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蒙古大營舉辦蒙古族傳統祭火儀式喜迎小年
本網訊 1月17日是農曆臘月二十三,中國北方傳統的小年,也是蒙古族一年一度的傳統祭火節日。當日晚上,蒙古大營舉行了蒙古族傳統祭火儀式,吸引了眾多的攝影家及食客參加,共同感受蒙古族傳統文化和習俗。祭火儀式上,全國蒙商會執行秘書長、資深媒體人宋和平宣布祭火儀式開始,主祭師誦讀《祭火詞》後,在蒙古大營總經理劉海龍的引領下,來賓們把酒、奶食品等祭獻物放進燃燒的火灶裡,祈求火神賜福,保佑國泰民安,保佑五穀豐登、六畜興旺、幸福安康。來賓和身著盛裝的蒙古族群眾圍著火灶將奶食品等祭品敬獻給火神。伴隨著優美動聽的音樂,來賓們圍著火神跳起了安代舞。
-
中國·鄂託克前旗第四屆聖火文化節暨冰雪那達慕之盛大祭火儀式...
1月29日,中國·鄂託克前旗第四屆聖火文化節暨冰雪那達慕之盛大祭火儀式在聖火文化公園如期舉辦。來自內蒙古、新疆、甘肅、青海、錫林郭勒盟、興安盟、阿拉善盟等地的幾萬人齊聚聖火文化公園,祈福草原風調雨順,人民安居樂業,各項事業繁榮昌盛。祭火,是蒙古族的一種古老傳統習俗。
-
蒙古大營臘月二十三祭火儀式盛大舉辦
1月17日是農曆臘月二十三,這一天是北方的小年,也是蒙古族一年一度的傳統祭火節日。為此,蒙古大營舉辦了盛大的祭火祭灶儀式。在蒙古族祭火儀式上,全國蒙商會執行秘書長、資深媒體人宋和平宣布祭火儀式開始,主祭師誦讀《祭火詞》後,來賓把酒、奶食品等祭獻物放進燃燒的火灶裡,祈求火神賜福,保佑國泰民安,保佑五穀豐登、六畜興旺、幸福安康。來賓和身著盛裝的蒙古族群眾圍著火灶將奶食品等祭品敬獻給火神。隨後,來賓們圍著火神跳起了安代舞。
-
蒙古族傳統祭火儀式:是冬季的一場盛宴,匯聚國內外的關注者
服飾禮儀、祭火儀式,冰雪運動,點燃了烏蘭察布草原人民迎接新春的熱情,也點燃了來自四面八方攝影人拍攝蒙古草原風情、冰雪運動攝影的創作激情。曾幾何時,那察哈爾在中國近代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位置。察哈爾部是蒙古族最著名的部落之一,歷史上號稱蒙古中央萬戶。正是由於特殊的歷史地位至今依然保留著蒙古族的地域文化和民族習俗。
-
【「火」了察右後旗】火山、祭火、熱情似火……
火山、祭火、察哈爾民族熱情似火…… 「聖火寄深情,冰雪迎新春」在這個即將到來的新春佳節到來之際,烏蘭察布又「火」了一把。 阿斯爾,是古代蒙古族的宮廷音樂,2011察右後旗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阿斯爾音樂之鄉」, 2014年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網絡述年】察哈爾右翼後旗蒙古族第八屆傳統祭火儀式精彩剪影
【網絡述年】察哈爾右翼後旗蒙古族第八屆傳統祭火儀式精彩剪影 2020-01-19 20: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冰雪那達慕,草原變雪原,內蒙古的冬天更加熱鬧
「那達慕」大會是蒙古族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在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壯的季節舉行的「那達慕」大會,是人們為了慶祝豐收而舉行的文體娛樂大會。「那達慕」大會上有驚險刺激的賽馬、摔跤,令人讚賞的射箭,有爭強鬥勝的棋藝,有引人入勝的歌舞。賽馬也是大會上重要的活動之一。
-
蒙古族說唱藝術家拉西敖斯爾「不忘初心 傳承民族文化」
老人家慢慢打開話匣子,講述他與蒙古族藝術瑰寶的故事。 蒙古族藝術瑰寶:格斯爾、烏力格爾、好來寶 拉西敖斯爾提到的琶傑是蒙古族著名說唱家,1902年出生在內蒙古通遼市扎魯特旗地區,於1962年辭世。 「琶傑老爺子是62年走的,(《格薩(斯)爾》)我傳承得不太好。」拉西敖斯爾謙遜地說,「為了搶救它,我就培養我的學生,我的學生說得挺好。他們好來寶寫得多,也說得多。扎魯特旗是蒙古族說唱藝術——烏力格爾和好來寶的發祥地。請你們幫忙多宣傳。」現已退休的拉西老師仍在文化傳承上發光發熱,擔任當地小學的文化顧問,親自為小學生藝術團的演出編寫詞曲。
-
蒙古族的宗教信仰
蒙古族的宗教信仰他主持傳統儀式,代氏族成員求兒、求女、求五穀豐登、人畜兩旺,為氏族成員治病等。在早期,則參與解決部落的重大疑難問題,直至決定首領的繼承,戰爭與和平等。成吉思汗就曾設置「別乞」(教長),專門管理薩滿事務。
-
內蒙古音樂人改良「火不思」 助力蒙古族第一彈撥樂器走向世界
內蒙古自治區音樂人阿西達對改良後的「火布斯」,愛不釋手。阿西達是內蒙古著名的音樂製作人,他向記者講述了改良這個樂器的初衷:「我自己從事蒙古族音樂製作已經有20幾年了。當看到我們蒙古族的彈撥樂器因為種種問題無法與蒙古族音樂一同登上國際舞臺時,非常遺憾,作為蒙古族的音樂人,我覺得我有能力更有責任去完善它。」
-
胡畢斯哈拉圖和他的蒙古族情結
蒙古族書法、馬頭琴、蒙古木雕、蒙古族皮畫……走進胡畢斯哈拉圖的工作室,一股濃濃的民族風撲面而來。胡畢斯哈拉圖是包頭市蒙古族學校的美術老師。今年50歲的他在教育一線已經工作了28年。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把蒙古族文化更好地傳承下去。
-
蒙古族服裝服飾藝術節 樹立蒙古族服飾「國際範兒」
【解說】9月26日,第十六屆蒙古族服裝服飾藝術節暨蒙古族服裝服飾大賽在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開幕。來自俄羅斯布裡亞特共和國、蒙古國、卡爾梅克共和國等國外蒙古族服服飾裝代表隊以及國內多地少數民族代表隊,在這裡共同展示多姿多彩的服裝服飾文化,為蒙古族服裝服飾邁向國際前沿時裝領域助力。同時繽紛多樣的蒙古族服飾也吸引著各國嘉賓的目光,並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評。
-
「美人日記」祈禱安康 NO.623
所以,要出局反觀自己,不被思想霸權綁架,建立穩定的自我金剛結構,回歸到我們中華文化中先人樸素的智慧。「賜也賢乎哉?夫我則不暇。」少管閒事,多關注自己家人的安康,獨善其身,就是對社會最大的貢獻。唐小米 2021.1.12-1.13大概祈禱說的是一種祝福吧。如若單純的祈禱能有用,那就不需要努力了。
-
為了傳承逐漸被人遺忘的蒙古族傳統體育項目「布魯」,他努力了30年!
1991年在第四屆全國少數民族運動會中,布魯屬於表演項目,白東升獲得銀牌,表演二等獎; 1995年,在內蒙古自治區第三屆民運會中,白東升取得布魯擲遠冠軍; 1997年,內蒙古自治區成立50周年大慶上,白東升又以布魯擲遠129.20米的好成績打破了原錫盟人姚軍保持的104米的記錄,取得冠軍;
-
中國蒙繡:針為筆 線為墨 勾勒一幅文化傳承長卷
中新社興安盟8月2日電 題:中國蒙繡:針為筆線為墨勾勒一幅文化傳承長卷 中新社記者 張瑋 「中國手工刺繡是『一帶一路』人文相交、民心相通的獨特紐帶,又是一張獨特的『文化自信』名片。」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宣傳部部長白玉剛在首屆中國手工刺繡傳承創新大會上如是說道。
-
...牧民幸福生活——關於察右後旗烏蘭哈達蘇木阿達日嘎嘎查的調研…
依託資源,建設特色村寨 阿達日嘎嘎查擁有獨特的文化旅遊資源,集草原秀美風光與特色民族文化於一身。烏蘭哈達火山群中有5座「大而美」的火山位於阿達日嘎嘎查境內。美麗的烏蘭哈達火山草原是火山地貌和綠色草原相融合的特色旅遊資源。同時,嘎查擁有別具一格的蒙古族群居村落,豐富多彩的蒙古族傳統文化和民風民俗,呈現出濃鬱深厚的民族文化特色。
-
蒙古族的茶文化
蒙古族飲用奶茶的方式禮節、象徵寓意,奶茶在待人接物過程中的橋梁作用、與奶茶相關的禁忌習俗,既是蒙古族特色茶文化中的重要內容,也是民族精神文化財富,值得我們保護、弘揚、傳承。蒙古族熬製奶茶的工藝技術傳承至今,成為寶貴的民族文化遺產。各地區蒙古族熬製奶茶的方法雖然有差異,但基本工序相同。人們在熬製茶之前先要貯茶、劈茶:將青磚茶放在陰涼乾燥處保存,使用之前要將磚茶劈成塊狀,放在木製容器裡。如今,市場上有大塊磚茶,也有巧克力塊狀的小塊磚茶,有獨立包裝的青茶,方便現代人們使用。各式磚茶、奶茶粉,見圖1、圖2、圖3。
-
第十七屆內蒙古服裝服飾藝術節開幕
郭惠超 攝中新網通遼11月12日電 (記者 張瑋)11日晚,第十七屆內蒙古服裝服飾藝術節在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開幕。來自全國各省(自治區)的88支蒙古族服裝服飾代表隊一展「穿在身上的歷史」。圖為開幕式現場。 郭惠超 攝蒙古族長期生活在塞北草原,蒙古族服飾以袍服為主。
-
商丘火神臺廟會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王平 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 劉夢珂 通訊員 沈志遠 謝麒麟12月22日,記者獲悉,商丘火神臺廟會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是本次入選名單中河南省民俗廟會類唯一一個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