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精三羧酸對自身免疫病具治療作用

2021-01-13 科學網

    圖A,ATA劑量依賴性抑制EAE發病;B,ATA減少脾臟中樹突狀細胞、Th1及Th17細胞的比例;C,ATA抑制樹突狀細胞歸巢;D,ATA抑制趨化因子誘導的樹突狀細胞遷移;E,ATA抑制過繼性EAE發病;F,ATA抑制免疫細胞向中樞的浸潤;G,ATA抑制趨化因子受體功能。

多發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種與神經系統相關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是僅次於創傷的中青年人致殘原因,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療藥物,有著「死不了的癌症」之稱。

 

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博士生張菲菲等在研究老藥在自身免疫病中的新用途時發現,金精三羧酸(Aurintricarboxylic acid, ATA)對MS的動物模型EAE小鼠有著顯著的治療效果。有報導稱,金精三羧酸可以通過抑制核酸與蛋白的相互作用,從而抑制核糖核酸酶及拓撲異構酶等;也有報導稱其可以抑制病毒的複製。金精三羧酸在生物實驗中一般被用於抑制蛋白合成,其銨鹽(aluminon,鋁試劑)也可用於檢測水、組織及食品中的鋁含量。

 

該研究發現,雖然ATA可以有效降低EAE發病,但它在體外並不直接抑制T細胞的分化。在體內,ATA通過阻斷樹突狀細胞向二級淋巴器官的歸巢,從而抑制T細胞的分化。研究還發現,ATA也能阻斷致病性T細胞向中樞神經系統的浸潤,並抑制過繼性EAE的發生。免疫細胞的遷移很大程度上受趨化因子及其受體的調控。趨化因子受體屬於G蛋白偶聯受體(GPCR)家族,在發育、炎症、腫瘤遷移等方面其重要作用。研究發現,ATA可以有效抑制許多趨化因子受體(包括CCR4,5,6,7,9,CXCR4,5,6等)介導的細胞信號轉導及細胞遷移,而對其他GPCR無明顯抑制作用。趨化因子受體抑制劑在自身免疫病中的作用也一直受到關注,然而由於趨化因子受體家族龐大,且功能有重複,單個受體的抑制往往療效有限。ATA這類可以同時抑制多種趨化因子受體的化合物在藥物開發中可能會有更好的前景。上述成果於12月24日在線發表在Journal of Immunology上。

 

該研究工作是在上海藥物所謝欣研究員指導下完成的。謝欣研究員主要從事基於GPCR的新藥發現及機制研究,以及小分子化合物調控幹細胞命運的研究。研究組在近期報導了半胱氨酸白三烯受體及A2B腺苷受體都可作為抗MS藥物開發的新靶點(Journal of Immunology 2011,187:2336-45; Journal of Immunology 2013 Jan 1;190(1):138-46)。

 

該工作得到中科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科技部以及上海市科委項目的支持。 (來源: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三大作用機制,幹細胞療法對自身免疫性肝炎前景廣闊!
    而幹細胞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幹預方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讓諸多肝病治療研究領域的科研人員看到了希望,多項幹細胞療法幹預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臨床研究在全球範圍內開展。目前,臨床上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治療主要是以抑制異常的自身免疫反應,減少炎症活動對肝功能的損害為主。
  • 馬雄教授: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標準治療和潛在治療靶點
    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是一種肝臟實質性炎症,由針對肝細胞的自身免疫反應所介導,特點為高免疫球蛋白G血症、血清自身抗體陽性、肝組織學上存在中重度界面性肝炎[1]。臨床上多表現為慢性、隱匿起病,少數表現為急性發作甚至引發肝衰竭,未經治療者可進展為肝硬化。
  • 耐受性樹突狀細胞:治療自身免疫和炎症性疾病的新手段
    樹突狀細胞是協調免疫反應對抗外來病原體的核心,需要在穩定狀態下調節免疫系統,誘導免疫耐受。具體而言,樹突狀細胞與胸腺髓質上皮細胞通過MHC-II向CD4+T細胞呈遞自身抗原,並在相互作用加強時促進其凋亡。 外周免疫耐受的其他機制有助於維持免疫系統的穩態,避免對「自我」或無害抗原的反應。同樣,DCs也是這一過程的關鍵。
  • 南開交叉合作研究成果解析自身免疫性心肌炎免疫治療靶點
    自身免疫性心肌炎是心臟移植的重要病因之一。由於缺乏對自身免疫心肌炎免疫細胞浸潤的了解,導致目前缺乏有效的藥物治療。該研究利用單細胞轉錄組測序技術首次描繪了不同階段自身免疫性心肌炎小鼠模型心臟免疫微環境特徵,並發現與心肌炎炎症階段相關的細胞類型均高表達轉錄因子-Hif1α。
  • 康哲藥業(00867)與medac就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膀胱癌的標準治療...
    來源:智通財經網智通財經APP訊,康哲藥業(00867)發布公告,集團通過其全資附屬公司於2020年9月21日與medac Gesellschaft für klinische Spezialprparate m.b.H(medac)就於歐洲和/或美國上市的標準治療產品籤訂了經銷
  • 幹細胞療法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起重要作用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一類由於機體自身免疫系統紊亂而致多臟器、多系統損害的慢性疾病,種類繁多且發病機制至今未明,常累及關節、肌肉、骨骼及關節周圍的軟組織。常見的疾病有系統性紅斑狼瘡(SLE)、類風溼性關節炎(RA)、乾燥症候群(SS)、多發性肌炎與皮肌炎(DM)等。
  • 揭開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神秘面紗
    肝臟和微生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已經被越來越多地認為具有調節自身免疫反應的作用,菌群失衡可能是疾病發生與發展的重要原因。2018年,Science雜誌刊登了來自美國耶魯大學的一項重磅研究成果。研究者發現,鶉雞腸球菌可遷移至肝臟、腸繫膜、脾臟以及腸繫膜淋巴結等器官和組織,從而引發自身免疫性疾病(如AIH、系統性紅斑狼瘡)。
  • 自身免疫性垂體炎是什麼罕見病?具體有這5種症狀,應如何治療?
    01自身免疫性垂體炎是什麼疾病,其病因是什麼?1、什麼是自身免疫性垂體炎?自體免疫性垂體炎是一種以自體免疫為中介,炎症侵襲垂體的罕見疾病。它的臨床表現主要是垂體前葉功能減退和性病性蝶鞍佔位,可出現劇烈頭痛,視力下降進行性加重,視野缺損,多飲多尿,同時可伴有其它自身免疫疾病。
  • 線粒體代謝:腫瘤治療靶點
    線粒體代謝依賴性的大分子合成與致癌代謝物產生支持腫瘤生長 腫瘤細胞通過糖酵解以及三羧酸(TCA)循環來生成ATP、NADPH和大分子(核苷酸、脂質和胺基酸)合成細胞增殖所必需的底物(圖1)。
  • 五個問題幫你吃透免疫治療!國內首個免疫治療專家共識發布
    隨著美國食品藥品監管局(FDA)和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相繼批准免疫檢查點抑制劑(PD-1/PD-L1單抗)用於肺癌治療,免疫治療為晚期NSCLC(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帶來了新希望。然而NSCLC的免疫治療特別是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臨床應用,在國內剛剛起步,在很多方面尚缺乏經驗。
  • 關於自身免疫性肝炎,你需要掌握這些
    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 AIH)是一種由針對肝細胞的自身免疫反應所介導的肝臟實質炎症,以血清自身抗體陽性、高免疫球蛋白G和/或γ-球蛋白血症、肝組織學上存在界面性肝炎為特點,如不治療常可導致肝硬化、肝功能衰竭。
  • 腫瘤免疫治療不良反應及處理
    其實我們可以簡單地理解成:人體免疫系統不是越強越好,要處於一種平衡狀態才是最合適的,如果免疫抑制,那麼就可能會出現腫瘤、免疫缺陷病等疾病;如果免疫過度激活,人體免疫細胞反而會攻擊我們自身器官,產生諸如類風溼性關節炎、狼瘡、肌炎等自身免疫病。
  • 視頻講座|馬雄教授剖解自身免疫性肝病診治疑難問題
    近年來,自身免疫性肝病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逐漸成為研究的新熱點。自身免疫性肝病主要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原發性膽汁性膽管炎(PBC)、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PSC)以及IgG4相關硬化性膽管炎(IgG4-SC)等,但由於缺乏特異性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指標,使得疾病早期診斷和治療面臨諸多難題。
  • 專家論壇|閆惠平:自身免疫性肝炎自身抗體的研究進展
    自身免疫的血清學檢測是診斷和治療自身免疫疾病的關鍵指標。在國內外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指南或共識中,自身抗體都是不可或缺的診斷指標之一[1-2]。利用自身抗體的靶抗原進行動物實驗或體外實驗研究是認識AIH發病機制的重要途徑。
  • 血液腫瘤治療界的「天團」——CAR-T細胞免疫治療藥物
    想要了解CAR-T細胞免疫治療藥物這個天團,我們得先來認識下它的兩名團員:CAR和T。「T」就是我們體內大名鼎鼎的免疫T細胞,它是保衛我們身體的「戰士」,專門消滅來犯的敵人。但是為了不錯殺「無辜」,大多數時候T細胞會處於沉睡狀態,只有被激活後才發揮殺傷作用。
  • 自身免疫性肝病醫生排名2.0
    徐春軍 急慢性肝炎、肝硬化、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頑固性肝腹水、酒精性肝病、B肝病毒變異的中醫治療名醫【所在醫院】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醫生概述】北京中醫醫院感染科專家,中華中醫學會肝膽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民族醫藥學會肝病專業委員會副會長,
  • 「吃掉」腫瘤細胞——裝載「CAR」的巨噬細胞加入免疫治療軍團
    而腫瘤細胞也是T淋巴細胞通緝榜上的一員,少量的腫瘤細胞會被T淋巴細胞消滅,不過如果腫瘤不斷地發展,它就可能適應我們體內嚴苛的生存環境,並學會欺騙免疫系統來保護自己。因而,以T淋巴細胞為主的免疫細胞,對腫瘤的免疫功能就失去了原有的作用,這在腫瘤的發展中稱為「腫瘤的免疫逃逸」。
  • 馬雄:《2019年AASLD關於自身免疫性肝炎診斷與治療的指南》解讀
    2019年美國肝病學會(AASLD)發布的實踐指引和指南是對2010年版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指南的更新,從而在現有證據和專家意見的基礎上為AIH的診療提供指引,並在系統回顧文獻和證據質量的基礎上為相關臨床問題提供指導。
  • 樊嘉院士:免疫微環境下肝癌的免疫治療
    會議期間,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的樊嘉院士分享了《肝癌的免疫微環境和免疫治療新策略》。 治療結果及預後差異巨大。 肝臟是免疫器官 肝臟由肝臟細胞和非肝臟細胞組成,其中肝臟細胞佔60%~80%。免疫細胞佔細胞總數的10%~20%,在維持機體耐受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 專家論壇|王建設:兒童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診治進展
    AIH患者往往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家族史[11]。約20%的患者在診斷時或隨訪期間並發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EHAD),常見的有甲狀腺炎、炎症性腸病等,應積極及時治療相關疾病[12](表1)。此外,部分對免疫抑制治療有應答的AIH-2可以是自身免疫性多內分泌腺病-念球菌病-外胚層發育不良症候群,而該病約20%~30%的病例合併AIH-2型[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