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四季分明,春夏是朝氣蓬勃的綠,秋季是熱情似火的紅,冬季是孕育生命的白。現在正是秋季,山中野果有的慢慢成熟,漫山遍野五顏六色的樣子。說起救兵糧,大家腦海中浮現出的肯定會是如紅燈籠般的喜慶熱烈以及酸酸甜甜的味道。
救兵糧不同地區叫法不同,官方叫火棘,有地區叫火把果。小時候,每到秋季就會和村裡的孩子摘救兵糧來吃,一下摘一把救兵糧放進嘴裡,滋味是最好的。
救兵糧名號來源有歷史,填飽肚子不發愁
早在三國時期,救兵糧名字就被確定,有兩個傳說:一是曹操攻打張角的時候,大軍被困在山中,斷了糧食來源,有士兵在山上發現紅果能食用,因此所有士兵都摘紅果來充飢,戰爭結束後就把紅果叫救兵糧;二是蜀軍被困山中,有士兵發現紅果能食用,戰爭結束後就把紅果叫救兵糧。救兵糧在飢餓時候充饑飽腹沒有問題,能補充人體能量。
救兵糧在全球共有十個品種,其中有七個品種能在我國生長。在早先幾十年前,家裡糧食不夠吃的時候,就去山裡摘救兵糧,曬乾以後等餓的時候能填飽肚子。不過現在基本沒人再吃救兵糧,救兵糧都成了山裡小野生動物過冬必備的食物,算是物盡其用。
救兵糧新時代煥發新生機,一株幾百不是夢
如果在新時代,依然只把手機當成打電話工具,那你就落伍了,同樣的在新時代,只把救兵糧當野果,那你就落伍了。聰明人總能在別人不注意的地方發現財富,實現財富積累,就連玉米芯都有人收,也就意味著沒有什麼東西賣不出去。
單純出售救兵糧果實想賣到幾百元基本上就是天方夜譚,痴人說夢,但整株出售的話價格則能賣到幾百元。救兵糧樹是很好的景觀植物,體態好看,適合當盆景種植的救兵糧樹賣到幾百元不成問題。能賣幾百元指的肯定不是山裡的歪果裂棗,而是經過精心培育種植的。想靠山裡挖到的救兵糧樹賣出高價的話,就需要找體態好看的植株。
能預見的是評論區肯定會有人說:山上全部都是,不要錢,免費來挖。這裡需要普及兩個知識點:一是救兵糧樹條件要滿足消費市場需求,體態不佳,樹形過大的植株都是不滿足需求的,山上的樹大都無法滿足消費者對植株的條件;二是救兵糧樹市場價值的確會達到這樣價格,甚至更高,但是需要的是銷售渠道,專業種植戶都有對接長期合作客戶,並不是說有樹就能賣錢。
不同時代同種植物會有不同命運,救兵糧就是很好的例子。在以前價值可能就是破磚爛瓦,但新時代就會迸發出新價值,比如現在網上很出名的網紅,或許十幾年前在村裡就會被當成懶漢。時代不同,身上能體現出的價值就會不同,新時代讓每個有價值的個體都能發光發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