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中文又稱"梵谷",荷蘭後印象派畫家,深深地影響了二十世紀藝術,尤其是野獸派與表現主義。
他最著名的作品多半是他在生前最後二年創作的,是梵谷深陷於精神疾病中而創作的,最後在他37歲那年將他導向自殺一途。
然而,梵谷在與弟弟提奧的往來書信中,明明白白地寫著自己患有癲癇病。神經病學家法碧安·皮卡德等人認為,這些書信公開後,「梵谷患有癲癇一事不再具有爭議」。1889年5月9日,梵谷在法國聖雷米精神病院入院接受治療,醫師的問診記錄顯示,梵谷「出現急性狂躁發作,並伴有幻視和幻聽,導致患者出現自殘行為,割掉自己部分耳朵……根據上述這些症狀,我認為,梵谷先生有癲癇發作症狀,發作間歇期較長。」
1888年2月,梵谷離開喧鬧的都市,隻身來到法國南部的田野。他立刻就陶醉在了這裡熾烈明麗的陽光和一望無際的原野中。梵谷寫給弟弟的書信越來越多,雖然信很長,但內容很明晰,同時,也是在這個時期,梵谷創作出數百幅油畫與素描。
通過這些書信可以發現,一位癲癇患者的生活充滿了不確定性,以及癲癇對患者精神狀態的影響。幾個月後的10月5日,梵谷似乎特別擔心,如果自己再次在公共場合發作,會帶來嚴重後果。他寫信給弟弟說,非常想認識這個鎮上的醫師,他說道,「這樣一來,一旦出事,就不會落入警察的手中,也不會被送到瘋人院去了。」
這一年的年底,被太陽灼烤了將近一年的梵谷再也忍受不了陽光的熾烈,一種不可遏止的躁動攫住了他的靈魂。他手拿一把剃刀,在田野裡四下巡行。他的朋友高更此刻就在他的身旁,他衝向了高更。但是在高更冷靜的目光下他退縮了,突然間,他揪起了自己的右耳!可憐的梵谷的右耳朵,在鋒利的剃刀下離開了那個已經瘋狂的頭顱。
沒有一個人知道,這個他們眼裡的瘋子,就是人類世界最偉大的畫家梵谷,就是在這個時期,就是在這片美麗的田野,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油畫作品《向日葵》誕生了!
幾十年來,藝術史學家、評論家、心理學家和神經病學家這些專業人士與非專業人士一起,對梵谷的作品不斷揣測,想要找出他的藝術創作和他的內心之間的聯繫,但最終在他們看來,梵谷不過是一個瘋瘋癲癲、食不果腹的藝術天才,而他的作品,無論是畫面起伏、躍動以及色調明亮的油畫,還是畫面激烈、打旋的素描,都顯示他內心的發瘋狀態。
然而,雖然癲癇患者的生活困難重重,但是,梵谷的遭遇確切地告訴我們,癲癇患者並不會失能,所以,人們常說,「看看梵谷,看看愷撒,再看看塔布曼,他們依然能有所作為」
維蘭努亞·拉瑪錢德朗是一位傑出而有趣的行為神經病學家,他認為,梵谷因為患有癲癇而獲得了一項優勢。他在《藝術中的科學》中,提出了一種理論:其實,顳葉癲癇發作時,梵谷眼中的視覺對象,與腦內負責衡量視覺對象情感意義的腦區之間的神經聯繫反倒容易增強,這些腦區包括梭狀回面孔識別區、杏仁體、伏隔核等。對視覺對象的關注程度和情感反應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