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藏南地區氣候具有多樣性,降水量充沛,物產豐富,是西藏的江南,祖國的寶地。我們國家經過40年改革開放,經濟實力大為增強,科技水平顯著提升,特別是在修路、架橋、打隧道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從技術層面講,完全有能力打通喜馬拉雅山隧道,來改善藏南地區的交通狀況。雖然多雄拉隧道已經貫通,但有必要繼續在南邊挖隧道,已便備用。
【正文】
最近,我國十四五規劃中,提到在雅魯藏布江下遊地區開發水電資源,總裝機容量達到6000萬千瓦,相當於3個三峽電站,不僅每年可提供3000億電,解決我們能源短缺問題,還能在雨季,起到防洪的作用。但目前面臨的是藏南地區交通落後,到墨脫只有經過波密一條公路,而且山陡,路險,經常滑坡,堵路,開發藏南地區,解決交通問題應是最首要的問題。
林芝公路概況
藏南地區大部分屬於西藏林芝市,少部分屬於山南地區。
林芝市位於西藏東南部,面積11.7萬平方公裡,比江蘇省面積還大,總人口23.10萬,平均海拔3100米,號稱西藏江南。下轄巴宜區、米林縣、波密縣、工達布江縣、墨脫縣、 察隅縣、 朗縣等縣區。
全長409公裡的拉薩至林芝的高速公路已經於2017年10月通車,成為西藏首條高速,對改變林芝的經濟、交通狀況均有好處,但波密至墨脫的公路僅117公裡,一直是修修補補,該路段坡陡路窄,又處於雨林地區,經常發生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路面很容易損壞,橋車難以通行。
設計三條公路隧道穿越喜馬拉雅,改善藏南地區交通狀況
藏南地區的情況大家都知道,我在此不再贅述。我們目前唯一要解決的,就是通向藏南地區的交通問題,如果這個問題解決了,其它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第一條隧道,大致可以從丹娘鄉, 沿溝進入雪山腳下,海拔3400米左右的地方,開挖隧道,穿過雪山,在喜馬拉雅南坡海拔2800米的地方,大約10公裡出隧道,然後沿著山溝,開建河道加橋高速公路。雖然南坡很陡,從海拔2800米的地方到海拔600米的地方,坡比超過10%,考慮到山坡路段,通過兩到三個盤道降低坡比至5%以下。那麼這條道路修好後,林芝到墨脫的路程,將比繞道波密縮減一半。
第二條隧道,從米林縣城東邊的山溝進入到海拔3200米左右的地方,開挖隧道,穿越喜馬拉雅大雪山,在南坡2400米左右的地方,大約18公裡出隧道,然後沿山溝,開建河道加橋高速公路。這條道隧道要長一些,但坡比可能要小一些,到墨脫的距離又要遠了一點點。
第三條隧道,從米林縣城西,沿扎貢溝一直前進,到雪山腳下,海拔3200米左右的地方,開挖隧道,穿越喜馬拉雅大雪山,在南坡2800米左右的地方,大約3公裡出隧道,然後沿著山溝,開建河道加橋高速公路。這條隧道最短,但南坡坡更陡,施工更難,到墨脫的距離比第一、第二都要遠一些。
以上三個隧道路徑,第一條可能性比較大,如果選擇第二、第三條,必然會引起對方的強烈不滿,甚至引發衝突。第一條在我實際控制範圍之內,應首選,然後再逐步向南滲透。
大家還有什麼要說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