘇聯都針鋒相對的推出新式坦克,力求在坦克質量上壓垮對方。這種坦克質量上的螺旋上升趨勢,造成了蘇德戰場上一場又一場精彩絕倫的坦克大戰。
  • 戰爭表現優異,有著「57神針」之稱的ZIS-2反坦克炮,為何迅速被淘
    戰爭表現優異,有著"57神針 "之稱的ZIS-2反坦克炮,為何迅速被淘汰?二戰中的蘇德戰場不僅是二戰中最重要的戰場之一,也是戰鬥最激烈的戰場。在這個戰場上,揭開了無數新武器的面紗,如虎式坦克、虎王、豹式坦克,以及蘇聯伊爾-2對地攻擊機,還有綽號 "57神針 "的ZIS-2反坦克炮。說起ZIS-2反坦克炮,它是一款救火神器。早在1940年,也就是蘇德戰爭爆發的前一年,蘇聯軍方就以自己為參照物,認為德軍作為裝甲集群的先鋒,必然會裝備重型坦克。所以蘇聯紅軍急需一種能夠對付德軍重型坦克的反坦克炮。
  • 蘇聯戰前研發的重型坦克,在戰爭中立下大功的KV-1重型坦克
    如果真的要說起第一款堪用的重型坦克,還得是看向蘇聯的KV-1重型坦克,一款在蘇德戰爭初期打的德軍懷疑人生的重型坦克。一、被帶歪的蘇聯重坦如果說起蘇聯的重型坦克,其實早期蘇聯也沒比英法好到哪去,畢竟坦克的最初發展就是在英法,蘇聯發展坦克也是先以英法兩國的坦克為參考模板。
  • 歷史上坦克炮塔位置變化的原因,前置與後置炮塔都有不小的弊端
    從現在的主戰坦克來看,炮塔多為居中的形式,除了結構上的合理之外,也更符合人們的審美要求。而實際上坦克炮塔和車體之間並不是只有這一種組合方式,細心的人應該會發現,早期的很多很多炮塔位置非常靠前,同時還有一種坦克,它們的炮塔完全就是安裝在車尾處的,這就是前置炮塔和後置炮塔。
  • 法英首推多炮塔坦克,自重超百噸,蘇軍T28參與巴巴羅薩行動
    1936年5月21日,人民國防委員會命令要求重戰車旅改制配備在軍區司令部下,重戰車旅的主要任務確立為"為步兵突破防禦陣地時的強化配置"T-28的首秀是1939年的蘇芬冬季戰爭期間,在蘇芬戰爭中,蘇聯派出了第21重戰車旅,該旅是蘇芬戰爭期間唯一裝備了T-28坦克的裝甲旅。
  • 史達林的大號雜貨鋪,蘇聯超級重型多炮塔坦克,T—42超重型坦克
    史達林的大號雜貨鋪,蘇聯超級重型多炮塔坦克,T—42超重型坦克 從二十年代末開始,蘇聯在早期的坦克研發上,曾經一度走上了奇葩的多炮塔坦克歪路。
  • 蘇聯時期的幾種重型坦克,機動性槓槓的
    蘇聯大搞重工業後,正是世界坦克裝甲車輛快速發展的時期,因此蘇聯也開始研發包括重型坦克在內的一系列重型裝甲車輛。 比如T100、T35、SMK等多個型號,這個時期的重型坦克普遍擁有多個炮塔。其中最大的就是T35重型坦克,其擁有5個炮塔,裝備有數挺機槍以及1門76毫米火炮、2門45毫米火炮,體積噸位極大,不過這種武器雖然看似威猛,但是實際表現卻十分糟糕,實戰使用記錄很少。而像SMK則是擁有2個炮塔,火力同樣較強,但是後被史達林否決而停止發展。
  • 有史以來唯一量產的五炮塔重坦,蘇聯多炮塔巔峰的T-35重型坦克
    蘇聯多炮塔巔峰的T-35重型坦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坦克正式亮相之後,這種陸上鋼鐵利器-坦克作為一種強大的突擊武器得到了迅速發展。戰後,英國為了增加坦克的戰場突擊能力和防護能力,開始推出多炮塔的概念,通過裝備更多的火炮和機槍,增加坦克的攻擊火力。
  • 蘇聯重型坦克的巔峰之作,I S系列坦克,過時20年後尚可一戰
    到了戰爭後期,更是有「史達林」系列坦克的誕生,俄語縮寫為「ИС」,現在普遍習慣使用英語音譯的叫法,即是「I S」坦克。蘇聯對重型坦克的更新換代早在二戰之前,蘇聯就已經開始了重型坦克的研發與使用,只不過思路有些跑偏。
  • 二戰中蘇聯的王者重坦——IS-2重型坦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聯陸軍是唯一能夠和納粹德軍鐵騎相互抗衡而不落下風的軍隊,這完全得益於蘇聯紅軍那強悍的作戰能力以及蘇聯陸軍中強悍的坦克部隊,今天我們要看的就是二戰蘇聯坦克部隊中的一款主力坦克——IS-2重型坦克。
  • 140毫米主炮加無人炮塔!中國新坦克初見雛形,力壓美軍確保優勢
    第一種方案採用了最多的新式設計,包括無人炮塔和一門小口徑、高膛壓的新式主炮,在主炮的選擇問題上,極有可能採用美軍目前尚在開發當中的下一代車載電熱化學炮或是電磁炮,其54.9噸的戰鬥全重是三個方案當中最輕的一款。
  • 擁有5個炮塔、堪稱陸地巡洋艦的蘇聯坦克——T-35重型坦克
    而今天的主角,便是科技樹被點歪後的產物,一款來自前蘇聯的陸地巡洋艦、唯一量產並且經歷了實戰的多炮塔重型坦克:T-35。隨著蘇聯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工業體系的不斷完善,蘇聯整體的軍工實力也在這一階段不斷得到提升,坦克的研發也很快提上了日程。在蘇聯軍工科研人員的努力下,T-12型雙炮塔坦克、T-18型坦克、T-24型坦克等一系列坦克先後問世,彌補了蘇聯在坦克這一戰後最重要的技術兵器方面的缺失。
  • 蘇聯舉世矚目的坦克,總產量高達84000輛,二戰中拯救蘇聯
    眾所周知,二戰期間,德國憑藉強大的軍事實力在歐洲戰場迅速推進,在短時間內幾乎大部分的歐洲都淪為德國的殖民地,但是德國在進攻蘇聯的時候遇到了侵略過程中前所未有的困難,最終德國兵敗蘇聯。其中蘇聯之所以能抵抗強大的德國,不僅依靠特殊的地理環境,還依靠這蘇聯的一款舉世矚目的坦克——T-34中型坦克,該型塔克在蘇德戰爭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該坦克可以說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坦克,該坦克的總產量不可思議的達到了八萬四千輛,可以說在二戰中重創了德軍的機械化裝甲部隊,拯救了蘇聯。該坦克非常重視進攻和防禦,在防禦上下了大工夫。
  • 戰車轟鳴,二戰著名T-34坦克現身北京理工大學
    這些珍貴的坦克大都參加過第二次世界大戰或抗美援朝戰爭,車體上還留著明顯的戰爭痕跡。而文章開頭視頻裡出現的坦克,從外形來看,屬於T-34的後期改進型,即T-34/85坦克。T-34坦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前蘇聯研製的一款中型坦克,從20世紀40年代到50年代蘇聯一共生產了80000多輛,其型號主要有兩種:安裝76.2毫米坦克炮的T-34/76坦克和安裝85毫米坦克炮的T-34/85坦克。T-34/85坦克的誕生是戰爭的應急產物。
  • 二戰中英國援助蘇聯紅軍的幾款坦克,蘇聯方面是如何評價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英援助蘇聯的坦克數量相當多。就英國而言,佔第一位的是「瓦倫丁」步兵坦克,達2 394輛;佔第二位的就是「瑪蒂爾達」2型步兵坦克,達1 084輛,其中的166輛在海運中隨運輸艦一道損失掉,918輛運抵蘇聯編入蘇軍坦克兵部隊。此外英國援助的還有「提特拉奇」坦克等等。
  • 鑽進M24「霞飛」輕型坦克 通過《租借法案》來到蘇聯的測試樣車
    M24「霞飛」跟隨美軍參加了二戰,還參加了韓戰(1950~1953)和越南戰爭(1965~1974)。二戰期間,根據《租借法案》美國向蘇聯提供了兩輛「霞飛」進行測試。不過經過測試,蘇聯方面認為這種坦克的設計非常成功,並配備了強大的武器,但對於T-34/85來說沒有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