絢爛歸於平淡,紅杏尚書的臨終遺言對人生悟透了嗎?

2020-12-17 太史叨叨令

在普通人看來,人生貴在折騰,老老實實守本分的人一般被看作沒出息。

宋祁當然得算做是有出息的一類,從小就聰明,十歲會作詩。長大了,考試越考越得意,要不是給哥哥宋癢面子,連狀元都能拿下,再後來青雲直上,官越做越大,一直做到工部尚書,要不是包公看他不順眼,三番五次地阻攔,宋祁入閣當個宰相的可能性也還是很大的。

從貧苦的青衫學子到華貴的紫袍公卿,宋祁的人生坐標上浮動係數夠大,他體會過反差很大的不同階級的人生況味。說到這個,宋祁一點也不用謙讓,他本身趕上了好時代,仁宗盛治,老百姓過得殷實,最低生活費一個月有個二十貫就夠了,而他這個尚書級別的官員俸祿高得愜意,足夠維持他奢華豪侈的生活。

宋朝也算是高薪養廉,官員俸祿之厚可以笑傲前朝後世,除了正俸之外,官員的服裝、祿粟、茶酒廚料、薪炭、鹽、隨從的衣糧、馬匹芻粟、添支(增給)、職錢、公使錢及恩賞等都可以讓他過得無比滋潤,地方官更有大量的職田,官員如有差遣再加津貼,所以在宋朝當個官,日子好過得不行不行的。

有錢是一方面,哥哥宋庠的日子就過得很機械簡單,但弟弟宋祁想得開,有錢就花唄。在他著名的詞章《玉樓春》裡,他就這樣寫道:

「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

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曲洧舊聞》記載,宋祁在成都修編《新唐書》,宴會之後,大開寢門,「垂簾燃二椽燭,媵婢夾侍,和墨伸紙,遠近皆知為尚書修唐書,望之如神仙焉。」

陸遊的《老學庵筆記》記載,宋祁好客,經常在府邸廣廈中大開筵席,「外設重幕,內列寶炬,歌舞相繼」,賓客們從早到晚,在裡面飲酒歌舞,偶然揭開幕布,驚訝不已:啊哈!已是第二天凌晨了!故而,宋祁的府邸人送外號叫「不曉天」。

宋祁熱衷詩酒歌舞,與老師晏殊「臭味相投」。因此,晏殊對這個得意門生,曾經非常引以為豪,「雅欲旦夕相見」,還將府邸買在一起。

宋祁除了喜歡春遊、吟詩、唱歌、作詞外,還喜歡美女,嬌妻美妾多多益善,《東軒筆錄》說是「後庭曳綺羅者甚眾」。就這還嫌不足,連皇宮裡的女人也敢動心思,這在太史叨叨令的另一篇文章《清平樂》之風流詞人,竟敢撩皇宮裡的女人?裡有過介紹,有興趣的客官可以移步了解。

總之,宋祁的一生花團錦簇,活成了很多人羨慕的樣子,要雨得雨,要風得風,但是到他臨終的時候,卻一改往日的行事風格,來了一個極簡派,從他留給兒子們的遺言中可以看出,他死得相當灑脫。

宋祁大大小小共有十四個兒子,他首先給他們留下一篇《治戒》,對自己的後事安排得清清楚楚,一個一生錦衣玉食的人對死卻看得很淡:

「吾歿後,稱家之有亡以治喪斂,用濯浣之鶴氅紗表帽線履,三日棺,三月葬,慎無為陰陽拘忌。棺用雜木,漆其四會三塗即止,使數十年足以臘吾骸朽衣巾而已。」

意思是下葬用一口簡陋的棺木就行了,只要能保遺體一段時間即可。墳塋裡「無以金銅雜物置冢中」,不要陪葬任何的金銀器皿,要「惟簡惟儉」。放水放酒放米麵,放點衣服就行了。另外,不需要去請諡號,也不要接受什麼賵(fèng)贈,更不要去求名人寫什麼志碑之類。墳頭上可以種五棵柏樹,墳堆也不要高了,三尺就行,石翁仲也不必用,不必請僧道齋醮。

擔心孩子們不聽,他還特意交代了一句:「此吾生平所志,若等不可違命作之。」

他是有狀元之才的人,不僅有《新唐書》傳世,辭令也不乏名句,「紅杏尚書」可不是浪得虛名,按說他是有驕傲的資本的,但他最終對自己的認知卻是「吾生平語言無過人者,慎無妄編綴作集」,意思是沒寫出什麼足以傳世的東西,那些雜七雜八的作品不值得編撰成集。雖說,跟蘇軾、歐陽修和王安石這樣的人生活在同一個時代,相對而言,他的才情終是弱了一點,但謙虛到這個份上,也算是難得了。

除了《治戒》,他還留下了一篇《庭戒諸兒》,在這裡總結了自己的一生。「入以事親,出以事君,生以養,死以葬,莫非儒也。」然後是他對於道家的解讀,認為「清淨可以治人,柔弱可以治身,若等服而行之,不害為儒也。」

他對於人生的深刻理解,來自於這一段他對於佛學的感悟:

「佛家自遠方流入中國,其言荒茫奓(zhà)大,多所譬諭,合群迷為真,指生死為妄,以太虛為體,其法曰:欲言則差,欲心則謬,如一漚生,一漚滅,還入於海,漚自妄見。海無生滅無有也,亦無無有,亦無無無,淡然無所得而止,止亦不止也。」

繁華歷盡,平淡是真。人生如漚,去來何憑?宋祁的人生還有一個從原來的烈火烹油,鮮花著錦到青燈黃卷,人淡如菊的過程,從他的這首《絕葷》詩可以看出,老年的他,似乎竟以吃素為生了:

「爐銷午篆天花泊,幾隱宵燈偈葉留。

割肉炰羔非我事,此身今悟一浮漚。」

相關焦點

  • 紅杏尚書宋祁:人生苦短,及時行樂
    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其中一句「浮生長恨歡娛少」就表達了宋祁對人生苦短的不滿,所以生活中他極力追求快樂。而讓他被歷史牢牢記住的還是那句「紅杏枝頭春意鬧」,王國維先生就曾在《人間詞話》中對這句詩給予了高度評價:這一「鬧」字境界全出。不僅如此,由於宋祁為官曾做過尚書,所以也因此得了個「紅杏尚書」的美稱。
  • 葉紹翁「一枝紅杏出牆來」堪稱絕句,廣為流傳,但「紅杏尚書」卻另...
    宋祁,字子京,北宋時期文學家、詞人、史學家,也是北宋官員,曾與歐陽修合修《新唐書》,因一句「紅杏枝頭春意鬧」而被稱為「紅杏尚書」。 信步來到東城感覺春光明媚,皺紗般的湖水上小船飄蕩,楊柳枝芽初翹在霞光晨霧中知曉這天氣已不再寒冷,盛開的杏花在枝頭上顯的春意融融,十分熱鬧。
  • 「紅杏尚書」宋祁:詞寫得好,宋仁宗都甘願給他當紅娘
    宋仁宗時期,才人倍出,除了晏殊、範仲淹和歐陽修,還有個「紅杏尚書」。紅杏尚書有多出名呢?我們先來看一首詩:「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是不是很熟悉?這首詩叫《玉樓春.春景》,詩人名叫宋祁。
  • 南懷瑾的點撥:人走背運時,悟透這3句話,人生必定峰迴路轉
    在分享過田老師七十二年的坎坷人生後,嘉賓席上年輕的大學生紛紛提出自己的疑問。一個漂亮的女大學生問:田老師,您剛才講到人生要隨遇而安,我現在處於低谷中,對於未來的人生十分迷茫,請您幫我開導,隨遇而安怎麼理解?
  • 中國五大高僧臨終遺言,沁人心脾,讀懂讓人大徹大悟
    如果你對佛教文化了解多了,參透明白了,你的人生會多多少少跟著改變。今天筆者給大家說一些這五大高僧的臨終遺言,從他們的遺言中就能學到不少。如果你仔細品味,你會發現每一句都發人深省,讓人大徹大悟。第一句:李炳南的「一心不亂」怎麼理解這句話?
  • 《銀護》導演解讀樹人格魯特臨終遺言,知道真相的網友集體淚奔
    看完《復聯3》的朋友們,你們還好嗎?眼睛消腫了嗎?心可還在痛?《復聯3》的編劇真是太狠了。最初聽說可能有主要角色領便當,大家都在猜是哪「一個」,沒想到看完發現,是哪「一些」(「一幫」?「一批」?)。還記得格魯特臨終時做了什麼嗎?他對著火箭喊出最後一句「我是格魯特」便灰飛煙滅了。有推特網友問《銀護》系列的「滾導」(詹姆斯·古恩),格魯特的臨終遺言作何解釋,滾導給網友們做了翻譯,瞬間讓所有人心碎成渣渣。他說,格魯特是在喊:「爸爸。」「爸爸」!天啊!滾導是嫌電影還不夠虐嗎?還要這樣虐網友!滾導,你滾!
  • 王熙鳳為啥把秦可卿的臨終遺言拋之腦後?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秦可卿臨終的時候,給王熙鳳託了一個夢,她告訴王熙鳳,「月滿則虧,水滿則溢」,「登高必跌重」,再富貴的家族都不可能永保長久,當王熙鳳問她該怎麼辦的時候,她也給王熙鳳提供了一個可行性方案。
  • 歸於平淡的婚姻生活,也不失為一種最好的選擇
    因為這樣的女性往往都身材苗條,面容姣好,而且還有錢,通常她們都會成為相親市場中的香餑餑,如果遇到了一個條件還算不錯的老實男人,也就甘心過起了平淡的婚姻生活。2.向傳統行業轉型很多從事過相關行業的女性,因為已經吃不了辛苦,就不肯再出去給別人打工了。
  • 蘇軾臨終絕筆詞,用二十八個字悟透人生禪意,後人只讀懂二三句
    但我想問,聽過歸聽過,你真正懂它了嗎?包括我也曾問自己:接下來該怎麼過自己的一生?應該保持什麼樣的心態?物慾縱橫的時代,每個人可能會碰到各式各樣的誘惑,這個時候的念想顯得尤為關鍵,因為不同的念想會有不同的結果。這個時候禪意生活成為很多人的追求,因為它會讓你所有的事都往好處想,以歡喜的心想歡喜的事,當然也成就歡喜的人生。
  • 李叔同辟穀悟透人生真諦,出家為僧,臨終留下四個字,字字成謎
    李叔同是近代第一才子,他的才華就不用多說了,一句「二十文章驚海內,畢竟空談何所有」足見他的才華,而一句「狂來傾世界,醉裡得真知」足見他的輕狂,才子往往都很輕狂,是因為他們未曾經歷滄桑,後來李叔同辟穀七日,參悟人生真諦,毅然選擇了出家,最終成為弘一法師,據說弘一法師臨終留下四個字,至今成謎
  • 一代梟雄的臨終遺言,雖令人不可思議,卻折射出了他的人世情懷
    可是,曹操的臨終遺言透漏出的信息,昭示出的內涵,卻滿不是那麼回事。一、臨終《遺令》及後人評價。1、婆婆媽媽的《遺令》。公元220年,已經66歲的曹操,一病不起。按照人生七十古來稀的說法,曹操的壽險也不算短了。
  • 一代梟雄曹操臨終遺言無軍國大事,囑咐所有妻妾另行改嫁
    一般說來,遺言當然都是最重要的話,甚至是一生所悟出來的道理。但有些人也會在遺言中說些「不重要的話」,這裡還不乏名人,甚至是曾經很「重要」的人。曹操,三國時的大政治家、軍事家、詩人。他一生致力於統一國家,追求和維護自己的最高權力。但他的遺言與之畢生的事業幾乎毫無幹連。  曹操臨終之前,要求諸子不要虧待婢妾和歌舞藝人,讓她們住在銅雀臺上看守靈帳。
  • 司馬懿臨終前,留下17字遺言,道出空城計的真相!
    司馬懿臨終前,留下17字遺言,道出空城計的真相!對於這件事,他在臨終前留下了一句十七個字的遺言:"吾事魏歷年,人皆疑吾有異志,吾嘗懷驚駭"。由於可見,當時的他在朝中極不受信任,若是過早了消滅掉了諸葛亮,恐怕自己也是落得兔死狗烹的結局。
  • 7個被絞死的日本甲級戰犯,留下8句臨終遺言,一人祝福中國韓國
    7個被絞死的日本甲級戰犯,臨終遺言祝福中國的是誰,別的戰犯遺囑中說了什麼?日本是近代對中國傷害最大的國家,準確地說,英國和法國等帝國主義只是扯下了大清臉上神秘的面紗,真正把中國拉下神壇且催動連綿恨意的,還是東瀛島國日本。作為一衣帶水的鄰居,日本對中國人心理上造成的傷害是無法用語言去形容的,一個頭腦清醒的中國人是不會遺忘日本對中國曾經的侵略事實。
  • 諸葛亮臨終前留下27字遺言,但姜維卻沒記住,否則蜀漢不會滅亡
    諸葛亮在臨死之前也在為蜀漢擔憂,留下了二十七字遺言,只為保蜀漢有再起之勢,可惜姜維並沒有重視諸葛亮的話,導致蜀漢滅亡。 諸葛亮臨終 這二十七字遺言,字字泣血。諸葛亮遺言的大意是告誡姜維重視陰平,此地雖地勢險要,卻是一條通往蜀川的捷徑,敵軍如果想要一舉殲滅蜀國,要小心他們從陰平偷襲。
  • 人生在世,悟透一個「忍」字,你就贏了
    忍,不是一種妥協,不是懦弱,而是一種大度,更是一種覺悟,一種智慧,是對人生最好的沉澱。在人生的路途中,難以會遇到諸多的不如意,或遭遇別人的非議與批評,或經歷無助與磨難。人生在世,如果懂得了「忍」這個字,悟透了這個字,那麼你就贏了。忍耐非議與批評,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人這一生,難免會遭遇別人的指責、非議、批評,甚至是辱罵,這不僅會讓人覺得尷尬,而且會難以忍受。
  • 郭嘉臨終留下遺言:司馬懿必反!他是如何未卜先知的?
    臨終遺言其實,郭嘉臨死之前對曹操說了一個想法,自己覺得司馬懿會反,希望曹操處死司馬懿,畢竟寧可錯殺也不能放過,可曹操認為司馬懿盡心盡力輔佐曹丕,就沒有聽,以至於後來魏國成了司馬家族的打工仔。
  • 這些江湖大佬,在最後的遺言說了是什麼?
    江湖大佬的精彩遺言往往只存在於人們的想像裡,真實的情況有時很糟糕。就像《笑傲江湖》裡,夠得上野心勃勃的「大佬」級的人物只有四位,但他們的臨終表現都不太精彩。左冷禪的遺言是無釐頭的「有火把?」任我行的遺言是半截子沒說完的話:「永如今」;嶽不群的遺言是:「啊喲!」東方不敗的遺言則稍微文藝一點,但仍然很無釐頭,居然是張學友的歌名:「你好毒!」人們對這種遺言肯定不會滿意。
  • 從乘機感遇悟人生的五種境界
    從乘機感遇悟人生的五種境界萬法幻化由心,一念能透重關 。第四境界 70-100歲 (平流層)心下坦蕩,皆是淨土;目之所遇,無非虛空。第五境界 最後時刻 (飛機降落)人生如白駒過隙,忽然而已年齡劃分可能會有爭議舉報/反饋
  • 中國五大高僧臨終遺言,每一句都發人深省,讓人大徹大悟
    中國曾有五大高僧,他們在臨終之前留下了幾句話,一一細品,每句話都發人深省,不僅對我們學習佛教文化有很大的幫助,還能夠讓我們大徹大悟。一、李炳南居士:「一心不亂」何為「一心不亂」?印光大師臨終留下這句話意在告訴我們如果想要入門佛法,最簡單、最容易、最好的法門就是「懇切至誠」。我們必須懇切至誠到極處,只要是真心實意,真誠想要潛心學習佛教文化,佛都會一一接納,帶領人們「從業往生」。學習佛教文化如此,在人與人交往之間也是如此,真誠便是待人待事的唯一法則。我們要真心誠意去對待生活中的人和事,只有這樣,我們才會收穫同等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