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秋分夜,
一夜涼一夜。
草上露水凝,
天氣一定晴。
—白露諺語
白露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五個節氣,從這一天起,氣溫漸涼,清晨時分會發現地面和葉子上有許多露珠,這是因夜晚水汽凝結在上面,故名白露。
白露節氣後氣溫開始下降,天氣漸涼,冷暖多變。此時,容易誘發傷風感冒或導致舊病復發,要避免鼻腔疾病、哮喘病和支氣管病的發生。
白露養生需注意「秋燥」傷人,可以從飲食運動上加以注意,預防秋季高發病的發生。
養生攻略
飲食養生
由於秋季乾燥,「白露」的飲食養生是以「潤」為主,需要「養陰液,潤肺燥」,讓身體「滋潤度秋」。
"清潤」食物推薦:
蔬菜類
蓮藕、南瓜
百合、銀耳
水果類
秋梨、蘋果
柑橘、山楂
葡萄、柿子
枇杷、烏梅
五穀類
糯米、薏米
芝麻、杏仁
核桃、蓮子
葷食類
魚類、瘦肉
豬肉、鴨肉
烏雞、泥鰍
起居養生
俗話說:「白露身不露,著涼易瀉肚」,顧名思義,從「白露」之後不宜衣著單薄了,不小心易著涼。
添衣防涼
為避「秋涼」,在穿衣方面,要注意腹部的保暖,因為脾胃容易在此時因受寒而引起腹瀉腹痛等不適。適當做些耐寒訓練,可提高人體抵抗力。
睡不貪涼
「白露」時的作息應遵循「早臥早起」養生原則,保持充足睡眠,晚上儘量爭取10點前入睡。晚上睡覺時視當地的氣溫撤掉涼蓆,窗戶不要開得太大,避免寒風入侵。
「驅涼」妙招
睡前用熱水泡腳來暖身驅寒,中醫認為,足部與全身的臟腑經絡關係密切,自「白露」起用熱水泡腳,有調整臟腑功能、增強體質之效,也有助於睡眠的功效。泡完腳後,將足心搓至發熱,堅持下來,對保養腎氣很有幫助。
穴位養生
天突穴
位置:頸部前面,兩鎖骨內側、胸骨柄上緣有一凹陷,這就是「天突穴」。
主治:調理肺氣、止咳化痰的功效。
方法:閒暇時經常用大拇指進行點揉。
液門穴
位置:手背部第四、五指間,指蹼緣後方赤白肉際處。
主治:眼乾、嘴幹、咽喉痛、嗓子幹,疲勞,頭痛。
方法:晚上臨睡前按揉手上的液門穴3~5分鐘。
供稿、編輯|市中醫醫院
審核|李 建 謝 超
【來源:健康寧鄉】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