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佛山裡水北沙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

2020-12-05 東方網

&nbsp&nbsp&nbsp&nbsp17歲,她承包了村裡的100多畝魚塘,經多年努力率先致富;35歲,她放棄舒適的經商生活,帶領村民開發集體土地、改造綜合市場,帶領村民發家致富。如今,她擁有自己的珍珠養殖基地,開了珍珠文化館,在南海商業版圖上有了一席之地。在村務工作中,她更積極推動北沙村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造「愛國基地·紅色北沙」的區域品牌。這個打過鐵、賣過魚的佛山裡水北沙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沈小琴數次「華麗轉身」的故事,被北沙村民口口相贊。

&nbsp&nbsp&nbsp&nbsp十多年過去了,北沙村從一個負債纍纍的落後村,發展到如今經濟、社會、民生事業長足發展的先進村,村民的股權分紅從原來人均每年幾百元提高到現在6000多元,在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沈小琴的個人成長經歷與北沙村緊緊聯繫在一起。北沙村孕育和培養了她,而她也在成長中不斷反哺和感恩這片土地。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裡水北沙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沈小琴。(來源:珠江時報)

&nbsp&nbsp&nbsp&nbsp半生坎坷 艱苦創業終獲成功

&nbsp&nbsp&nbsp&nbsp在沈小琴創辦的南粵第一家愛琴珍珠文化館中擺放著裝滿珍珠飾物的櫃檯,沈小琴對文化館內古今中外的珍珠藏品如數家珍,這裡還是南海區的科普教育基地,不時有團隊過來參觀。她常年戴著自家文化館生產的珍珠,著裝端莊大方,舉止言談優雅。

&nbsp&nbsp&nbsp&nbsp沈小琴出生在北沙村一個相對貧窮的家庭。父母育有五個女兒、一個兒子。家中排行老二的她,為了供弟妹讀書,早早就輟學回家幫助父母做工,賺錢補貼家用。12歲時,她學會了打鐵,將一根根廢棄的鐵棍敲成「藤蓆刀」。13歲時,她在家裡的魚檔幫忙,起早貪黑地隨父親捕魚。就這樣白天賣魚、晚上打鐵的生活,她過了很多年。完全不能想像這樣一位柔弱的女子,居然負擔著這樣沉重的家庭重擔,從事著如此繁重的體力勞動。記者看到,她的手臂有不少白色的瘢痕。「都是打鐵時火花濺到身上燎的。」她笑著說。

&nbsp&nbsp&nbsp&nbsp1985年,沈小琴17歲。她看到村裡魚塘的效益不理想,和家人商量後,決定借貸承包下100多畝魚塘踏上珍珠養殖的道路。然而,由於技術、經驗不足等原因,導致血本無歸。「辛苦養殖半年後,撈出來一看,只剩下蚌殼,兩年時間就虧損了將近30萬元。」

&nbsp&nbsp&nbsp&nbsp「在哪裡倒下,就從哪裡站起來。」不服輸的沈小琴咬牙堅持。接下來的幾年時間裡,她多方討教,努力學習,刻苦研究,日夜泡在養殖場裡,終於成功培養出優質純正的珍珠顆粒,到了20世紀80年代末,珍珠養殖已經為她帶來不錯的收益,後來,她還開辦五金廠。

&nbsp&nbsp&nbsp&nbsp到了2004年,她已有了上千畝珍珠養殖基地。她養殖的優質珍珠特別是黑珍珠,質量很好,不僅在當地很有名,還銷往港澳等地。她也成了佛山市南海區女企業家協會副會長。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北沙村環境優美,愛國主義黨建公園的植被已鋪設完畢。(來源:珠江時報)

&nbsp&nbsp&nbsp&nbsp知恩圖報 帶領村民致富奔小康

&nbsp&nbsp&nbsp&nbsp「小時候學打鐵開魚檔,冬天手都凍裂了,村裡的老人家看著心疼,就端來熱水給我暖手。騎車摔倒後,魚全都死了,村民們看我可憐,把死魚都買走。」沈小琴說,這份恩情永遠不會忘記。

&nbsp&nbsp&nbsp&nbsp北沙村是裡水的革命老區,由於地理位置較偏僻、經濟較落後,還有不少村民未擺脫貧困。村委會欠著2000多萬元外債,歷史遺留問題眾多。

&nbsp&nbsp&nbsp&nbsp富裕起來的沈小琴並沒有忘記鄉親們,她逢年過節給村裡的老人小孩發紅包,誰家有了急事難事她第一個出手相助,村裡上了年紀的老人們,都把她當成親女兒一樣。有的村民希望她出來帶動村民脫貧致富,當時家裡人都反對,主要是怕她太辛苦了。雖然也曾經猶豫過,但最後她還是毅然決定,放棄「老闆娘」的舒適生活,進入村委會工作,帶領全村致富。

&nbsp&nbsp&nbsp&nbsp沈小琴2004年進入村委會,2007年擔任北沙村黨總支書記。她運用管理企業的模式管理村務,改變工作思路,利用自己生意上的資源為村裡招商引資,如今全村引進的企業有300多家。盤活集體土地,改造農貿市場,提高集體經濟收入,不到幾年的時間,就還清了村裡上千萬元的債務。

&nbsp&nbsp&nbsp&nbsp沈小琴通過建立村委會—村小組—村民三級聯動機制,建立工作團隊,發動團體力量,利用3個月時間每天入戶調研,傾聽村民實際需求,她還發揮革命老區文化資源優勢,積極發展文化產業。帶頭發動家人、親屬、朋友贊助,籌資120多萬元,建設村辦公樓、村民活動中心等。

&nbsp&nbsp&nbsp&nbsp近幾年,北沙村發展迅速,從裏水鎮的落後典型一躍成為亮點村居。北沙村集體收入從2005年的850萬元,增加到2019年的3500多萬元,村民分紅從2005年的2000多元到如今的6000多元,村民的生活質量都有了很大提升。

&nbsp&nbsp&nbsp&nbsp擔當有為 提升北沙發展質量

&nbsp&nbsp&nbsp&nbsp2012年,沈小琴經過層層選拔和考核,當選黨的十八大基層黨代表。回首過去的數十年,沈小琴的個人奮鬥史,就是一部活生生的脫貧攻堅、奔赴小康生活的奮鬥史。

&nbsp&nbsp&nbsp&nbsp北沙村的紅色歷史遺產是一筆珍貴的物質和精神財富。如今,裡水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北沙將被打造「愛國基地·紅色北沙」的區域品牌。沈小琴希望能夠通過深入挖掘和開發北沙村所蘊含的紅色文化底蘊,結合北沙村的白眉拳、醒獅、龍舟等傳統優秀文化,發展紅色旅遊業,擦亮北沙村「愛國基地·紅色北沙」的區域品牌,全方位地提高北沙村的發展質量。

&nbsp&nbsp&nbsp&nbsp在走向小康生活的道路上,沈小琴和北沙村的步伐都沒有停止,近年來,北沙村不斷推進村級工業園整治,引進花卉、茄瓜等農作物發展特色農業,持續投入資金改善村容村貌和升級道路,為北沙村獲得進一步的發展積蓄能量。

&nbsp&nbsp&nbsp&nbsp而沈小琴在商業上取得成功後,也沒忘記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她說,擔任北沙村的村幹部,就是想通過自己的智慧和努力,為北沙村這個有著悠久紅色歷史的村居作出更多的貢獻,讓更多村民走向更美好的小康生活。

&nbsp&nbsp&nbsp&nbsp(作者單位:珠江時報)

&nbsp&nbsp&nbsp&nbsp

相關焦點

  • 中國機關後勤雜誌社組織召開「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攝影展...
    歡迎關注「中國機關後勤」微信公眾平臺2020年是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的歷史時刻,各族幹部職工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凝心聚力,艱苦奮鬥,正闊步走向美好小康生活。8月5日,由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中國機關後勤雜誌社、中央宣傳部「學習強國」學習平臺主辦,人民日報社攝影部、人民畫報社、民族畫報社協辦的「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攝影展溝通會在民族畫報社召開。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美在變化大——盂縣秀水鎮水神山路沿線...
    村莊乾淨整潔是小康社會的基本要求,是鄉愁得以安放的基礎。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鄉村振興了,環境變好了,鄉村生活也越來越好了。要繼續完善農村公共基礎設施,改善農村人居環境,重點做好垃圾汙水治理、廁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把鄉村建設得更加美麗。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溫暖的迴響·滄桑巨變 飲水思源」賈家寺...
    這樣的好事今日實現了,小康生活比蜜甜,幸福的日子賽櫻桃。那我們把秦州小曲給他唱一唱呀,唱一唱……」盛夏時節的傍晚,位於天水市秦州區南5公裡的皂郊鎮賈家寺村,山清水秀,夏風習習。在村口南河之畔的秦州小曲非遺館內,72歲的村民李引生與76歲的賈永忠拉著樂器,唱著祖祖輩輩傳唱的秦州小曲。「如今,我們的日子越來越好!心裡暢快得很吶!閒了就拉拉咱秦州的小曲!」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今天帶你到外海街道直衝村看一看
    祥叔是村裡的保障戶,今年已經60多歲,得益於村黨委安排的這份工作,讓他一家人的生活有了保障。即使是今年疫情期間,球館暫時關閉的一段時間裡,祥叔依舊能按時領到工資,這讓他很感動。近年來,高新區(江海區)逐步實現建檔立卡貧困戶100%脫貧,實施多個產業扶貧項目,最大程度落實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兜底保障,確保其脫貧不返貧。
  • 重慶市優秀共產黨員(180名)|黨委書記|主任|副主任|科長|黨總支...
    、主任  楊世海大渡口區人民醫院主治醫師  李瑜(女)大渡口區躍進村街道黨工委書記  伊遠學重慶精準醫療產業技術研究院執行院長  何建國重慶市紅十字會醫院(江北區人民醫院)黨委書記,主任醫師  蔣仁生重慶智飛生物製品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  熊振華市公安局江北區分局治安管理支隊副支隊長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盧龍劉家營鄉:調整產業結構 助力農民增收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盧龍劉家營鄉:調整產業結構 助力農民增收 2020-08-10 17: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小腐竹」挑出「新生活」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小腐竹」挑出「新生活」 2020-10-27 11: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海水稻」支書陳偉臣,讓村民端上脫貧致富...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海水稻」支書陳偉臣,讓村民端上脫貧致富「金飯碗」 2020-10-15 21:31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武邑縣韓王思公村:「第一書記」李紅展拄...
    「這是我們今年開發的新『寶貝』,也是旅遊扶貧的產物。」該村第一書記、武邑縣紀委監委駐韓王思公村扶貧工作隊隊長李紅展拄著雙拐,笑眯眯地看著自己一手策劃出來的民宿樣板間,臉上寫滿了欣慰和自豪,「下個月,等裡頭的配套實施配備齊全,我們的民宿就能開張了!到時候,民宿旁的街道會被打造成美食一條街,遊客們可以品嘗鮮美的農家特色菜,住農家院體驗鄉土民風,既舒適又愜意!」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一口深井拓寬脫貧致富路
    村民們敲鑼打鼓,帶來秧歌、快板、流行歌曲改編等節目,表達著「過去吃水貴如油,現在深井水長流」的激動和喜悅,抒發著「飲水思源頌黨恩,豪情滿懷奔小康」的幸福和感恩。  「村裡打的深井出水了,村民們高興,辦場晚會慶祝一下!」剛表演完節目的村民王貴明開心地說。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合豐村:「合」力奮鬥 「豐」收幸福
    … 豐富的文化生活讓村民更加自信、民風更加淳樸,也折射出了在凝心聚力奔小康的路上,合豐村(社區)一邊不斷拓寬致富路,讓居民「富口袋」;一邊營造良好的鄉村文化氛圍,更「富腦袋」,在幸福生活裡實現「雙豐收」。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王愛建:「玩轉」農業機械 走上致富之路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王愛建:「玩轉」農業機械 走上致富之路 2020-08-13 20: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做好山水大文章 走穩生態小康路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做好山水大文章 走穩生態小康路金羊網  作者:趙映光、王漫琪、張送稔  2020-07-23 揭西縣是如何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帶領全縣人民在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行穩致遠的呢?
  • ——追記湖北省秭歸縣沙鎮溪鎮高潮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宋青山
    2月21日,秭歸縣沙鎮溪鎮高潮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宋青山駕駛抗「疫」物資運輸車輛,在運送生活物資途中,為了保護群眾安全,遭遇意外,生命永遠定格在了40歲。這一天,他的小女兒才剛剛出生55天。  2月21日下午3點多,範家坪村民付金武在村交流群裡找到青山書記,請他查證一輛收購柑橘的貨車位置。消息發出後,久久沒有回音。  「平時青山書記回復消息很及時,我正納悶,就聽說他出事了。」付金武紅了眼眶,「他倒在了抗『疫』一線。」  「車子後溜時,宋書記推了我一把。」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溫暖的迴響·滄桑巨變 飲水思源」山村綻放...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溫暖的迴響 滄桑巨變 飲水思源】山村綻放新希望——布楞溝村卯足幹勁蹚出脫貧新路紀實布楞溝村新貌。他接了壺水,放在插電座上,不一會兒水就「咕嘟咕嘟」燒開了,他熱情地為給我們泡茶添水。「放在以前,我們這裡來客人,寧給一個饃不給一碗水。更別說開辦農家樂了。」馬超說,以前看到天上飄過一片雲,趕緊把塑料鋪在院子裡,幸運的話,天上下雨,雨水流入水窖;冬天沒雨,從洮河裡砸些冰塊,拉回來放入水窖裡,融化後飲用。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任志波:特色養殖奔向「甜蜜生活」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任志波:特色養殖奔向「甜蜜生活」 2020-08-19 15: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菜籃子」裡的小康夢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今天來看「菜籃子」裡的小康夢。地鐵一號線站外,就是原來的紅橋區佳園裡社區商業街。上世紀80年代末,由於周邊佳園北裡、佳園東裡等5個小區,有近3萬名居民要買菜,這裡逐漸形成了佔路市場。許愛順,1994年從山東德州來到天津做小本生意,賣雜糧、賣蔬菜。雖然天天起早貪黑、吃苦受累,但跟在老家打工相比,能賺到的錢多了。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致敬脫貧攻堅最美奮鬥者
    >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堅持做著不平凡的事……踏著泥濘的道路,他們心中有光腳踏實地埋頭苦幹,他們創造奇蹟時間詮釋了陪伴才是最長情的告白奔忙的身影、曬黑的面龐、沙啞的聲音……見證了他們不眠且辛勞的日日夜夜更見證了道路暢通、村莊整潔、產業發展……鄉親們一張張燦爛的笑臉這是你我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道路上最好的禮物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七)
    「生態旅遊是大灣村的全新增長點」,「我們決心實踐好總書記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理念」。大灣村黨總支第一書記、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80後」的餘靜告訴記者。依託豐富的自然資源、紅色底蘊和鄉村文化等優勢,大灣村積極推動「茶旅」融合,發展鄉村旅遊,成為遠近聞名的「網紅村」,年接待遊客30萬人次。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昌平仙人洞村:尋味「素食宴」
    如今,村民過上了物質、文化雙豐收的小康生活。「文」「旅」融合 做強支柱產業帶動村民致富9月8日上午,庭棲慧舍老闆谷士榮照例來到民宿內檢查室內設施的安全性和衛生情況。谷士榮告訴記者,疫情之前的節假日和周末,自己忙得腳不沾地,平日裡也是客源不斷,年年收入都翻倍。昌平仙人洞村東臨十三陵水庫,西依神路旅遊景點,北靠水庫環湖路,處於十三陵旅遊輻射區。之前,因村民不懂運營,村中資源長期未得到正確利用,村民生活質量停滯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