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前蘇聯解體的背後,是一場前所未有的糧食危機

2020-12-22 船夫聊歷史

令人擔憂的糧食產量

我們衡量一個國家是否先進的一個標準,便是城市化水平的高低,因為城市化水平越高,意味著這個國家的工人數量越多,工業化水平也就越高,但在此消彼長之下,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口所佔比例也就越低。

而在農業反哺工業的情況下,農場工人工資待遇遠不如城市裡的工,這導致成為工人是每一個農村下一代的夢想,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不但擁有城市,鄉村人淪為老年人的居所,農業生產率受到了極大的影響,前蘇聯的糧食產量也逐年遞減,這正是赫魯雪夫上臺時的歷史背景。

很多人無法想像,在整個20世紀前蘇聯的時間是糧食產量高峰是在1913年,自此以後糧食產量便一路下滑,最初的表現是,前蘇聯對外出口的糧食越來越少,由此換取用來補貼公寓的外匯數量也越來越少,工業發展受到了限制,咱這還不是最嚴重的。

糧食產量的減少,讓前蘇聯不得不從國際上購買大批糧食,才能養活逐漸增多的城市人口,原本捉襟見肘的外匯節餘和黃金儲備就雪上加霜了。

治標不治本,進口糧食開啟了噩夢

對此前蘇聯也並非毫無解決辦法,其實只需要增加農民的收入,提高農民生產糧食的積極性,就可以從根本上解決糧食匱乏的問題,但這無疑是承認之前的集體化經濟防範是錯誤,進而否定蘇聯過去幾十年的發展道路,這是赫魯雪夫不想看到的。於是他想到了前蘇聯廣袤的土地儲備,於是另闢蹊徑,開始鼓勵農民進行大規模開荒。

在最初的幾年,這一政策的確產生了一些作用,前蘇聯的糧食產量有所增加,但緊接著便停滯不前了。這是指的蘇聯開始嘗試另一種方法,但是大規模引進現代化農業機械,如聯合收割機,牽引機等農業大型機械,所以到了上世紀70年代,蘇聯的糧食產量小有提高,在以快速增速的消耗量相比,就不值得一提了。

於是前蘇聯終於在1963年做出一個驚人決定,開始終止向東歐附屬國出口糧食,正是這一次決策,讓很多附屬國家失去了對前蘇聯的信任,為後來的前蘇聯解體埋下了伏筆。但單純的節流已經難以挽回國家缺糧的局面,就在在同一年中,蘇聯動用了1/3黃金儲備,從國際上購買糧食,那他主要購買的對象便是他的競爭對手美國。

到了80年代,蘇聯已經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糧食進口國,遙想20世紀初,蘇聯一度是國際上糧食出口最多的國家,十年河東,十年河西,當時蘇聯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危機,是這個危機既非美國的航母境界,也不是遙遠的核威懾,而是關乎老百姓吃飯問題的糧食。

糧食危機中的解體

由於集體經濟體制的僵化,蘇聯生產的商品,已經全線落後於國際水平,這意味著他很難將自己本國生產的商品在國際上推銷,想要購買糧食,只能依賴真金白銀。不過好在俄羅斯豐富的天然氣和石油資源,加上70年代的高油價,緩解了前蘇聯面臨的糧食困境。

但當時的前蘇聯領導,錯判了國際油價的形式,沒有趁這段時間積極儲備外匯,反而花費大量資金用於軍備競賽,所以當上世紀80年代油價下跌時,前蘇聯之前面臨的糧食窘境,變本加厲的襲來,而1989年至1990年,又是全世界糧食歉收的一年,國際糧價大幅上漲,此時的前蘇聯已經沒有錢再從國際上購買糧食了。

為了突破這一困境,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允許農場以市場價格自由銷售糧食,通過利潤激勵農民種植糧食的積極性,從而從整體上提高輕鬆人的糧食產量。正是在這一歷史背景下,蘇聯解體了。

這或許就是為何,在世人眼中蘇聯解體有些匪夷所思,執政者並未做出激烈的反抗,解體的推動者卻顯得那麼義正言辭。人民沒有意願去維持一個讓自己總是餓肚子的政府,即使要餓肚子,他們也寧肯選擇另一種方式,由此可見,前蘇聯的百姓的積怨有多麼深。

民以食為天,當這邊天漸漸塌了下來,強大如蘇聯,也變得脆弱不堪,核武器也好,航空母艦也好,此時此刻都失去了作用,這便是一粒小小糧食的神奇之處。

參考資料:

《蘇聯工業化:歷史、經驗、問題》

相關焦點

  • 1991年蘇聯解體,幾萬華人想要回國,卻被中國無情拒絕?
    1991年,隨著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包括俄羅斯在內的許多加入蘇聯的國家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經濟危機。因此,有3萬中國人生活在俄羅斯和中國新疆的交匯處。他們懷著種種要求想回到祖國,卻遭到中國的無情拒絕。這是怎麼回事呢?從大約30年前的混亂開始。
  • 1991年,蘇聯解體,俄羅斯的國歌,為何繼承了蘇聯旋律?
    1991年12月25日,曾經十分強大的蘇聯解體,分為了10多個國家。其中,俄羅斯繼承了蘇聯的主要家底。按照道理來說,一個新政權建立以後,肯定各方面都是新的。但俄羅斯的情況不一樣,俄羅斯的國歌,基本上繼承了蘇聯的旋律,僅僅是歌詞不一樣而已。作者跟著俄羅斯國歌的節奏,還能把蘇聯國歌唱下來。
  • 蘇聯在1991年解體,解體後分解為幾個國家?
    眾所周知,蘇聯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的簡稱,是一個由15個加盟共和國組成的聯邦制國家。1991年12月25日的蘇聯總統戈巴契夫辭職,蘇聯最高蘇維埃於次日(1991年12月26日)通過決議宣布蘇聯停止存在,立國69年的蘇聯從此正式解體,原本15個組成國也恢復了主權地位。
  • 1991年,老大哥蘇聯解體,400萬蘇聯軍隊,到底什麼態度?
    1991年12月,已經存在了70多年的蘇聯解體,分為了10多個國家。由於意識形態等各方面的問題,西方各國在各種影視劇和書籍中抹黑蘇聯。在蘇聯解體之前,蘇聯還有400餘萬常備軍。面對政權的分離,蘇聯軍隊到底是什麼態度,為何沒有任何表示呢?
  • 老大哥蘇聯解體,1991年,400萬蘇聯軍隊,到底什麼態度?
    1991年12月,已經存在了70多年的蘇聯解體,分為了10多個國家。由於意識形態等各方面的問題,西方各國在各種影視劇和書籍中抹黑蘇聯。在蘇聯解體之前,蘇聯還有400餘萬常備軍。面對政權的分離,蘇聯軍隊到底是什麼態度,為何沒有任何表示呢?
  • 老大哥蘇聯解體,1991年,越南和美國,到底都什麼態度?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關於蘇聯的故事,例如蘇聯軍隊發展、蘇聯經濟實力等等。今天,我們聊聊各國的態度。1991年12月,曾經十分強大的蘇聯解體,分為了10多個大大小小的國家。那麼,對於蘇聯的解體,美國、中國、印度、越南、英國、法國等一系列國家,到底都是什麼態度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
  • 蘇聯解體30年:俄羅斯人怎樣看蘇聯解體?
    1991年,蘇聯宣告解體,隨後出現了所謂「獨立國家國協」。整整30年過去了,蘇聯的繼承者俄羅斯現在是怎樣一幅景象?俄羅斯人又如何看待蘇聯的解體呢?蘇聯解體後的真相蘇聯解體後,西方世界為此歡呼雀躍,認為社會主義的歷史將從此終結,而資本主義的價值觀念將永久存在。1991年11月,已經卸任英國首相職位的柴契爾夫人應邀在美國作了題為《我們如何瓦解蘇聯的》演講。
  • 1991年蘇聯解體,400萬軍隊為何「放棄」了政權
    蘇聯國家的發展,離不開蘇聯軍隊的保護。但是在蘇聯解體之時,這支擁有強大戰鬥力的軍隊,卻意外的「放棄」了國家。當時(1990~1991年),蘇聯軍隊歷經裁撤,仍有350~400萬兵力,尚可保衛蘇聯政權,但卻接二連三的倒向試圖肢解蘇聯的人。「八一九事件」中,塔曼師等部隊被葉爾欽策反,導致挽救蘇聯的最後努力宣告失敗。那麼,蘇聯軍隊為何「放棄」了政權呢?
  • 戈巴契夫談蘇聯解體原因:我犯了錯,但罪魁禍首是他們
    戈巴契夫談到關於蘇聯解體的原因,直言道:「我犯了錯,但罪魁禍首是他們。改革本身就是一場賭博,一場冒險。儘管我現在失敗了,然而我自始至終卻從未後悔過。」長久以往,蘇聯反對派趁勢崛起,社會動蕩日益加劇。1991年12月25日,戈巴契夫宣布辭職,蘇聯就此解體。至此,世界兩極格局瓦解,形成了以美國為首的「一超多強」的國家趨勢。
  • 蘇聯解體後,士兵們是怎麼被分配國籍的?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在國際上可以稱得上是大事件的也就兩件,其中一件就是曾經為二戰勝利做出了不少貢獻的蘇聯迎來了政治危機,之後蘇聯解體。蘇聯在二戰之後成為了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軍事強國,美國對蘇聯的發展十分的擔憂,進入九十年代之後,蘇聯內部政局動蕩,尤其是在勃列日涅夫上臺之後,大量提拔以自己為核心的政要進而形成了特權階層,一時之間蘇聯內部的領導核心變成了特權階層,蘇共的勢力被大大削弱。
  • 1991年,老大哥蘇聯解體,元帥自殺,為何留下了5封遺書?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關於蘇聯的故事。今天,我們聊聊蘇聯的阿赫羅梅耶夫元帥,1991年8月22日,在八一九事件失敗以後,這位戰功赫赫的老元帥,穿著元帥禮服,在辦公室自殺。自殺之前,寫下了5封遺書,遺書的內容見證了老元帥的信仰和絕望。那麼,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
  • 蘇聯的解體真的只怪戈巴契夫一個人嗎?
    蘇聯的解體真的只能怪戈巴契夫一人嗎? 我發現大家思維過於單線程,蘇聯的體制當然確實出現了問題,但這些是不是一定要以1991年那種方式解體來體現?這顯然有待商榷。
  • 一場反酗酒運動,成了蘇聯解體的導火索
    蘇聯人民的生活就此急劇改變,全國開始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反酗酒運動。全民支持「決議」和「法令」獲得了「全民支持」。兩個月後公布的統計報告顯示:莫斯科的企事業單位共舉行了6.3萬餘次大會,與會人數將近600萬。
  • 阿富汗戰爭和蘇聯解體有直接關係嗎?
    阿富汗「帝國墳場」的稱號可不是白來的,蘇聯是上世紀世界上僅有的兩個超級大國之一,在軍事力量絕對碾壓阿富汗的情況下,阿富汗面對蘇聯軍隊的入侵,堅持了近十年,讓蘇軍傷亡五萬餘人,最後被迫撤軍阿富汗,這對蘇聯而言毫無疑問是沉重的打擊,但是蘇聯的解體並不是因為某一場戰爭失利造成的。
  • 都是超級大國,美國如果解體了,會不會走蘇聯的老路?
    曾經的蘇聯創了很多世界紀錄,它是全球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是世界上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陸地面積佔全球的六分之一,橫跨亞歐兩個大洲,然而還差5天就滿69歲的時候,蘇聯於1991年
  • 1991年蘇聯為何主動解體?這4點原因很關鍵,其中一個和中國有關
    其實俄羅斯在之前屬於蘇聯,曾經的蘇聯也是一個非常強大的共同體,由15個國家組成。也正是因為有如此龐大的表現,所以在與美國冷戰期間,蘇聯能夠處於不敗地位,絲毫不會懼怕美國的威脅。然而,蘇聯最後還是宣告解體,並且分裂成了15個國家。這對其中的加盟國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無論是經濟還是領土方面,都有極大的損失。
  • 蘇聯解體是老布希的功勞?哈佛大學教授:直接原因是烏克蘭獨立
    他的作品《大國的崩潰:蘇聯解體的臺前幕後》對蘇聯解體的原因作出了一個完全不同大眾所普遍接受的對蘇聯解體的解釋的解答,核心內容是蘇聯解體的真正原因在於內部的民族衝突和高層權力鬥爭,直接誘因是俄羅斯和烏克蘭政治精英之間的衝突,雙方無法繼續在一個國家的框架下合作。而美國在蘇聯解體後將自己視為冷戰贏家,這種說法其實是老布希為自己邀功的競選策略,而非歷史真相。
  • 群眾和軍隊聯合瓦解紅色政變:1991年8月19日蘇聯發生八一九事件
    作者:薩沙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1991年8月19日:蘇聯解體·八一九政變:蘇聯副總統亞納耶夫宣布成立緊急狀態委員會接管國家權力,並軟禁總統戈巴契夫。八一九政變之前,先要說說戈巴契夫在幹什麼?
  • 蘇聯解體並非一個因素導致,其背後的原因非常複雜,都是什麼呢?
    1991年12月25日,克裡姆林宮懸掛的鐮刀錘子旗幟被緩緩降下,存續七十年,曾經不可一世的蘇聯,轟然倒塌了。蘇聯曾經不止是社會主義陣營的老大,同時還在冷戰時期處處與美國競爭。要知道當時蘇聯的體量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在工業方面,絲毫不落後於美國。那麼為什麼最後會解體呢?其一、我們先說一點。蘇聯的工業確實非常強大,但這裡面有個問題,那就是蘇聯的工業發展非常畸形,那就是突出發展重工業和軍事工業,忽略了其他,尤其是國民經濟的發展。最終導致國內的經濟一落千丈,百姓們的生活也是苦不堪言。
  • 29年前蘇聯解體,我國為何不趁勢收回被侵佔土地,專家:另有隱情
    弱不禁風的清政府在西方強權的壓迫下,厚顏無恥地拿國家的大山換來了自己的苟且偷生,製造了中華民族千年來最大的危機。當時,作為中國的鄰國,沙俄自然也不會放棄從中國攫取利益的機會,趁中國力量薄弱之時,佔領中國大量領土。根據戰後統計數據,在所有國家中,沙俄侵佔的中國土地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