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電商市場近幾年一直呈現高速增長狀態,根據中商業產業研究院數據,該市場規模從2015年的16萬億元增長到2020年的將近40萬億元,2018年、2019年年均增長率都保持在16%以上。隨著電商向從一級向二級市場下沉,電商紅利不減反增。但由於當前電商平臺數量眾多、產品同質化競爭激烈,整個市場對商家精細化運營的要求不斷提高,這就需要各大平臺、品牌方對行業趨勢、消費者行為習慣有良好的把控,數據量及數據分析能力因此成為提高競爭力的關鍵。
這也由此促進了電商背後的數據服務商的興起。36氪最近接觸到的慢慢買(杭州磅礴科技有限公司)就是一家專門為電商、品牌方提供比價服務的公司。公司成立於2010年,最早從C端市場做起,為終端消費者提供比價、導購網站和APP;2018年以後,慢慢買成立大數據部門,通過開放商品比價API擴展出面向B端行業用戶的市場,服務場景包括價格監測、企業採購比價、行業數據採集/報告,為客戶提供實時的行業數據監測及定製化的解決方案。
結合當前電商對提高精細化運營能力要求,慢慢買所提供的的服務具備以下優勢:
從數據量上看,慢慢買從C端市場做起,10多年的行業經驗積累了豐富的全域電商數據,包括國內十餘家頭部電商平臺、300多個品類、上萬家品牌、超過9000萬商品的銷售、營銷、產品、品牌等相關應用數據。C端用戶對於價格的偏好、消費習慣等數據都沉澱在公司資料庫中,這為慢慢買向B端用戶服務轉型提供了基礎。
從數據挖掘、監測分析能力上看,慢慢買副總裁劉清清表示:C端市場對於比價平臺的要求重點在數據的日常清洗、監測方面,以及查找最優價格、滿減、優惠之類的功能。在進入B端市場後,系統搭建難度提升,這也是構建競爭壁壘的關鍵——
企業可以通過慢慢買研發的價格監測系統實現自身產品在全網電商平臺的價格監測,系統擁有全網50多家主流電商商品數據以及成熟的分詞搜索技術,利用圖像對比、內容檢索等技術精準匹配搜索結果,可細分到店鋪及SKU。
平臺對商品進行7*24小時的,基於橫向全網、縱向歷史價格的實時監控、更新;同時,利用防竄貨追蹤技術、IP定位識別、代購檢測等方式捕捉違規、非授權商品,幫助品牌方有序治理。
基於上述技術,慢慢買又擴展出了企事業單位的採購比價服務,為政企採購平臺提供全網商品歷史最低價格相關數據,助力採購公開化透明化;此外,企業可通過微信、郵件的提醒機制,在PC和移動端查看數據(日常15分鐘更新一次、大促期間5分鐘一次);系統根據匯總每日數據,每月針對生成數據分析報表,為企業決策提供數據支持,由此形成了服務閉環。
慢慢買從2018年開始切入B端市場,慢慢買副總裁劉清清告訴36氪,比價平臺在C端已經是充分競爭市場,阿里一淘、51比購,琅琅比價,惠惠購物助手等工具同質化服務很普遍;B端市場成為服務商下一個關注點。
盈利模式方面,慢慢買在C端通過向商家收取佣金的方式營利;B端按照API連接數量、價格監測SAAS平臺以及定製化項目收費,客單價在幾萬到十幾萬元不等,目前合作的主要是大客戶,例如中國移動、中國石化、聯合利華、得力集團、華為、花王、順豐、南方電網、國家電網、松下電器、雲集、途虎養車等。公司人數在90人左右,接下來計劃增加直播模式下的價格監測,正在攻克相關技術。
慢慢買前期在數據量和數據挖掘、實時監測能力上具備很好的積累,因此每年B端市場的營收正在翻倍增長,2020年營收預計在5000萬元。具備類似成長路徑的服務商還有開心果網絡,公司最早是做數字商品分發,在積累了運營商、品牌方、平臺的渠道優勢後,轉向了為商家提供全域數據營銷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