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提示
與轉基因不同,基因編輯只改變作物原來的部分基因,而不導入外源基因。儘管研發團隊和日本厚生勞動省都認為這種西紅柿「不存在安全性問題」,且對人類健康和環境都有明顯好處,但爭論和分歧實際上並沒完全消除。
一切順利的話,基因編輯的西紅柿最早或於2022年走上日本人的餐桌。
據共同社報導,日本厚生勞動省12月11日通過其銷售申請。這個由一家日本企業與筑波大學共同研發的、含抑制血壓上升成分的西紅柿,也將成為日本獲批的首款基因編輯食品。
一
12月11日的新聞發布會上,日本筑波大學教授江面浩表示,「這是用了15年時間研發出來的技術,這種產品一旦進入市場,可以解決高血壓這個當今社會的巨大問題。」
與普通品種相比,這種經過基因編輯的西紅柿含有更多營養成分——γ-氨基丁酸(GABA),其含量比普通西紅柿多達4至5倍。
據介紹,GABA是一種天然存在的非蛋白質胺基酸,是哺乳動物中樞神經系統中重要的抑制性神經傳遞物質,具有穩定情緒等功效。
而普通西紅柿生長過程中,含有一種限制GABA水平的基因。研發團隊正是使用基因編輯技術來破壞這種基因,最終增加新品種中GABA的含量。
日本厚生勞動省稱,這種經過基因編輯的西紅柿,安全性方面沒有問題,不會產生對人體有害的物質,因此不需要經過安全性審查。
研發團隊表示,將於2021年春天開始在網上銷售基因編輯後的西紅柿果苗,主要是以家庭菜園為銷售對象。
從2021年秋季起,這種果苗會大規模向農業生產者提供;最早到2022年,基因編輯西紅柿將大量出現在市場上。
二
2019年,日本厚生勞動省認定,若來自外部的基因沒有殘留,僅使原有的基因不發揮作用,就視為與以往品種改良技術同等的變化,無須審查,提交申請就允許銷售。
西紅柿是較早被批准可以使用轉基因技術的食物。這些轉基因品種含有來自其他物種的基因,而近年來有關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問題,一直是人們爭論的焦點。
與轉基因不同,基因編輯只改變作物原來的部分基因,而不導入外源基因。
對此,江面浩表示,基因編輯能大幅縮短作物品種改良時間,可以將原來需要10年的品種改良時間,縮短到約1年半。
除GABA外,西紅柿中的類胡蘿蔔素含量也相對較高。類胡蘿蔔素具有抗氧化和抗癌特性,對人類健康也十分重要。
筑波大學的研究小組也在利用基因編輯技術,增加西紅柿中複製積累類胡蘿蔔素的基因突變。
研究者認為,現代基因編輯技術不會在基因組中留下任何痕跡,而且可以在原生基因中只引入細微的變化,從而模仿自然變異。
「顯然,使用基因編輯技術可以改善多基因植物的品質性狀,並為提高不同作物的產量、保質期、營養成分和抗病性提供了一系列選擇。」江面浩表示,這對人類健康和環境都有明顯好處。
三
儘管研發團隊和日本厚生勞動省都認為基因編輯的西紅柿「不存在安全性問題」,但消費者能否接受仍是一個未知數。
此前,據日本媒體報導,東京大學對1萬名日本消費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有約55%的調查對象表示「不想吃基因編輯食品」,只有10%左右的調查對象表示「願意吃基因編輯食品」。
與轉基因食品不同,目前日本、美國等國家都沒有要求生產企業義務標識其產品是基因編輯食品。
而各國對基因編輯食品的監管也不相同。
有媒體報導,美國農業部去年發表聲明說,不會對使用一些新技術育種的農作物進行監管,其中包括基因編輯技術。美國一家公司此前已開始在美國銷售基因編輯大豆油。
但位於盧森堡的歐洲法院去年則裁定,包括基因編輯在內的基因誘變技術應被視為轉基因技術,原則上應接受歐盟轉基因相關法律的監管。
一方面爭論和分歧仍在,另一方面,日本的研究人員已經不滿足西紅柿這一個品種,正在加速把基因編輯技術運用在穀物和魚類等方面,基因編輯技術實用化的品種正在不斷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