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堪稱川菜的大本營、美食之都,這裡是慢生活的代表,也是食客的天堂。在成都無論什麼季節,每一條街道都為你鋪開了長長的一溜飯館,還有擺在路邊的各式小食攤。只要留心,你就能在成都的每個角落,找到稱心的美食,體會「食在中國,味在成都」的意境。
成都小吃
成都的小吃實在太多了,數都數不過來,比較有代表的小吃有賴湯圓、治德號小籠蒸牛肉、耗子洞張鴨子、洞子口張老五涼粉、銅井巷素麵、藤椒抄手、宋嫂面、紅油水餃、白蜂糕、葉兒粑、玻璃燒賣、蛋烘糕、牛肉焦餅、珍珠圓子、黑芝麻雞油酥、「古月胡」三合泥、馬蹄糕、糖油果子、「三大炮」餈粑、肥腸粉、怪味雞塊、怪味兔丁、王胖鴨、五香滷排骨、侃膳齋棒棒雞、老媽蹄花、酸辣豆花、滴油水餃、四川涼餈粑等。
夫妻肺片
是成都知名的一道風味名菜。相傳,20世紀30年代,成都有一對夫妻經營涼拌牛肺片,由於製作精細,風味獨特,深受人們的喜愛。為區別其他的肺片攤店,人們稱其為「夫妻肺片」。想要吃到正宗的夫妻肺片,可去錦江區總府路23號的夫妻肺片總店
陳麻婆豆腐
是國家命名的一家中華老字號名店。始創於清朝同治年間,原名陳興盛飯鋪,主廚為店主陳春富之妻。陳氏所烹製的豆腐,色澤紅亮,麻、辣、香味味俱全,極富川味特色,名聞遐邇,自清末就被列為成都著名菜餚。因陳氏臉面麻痕,人們便戲稱之為陳麻婆,飯鋪也因此冠名為陳麻婆豆腐。要想吃到正宗的陳麻婆豆腐,可去青羊區青華路10號的陳麻婆菜館。
韓包子
是成都有名的小吃,由溫江人韓玉隆於1914年在成都南打金街所創。現有南蝦包子、火腿包子、鮮肉包子等品種,一直享有盛譽。
鍾水餃
創始人鍾少白,於清朝光緒年間經營水餃。1931年,開始掛出了「荔枝巷鍾水餃」的招牌,以其獨特的風味,徵服了眾多食客,從而成為了成都著名的小吃。
擔擔麵
是成都最普遍的名小吃,因過去是街頭小販挑著面擔沿街叫賣的麵食而得名。用麵粉擀製成麵條,煮熟後,舀上一勺炒制的豬肉末即可。滷汁鹹鮮微辣,香氣撲鼻,是到成都必嘗的美食。
龍抄手
類似餛飩,具有皮薄、餡嫩、湯鮮的特色,是成都小吃中的佼佼者。
雙流兔頭
起源於成都市雙流區。由一位慈祥的老媽媽創製,故又名雙流老媽兔頭,是成都美食中新創的一個品牌,已有數十年的歷史。味道麻、辣、香俱全,深受食客喜愛。
二姐兔丁
二姐兔丁店在成都很有名氣。其特色是兔丁肉多、骨頭少,作料加有二姐店的秘方配法,兔肉香鮮可口。二姐兔丁店還經營五香滷兔、紅板兔、麻辣兔及紅油雞塊、蒜泥白肉、涼拌肺片、五香蹄筋等菜餚。
老隍城傳統鍋盔
成都老隍城傳統鍋盔總店經營的鍋盔,口味多樣,風味獨特。品種有雞片鍋盔、牛肉鍋盔、蒸肉鍋盔、肺片鍋盔、素菜鍋盔等。
廖記棒棒雞
創於20世紀90年代初,已成為川菜中的一個新品牌。雞肉酥嫩,風味特別,純正的口感,鮮香的特色,在川、渝地區家喻戶曉。
川北涼粉
清朝末年,創始人謝天祿在南充渡口搭棚賣涼粉,其製作的凉粉細膩清爽,作料香辣味濃,逐漸賣出了名氣,享譽川內外。因南充位於川北地區,故名川北涼粉。
宮保雞丁
是川菜中的一道傳統名菜。由雞丁、幹辣椒、花生米等炒制而成。傳說,清朝光緒年間,四川總督丁寶楨每次宴客,便讓其家廚烹製辣子炒雞丁這道菜餚,很受客人歡迎。後來,由於他治蜀有功,被朝廷封為「太子少保」,人稱丁宮保。其創製的「辣子雞丁」,也被稱為「宮保雞丁」。
樟茶鴨子
是川菜宴席中的一道名菜。選用成都的南路鴨為主料,用樟木屑及茶葉燻烤而成,鴨肉具有特殊的樟茶香味,故名「樟茶鴨子」。其中,以成都「耗子洞張鴨子」最為出名
魚香肉絲
是一道常見的川菜。首創者為民國初年的一位四川廚師,以「魚香」調味而得名。此菜的「魚香」,由泡辣椒、川鹽、醬油、白糖、薑末、蒜末、蔥段調製而成,用於烹菜,滋味極佳。魚香肉絲這道菜沒有魚,卻具有魚香氣,堪稱川菜一絕。
傷心涼粉
是客家的風味小吃之一。每當客家人圍在一起吃飯時,會因思念遠方的親人而涕淚俱下,這就是「傷心涼粉」的出處。
成都火鍋
四川人多愛吃火鍋,並以此為待客佳餚。火鍋品種繁多,有排骨火鍋、肥腸火鍋、毛肚火鍋、酸菜火鍋,還有火鍋雞、火鍋兔、火鍋鴨等。成都著名的火鍋店有老碼頭火鍋、蜀九香火鍋、皇城老媽火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