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聰明的人,不說這5種話,遠離是非與禍患

2020-12-18 琢磨君專欄

文章作者:琢磨君

古語有云:人生喪家亡身,言語佔了八分。

的確如此,人生的很多是非與禍患,都是因為管不住自己的嘴巴,言語不慎造成的。因此,老子在《道德經》中告誡大家「多言數窮,不如守中」,《治家格言》也說「處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醒世恆言》更是說:舌為利害本,口是禍福門。嘴巴就是福禍之門,我們如果能夠管控好自己的嘴巴,說話的時候注意場合和時機,儘量少說話,便可掌控住人生的福與禍。

真正聰明的人,應該是情商高,他們說話的時候不只是圖自己快活,從不說以下這5種話,繼而遠離是非與禍患。

1、落魄時,不說訴苦話。

從前,有隻小猴子,不小心被樹枝劃破了肚皮,流了很多血,它每見到一個猴子朋友就扒開傷口說「你看我的傷口,好痛」。它的朋友看見傷口後,都同情它、安慰它。就這樣,小猴子不停向同伴展示自己的傷口,而沒有採取自救措施,最後傷口感染,死掉了。

當你失魂落魄的時候,找身邊人傾訴,或許他們會同情你,給你一些安慰或意見,但他人依舊是不能給你提供實質性的幫助。

魯迅先生更是說:「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永遠沒有所謂的感同身受!」因為你的傷痛在別人眼中,或許只是一個笑話。

蘇秦是鬼谷子的高徒,早年遊說諸侯國多年,窮困潦倒,狼狽而回。他的家人都私下譏笑蘇秦放著好好的天地不去耕種,非要去耍嘴皮子,真是不務正業。面對家人的不理解和冷嘲熱諷,蘇秦無言以對,無比慚愧,於是閉門不出。

所以,當你人生失落的時候,千萬不要隨便找人訴苦,因為世界上壓根就沒有感同身受。反之,他人還會因為你的落魄而譏笑你,看你笑話,對你冷言冷語,繼續在你傷口撒鹽。

真正聰明的人,深知人的本性就是如此,因此不去自討沒趣,找人訴苦。成熟的人,有苦自己咽,打掉牙和血裡吞,不會輕易在他人面前展示出自己脆弱的一面。更何況,當你弱的時候,身邊的壞人最多,對你落井下石的人也多,所以說「落魄時,不說訴苦話」。

2、得意時,不說驕狂話。

老話說得好「天狂下雨,人狂滅亡」,人生本就是福兮禍兮,滿招損,謙受益。當人得意時,處於順境,往往喜歡說驕狂的話,不知道天高地厚,過於高估自己,最後找人嫉恨,惹禍上身。

韓信是劉邦的大功臣,一大半天下都是韓信打下來的,而且韓信也一直以功臣自居,目中無人。有一天,劉邦把韓信召進宮中喝酒閒談,要他評論一下朝中各個將領的才能,韓信一一點評,說那些人都不在自己的眼中。

劉邦又問:「依你看來,像我能帶多少人馬?」

韓信回答:「陛下能帶十萬。」

劉邦又問:「那你呢?」

韓信答:「對我來說,當然越多越好!」

劉邦笑著說:「你帶兵多多益善,怎麼會被我逮住呢?」

韓信知道自己說錯了話,連忙掩飾說:「陛下雖然帶兵不多,但有駕馭將領的能力啊!」 劉邦見韓信如此狂妄,心中很不高興。沒多久,劉邦的妻子呂后設計殺害了韓信,並夷滅其三族。

討人嫌離不得一個驕字,驕傲使得失敗!所以說,人生得意之時,千萬不要驕傲得瑟,不要亂說驕狂話,要不然就會埋下了禍根。

3、群處時,不說廢話。

曾國藩有句經典名言叫:群居守口,獨居守心,意思就是說:群居的時候,要儘量少說話,守口如瓶,大智若愚;獨處的時候,要管控好慾念,不要肆意妄為,儘量做到慎獨。

做人的大忌,就是話多,說一堆廢話,特別是當著眾人面譁眾取寵。知人知面不知心,一群人當中,你搞不清楚誰是敵人,誰是朋友,或許就是因為說出一句話,讓他人抓住了把柄,日後就會後悔莫及。所以說,聰明人,群處的時候,一定不說廢話,減少犯錯的概率,防止禍從口出。

4、成功前,不說大話。

有些人,剛剛立下志向要做成某件事,或者剛剛做成一點成就,就四處炫耀,幻想自己已經取得了巨大成功,思想上開始懈怠,但最後往往是事與願違,丟人現眼。

古語云:「成大功者不謀於眾,論至德者不合於俗」。也就是說:能夠成就極大功業的人,往往都是不會和眾人謀劃的;有最高品德的人,往往是不會與平常的俗人同流合汙的。

如果你還沒有成功,就放出去大話,一則會給自身太大壓力,適得其反;二則以後失敗了,容易招致他人的嘲笑。所以說,真正聰明的人,是「默默努力,悄悄拔尖 ,然後驚豔所有人」,在沒有成功前,不說許諾他人的大話,正所謂是「不輕許諾,故我不負人」。

5、生氣時,不說難聽話。

人生氣的時候,做出的決定,說出去的話,往往是不理性的,是帶有過激情緒的。所以古人告誡我們說:憂傷的時候,不要放縱自己,借酒澆愁;心中有怒氣的時候,千萬不要給他人寫信。

憤怒會降低人的智商,我們在生氣時候所說的話,往往都是很難聽的,而且事後大概率會後悔、自責。比如說,孩子調皮搗蛋,父母把孩子罵了一頓,傷了孩子自尊心,事後又後悔、愧疚,向孩子道歉。

時不時,我們就可以看到這樣的新聞:孩子在學校不聽話,學習成績又不好,父母當眾大罵責備孩子,孩子選擇走極端,結束了生命,最後父母后悔莫及。

所以說,惡語傷人六月寒,一句生氣的話,可以殺人於無形。情商高的人,不會在自己生氣的時候說難聽話,儘量讓自己情緒穩定後,再與人心平氣和地交流。

以上就是高情商的聰明人從不說的5種話:落魄時,不說訴苦話;得意時,不說驕狂話;群處時,不說廢話;成功前,不說大話;生氣時,不說難聽話。大家不妨自我對照一下,看看自己能否做到這幾點。歡迎大家在下方評論區留言互動!

琢磨君——弘揚傳統文化精髓,傳播國學經典智慧。

每天學習一點,每天進步一點!

如果您喜歡我們的國學文章,歡迎關注帳號,並在下方點讚、評論、轉發。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版權屬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 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聰明之人,不說四話
    在痛苦中,他拿起老莊的著作,回想起此前為人處事,他明白了自己的不足,說話的狂妄,太過高調,自然引起其他人的反感。柏拉圖說:「智者說話,是因為他們有話要說;愚者說話,則是因為他們想說。」聰明的人,往往會說話,一般來說,聰明人不說四話。
  • 不可親近的5種人,你若不小心遇見記得遠離,否則吃虧的還是自己
    那麼,我們的生活就是無法避免被各種形形色色的人打擾和插手幹涉的。所以,在這個世界上活著,想要更好的生存,多學習、了解掌握一些識人認人的技能,這是非常有必要的!比如,下面的這5種人,就不能去得罪他們,也不要和他們過於親近,表面之交就行。
  • 佛教:這4種話,千萬要少說,因果報應很大!
    這4種話,千萬要少說,因果報應很大!一、妄語,騙人的假話妄語,就是說騙人的假話、空話、大話。《大智度論》中講到,說妄語者會有十種果報,如口氣臭、善神遠之、人不信受、常被誹謗、人所不敬、常多憂愁、種誹謗業因緣、身壞命終、重者墮惡道等等。
  • 佛教:人近中年,不說這五種話,下半生順風順水!
    特別是人近中年之際,面臨家庭和事業的壓力,偶爾說錯話,讓生活平添了許多誤解。正如祖師所講,兩年學說話,一生學閉嘴。人近中年,不說五種話,下半生順風順水。第一種,尖酸刻薄的話。學佛修行,實際就是修證我們的身、口、意三業,使它們合乎佛理。很多時候,即便我們百般小心,說話也難做到盡善盡美,何況故意去講尖酸刻薄的話呢?
  • 男同胞要遠離「人品不好」的女人,見人會說這3種話,別上當
    在生活中,我們總是遇到各種各樣的人,而在這些人中,我們所結識和交往的人也不盡相同。當兩個人交往的時候,我們就能夠了解到他的為人和人品。有些時候,你這個人深入交往之後才知道他真正的為人,在此之前我們一直認為那是一個完美的人,但是接觸之後才發現原來他並不是自己想像的那樣。
  • 真正聰明的人,遠離三種精神窮人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過去的時候,有一個人家中已經有了三頭驢。這三頭驢,一頭勤快,一頭懶惰,一頭脾氣好,主人對此了解得一清二楚。後來他打算再買一頭驢,在市場上相中了一頭,但是不知這驢的品性,就先牽來試用兩天。
  • 佛教:不要隨意評價別人,道人是非
    說人是非就是在造業,是行惡念做壞事,口中有是非就是無知,少一些自我的主觀意見,說一些個人評論,少說一句話,眼中不看是非,口中不說是非對錯,人人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少一些自我,多一些理解,別對別人的做法指三道四,別對別人的人生妄加評判,或許你說的是對的但是別人不一定會喜歡,或許你說的是良藥但是不一定不會傷害到別人 好心不一定會做了好事,口是第一業,要守住嘴,該說的話要說但是少說,不該說的話儘量不說
  • 稻盛和夫:開口就喜歡說這3種話的人,儘量遠離,你身邊有嗎?
    而稻盛和夫之所以能做出如此偉大的成就,除了他自身的優秀,稻盛和夫還提到了淨化身邊交往的人的重要性。稻盛和夫在《心》中告訴我們:「遠離那些壞人,這是一個修心的過程,與其去叫醒一個裝睡的人,不如將時間留給自己,做一些提升自己的事情。
  • 餘生很貴,請務必遠離這4種人
    對於那些「心閒生餘事,人閒生是非」者,一定不要深交。自媒體作者冰姐姐在這方面就吃過虧,她的一位姓卞的朋友就是這樣的人。工作之餘,小卞除了刷手機,就是經常在她面前抱怨家人不好、朋友不好。剛開始時,冰姐姐還會附和幾句,勸她多記人好處;但後來聽的多了,就覺得這似乎是她的習慣,她是閒得太無聊了。有一天,一個偶然的機會,冰姐姐從另一個朋友處得知,小卞經常在朋友間說她的是非,說的還有鼻子有眼的。
  • 俗話說「眼突鼻仰,是非難擋」,老祖宗告誡我們,儘量遠離這種人
    小時候,總是聽人說「眼突鼻仰,是非難擋」,直到最近才真正明白老祖宗這句話中所蘊藏的真正含義!眼突鼻仰,是非難擋這俗語看著像是說,眼睛凸出,鼻孔仰起的人,容易招惹是非。但是為什麼這樣的人容易招惹是非呢?其實,在老祖宗的觀察中,有這種特徵的人,一般情況都是個性非常要強的人,他們非常剛烈,不懂得中庸、柔和,一味地橫衝直撞。他們心中認定的事情,便不會改變,這種性格說好也好,說不好也不好,關鍵是個度。而且太過強硬的人,很容易和人發生爭執。這便是老祖宗所說的「是非難檔」的道理所在。
  • 老祖宗識人術:常說這2種話的人不可交,別讓他的虛情假意給騙了
    年輕人要多學習在社會上的生存經驗,增加見識,慢慢就會掌握人情世故,這比讀死書還管用。宋代陸遊也在詩詞中寫到:「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所以我們要多閱人,多學習老祖宗為後人留下的識人術,不斷地總結心得體會,學以致用,就會事半功倍。下面是老祖宗教人通過言語來識別人的方法,常說這2種話的人,是不可交之人,別讓他的虛情假意給騙了。
  • 真正聰明的女人,三不管,三不說
    也正是因為這點,才能讓她在後宮的腥風血雨中,贏到了最後。其實,不管在哪裡,都不缺少真正聰明的女人,但女人最難得的智慧,不僅僅是聰明,還有分寸。人與人相處,最難得的就是有分寸,謹記這份分寸,才能讓你們的感情走得長遠。
  • 「來說是非者,必是是非人」:真正聰明的人,不會和別人講道理
    其實在生活中,很多事情都並非是你想的那麼簡單,聰明人的聰明,體現在事情的結果上,而不是事情的過程中。一個人就算是展現出了聰明的樣子,但是卻發現他經受的事情,結果都是一團糟糕,那這種聰明也只不過是愚蠢罷了,真正的聰明人,首先就能夠看透事情的本質,了解到真實的人性,他們一定會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在社會中,光是靠著講道理,你是絕對要舉步維艱的。
  • 智庫:真正聰明的人有三不說,越不說,越能積累美德和幸福
    相反,如果你少說或不抱怨,你越不說,你越積累你的美德,你就會積累更多福報。第二,不要談論揭發別人你一生中最討厭什麼樣的人?當然,那些自以為高人一等的人,會把自己放在道德之上,判斷別人的事情,更何況,這樣的人最喜歡踩著別人的缺點來展示自己,認為自己很強大,事實上這樣的人一旦摔倒,就永遠站不起來了。
  • 佛說:災禍來臨前,多有這5種徵兆,千萬要小心!
    佛家常說一句話: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人若一心行善,雖然不能馬上給你帶來福報,但是災禍已經悄悄遠離;人若作惡,雖然不會馬上面臨災禍,但是福氣已經悄悄溜走。影響一個人命運福禍的根本不在於上天或命,而是自己的德行、自己的因果、自己的業。
  • 有種人,看似聰明,其實特別不厚道,遇到要遠離
    他到年齡後,雖然不在銀幕前工作,可拜訪他的人一直都沒有斷過。無論是誰找他,他都非常的謙遜,從來不會因為自己聲望大,對人頤指氣使,也沒有把自己擺在很高的位置。但是,最終他選擇真正合作的人,卻寥寥無幾。那些喜歡佔小便宜的人,以為自己神不知鬼不覺,其實別人早就看到,不過選擇沒有捅破而已。那些喜歡耍心眼,坑別人的人,自以為無人得知,時間久了,大家心照不宣,全都猜到他是什麼樣的人。有種人,看似聰明,其實特別不厚道,遇到要遠離。
  • 曾國藩:把這3句話掛在嘴邊的人,人品不會很好,遇到及時遠離
    有人曾評價晚清名臣曾國藩:「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為師為將為相一完人」。作為「半聖」的曾國藩,不僅在官場上步步高升,戰場上能打勝仗,而且治家有方,真正做到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甚至是青史留名。在曾國藩看來,喜歡把這3句話掛在嘴邊的人,人品多半不好,遇到要及時遠離。1、人前說狂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長處,但是人外有人,你認為值得驕傲的事情,可能在別人眼中不值一提。還有些人在你炫耀的時候,可能在等你失敗落時,恥笑奚落你。
  • 「閒談莫論人是非」
    人與人之間相交,更多的是靠語言來維繫情感。因此語言對於每個人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我們每天都會與人相交,而且會說很多的話。不管是與親人、愛人、朋友、同事之間,又或者是陌生人。如今流行一句話:「說話是一門藝術」。這句話要看怎麼定義,怎麼理解,不同生活階層的人,所理解的不一樣。真正懂得說話是一門藝術的人,大多是情商比較高的人。
  • 經常說這些話的人,遲早會惹禍上身!
    說話容易,把話說好不容易,說壞話容易,但把壞話說得讓人接受不容易。有些人天生喜歡說話,就像大炮一樣,不放不快。有些人比較內向,沉默寡言,不喜歡說太多。不管如何,人活著,總會說話,但千萬別說這些話,因為經常說這些話的人,遲早會惹禍上身!
  • 會說話的人,往往具備這八種「心機」,是人聰明、情商又高的表現
    說話每個人都會,但真正會說話、說得好的人並不多,它對一個人的情商,有著很高的要求,而所謂情商高,其實也就是會說話!一般來說,會說話的人,往往具備以下八種「心機」,是人聰明、情商又高的表現。真正會說話的人,不是總說話,而是知道什麼時候該說,什麼時候不該說,什麼時候該直接,什麼時候該委婉,既不會禍從口出,也不會輕易得罪人。心機二:說話要過腦子人在說話的時候,如非必要,一般不會用言語攻擊人,但很多時候,卻會因為心直口快,而有言語之失,在無意中得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