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寒腿」不是老年人的專利 該如何愛護骨關節?

2020-12-12 新鄉網新聞中心

轉眼之間,冬意漸濃,一些冬日裡常見的健康問題也隨之而來。很多老人在冬日裡常常為膝關節的疼痛——也就是民間常說的「老寒腿」所困擾。究竟「老寒腿」是怎樣一回事?我們又該如何愛護自己的骨關節呢?本期大咖健康課,我們請來江蘇省中西醫結合醫院骨傷科主任醫師周中給大家講一講骨關節的那些事兒。

  「老寒腿」未必「老」又「寒」

  儘管「老寒腿」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詞彙,但是不論是在中醫還是西醫上,對於「老寒腿」的概念都沒有明確的界定。周中主任介紹,「老寒腿」,其實是一個老百姓從樸素的生活經驗當中推出來的詞語。

  「狹義地說,所謂「老寒腿」一般指的是膝關節的骨性關節炎。而廣義上看,現代醫學中的很多種疾病,像內分泌性關節炎、風溼性關節炎,乃至一些血管神經性的疾病,也都會導致「老寒腿」的症狀。」周主任解釋道。

  狹義上的「老寒腿」,也就是骨性關節炎的發病,確實與年齡關係密切。周主任說:「隨著人體年齡的增長,關節裡的軟骨不斷退化,受軟骨保護的骨頭之間相互磨損,當然就會感到疼痛了。」老年人在這種困擾下,運動量不得不減少,隨之而來的就是韌帶攣縮、肌肉萎縮等,陷入了一種惡性循環,最後關節的滑膜就會發生炎症。

  「但是,「老寒腿」並不是老年人的專利,也並非都是在冬天發病。」周中主任告訴記者,從臨床上來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也飽受關節疼痛的折磨,同時,即使在夏天,不少人還是會感到「腿上冒涼風」。

  除了年齡因素之外,骨性關節炎的發病還與性別、職業、體重和遺傳有關。「女性隨著年齡增長,體內激素分泌量下降,可能是影響因素之一。在日常生活中,女性也會承擔更多的家務,膝關節反覆屈伸。」周主任說,與之類似的就是運動員、搬運工、體重較大者等膝關節負擔較重的人群,他們也常常受到骨性關節炎的困擾:「就像汽車一樣,汽車越重、用得越多,對輪胎的磨損也就越大。」同時,父母患有骨性關節炎的人,發病的概率也較其他人偏高。

  關節疼痛,不要隨便「甩鍋」給骨刺

  許多患有關節疼痛的病人,提到「骨刺」都會害怕不已。在人們的印象中,「骨刺」似乎總是和疼痛緊密相連。如何處理掉「骨刺」,也成為了大家最關心的問題之一。不過,周中主任告訴記者,其實骨刺未必是個壞東西。

  「大家對骨刺的認識存在一定的誤區。」周主任說:「實際上,骨刺是我們人體再平衡的一個結果。當關節內側的磨損到了一定程度時,身體為了適應繼續運動的需求,就會在軟骨的邊緣長出一截骨頭來,這就是所謂的骨刺。」

  很多時候,骨刺本身並不會對身體構成危害,它是在向我們傳達一個信號:關節已經磨損,該引起注意了。那麼,常說的骨刺疼痛是怎麼回事呢?周主任告訴記者:「很多關節疼痛,其實不是骨刺引起的,而是有其它原因。只不過我們一看到骨刺,就誤以為是它的罪過。」

  「門診時會遇到一些病人,發現長了骨刺後,便要拼命地運動,把骨刺磨掉,這是大錯特錯的。」周主任強調,骨刺通常靠運動是磨不掉的,一旦真的把骨刺磨掉的時候,關節早就不成樣子了。所以,一般情況下不需要對骨刺進行特殊處理,但如果骨刺發展到了刺激周圍神經、引起韌帶攣縮的程度,就需要在進行相應手術的同時順帶把骨刺處理掉。

  關節置換,是關節問題的「終極治療」手段

  關節出了問題應當怎麼對待呢?周主任指出,對關節問題的治療應當是「階梯式」的。

  其中,接受健康教育,正確認識骨性關節炎,在生活中愛護關節、預防關節炎,是最基礎的。對於出現症狀、但情況並不嚴重的,可以遵照醫生的意見,使用一些抗炎鎮痛的藥物來進行幹預,這屬於第二個階梯。再嚴重一點的,則上升到第三個階梯的治療,通過直接向關節內注射藥物或關節鏡微創手術來改善。但是,如果病情非常嚴重,經過上述治療無法好轉,影響生活質量時,就有必要進行「終極治療」——關節置換手術了。

  聽上去,「關節置換」這個詞有點可怕。但周主任告訴我們,這個手術目前已經比較成熟,過程也並不複雜。他拿出一個膝關節的模型,在上面指出了手術的位置:「關節置換並不是換掉整塊骨頭,它只不過是把壞掉的軟骨去掉,然後裝上一個和軟骨相似的墊片,就像換一個保護套一樣。從現在的臨床療效來看,關節置換手術的滿意度能夠達到80%以上。」

  周主任告訴記者,目前,我們國家的老百姓對關節置換手術的認知還比較有限,當遇到關節疾病時,很多人寧可選擇忍耐,也不接受手術。「關節疼痛不要忍,手術沒那麼可怕。」

  中西醫結合,給關節病治療帶來新思路

  關節炎雖然是一個西醫概念,但傳統中醫也能在這一領域大展拳腳。周主任告訴記者,江蘇省中西醫結合醫院骨科,在西醫治療中融入了中醫藥的元素,將兩者相結合,在骨性關節炎的治療中獲得了良好的成效。

  中醫角度的療法,注重內外結合。「如果患者處在病情早期,我們會根據中醫理論來對其進行評估。比如,如果病人屬於肝腎不足導致的關節疼痛,我們就會開相應的中藥調理,通過補益肝腎來達到強壯筋骨、延緩或減輕病情的目的。」周中主任告訴記者,在服藥調治體內的同時,病人還可以接受體外的治療:「中醫在外用藥方面也有自己的特色,可以通過活血來緩解病人的疼痛。此外,我們還有一些傳統的手法,通過對骨骼施加各個方向的推擠、彈撥,也能提高對局部疼痛的抑制程度。」

  「在階梯式的治療中,將現代醫學知識技術和中醫的經驗理論相結合,能夠讓病人在更大程度上受益。不管是長期還是短期,都能夠取得更顯著的療效。」周中主任介紹。

  大咖小傳

  周中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副教授,入選江蘇省「六大人才高峰」項目。中華中醫藥學會骨傷分會委員,江蘇省中醫藥學會骨傷分會副主任委員,吳階平基金會南京市骨科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江蘇省中西醫結合學會骨傷分會委員,江蘇省康復醫學會運動康復分會委員,南京醫學會運動醫療分會委員。專業方向:人工關節置換治療髖關節、膝關節及肩關節疾病;膝、踝、肩、肘及腕關節的關節鏡手術治療。

  小貼士

  愛護關節小妙招

  適當的運動,是避免骨性關節炎困擾的一劑「良方」。「適量」的標準因人而異:「如果你通過運動感到舒服,本來不適的關節症狀減輕了,那就是適量的運動。網上大家很熱衷的「1萬步」這類標準,沒有科學依據,不能套用在所有人,尤其是老年人身上。」

  在運動方式的選擇上,建議大家選擇慢跑、快走、遊泳等。但是深蹲、爬山等運動,對膝關節產生的壓力比較大,因此並不推薦。與此同時,周中主任提醒,進行運動前後,一定要分別做好熱身和拉伸運動,保證各10分鐘的時長。在進行籃球、足球等對抗性運動時,最好能夠戴上護膝,一旦出現不適或者輕微的受傷,應當及時處理治療,不能忍痛堅持。此外,運動也不能一曝十寒:建議每個星期運動3到5次,每次大概半個小時。

  在日常生活中,保養關節的竅門也無處不在。「如果年輕時在飲食上不注意,就會導致鈣儲備不足。隨著年齡增長,人體內的鈣會逐漸流失。補鈣就像往銀行裡存錢一樣,你年輕的時候存得越多,老了之後就越「經花」。」周主任說。乳製品、豆製品、海產品都富含鈣質,維生素D則有助於鈣的吸收。不過,大家也要注意,大量喝咖啡和可樂的習慣,會提升骨質疏鬆的風險,應當儘量避免。(通訊員 羅鑫 記者 周碧瑩)

責任編輯:楊瑞

相關焦點

  • 年輕人上心些,老寒腿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
    別以為老寒腿是老年人的專利,年輕人就不會患有老寒腿,其實在我的門診有不少的年輕人來諮詢膝關節疼痛的現象,尤其是一入冬後,門診量就逐漸增加。為什麼年輕人也會得「老寒腿」?那麼對於這些年輕人來說,就很容易在冬天出現加重這種疼痛,所以老寒腿並不是老年人的專利,很多的年輕人也會出現類似的症狀。老寒腿該如何治療?真的不能徹底根治嗎?
  • 奧泰靈鹽酸氨基葡萄糖膠囊:你的「老寒腿」還好嗎?
    近日,我國多地降溫並進入了持續的陰雨天,很多人的「老寒腿」又犯了。其實我們常說的「老寒腿」在醫學上被稱為「膝骨關節炎」。 膝骨關節炎往往在天氣轉冷,陰天下雨時會加重疼痛,並且在所有患者中,中老年人數偏多,因此被人們形象地稱為「老寒腿」。
  • 「老寒腿」是因為「寒」?關節軟骨老化與磨損才是真正原因
    經常聽人說,「老寒腿」比天氣預報還準,只要開始隱隱作痛,就是天氣轉涼或要下雨了;天冷不穿秋褲,被凍出了「老寒腿」……那麼,「老寒腿」真的是凍出來的嗎?為何一到溼冷天氣,「老寒腿」就疼痛難熬?有哪些方法可以預防?什麼是「老寒腿」?
  • 不穿秋褲容易得「老寒腿」?開始痛了就好不了?又被騙了好多年…
    在醫學上,「老寒腿」的學名叫骨性關節炎,是一種慢性退行性骨關節病,關節會出現反覆發作的酸、麻、疼、痛等感覺。 雖然多見於老年人,也常因受寒而加重疼痛,但是,老寒腿還真不是凍出來的病,也不是老年人的專利。 為啥這麼說呢?穿秋褲到底有沒有用? 「老寒腿」是因為不穿秋褲?
  • 「老寒腿」真不是凍出來的!真相竟然是……
    小心你老了得『老寒腿』!」於是「不穿秋褲會凍出老寒腿」的都市傳說得以廣泛傳播,然而「老寒腿」並不是被「凍」出來的哦!01不穿秋褲≠得老寒腿想理清「秋褲」和「老寒腿」之間的聯繫,還得先解釋下什麼是「老寒腿」~「老寒腿」的官宣名稱其實是「骨關節炎」,也被稱為「退變型關節炎」、「老年性關節炎」。
  • 「老寒腿」為什麼年紀輕輕也會得?這些人群更要注意...
    該不會也是老寒腿吧?得了能不能治好?今天就來一次說清楚,「老寒腿」的那些事兒我們常說的「老寒腿」,在醫學上稱之為「膝關節骨性關節炎」。那膝關節的骨性關節炎是由於天氣寒冷才引起的嗎?其實,天冷並不是骨性關節炎的病因。
  • 「老寒腿」是不穿秋褲凍出來的?秋褲:這鍋我不背...
    「又不穿秋褲,小心等你老了得『老寒腿』」常言道,人老腿先老特別是冬天或是陰天下雨很多老年人開始出現活動後腿部酸疼甚至走路一瘸一拐其實,「老寒腿」並不是「凍這便是膝關節的骨關節炎了。骨性關節炎實際上是關節,特別是軟骨的退行性改變,它是一種退行性的疾病。膝關節是人體比較大的一個承重關節。腿又是我們用得最多的,所以它受損傷也是最多的,發生病變的機會也就多。
  • 上下樓梯膝蓋軟 快去做個關節體檢
    不過,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風溼免疫科主任於清宏教授卻說,這種情況多半是關節軟骨已經出現早期磨損了,最好檢查一下,免得發展下去越來越嚴重。「五六十歲的老人關節退行性病變是很普遍的,早幹預也可以延緩病情進展,否則年紀再大一點會影響生活質量。全面檢查也有利於把握關節的健康全貌,做有針對性的養護。」日前,於清宏教授做客廣州日報健康有約微課,給廣大讀者支招「老寒腿」的養護。
  • 老寒腿無法治癒!要及早進行幹預治療
    氣溫下降或陰天下雨時,很多老年人在活動後會出現腿部酸疼的問題,甚至走路也會一瘸一拐。很多人都以為是腿部受涼導致的「老寒腿」。其實老寒腿還有很多其他名稱,如骨性關節炎、骨質增生、骨刺等,如果得了骨性關節炎就會有一系列的症狀,最主要的一個症狀就是關節疼痛、腫脹、變形。雖然老寒腿患者多為老年人,但嚴格來說,老寒腿與年齡並沒有絕對關係。
  • 老年人如何保護自己的肩關節?五個牽伸動作要常做!
    肩關節為全身活動範圍最大、最靈活的關節也是活動量最大的關節人們在鍛鍊時若不注意保護突然遭受較大暴力或長期不恰當的活動
  • 父母的老寒腿,這個冬天怎麼過?
    父母年紀大了,腿腳也不利索了,天氣越來越冷了,比天氣預報還準的老寒腿,又酸又麻又脹又痛,膝蓋像針扎一樣,有沒有什麼好的辦法捱過這漫長的冬天呢?要讓老寒腿不在冬季發作,首要的辦法就是注意保暖,冬季保暖是關節病防治的第一要素!
  • 這些疾病冬天最愛來「找」你 專家支招應對老寒腿、流感和中風
    今日,記者從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了解到,近期像老寒腿、流感、中風等疾病門診人數激增,比平時增加了百分之三十以上。寒冷的冬季,如何預防此類疾病的發生?記者就此諮詢了相關醫生。改變習慣,且行且珍「膝」近兩日,家住長沙的孫女士可是被寒冷的冬天折磨得「叫苦連天」。
  • 正確保護護膝,遠離老寒腿
    又是薄薄的一層穿著秋冬,常裸露關節,老寒腿屢見不鮮。《老寒腿》成了繼脫髮之後現代人新的焦慮。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數據顯示,骨關節炎在女性患病率中所佔比例為第四,在男性患病率中為第八。老寒腿,病根在關節磨損!膝關節是人體運動最多、負重最大的關節之一尤其跑步時是體重4倍。30歲後,膝蓋就開始磨損老化了!
  • 關節壞了,走不動路了怎麼辦?骨關節炎吃藥還是手術好?-健康百科
    骨關節炎是65歲以上老年人容易犯的毛病 退行性骨關節炎也與年齡密切相關 王大伯的退行性骨關節炎因為耽擱太久 已經到了很嚴重的程度 最後袁醫生給王大伯做了人工關節置換手術
  • 骨骼、肌肉、關節是老年人日常保養三要素 優質碳水助老年人
    按照聯合國標準,一個地區65歲以上老人佔總人口的7%,即視為該地區進入老齡化社會。人口老齡化給我國社會的平穩發展帶來極大挑戰。當您登高遠眺時是不是發現自己老了?人老先老腿,膝蓋打彎也不舒服了?膝關節、肌肉力量、骨密度等等都成了您所要關心的話題。
  • 維固力驚豔亮相西鼎會 致力引領骨關節健康新趨勢
    第五屆西鼎會已在山東青島榮耀開啟,作為西鼎會重磅與會嘉賓,原研進口氨糖產品維固力驚豔亮相,於「嬗變·追風者——2020區縣藥品零售市場供應鏈數位化起航晚宴」攜手多個重點醫藥連鎖共同啟動「全民骨健康領先計劃」,為消費者提供科學、專業、且更具有價值的品牌服務,引領了骨關節治療新趨勢。
  • 老人胯骨骨折需要人工關節置換?老年人做髖關節置換有危險嗎?
    老人胯骨骨折需要人工關節置換?老年人做髖關節置換有危險嗎?而傳統的治療,對老年人來說,就有很多的風險和痛苦: 1.骨牽引需要嚴格臥床3—6個月(如果骨折能如期癒合的話),注意:是嚴格臥床,不能翻身和坐起來的,不然無法保證癒合的機會; 2.內固定治療,無論用何種內固定器械,只能滿足術後早期翻身、坐起來,而扶雙拐並保證受傷的一側不踩地,雖然能離床活動,卻只限於少數體能足夠好的老年人和中青年患者
  • 「老寒腿」怎樣治?骨科醫生告訴您
    天冷了,很多人的「老寒腿」又犯了,最近骨科門診變得熱鬧起來,很多人還沒進門,就聽到她的聲音「醫生,我的老寒腿又疼了,快給我看看吧」。近一周氣溫驟降,來看老寒腿的人明顯多了起來,其中有很多人已經不是第一次看醫生。
  • 原研進口氨糖維固力重磅亮相西鼎會 引領骨關節治療新趨勢
    日常生活中患者上下樓梯、蹲起、做家務、健身鍛鍊、爬山等都出現關節疼痛,影響生活質量,給美好的生活帶來拖累。骨關節炎的患病原因雖然與年齡、遺傳、飲食不良、過度運動等有關,但根本的原因是關節軟骨的磨損和關節滑液的缺失,這與體內氨糖的缺乏有直接關係。氨糖是營養關節軟骨的重要物質,30歲後體內氨糖合成直線下降,在骨關節出現問題時,補充氨糖就顯得十分必要。
  • 看機器人如何完成關節置換手術
    對於老年人來說,相比於急性病症,更多的是被慢性病和功能衰退所折磨。感受最直觀的,可能就是關節和肢體功能的衰退了。 01 最常見的關節疾病——骨關節炎 骨關節炎(也稱為退行性關節炎、退行性關節疾病、骨關節病或增生性骨關節炎)是一種關節軟骨和周圍組織的慢性損害,以疼痛、僵硬和關節功能喪失為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