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6」號正式入列 明年一月將執行科考任務

2020-12-21 央視新聞

由我國自主建造的新型地球物理綜合科考船「實驗6」號昨天(18日)在廣州正式入列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這艘科考船的入列,標誌著我國對近海、深遠海及大洋的探測能力進一步提升。

「實驗6」號新型地球物理綜合科考船是國家「十三五」科教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項目,總投資5.1億元,船長90.6米,型寬17米,續航力為12000海裡,定員60人,具備全球航行和全天候的觀測能力。

中國船舶黃埔文衝「實驗6」號船建造項目負責人 唐猛:我們首次採用了D型吊艙,螺旋槳和馬達都在水下,這樣對船體的噪聲是非常小的。

據了解,「實驗6」船入列之後,將進入科考設備的安裝階段,明年1月份將開始科考任務。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實驗6」號船總工程師 蔡小陽:它可以滿足在近海、深海、深海海底等惡劣環境下,進行探測和採樣。

據介紹,「實驗6」號科考船配有學科齊全的現代化船載實驗室,能現場進行多學科樣品處理與分析,並實現與陸基實驗室同步的數據傳輸。

(編輯 耿婧琦)

相關焦點

  • 海洋科考重器「實驗6」科考船交船入列
    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張濤指出,先進的海洋科學考察船作為探測與研究海洋重要的實驗平臺,是深入實施海洋強國戰略的重要保障。「實驗6」科考船的交付入列,將進一步提升我國對南海島礁區與深遠海及大洋的探測和基礎數據獲取能力,為南海及其島礁國土安全、環境安全、生態安全和可持續發展,為服務國家在新時期經略南海、加快建設海洋強國提供有力的科技平臺支撐。
  • 海洋科考又一利器,擁有世界最領先技術,我國「實驗6號」將完工
    號」科考船正式建造完成,並且下水後,成功被填補。在明年成功試航後,「實驗6號」將為地球深部結構和深海大洋極端環境的探測,輔佐科研人員進行各類考察實驗工作。在技術創新方面,這次的「實驗6號」也有著新的突破。它是我國第一艘採用混合冷卻D型吊艙推進技術的科考船,這項技術也是目前國際上最先進的。
  • 剛下水的實驗6號科考船有何亮點?我們和總工程師聊了聊
    據了解,「實驗6」號總投資5.175億元,總長90.6米,定員60人,續航能力達12000海裡,自持力(中途不進行補給連續在海上活動的最長時間)達60天,可為我國海洋科學以及深海大洋區的極端環境研究提供先進的海上移動實驗室和探測裝備試驗平臺。「實驗6」號設計有何亮點?將執行什麼任務?
  • 實驗6號成功下水!我國海洋科考又添利器
    「實驗6」號是一艘採用國際最先進設計理念,科考能力突出的特種用途船舶,探測手段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為更好適應我國海洋科學事業的快速發展,深入推進實施海洋強國戰略,我國近年來加快了科考船建造的步伐。2018年5月,「實驗6」號項目通過國家發改委的評審;同年9月,南海海洋所與中船黃埔文衝船舶有限公司籤訂建造合同,同年11月正式開工建造。 「新型」體現在哪?
  • 「實驗6」號身懷絕技 海洋科考再添利器
    原標題:「實驗6」號身懷絕技 海洋科考再添利器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以下簡稱南海海洋所)新型地球物理綜合科學考察船「實驗6」號下水暨命名活動在廣州舉行。   這艘科考船新在哪   「實驗6」號創新採用了控制氣泡幹擾的船型一體化設計技術,成功解決了快速性與抗氣泡幹擾性之間的矛盾。此外,「實驗6」號還是國內首艘採用國際上最新、最先進的混合冷卻D型吊艙推進技術的科考船,成功解決了此前科考船經常遇到的水下噪聲對探測精度的影響。
  • 新型地球物理綜合科考船實驗6號下水
    該新型科考船被命名為「實驗6」號,預計明年投入使用,是未來我國海洋事業發展的重要海上科技平臺。據悉,新船下水將極大提高我國深遠海的科考能力。海洋科學考察船是人類認知海洋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探測與研究海洋最重要和最有效的平臺、基本工具與載體。
  • 【人民日報】新型地球物理綜合科考船實驗6號下水
    該新型科考船被命名為「實驗6」號,預計明年投入使用,是未來我國海洋事業發展的重要海上科技平臺。據悉,新船下水將極大提高我國深遠海的科考能力。  海洋科學考察船是人類認知海洋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探測與研究海洋最重要和最有效的平臺、基本工具與載體。
  • 新型地球物理綜合科考船「實驗6」號正式投入使用
    新華社廣州12月18日電(記者張怡晟)新型地球物理綜合科學考察船「實驗6」號18日在廣州舉行交船暨入列儀式。「實驗6」號的投入使用,填補了目前國內中型地球物理綜合科學考察船的空白。「今天交付的新型地球物理綜合科學考察船具備全球航行和全天候觀測能力,技術水平和考察能力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 新型科考船「實驗6號」成功下水,我國海洋科考又添利器
    據報導,關於「實驗6號」的下水暨命名儀式在廣州的中船黃埔造船廠舉行。「實驗6號」其本質上是一艘海洋科考船,它的研發成功,以及下水的成功對於我國未來的海洋科考事業,都是有著巨大的影響。我們為什麼需要研究「實驗6號」?
  • 【中國科學報】「實驗6」號科考船交付使用---中國科學院
    朱漢斌攝  12月18日,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以下簡稱南海海洋所)新型地球物理綜合科學考察船「實驗6」號交船暨入列儀式在廣州舉行。  張濤指出,先進的海洋科學考察船作為探測與研究海洋重要的實驗平臺,是深入實施海洋強國戰略的重要保障,「實驗6」號的交付入列,將進一步為建設海洋強國提供有力的科技平臺支撐。  「實驗6」號是國家發改委立項的中國科學院「十三五」科教基礎設施首個獲批准、第一個提前完工交付使用的建設項目,其總體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 「實驗6」號科考船成功下水,我國海洋科考又添重器
    旗艦船型,技術創新樓、小球鼻、液壓折臂吊、2臺D型吊艙……在地面上仰視「實驗6」號,能讓人情不自禁地「哇」了一聲。沿著登船梯走上艏樓露天甲板,可以看到該層甲板中前部設計成開敞式外走道,其餘各層甲板均為封閉式內走道。
  • 中科院南海海洋所新型科考船「實驗6」號下水
    該新型科考船被命名為「實驗6」號,預計2021年入列服役,是未來我國海洋事業發展的重要海上科技平臺。據悉,新船下水將極大提高我國深遠海的科考能力,也標誌著中科院南海海洋所海洋科考事業翻開了嶄新的一頁。龍麗娟為新型地球物理綜合科學考察船命名「實驗6」,並期望新船弘揚 「南海精神」,踐行國家使命,滿載歷代南海人和建設者的期許,承載新時代海洋強國的光榮與夢想,跨越深藍,向海圖強,順利平安。她指出,「新船下水將極大提高我國深遠海的科考能力,標誌著中科院南海海洋所海洋科考事業從此翻開了嶄新的一頁。」
  • 「探索二號」船正式入列 中國深海科考再添利器
    央視網消息:6月28日,我國全數配備國產化科考作業設備的載人潛水器支持保障母船——「探索二號」船,抵達三亞崖州灣科技城南山港,為崖州灣科技城深海產業發展再添利器。「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同時抵達三亞,近期將匯同「深海勇士號」與船舶進行適配工作,達到融為一體的聯合作業能力。
  • 「實驗6號」成功下水,2021年正式服役,引領人類開啟大航海時代
    可以說,人類的大航海時代就是人類開展海洋科考的開端,進入到20世紀之後,特別是南極大陸被發現之後,很多科學家也紛紛加入到海洋科考的隊伍之中,更加專業,同時設備也更加先進,人類對於海洋的了解,也越來越多。人類為何要進行海洋科考?
  • 「探索二號」科考船結束科考任務開始返航
    在經歷了50天的海上航行和在太平洋馬裡亞納海溝的科學考察作業後,我國「探索二號」科考船日前結束了本航次的全部科考任務,開始返航。北京演播室主持人也通過「滄海」號著陸器的實時畫面,對潛航員進行了洋底直播連線採訪。 「探索二號」科考船在結束與「探索一號」的聯合作業後,繼續在馬裡亞納海溝弧前區進行科考任務。總臺的直播團隊也跟隨「探索二號」繼續開展下一個階段的海試任務。
  • 「探索二號」科考船結束科考任務開始返航_新聞中心_中國網
    在經歷了50天的海上航行和在太平洋馬裡亞納海溝的科學考察作業後,我國「探索二號」科考船日前結束了本航次的全部科考任務,開始返航。北京演播室主持人也通過「滄海」號著陸器的實時畫面,對潛航員進行了洋底直播連線採訪。「探索二號」科考船在結束與「探索一號」的聯合作業後,繼續在馬裡亞納海溝弧前區進行科考任務。總臺的直播團隊也跟隨「探索二號」繼續開展下一個階段的海試任務。
  • 黃埔文衝「實驗6」科考船在廣州交船入列
    12月18日,由黃埔文衝公司為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精心打造的地球物理綜合科學考察船「實驗6」號在公司長洲廠區舉行交船暨入列儀式。龍麗娟和向輝明分別代表中科院南海海洋所、黃埔文衝籤署了「實驗6」 新型地球物理綜合科學考察船交船文件。隨後,龍麗娟宣布「實驗6」正式入列,並向船長授旗。
  • 「探索二號」科考船結束馬裡亞納海溝科考 開始返航
    在經歷了50天的海上航行和在太平洋馬裡亞納海溝的科學考察作業後,我國「探索二號」科考船日前結束了本航次的全部科考任務,開始返航。「探索二號」科考船在結束與「探索一號」的聯合作業後,繼續在馬裡亞納海溝弧前區進行科考任務。總臺的直播團隊也跟隨「探索二號」繼續開展下一個階段的海試任務。
  • 「探索二號」結束科考,順利返航!
    繼「探索一號」與「探索二號」一起合作完成萬米海底視頻直播之後,「探索二號」也載著科考團隊圓滿完成了馬裡亞納海溝考察的後續任務,本次科考任務全程共經歷五十天,目前「探索二號」已經在返航途中。「探索二號」繼續執行海試任務在「探索一號」和「探索二號」共同合作完成深潛行動之後,「探索二號」繼續帶著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的團隊赴太平洋馬裡亞納海溝繼續執行海試任務。
  • 黑龍江省南極科考隊員圓滿完成第36次南極科考測繪任務平安回家
    4月23日,中國第36次南極科考「雪龍」船隊返回上海,標誌著中國第36次南極科考順利完成,由黑龍江測繪地理信息局派出執行長城站測繪任務的劉沼輝也隨船返回,科考隊員韓惠軍、唐鑄先期隨「雪龍2」號經澳大利亞乘坐國際航班返回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