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卡捷琳娜二世和她的克裡米亞神話

2021-01-15 看歷史

文/柯姍

油畫,1877-1878年俄土戰爭

葉卡捷琳娜二世在位時就締造了這樣一個帝國「神話」——擁有克裡米亞對於俄國來說是具有文明意義上的使命。這個神話持續兩百多年直至2014年3月19日普京宣布克裡米亞併入俄羅斯得到實現。

1783年俄國通過第五次俄土戰爭徹底將克裡米亞劃入帝俄的版圖,俄國從此不再是偏居於北方一隅的國家,而是真正具有帝國意義的歐洲強國。

200多年前,葉卡捷琳娜二世是如何締造「克裡米亞神話」並將之深刻烙印在1783年後克裡米亞新移民的集體記憶中的呢?

「克裡米亞神話」的起源

克裡米亞神話的前身是葉卡捷琳娜二世在位期間一項宏大的地緣政治計劃——希臘計劃。希臘計劃的主題事關俄國南部邊界的安全問題。

葉卡捷琳娜二世

在葉卡捷琳娜二世之前,俄國與南部的勁敵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已經交戰多年,土耳其屬克裡米亞汗國就像土耳其用來對付俄國的彈弓,時不時在北方與俄國接壤的邊境處劫掠一些錢財或者直接搶一些奴隸販賣到土耳其市場,而這對實力日益增長的俄國來說就是個不安全的火藥桶。事實上彼得一世時期的普魯特河遠徵,正是克裡米亞韃靼和土耳其聯手擊敗了俄軍。

當俄國陸續將瑞典和波蘭從歐洲強國的位置上趕下來之時,在西歐,普魯士正忙著與奧地利爭奪邊界;法國內部正醞釀著一場巨大的社會變革;英國忙著在世界各地鞏固自己海上霸權的地位。

作為18世紀初才新興發展起來卻又來勢洶洶的「北方戰車」,葉卡捷琳娜二世瞅準了這個時機打造了她在任期間最為恢弘的「希臘計劃」:與奧地利聯手出兵攻打奧斯曼土耳其,在君士坦丁堡的土地上恢復拜佔庭時期的東正教國家,由她的另一個孫子、亞歷山大一世的弟弟康斯坦丁大公統治。這個計劃還包括在與奧地利的邊界處恢復一個希臘時期的國家達基亞王國。

然而隨著奧地利的退出這個計劃最終還是落空了,葉卡捷琳娜二世就勢將「希臘計劃」改造成「克裡米亞神話」,將收復克裡米亞打造成帝國發展的目標、象徵著帝國榮耀的符號。

這個神話的主要內容源自以下的歷史背景,即公元998年,古羅斯(即基輔羅斯,存續時間從882年至1240年,以基輔為首都,以東斯拉夫人為主體的東歐君主制國家。基輔羅斯被史學家認為是三個現代東斯拉夫人國家:俄羅斯、烏克蘭和白俄羅斯的前身)的弗拉基米爾大公曾在赫爾松涅斯即現在的克裡米亞受洗為東正教徒,俄國正式併入基督教世界。

隨著莫斯科公國大公伊凡三世娶了拜佔庭皇帝的侄女為妻,俄國同時在宗教和文化上繼承東正教和拜佔庭的衣缽,成為「第三羅馬」。希臘文明是整個歐洲文明的發源地,在克裡米亞的復興希臘文化即是賦予東正教以希臘色彩,將文明與宗教都跟崛起中的俄羅斯帝國扯上關係。

克裡米亞在這種背景下被視作東正教的聖地。因此,俄國收復克裡米亞則具有了歷史的傳承關係和合法性的依據。將克裡米亞與整個歐洲文明的發源地聯繫在一起也充分暴露了葉卡捷琳娜二世的野心,正如她的那句豪言:「如果我能活到兩百歲,整個歐洲都將匍匐在我腳下。」

克裡米亞神話除了構建宗教和文化的認同之外,葉卡捷琳娜還締造了一個民族認同的基礎,即較早在這塊土地上定居的斯基泰人(即我國古代史書所稱的西域「塞種」)是斯拉夫人的祖先,而早在公元前3世紀,斯基泰人就在此建立了奈阿波利斯鎮。

有了這些元素,一個吞併計劃應當具備的用以解釋正義與邪惡的框架、一幅既有歷史的描述又具有現實世界需求的圖景就齊全了。

這也是葉卡捷琳娜二世所構建的克裡米亞神話至今具有影響力的原因,神話裡包含的元素並不都是虛構和虛妄的,其中具有說服力的內容確實有著依稀可辨的歷史脈絡。

藉以復興東正教聖地以「尊王攘夷」,許諾克裡米亞汗國以政治獨立的身份,從而將俄帝國的勢力滲透並影響到黑海地區,進而逐步蠶食並擴大自己在巴爾幹半島的影響力,葉卡捷琳娜二世的高瞻遠矚,絲毫不遜於彼得大帝。

伏爾泰與宣傳

要將神話變成現實不能通過自己訴說來完成,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非常清楚這一點。

18世紀的歐洲,報業已經相當發達,葉卡捷琳娜二世熟讀啟蒙思想的著作,精通多門語言,文學、藝術、戲劇無不知曉。她結識詩人、音樂家、哲學家,在與歐洲的精英階層寫信交流的過程中,不遺餘力地傳播她的克裡米亞神話。

有歷史學家這樣評價說,她(葉卡捷琳娜二世)就是自己國家的報紙,就是自己策略的宣傳員。

葉卡捷琳娜還通過外交拉攏盟友,全力遊說巴爾幹半島的東正教國家一同反抗土耳其,通過話語符號和賦權達到最大限度的動員人心的作用,比如將克裡米亞與東正教的聖地劃等號,將出兵攻打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美化成為將東正教人民從土耳其的殘暴統治的「桎梏」中「解放」出來的具有宗教正義性和合法性的偉大事業。

除女皇本人之外,法國啟蒙哲學家伏爾泰也在這一事件中扮演著鼓吹者和宣傳員的角色。作為葉卡捷琳娜二世的忠實粉絲,伏爾泰在與女皇的信件中不止一次的表達過希望女皇發兵攻打奧斯曼土耳其,有這樣一首詩為證:

哦北方的君主,你是阿波羅的姐姐,

你要為希臘復仇,趕走那些不配的人——

藝術的敵人、女人的壓迫者,

我將前往馬拉松的故土,在那兒等你!

在伏爾泰的眼中,奧斯曼土耳其的皇帝是無知的異族人,他認為只有代表歐洲文明的君主取而代之才是正確的事。

伏爾泰在信中還建議女皇去學習希臘語,稱希望有一天在君士坦丁堡的土地上匍匐在她的腳下。此外,伏爾泰視彼得大帝為在蠻荒之地傳播歐洲文明的使者,他甚至寫了兩冊《彼得大帝統治時期的俄羅斯帝國史》,成為在西歐廣泛傳播彼得豐功懿德的主要宣傳手。

克裡米亞豔陽下的記憶重塑

如果說聖彼得堡是彼得一世的城,那麼克裡米亞則是葉卡捷琳娜二世的桂冠。15歲時,她作為彼得三世的未婚妻跋涉千裡從普魯士來到聖彼得堡,在這個冬季長達半年的嚴寒之都,葉卡捷琳娜二世沒有半個熟識的家人和可以信賴的對象,最初甚至連俄語都不會。然而她卻憑藉一己之力,將上天賦予的天資聰穎和機遇發揮到極致。

俄國沙皇彼得三世一家:成年男女為彼得三世與葉卡捷琳娜二世,兒童為彼得三世夫婦的兒子保羅一世。

克裡米亞正式併入帝俄版圖之後,俄國從此在波羅的海和黑海都擁有了自己的出海口,從而盤活了整塊內陸地區的商貿通道。克裡米亞對俄國來說不僅僅擁有戰略意義,還有著文明和宗教歸屬性的意義。至此之後,俄國的心臟——莫斯科逐漸成為東正教的重要傳播中心。

在擁有了這塊寶地之後,葉卡捷琳娜二世將自己的情人波將金任命為地方長官,在克裡米亞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第一步就是將當時的克裡米亞汗國城鎮的韃靼語名字換成希臘古典式的名稱,比如將韃靼語克裡米亞換為塔夫利達等,既象徵著克裡米亞的希臘化復興,又意在表明俄國與希臘文明之間有著直接關聯,以示俄國正式完成了啟蒙階段步入文明國家之列。除了僅存的幾個地名外,昔日草原帝國的遺蹟就此消失在歷史的硝煙之中。

正如昔日的聖彼得堡是建在一片泥濘的沼澤地上,克裡米亞半島在入俄後也開始大興土木,按照葉卡捷琳娜二世的意圖將其從黑海邊的小漁村建成了具有希臘風格的度假地和重要的軍事基地,如今俄羅斯的海軍基地、黑海艦隊司令部所在地就在克裡米亞半島著名港口城市塞瓦斯託波爾。

1787年,女皇遠赴克裡米亞,一路向南,周邊的景色讓她想到天堂的模樣——改名為塔夫利達的克裡米亞半島完全符合她一手打造的帝國神話。

波將金在給園丁的信中寫道:「請種上油橄欖、無花果、甜橙、佛手柑和香檸檬……每年至少一千株杏樹、兩千株桑樹、五百株桃樹、兩百株核桃……」,夢想中的伊甸園不過如是。

此外,大批俄國農民受到政府鼓勵從北方來到這裡,遷入克裡米亞地區。第一代俄國移民心中的集體記憶顯然延續至今,2015年俄羅斯政府還專門為克裡米亞歸俄拍攝了一部感人至深的宣傳片《克裡米亞:回歸祖國之路》。而在當時,遷出的克裡米亞韃靼人約有30萬。

1787年,葉卡捷琳娜二世帶著浩浩蕩蕩的隊伍從聖彼得堡出發,一路南行至克裡米亞,這次巡視象徵著沙皇帝國完全佔有了這片土地。在一場勞民傷財的帝王巡視進行的同時,俄國國內正在遭受著乾旱和全國性的饑荒,而奧斯曼土耳其正在醞釀著第六次俄土戰爭。

相關焦點

  • 俄羅斯帝國大帝:葉卡捷琳娜二世
    索菲亞1744年抵達莫斯科,伊莉莎白女皇很喜歡她,被選為太子妃。索菲亞在莫斯科極力討好女皇貴族和俄羅斯人民,還請求女皇為她安排教師,苦學俄語並改宗東正教。索菲亞在學習俄語時常挑燈夜讀,並赤足行走在臥室保持清醒,因此染上肺炎。
  • 葉卡捷琳娜二世:一個建立俄國霸業的女人
    葉卡捷琳娜二世畫像 那麼今天我就來講講俄羅斯歷史上最強勢的女人,她就是與彼得一世被世人並稱為大帝的葉卡捷琳娜二世。葉卡捷琳娜二世是普魯士公爵之女,同時也是俄羅斯留裡克王朝特維爾大公後裔。1744年被俄羅斯女皇伊莉莎白一世挑選為皇位繼承人彼得三世的未婚妻,1745年與彼得三世結婚並皈依東正教,改名為葉卡捷琳娜,於1762年率領禁衛軍發動政變後即位。
  • 葉卡捷琳娜二世:俄國歷史上唯一一位被稱為大帝的女沙皇
    葉卡捷琳娜二世出生於1729年的德國,她並不是純正的俄羅斯人,她的父親是日耳曼人演化的德意志人,當時在普魯士任將軍,開始她的名字也並不叫葉卡捷琳娜,而叫索菲亞·奧古斯特。
  • 那些年,女沙皇葉卡捷琳娜二世與她的情人們的那些事兒
    葉卡捷琳娜二世(Екатерина II Великая)是俄國歷史上最負盛名的女沙皇,也是唯一被冠以「大帝」稱號的女沙皇。她在位時間長達34年,其統治時期被史學界公認為俄羅斯帝國的黃金時代。就像中國的武則天一樣,作為一名女性,要想在封建社會獲得成功,她的婚姻和情感關係往往會成為她的事業的鋪路石。
  • 東方問題,葉卡捷琳娜二世的對外擴張與俄土戰爭
    1762年,葉卡捷琳娜通過發動一場宮廷政變,在她的丈夫彼得三世死後不久登上了俄國沙皇的寶座,她決心繼承彼得大帝的遺志,完成向西兼併波蘭和向南奪得黑海海峽的大業,其中的插曲就是在葉卡捷琳娜繼位以後
  • 淺談葉卡捷琳娜二世對俄羅斯的影響
    在其執政的34年間,她受歐洲啟蒙思想的影響,加之自身統治的需要,實行「開明專制」政策,對內加強中央集權,實行教育改革,對外大肆進行擴張,奪取海洋出海口,為俄羅斯在歐洲爭霸奠定了基礎,但是由於階級矛盾加劇,其統治也給後世帶來了一定難題。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葉卡捷琳娜二世的執政方式以及對俄羅斯的影響。
  • 世界上唯一的女大帝——葉卡捷琳娜二世的絢麗人生
    1725年,彼得大帝去世,由皇后葉卡捷琳娜一世繼任為女皇。兩年後,女皇去世,由彼得大帝唯一的孫子彼得二世繼位。又過兩年,本文的主角葉卡捷琳娜二世,這才降臨人間。也就是說,雖然一個是一世,一個是二世,但這兩個葉卡捷琳娜卻完全、根本沒有任何關係。
  • 伊莉莎白女王駕崩,葉卡捷琳娜二世成功奪位,一代奇女子逆襲人生
    葉卡捷琳娜二世之所以能從天真的索菲婭公主,蛻變成俄羅斯歷史上最強悍的女皇大帝,這與她的人生經歷是分不開的,如果說,與孟德斯鳩的交流,改變了她的思想的話,那麼與俄羅斯的聯姻,價格彼得三世後,所遭受的孤獨,讓她的性格徹底發生改變。
  • 俄國女沙皇葉卡捷琳娜二世是怎樣登上王位的?
    沙皇俄國在其長期的君主統治中,出現了一位赫赫有名的,類似於中國的女皇武則天式的女沙皇——葉卡捷琳娜二世。那麼葉卡捷琳娜二世是怎樣登上皇帝的寶座呢?答案是通過發動宮廷政變。那麼她又是怎樣發動宮廷政變的?這還得從她成為王室成員開始說起。
  • 葉卡捷琳娜二世:我為大帝,而非皇后
    葉卡捷琳娜二世,她的登基路相比本國子女更要波折一些。與中國的武則天女帝類似,執政之路也是從嫁入皇室開始,最終登基掌權數十年,擴展疆土,富強國力,功績顯赫。【葉卡捷琳娜二世】畫像葉卡捷琳娜二世·阿列克謝耶芙娜(1729年5月2日——1796年11月17日),尊稱為葉卡捷琳娜大帝。
  • 烏克蘭丟克裡米亞,俄羅斯還惦記一塊領土,與葉卡捷琳娜女皇有關
    克裡米亞是沙皇打下的土地,是當年葉卡捷琳娜為完成彼得大帝的遺願,從奧斯曼帝國手中奪得,也使俄羅斯找到了一個南部最大出海口。因此克裡米亞一直在俄羅斯版圖內,只是赫魯雪夫執政時,腦子發熱把克裡米亞劃歸烏克蘭管轄。
  • 葉卡捷琳娜二世登基稱帝的絢麗人生
    葉卡捷琳娜二世就是典型代表人物。作為女沙皇的她被俄羅斯人民尊稱為"大帝",她成為與彼得一世齊名的古代明君。(圖一:影視劇中的葉卡捷琳娜二世)因為這樣的家庭背景和成長經歷,使得索菲亞不同於一般的貴族小姐,她從小就活潑貪玩,膽子比男孩子還要大,相傳索菲亞小時候甚至會偷跑到街上去與平民家的小孩子一起玩
  • 俄羅斯葉卡捷琳娜二世:從索菲婭公主到強硬女王,成功源於孤獨
    在歐洲古代乃至近代政治風雲中不得不提到的一個名字——葉卡捷琳娜二世,這個女人對俄羅斯帝國的強盛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為有她,俄羅斯從一個歐洲二流國家一躍成為歐洲軍事、政治極度強盛的大帝國。但是葉卡捷琳娜二世成功,卻來源於她的孤獨,當初孑然一身奔赴俄國,原本想做一個相夫教子的皇后,卻沒想到自始至終都沒有得到丈夫的心,而這些孤寂和悲涼也化作了她心中那股堅韌。
  • 俄羅斯索菲婭:從貴族公主到葉卡捷琳娜二世大帝,成功源於孤獨
    在歐洲古代乃至近代政治風雲中不得不提到的一個名字——葉卡捷琳娜二世,這個女人對俄羅斯帝國的強盛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為有她,俄羅斯從一個歐洲二流國家一躍成為歐洲軍事、政治極度強盛的大帝國。
  • 歷史上,鑽石愛好者和瘋狂女人葉卡捷琳娜二世
    世界上每個女人都愛鑽石,但她是最愛鑽石的人俄國皇后葉卡捷琳娜二世。他是武則天的俄語版本,也是俄羅斯歷史上唯一的女性沙皇。  葉卡捷琳娜二世發動政變,正式登基。他由兩個半球組成,象徵著東西羅馬帝國,中間的橡樹葉花環和橡子象徵著沙皇帝國的神聖權利。  據說偉大的王冠後來被交給了沙皇尼古拉二世,因為他頭上的東西太重了,顯然不是很舒適,可憐的尼古拉斯二世患有偏頭痛,額頭上的牙冠留下了疤痕擠壓出。
  • 論葉卡捷琳娜二世時期俄羅斯的教育改革
    葉卡捷琳娜二世(Екатерина II)原名索菲亞·腓特烈·奧古斯特,出生於德意志安霍爾特-策爾布斯特公國。15歲時她被選中做俄國未來的皇后。1762年她通過宮廷政變推翻了彼得三世,成為俄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女沙皇。
  • 俄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女沙皇:葉卡捷琳娜二世
    來到了異國他鄉的葉卡捷琳娜沒有朋友,語言不通,又不懂俄國宮廷的禮儀和風俗習慣,一開始她受盡了冷眼和歧視。但是這個堅強的女孩暗自發誓:「一定要在這裡出人頭地,我要做俄國的女皇。」為此她逆來順受,拼命地學習宮廷禮儀和俄語,她經常半夜起來,光著腳穿著內衣,背誦俄語詞彙。她還十分懂得察言觀色,討人歡喜,慢慢地宮廷裡的人開始接受她。
  • 葉卡捷琳娜大帝對奧斯曼帝國兩次用兵,終於打通了南下的出海口
    到了葉卡捷琳娜二世時期,葉卡捷琳娜二世(1762-1796年在位)經過十幾年的準備,最後聯合王公貴族和高級軍官一起發動政變,廢黜了彼得三世,自立為沙皇,史稱「葉卡捷琳娜大帝」
  • 俄國史: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一)
    時代的基本事實1762年7月6日葉卡捷琳娜二世的詔書,宣示了今後指導俄國國家生活的新的力量。此前,君主的獨裁意志、個人專斷,乃是國家生活的唯一動力,是帝國唯一的基本法,即彼得大帝皇位繼承法所確認的。葉卡捷琳娜在詔書中宣稱,專制獨裁政權,即便對善良和博愛的天性不濫加抑制,本身也是危害國家的禍胎。她莊嚴地承諾頒布法律,以規定所有的國家機關的活動權限。
  • 普京奉她為偶像,甚至給女兒取同名,葉卡捷琳娜二世是怎樣的女性
    行事荒唐的丈夫,為女皇的上位提供了重要條件14歲的時候,葉卡捷琳娜和自己的母親一起來到了俄國,嫁給了彼得三世,俄羅斯的皇儲。但是這場政治聯姻給她帶來的是無盡的痛苦。她的婆婆,葉麗薩維塔女皇對她忽冷忽熱。彼得三世更是行事荒唐,性格怪異,只顧著陪伴自己的情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