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說是非者,必是是非人」:真正聰明的人,不會和別人講道理

2020-12-12 新咖醉文化

文|新咖醉文化

我們理解的聰明人,往往都是口若懸河,能夠在眾人之中舌戰群儒,最後通過自己的言談把所有人都收拾得服服帖帖。其實在生活中,很多事情都並非是你想的那麼簡單,聰明人的聰明,體現在事情的結果上,而不是事情的過程中。

一個人就算是展現出了聰明的樣子,但是卻發現他經受的事情,結果都是一團糟糕,那這種聰明也只不過是愚蠢罷了,真正的聰明人,首先就能夠看透事情的本質,了解到真實的人性,他們一定會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在社會中,光是靠著講道理,你是絕對要舉步維艱的。

因此想要跟別人講道理,你首先要做到接受事情結果的失敗,僅僅是獲得口才上的勝利 。成功的本質永遠都是把一件事做到了目標,而不是贏得辯論大會。真正聰明的人,絕對不會跟別人講道理,但是他們卻能夠有辦法獲得想要的成功。

糾纏不清的人

不和別人講道理,是因為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人都是糾纏不清的,他們並非是討厭道理,恰恰相反,他們比任何人都喜歡把道理掛在嘴邊,只不過這樣的道理,都是他們個人世界的道理,只能夠給他們帶來好處。

如果他們做的事情符合了某個道理,那麼這個道理就會受到他們的大加讚揚,他們也會自詡為講道理的人。可是,一旦眼前的道理對他們有所不利,那麼他們就會施展出渾身的解數,開始胡攪蠻纏,讓事情變得一團糟。

所以聰明人遇到這樣的人,一定能夠第一時間明白,道理是說不通的,那麼聰明人就會捨棄道理這條路,直接「打蛇打七寸」,不給對方任何糾纏的餘地,這便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做事方法。如果你不懂得這樣的訣竅,那麼你就會在這個事情上浪費大量的時間和經歷,反而到最後損失了自己的精力,也沒有得到任何好的結果。

戾氣十足的人

還有一種人,他們身上時常有很嚴重的戾氣,道理在他們的眼中一文不值,甚至道德都可以隨意的玩弄。他們最常見的手法就是進行人身攻擊以及侮辱,就好像是潑皮無賴一樣,想要通過自己的下作來贏得利益。和這樣的人說道理,那就是秀才遇到兵,你只能夠是自取其辱。

因此聰明人,會離這樣的人很遠,就算是迫不得已要打交道,也往往是儘量的退讓,只要不觸及原則性的問題,那麼一般來說都不會跟這樣的人一般見識。你如果想要用道理來和這樣的人爭論,那麼最好的結果都是鬧個不歡而散,更可能的情況,就是惹到你失去分寸,以至於將自己也變得和對方一樣,在蠻不講理的陣營中互相的廝殺,這就是被對方牽著鼻子走了。

我們永遠不會跟瘋狗去對著狂吠,因為不論是你贏或者你輸,都是一件很丟人的事情,我們也不會在泥潭中跟別人一較高下,因為泥潭本身就不應該是我們需要踏足的地方。

身邊的愛人

前面說的兩種人,都是生活中的負面人物,是讓人皺眉頭的,那麼在生活中,還有一種人,他們就是我們的愛人。我們經常在網上聽到一句話:「不要試圖跟女朋友講道理,除非你喜歡單身的生活」。不論是情侶還是夫妻,在生活中一切的矛盾都其實跟道理沒有什麼牽連,愛人的生氣,需要的是情緒上的安撫,並不是要你條理清晰的在她面前講課。

兩個人在一起就會有很強烈的包容性,這樣的包容性就是愛的作用,因此當對方生氣的時候,你一定要意識到對方只是在懷疑你對他的愛有所不足,這才是問題的重點。當你明白了這一要點,你就可以對症下藥,可以儘量的用感情的手段來解決感情的問題。

如果你是一個榆木疙瘩,面對對方的指責,只能夠從事實的角度上來闡述自己並沒有什麼過錯,那麼這樣的爭論只能夠讓對方覺得你對他缺少了情感,不論是男人還是女人,在情感世界中都需要安全感,這種安全感會讓人踏實,也只有這種踏實的感覺才不會讓你的情感世界中風波四起。

因此做一個聰明人,做一個真正的聰明人,不要把道理兩個字看得如同是真理一樣,這個世界上總有些事情是需要靈活的去面對 ,只有解決了根本的問題,你才能夠獲得正確的結果,而在該講道理的時候講道理,在不該講道理的時候忽略道理,這樣的做法才是人生的大智慧。

相關焦點

  • 真正聰明的人,不會輕易與人講道理
    講道理固然是好事,遇到講道理的人,也不會那麼心累。然而,我們每天所遇到的人,並非都是講道理的。很多時候,為了證明自己是對的,就會跟別人去爭論一番,說出自己的想法,試圖去道理去「打動」人。只是,當你說出一堆的道理之後,迎來的卻是對方的一堆歪理,你會發現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那就是:「你浪費很多的時間去和一個不講道理的人講道理,不如把那些時間節省下來做更多的事情。」就好比「話不投機半句多」,跟一個沒有共同語言人在一起,根本就是浪費時間。
  • 真正聰明的人,不說這5種話,遠離是非與禍患
    嘴巴就是福禍之門,我們如果能夠管控好自己的嘴巴,說話的時候注意場合和時機,儘量少說話,便可掌控住人生的福與禍。真正聰明的人,應該是情商高,他們說話的時候不只是圖自己快活,從不說以下這5種話,繼而遠離是非與禍患。1、落魄時,不說訴苦話。
  • 真正有大格局的人,不會跟別人講道理
    真正有大格局的人,從來不會跟別人講道理。大格局是一種自我的修養,是一種自我的素養能力,更是一種寬闊的胸襟。這樣的人,他們從來不會以道理相稱,從來不會時時刻刻地將道理掛在嘴邊,老是擺出一副比他人年長的姿態去訓斥別人。
  • 「閒談莫論人是非」
    人與人之間相交,更多的是靠語言來維繫情感。因此語言對於每個人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我們每天都會與人相交,而且會說很多的話。不管是與親人、愛人、朋友、同事之間,又或者是陌生人。如今流行一句話:「說話是一門藝術」。這句話要看怎麼定義,怎麼理解,不同生活階層的人,所理解的不一樣。真正懂得說話是一門藝術的人,大多是情商比較高的人。
  • 佛教:不要隨意評價別人,道人是非
    人,管好自己的嘴,千萬不要隨便搬弄是非。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每一件事都有各自的因果,我們應該去尊重別人的人生和選擇,別否定和隨意批判別人,不是別人我們又怎麼會知道別人的心酸和痛苦,管好自己的嘴,不隨便說話,守住自己的心,不隨意動惡念!
  • 俗話說「眼突鼻仰,是非難擋」,老祖宗告誡我們,儘量遠離這種人
    小時候,總是聽人說「眼突鼻仰,是非難擋」,直到最近才真正明白老祖宗這句話中所蘊藏的真正含義!眼突鼻仰,是非難擋這俗語看著像是說,眼睛凸出,鼻孔仰起的人,容易招惹是非。但是為什麼這樣的人容易招惹是非呢?其實,在老祖宗的觀察中,有這種特徵的人,一般情況都是個性非常要強的人,他們非常剛烈,不懂得中庸、柔和,一味地橫衝直撞。他們心中認定的事情,便不會改變,這種性格說好也好,說不好也不好,關鍵是個度。而且太過強硬的人,很容易和人發生爭執。這便是老祖宗所說的「是非難檔」的道理所在。
  • 《增廣賢文》說:「來說是非者,必是是非人」,你知道什麼意思麼
    她不停地問我這些年都去了哪裡,做了什麼,我也笑著一一作答,接著她又向我講了好多同學夫妻之間的事情,接著問了我閨蜜,她說特羨慕我們的感情,分開這麼多年也不怎麼聯繫,回來以後居然還能感情一如往昔。她問的也是很平常的問題,比如閨蜜現在在做什麼工作,老公對她怎麼樣之類,我也只是點到為止地做了回答,並沒有多餘說什麼。
  • 不要和這種人講道理,越講道理,越講不清道理
    這句話本身沒有錯,但你要明白,不是所有人都講道理。一、這世上最愚蠢的行為,就是和無賴之人講道理。無賴之人從來都喜歡無理取鬧,無論跟他們說多少道理,他們都無道理可言。有個高贊回答:永遠不要和他們爭辯,因為他會把你的智商拉到與他同一水平,然後用豐富的經驗打敗你。「井蛙不可以語於海,夏蟲不可以語於冰」。的確,和無賴之人糾纏,就像兩個人打賭諸葛亮和孔明是不是一個人,最後不管誰贏了,都毫無意義。
  • 聰明的男人,不會和女人講道理
    不管你在不在理,當你試圖和女人講道理的時候,你就輸了,因為你所有的道理,在女人眼裡,都變了一種味道,成為了你不愛她的證明。所以聰明的男人在戀愛當中不會和女人講道理,他們會有更好的方式,去處理兩個人之間的問題。
  • 真正高情商的人,不是從不得罪人,而是「不講道理」
    人心是複雜的,再圓滑的人都無法做到誰都不得罪,做到完美,並且越是追求完美,失去的可能就越多,人際交往之中,沒有那麼多道理與條條框框,真正高情商的人,都懂得「不講道理」。一、該翻臉時就翻臉,不怕得罪人一個人說話圓潤周到,能處處照顧到別人的感受,從來不得罪人,往往被認為是情商高,事實上,真正聰明的人,是懂得翻臉的人。《世說新語》裡記載了這樣一個「翻臉」的故事。名士管寧和華歆是東漢末年一起讀書的摯友。
  • 世界的是非對錯,永遠都是強者說的算!
    人類誇獎蜜蜂是勤勞,因為蜜蜂在給我們釀蜜,但對蜜蜂來說,這是基本需求。 所謂害蟲和益蟲,都是人類按照自己的利益標準劃分的。 因為人類是地球的統治者,所以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標準給萬物分對錯,制定秩序和規則。 這世界上的是非對錯,永遠都是強者說的算。
  • 真正懂你的人,不需要和你「講道理」
    懂她的人,不用說,他都知道她心裡的想法。真正懂你的人,不需要和你「講道理」。女人需要的是,在兩個人產生矛盾的時候,對方能給自己一個擁抱或者一個道歉,她就會選擇原諒你。而不是你選擇用冷戰的方式忽略她,無視她,這樣只會讓她心寒。
  • 這個社會最討厭的人,就是不停地給你講道理
    我們大多人都有著自己的性格弱點,我們不喜歡聽大道理,不喜歡被別人教育,被別人命令,被別人指揮的感覺。而如果你恰好是一個非常喜歡講道理的人,那麼你註定不會被別人喜歡。從情商方面來說,情商低的人通常鈍感力較差,即不懂得在恰當的場合說恰當的話,最終的結果只能是讓別人厭煩,也讓自己委屈。這種說話別人不樂意聽的人有兩種。一種是天生就不會說話,張口就得罪人,不懂得溝通技巧,說話過於直接。
  • 真正聰明的人,往往「令人討厭」
    真正聰明的人,往往「令人討厭」。1.當一個人比別人聰明一點點,別人都會嫉妒他,故意疏遠他。前天下午,和幾個同事一起聚會。在聚會之前,有人提議,一起做一個成語接龍遊戲。都是成年人了,這一刻,我們童心未泯,都對做遊戲很感興趣。同事小王,成績最好,好幾輪遊戲下來,他都沒有「卡殼」,得到了大家的「點讚」。
  • 是非在己,毀譽由人,得失不論
    是非在己,毀譽由人,得失不論。——花城《天官賜福》每個人在為別人做什麼的時候,哪怕他再心甘情願,再默默無聲,心裡也總會有那麼一絲希望,希望有一天對方能看見,我不能免俗——《鎮魂》——《某某》為遇一人入紅塵,人去我亦去,此生不留塵。——魔道祖師
  • 老話說「知事少時煩惱少,識人多處是非多」,什麼意思?值得一看
    其中俗語大多是古代勞動人民在生產生活中根據現實總結出來的,因為符合大多數人的情況,所以能流傳下來。但是,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有的俗語對於現代已經沒有價值了,而有的還能還發揮著積極的作用。今天,就讓我們來說一說俗語「知事少時煩惱少,識人多處是非多」。
  • 真正有本事的人,忍得下這三種不「如意」
    吃得了虧之人往往懂得謙遜、豁達,他們在吃虧中積累也在吃虧中爆發,真正有本事之人都知曉人生這個簡單的道理,努力和收穫往往不成正比,而一直努力則是積累,中途放棄則是半途而廢。實際上人生起起伏伏就是一個得中有失,始終有得循環往復的過程。俗人不知曉這個道理往往善於半途而廢淺嘗輒止,有本事之人則智慧通達,真正領會其中含義。
  • 逢人就說這三種話,是情商低的表現,不但遭人白眼還惹是非
    言多必失,禍從口出這個道理被歷代聖賢反覆掛在嘴上,不是說不能說,而是應該知道,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那現在大家不是都很注重為人處世,講究情商嘛,那今天我們不妨來聊一聊,情商高的人,他們都怎麼講話。第一種是嘲諷他人的話不說。
  • 「門前是非多」和「房頂炊煙少」背後的含義發人深省
    許多婦女年輕時就成了寡婦,他們無法謀生,需要生存,他們想尋求別人的幫助。有一些人因為軟弱,沒有丈夫支持,無意利用自己的言行。「寡婦門前是非多」的前半句話鮮為人知「夫房頂炊煙少」是「寡婦門前是非多」的前半部分。丈夫是失去妻子的人。所以有一個成語叫「孤獨」。從前,爐子和屋頂之間有一個煙囪,用來抽菸。在過去,當一個男人負責家務,比如做飯,他的妻子負責所有的家務,一旦他的妻子死了,沒有人會及時為他做飯,因此屋頂的煙霧較少。
  • 老祖宗識人術:常說這2種話的人不可交,別讓他的虛情假意給騙了
    曾國藩在《挺經-勤敬篇》中說:當以精己識為先,訪人言為後。是說在與人交往中,要先提高自己的識別能力,再考察這個人的言論。孔子說「不知言,無以知人也」,是說不善於分辨別人說的話,就不能真正了解一個人。所以一個人的言語很重要,一開口就能知曉這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