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部侍郎孫光祀北京家中的孤狸精

2021-01-20 齊魯壹點

文 | 展恩華

上一次講道,平陰人何海宴「走進」了蒲松齡的《聊齋志異》裡。除何氏之外,還有一個平陰人出現在該書中,他就是兵部侍郎孫光祀。

孫光祀是平陰歷史上兵權最大的人。他文武兼備,自然是名聲貫耳的人物。這樣的人物,引起蒲公的關注,也是自然而然的事。

《聊齋志異》裡寫了一個狐狸鬧宅的故事,題目叫《焦螟》。為了方便大家閱讀,我直接把故事講出來。

董默庵在朝中當侍讀官。他家裡被狐精擾亂,磚瓦石沙經常像下雹子一樣從天上落下來。全家人拖老帶小紛紛奔逃躲藏,等平靜了才再出來工作。董公對此深感憂慮,於是借了司馬孫怍庭(即孫光祀)的宅子暫住,然而狐精仍舊擾亂,和在家時一樣。

一天,董公在待漏院等待上朝時,與同事們說出這件奇怪的事。有一位大臣說:「關東道士焦螟,現在內城住著,主持降妖的法術,聽說很靈驗。」於是董公就登門拜訪焦道士請他幫助降妖。焦道士用硃筆寫了一道符,叫董公回家貼到牆上。

董公回家照辦後,狐精一點不怕,拋擲磚石反而更加厲害了。不得已,董公只好又去告訴道士。焦道士大怒,親自去董府,築壇臺作法術。他作法不多時,見一個大狐趴在壇下。

董府家人受害很長時間了,早就恨得咬牙切齒,一個丫鬟上去就打了狐狸一下,這丫鬟卻忽然倒在地上氣息奄奄。道士說:「這個東西很猖獗,我都不能一下子降服它,這女子怎敢輕易冒犯它呢?」接著又說:「正好,我可以借這女子之口向狐狸問話。」便用手指著丫鬟,口中念咒,丫鬟忽地起來跪在壇下。

道士問它住哪裡?丫鬟口裡說出狐狸的話:「我是西域生的,來京城已十八輩子了。」道士又說:「這是朝廷住的京城,怎麼能容你們這些東西長久住下去?趕快走吧!」狐狸不回答。道士大怒,拍著桌子說:「你還想違抗我的命令嗎?若再遲延,道法可不容你!」狐狸這才皺起眉頭有點害怕的樣子,表示願奉教命。

道士又催它快走。這時丫鬟又倒下沒氣了,過了很長時間,才甦醒過來。接著見四五塊白團滾滾如圓球,順著屋簷滾動,一個跟著一個,一轉眼的功夫就都滾走了。從此,董公家才安定無事。

一般大家都認為,《聊齋》裡的故事,都是捕風捉影的事。的確,其故事的主人公「狐狸」,往往是玄乎又玄,跟真實相距甚遠。但不可否認,蒲公所寫故事的「舞臺背景」,卻是可以「觸手可摸」的。

故事裡的董侍讀是誰?他是咱山東老鄉董訥。董公字默庵,山東省平原縣人。康熙六年丁未(1667)科探花。歷任翰林院侍讀學士、兵部尚書、江南總督等職。

孫光祀比董訥大25歲,是叔字輩的。自然,家庭條件比較好。除了國家賜予的公房之外,也許又在一片好山好水的地方蓋了別墅。也許離開了京城,房子閒了下來。董訥家裡鬧狐狸,弄得歲無寧日,只好向孫光祀借房住。老鄉來借房,孫公自然會痛痛快快地答應下來。

可誰知,狐狸精如影隨形,跟著董公到了孫家,依舊日夜鬧個不停。沒辦法,只好請道士除妖。好在,道士術高,最終狐狸落荒而逃。

細細琢磨,這個故事不像「拆樓人」一樣,寓意那麼明確。蒲公到底要表達一個怎樣的主題,一時也難以道明。如果僅僅是一個狐仙故事,那也不是作為一個大師級作家的蒲公所為。那麼,蒲公要表達些什麼呢?

大家知道,康熙八年發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年少的康熙在韋小寶的幫助下,擒拿鰲拜,親政了。

要想弄清這則故事的根底,我們不妨打個比方。康熙假如是董訥,那麼,經常在康熙身邊胡作非為的是誰?自然是鰲拜這隻修煉了多年的老狐狸。那麼,韋小寶也就成了那個除掉狐狸的老道焦螟。

這樣一說:《焦螟》所指,就水落石出了。

所有的文學藝術,都離不開生產它的土壤。中國歷來是一個政治大國,講政治是每一個人的頭等大事。蒲公雖不是體制內的人,但政治意識還是有的。他的鬼怪文學自然也逃不出為政治服務的範疇。

「董侍讀默庵家,為狐所擾,瓦礫磚石,忽如雹落。」

試想,當年鰲拜是何等牛氣?鰲拜作惡多端、無所不為,康熙年少,只有忍氣吞聲的份。鰲拜之於狐狸,康熙之於董訥,何其相似。

「道士朱書符,使歸黏壁上。狐竟不懼,拋擲有加焉。」董受狐狸所擾,請道士幫忙。道士用書符誡之。可人家狐狸根本不怕,而且愈加猖狂。沒有辦法,焦螟只好使用了殺手鐧:「親詣公家,築壇作法。」

同樣的道理,康熙要想皇帝做得名正言順,不能只講君臣原則、祖宗規則,這些條文狗屁不當。最好有效辦法就是剪除之。

韋小寶出山,除掉了鰲拜,康熙皇位得穩;焦螟出山,除掉了狐狸,董訥生活得寧。

看來,敢於鬥爭,善於鬥爭,才是致勝的法寶。所以,鬥爭一詞仍然放在桌面上。

(本文作者三口之家,右為展恩華先生)

作者簡介:展恩華,山東省作家協會會員。先後出版散文集《精神家園的守望》、《草廬漫話》、《生命的聖宴》;詩集《平陰吟贊》;長篇報告文學《大地為鑑》《羌山見證》《鑄夢》;報告文學集《叩問大地》;長篇小說《梅莊舊事》等多部著作。長篇小說《梅莊舊事》榮獲濟南市第八屆「文藝精品工程」獎和山東省第九屆「文藝精品工程」獎。長篇報告文學《大地為鑑》(合著)山東省第九屆「文藝精品工程」獎。自有公眾號「展恩華」,歡迎訂閱。

【壹點號 山東創作中心】

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發布,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

相關焦點

  • 兵部侍郎是一個什麼職位?
    那麼兵部侍郎是一個什麼職位?兵部從根本上來說,就只是一個文職機構,它是皇帝的傳音筒,對於具體的行軍布陣,並不能直接掌調。在《職官志》中,兵部的職能描述,主要是負責基礎武官的選用,也就是徵兵,以及管理軍籍,傳達軍令。倘若你有機會回到古代做一個兵部侍郎,那明朝是一個最優的選擇,因為在之前的朝代,兵部就如同一個大家族中的小媳婦,地位低,說話不管事,沒人給正眼瞧。
  • 影視劇中常見的兵部侍郎,到底是個怎樣的職位?
    兵部的由來兵部,在古代,屬於六部之一,而六部制度始於西周,終於晚清,橫跨兩千多年歷史。因此說,兵部的主事人員,關乎到帝國的安全,因此歷代天子任命兵部官員的時候,都是非常重要的。兵部的官僚體系一般來說,六部(包括兵部)在內,最高的長官往往是尚書——比如禮部尚書、刑部尚書,兵部的最高長官是兵部尚書。
  • 兵部尚書、兵部侍郎是什麼級別的官?主管什麼?《唐六典》說得明明...
    《大唐六典》卷五 尚書兵部(節選) 唐·張九齡(撰)李林甫(注) 兵部尚書一人 侍郎二人,郎中二人,員外郎二人,主事四人,令史三十七人,書令史六十人,制書令史十三人,甲庫令史十二人,亭長八人,掌固十二人 職方郎中一人 員外郎一人
  • 大清朝的兵部尚書是從一品,相當於現在的啥官位?有實權在手嗎?
    當時的國防部長和我們現在得不太一樣,被叫做兵部尚書。這個兵部尚書呢並不是大家理解的所有兵馬將帥都歸他管,而且這只是一個職位的名字,並不是一個人,而且兵部尚書權利只是負責兵權的一小部分而已,說直白點就是參謀部的職位外加一些糧草補給後勤的工作。說到這不得不科普一下有關於這些小知識了。
  • 剛新婚一個月,就去刺殺兵部侍郎!群學社和日知會合二為一!
    在1904年冬,清政府的兵部侍郎鐵良南下巡查,軍國民教育會的會員張學濟從日本回來組織行刺活動。胡瑛跟王漢參加了他們的活動,想要在鐵良出入的路上埋放炸彈,但是沒有成功。王漢跟胡瑛不達目的不罷休,在1905年元旦後,得知鐵良要從京漢路返回京城,於是就跟蹤北上。王漢訣別新婚剛一個月的妻子,在2月中旬,他們來到河南彰德,在這裡等候從開封回京的火車鐵良。
  • 古時候的兵部尚書相當於現在的什麼職位?
    在中國古代,各朝各代都有各種機構,機構中有各種職位,上至朝堂,下至地方,形成了一套等級森嚴、嚴謹有序的官階制度,幾千年過去,現代社會也是如此,既然如此,那古時候的兵部尚書相當於現在的什麼職位呢?古時候有六部,分別是兵部、刑部、禮部、戶部、吏部和工部,隋唐時期開始設置兵部,自此,兵部尚書成為六部尚書之一,統管全國的軍事。自古以來,軍事就是一個國家的重中之重,對一個國家的發展壯大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兵部尚書的官階跟作用都不容小覷,這一點在《新唐書-百官志一》中有所記載:兵部。尚書一人,正三品;侍郎二人,正四品下。掌選武、地圖、車馬、甲械之政。
  • 趙桓命人找來紙筆,當場寫下八個字——王倫可除兵部侍郎
    趙桓命人找來紙筆,當場寫下八個字——王倫可除兵部侍郎。王倫拿著御旨下樓,率領他的一班弟子很快就將混亂不堪的內城秩序整治得井井有條。然而,王倫的官職卻沒能兌現。宰執們認為,若是太平年間,王倫屬於山野惡民,雖然彈壓亂民有功,但也不宜驟升為三品高官,最後給了個九品官銜。開封城破,王倫隨難民逃出城外。後來聽說趙構在應天府登基,王倫覺得自己是官府中人,於是來到歸德。
  • 巡撫和侍郎,誰提任總督的機率更大?
    現今提及多指明清官職,明代其為派往地方巡視監察的官員,清代則將其正式定為省級的高級職位,掌握全省軍政大權,官階從二品,若加兵部侍郎銜,則達正二品。侍郎,西漢為宮廷近侍。東漢後,系尚書的屬官中令,任滿一年為尚書郎,滿三年為侍郎。隋唐時六部掌管國家政務,每部置侍郎一名輔佐尚書管事。到了清朝,其官階為從二品。
  • 康熙年間晉城良戶村,住過兵部侍郎田逢吉,如今譽為活著的古村落
    「這裡是做過康熙經筵講官,官至戶部侍郎、兵部侍郎田逢吉的宅院——蟠龍寨侍郎府。」跟著走進連甍接棟的城堡,滿眼精美的磚雕、木雕、石雕令人痴迷,而四周響起的琅琅書聲,更讓這裡充滿迷人的人文氣息。「亦耕亦讀、亦仕亦商、亦古亦今,所有的這些,居然完美地融匯在了這個小村莊。」遊到此處,遊客不禁發出感嘆,「在這裡不僅可以觸摸歷史,還能親近自然,不僅能感知文化,更能品味鄉愁。
  • 六部中的尚書、侍郎、郎中、員外郎、主事、筆帖式都是什麼官職
    六部的官職主要由尚書、侍郎、郎中、員外郎、主事和筆帖式組成。比如,類似於現今國防部的「兵部」,本該全權負責軍事調動、命將徵伐、後勤供給、軍餉派發等,但清朝時期的「兵部」僅對軍事行政具有部分管轄權,其餘職能幾乎全部歸於皇帝,出於軍機處。
  • 古代的兵部尚書的職權是什麼?為什麼大多由文人任職?
    隋唐時期設三省六部制,六部分別是兵部、刑部、禮部、戶部、工部和吏部。其中兵部尚書為兵部之首,負責管理全國上下的軍政事務。兵部隸屬尚書省,是尚書省下面的六大主要職能部門之一。兵部下屬分為許多部門,各個部門負責不同的事務,如負責地方防務、繪製軍事地圖、負責軍事交通的規劃、負責武器裝備儲藏等。
  • 明朝兵部侍郎陳省的武夷茶緣(一)四山環繞似崇墉天池那得比芳茸
    明朝兵部侍郎陳省的武夷茶緣(一)吳斌陳省(1529~1612),字孔震,號幼溪,福建長樂人。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進士,初任浙江金華府推官(類似副市長),平反冤獄,安撫饑民,頗有政績。嘉靖四十一年(1562),升任山西道御史。
  • 古代的「兵部尚書」,相當於現在什麼官職,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樣
    閒曹,所謂「兵部無戎帳」「一飯而歸,竟日無事」。古代有六部,分別是兵部、刑部、禮部、戶部、吏部和工部,隋唐時期剛開始設定兵部,此後,兵部尚書變成六部尚書之一,統管全國各地的國防。從古至今,國防便是一個國家的頭等大事,對一個國家的穩步發展具有尤為重要的功效。因此 ,兵部尚書的官階跟功效都不可小覷,這一點在《新唐書-百官志一》中有一定的記述:兵部。
  • 古代兵部尚書,等于于現在的哪個官職?說出來你可能不敢相信
    每個部門都有自己的最高長官,稱為尚書,尚書下面有著侍郎,分別處理各部的大小事務。 權力最大的是戶部尚書,他管理著朝堂之上官員的任用和選拔,而兵部尚書卻是最重要的職位,因為兵部管理國家戰爭以及和戰事有關的一切事宜。
  • 清代的侍郎與巡撫哪個品級更高,職責更重?
    先來理清侍郎與巡撫的品級問題清代六部的官制沿襲明代,侍郎具體是指中央六部,即吏、戶、禮、兵、刑、工六部的堂官,位居尚書之下,有左、右侍郎之分。但清代在中央實行的是滿漢雙軌制,因此,各部的侍郎不僅有左、右之分,還有滿、漢之分,也就說一個部共有四位侍郎。
  • 天一閣書藏古今,兵部侍郎痴迷藏書,家族世代守護400年……
    前塵往事兵部侍郎痴迷藏書之趣▲ 圖為範欽像其一生酷愛藏書。為官多年,每至一處,便廣搜當地文獻。南北七閣:文淵閣,位於故宮太和殿;文源閣,位於北京圓明園;文津閣,位於承德避暑山莊;文溯閣,位於瀋陽故宮;文匯閣,位於揚州大觀堂;文宗閣,位於鎮江金山寺;文瀾閣,位於杭州西湖孤山。
  • 明朝北京有個中央機關,南京也有個中央機關,南京的中央機關幹啥
    14 21年正式遷都北京,從此大明王朝形成北京和南京的兩京格局。其實,兩京制度並非明朝的原創,東漢的洛陽和西京長安,唐朝的長安和東都洛陽,北宋的開封和洛陽,均是兩京並存。但明朝的詭異之處在於,不但有北京和南京兩個中心,且在兩地分設兩套幾乎一模一樣的官僚機構。那麼,既然北京已經有一套政府機構,南京那套同樣的政府機構,又幹什麼呢?
  • 古代趣味官職名稱,政務官——侍郎、令尹和巡撫是多大的官?
    【參知政事】唐貞觀十三年(639),以尚書左丞劉洎為黃門侍郎、參知政事。其後,非三省長官而加此銜者為宰相。北宋乾德二年(964)置為副宰相,輔助宰相處理政事。元豐改制時廢,南宋恢復。遼中書省置,西夏亦置。金尚書省置,與左、右丞合稱為執政官。
  • 明朝開國功臣善終者寥寥無幾,此人乃兵部尚書文武雙全,全身而退
    原題:《文武雙全的明初兵部尚書樂韶鳳 | 秦德著》明代全椒載入《明史》中的人物,首推文武雙全的兵部尚書樂韶鳳。樂韶鳳,字致和,一字來儀(《明史》為「舜儀」),安徽全椒人。不久,又升任兵部侍郎,晉升為兵部尚書,與中書省、御史臺共同制定「教練軍士法」。洪武六年秋,改授翰林學士,由武轉文,與承旨詹同一起釐考注釋「先師樂章」。同年九月,任曆書推纂官,後又作「迴鑾樂歌」。洪武八年三月,因當時語言過雜,舊韻多起於江南,朱元璋命令樂韶鳳制定全國性的統一聲韻,樂韶鳳用中原雅音正之,取名《洪武正韻》,成為中國音韻學史上的巔峰巨製。大明開國之初,禮制久荒。
  • 在清朝侍郎和巡撫同為二品大員,那麼誰的地位更高,權力更大呢
    其中,總督管理兩三個省的軍務、河務、糧務等工作,一般掛都察院右都御史或者兵部尚書頭銜,屬於從一品或者正二品官。巡撫一般掛協辦大學士、內閣學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禮部侍郎等頭銜。巡撫是全省的一把手,實際權力很大,侍郎僅僅是一個部的二把手或者三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