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臘著名哲學家柏拉圖在其著作《理想國》當中借蘇格拉底之口提出:為了保證一個群體的後代始終保持在一流的水準,統治者應當採取欺騙的手段讓優秀的人儘可能多的結合,讓低劣的人儘可能少的結合。優秀父母生下的健康嬰兒應該被送到政府設立的育嬰機構進行精心照顧,而低劣的父母產下的嬰兒,或優秀的父母產下的有殘疾的孩子,都應該被秘密的遺棄。最後一點,顯然是柏拉圖從斯巴達人那裡學來的。
《理想國》書封
1935年,黨衛軍頭子海因裡希·希姆萊展開了一項名為「生命之源」的計劃:在德國以及一些被德國佔領的國家裡開設生命之源家園,召集金髮碧眼的純種雅利安女性,讓她們與黨衛軍的精英發生性關係。同時,一些合格的未婚先孕的婦女也會獲得生命之源家園的收留。懷孕的婦女和生下來的健康的寶寶在這裡都會獲得最妥善的照顧,有先天缺陷的嬰兒卻會被注射毒藥殺死或活活餓死。
海因裡希·希姆萊
《千鈞一髮》海報
1997年的美國科幻電影《千鈞一髮》正是以基因篩選作為題材的。影片設定在未來,基因檢測已經成為一項高度普及的技術了。主人公文森特(伊桑·霍克飾)是一個自然孕育的人,他一出生就被檢測出基因缺陷,有百分之九十幾的可能性會在30歲以前死亡。因此,文森特的父母又通過基因篩選的方式孕育一個比文森特更健康的孩子。由於基因上的先天缺陷,文森特自幼被當成一個病人對待,為了獲得認同,他必須比其他人付出更多的努力。即使如此,他成年後,許多好的工作機會還是對他關閉了,像他這樣基因不良的人註定只能從事低級的工作。而文森特最大的理想就是成為一名太空人。為了實現夢想,文森特與傑羅姆(裘德洛飾)秘密交換了身份。後者也是一個通過基因篩選而出生的人,擁有著優良的基因,從一出生就註定成為天之驕子,然而卻在一次事故中失去了雙腿。
在影片中,我們看到一個基因信息暴露的社會是多麼的可怕。人們很自然的會根據基因對一個人做出先入為主的評價。比起基因有缺陷的人,企業會優先招收基因優良的人。在戀愛方面也是如此,影片中有一段略帶荒誕的情節:女主人公艾琳(烏瑪·瑟曼飾)看上了文森特,就先偷了他一根頭髮(實際上是傑羅姆的頭髮)去做基因檢測,看到他的檢測結果優秀,才下定決心和他交往。在這裡,戀愛已經變得無關乎情感了,而是像牲口配種一樣。這種方式卻正是柏拉圖、希姆萊認為的繁衍後代的最合理方式。
《千鈞一髮》劇照,一群人正在檢測戀人的基因。
不可否認,基因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左右著人類的命運,但它不是唯一的因素,人類的命運還受到環境、運氣、個人的意志、努力等因素影響。其中基因、環境、運氣都是人無法控制的,只有意志和努力是掌握在人類自己手裡的。根據自己的意志選擇一個目標,然後堅持不懈的朝著它進發,這樣未必沒有改變命運的可能性。
在影片的結尾,文森特終於實現了自己的理想,飛上了太空,而傑羅姆鑽進了焚燒爐裡,將自己燒死了。二者的結局雖然天差地別,但是兩個人都拒絕了被基因規定好的命運,活出了屬於自己的人生,他們身上體現出了人之所以為人的那份驕傲。
《千鈞一髮》描繪的是基因篩選所帶來的問題。但試想一下,假如基因編輯進入了人類的生活,人們可以對後代的基因進行改造,那麼情況大概是一樣的:經過基因編輯的人會被認為是更優秀的人,更容易獲得好的生活、工作機會;未經基因編輯的人則會被認為是低劣的人,難以獲得好的生活、工作機會。
另一方面,大多數人對於「優秀」的定義非常狹隘,基因編輯一旦普及,很可能造成一部分被認為是「優秀」的基因被保留下來,一部分被認為是「不那麼優秀」或「糟糕」的基因被剔除掉。例如:今天人們普遍認為皮膚白皙是美麗的標誌之一,如果基因編輯普及,很多人是不是會剔除掉深色皮膚的基因呢?這樣人類基因的多樣性就會大大降低。但是一個物種的延續性很大程度上就是依賴於基因多樣性的,基因多樣性越高,物種越能應對多種不同的自然環境,基因多樣性太低,可能會造成物種的滅絕。如果人類濫用基因編輯,導致整個種族的基因逐漸單一化,那麼最終可能一種災害就足以毀滅全人類。
《但丁密碼》海報
最後,基因編輯還可能用來為某些瘋狂的目的服務。比如:在電影《但丁密碼》中,科學家貝特朗為了解決全球人口膨脹問題,發明了一種病毒,這種病毒進入人體後,會隨機對某些宿主進行基因編輯,使之失去生育能力。在原著小說當中,作者丹·布朗還設想這種基因編輯手段也可以應用於種族清洗。
由此可見,基因編輯是一門可怕的技術,它的威力比起核武器恐怕有過之而無不及,其研究與應用必須受到嚴格的監管。如果任由一些人隨意使用這門技術,極有可能造成無可挽回的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