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談|易地搬遷,決戰世界之巔

2020-12-24 新華社新媒體

易地搬遷,決戰世界之巔

半月談記者 王炳坤 趙一鴻

10月15日,國務院新聞辦在拉薩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西藏自治區脫貧攻堅基本情況。作為我國唯一一個省級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脫貧攻堅以來,西藏累計實現62.8萬貧困人口脫貧,74個貧困縣區全部摘帽,創造了世界之巔的減貧奇蹟。

作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關鍵之舉,近年來西藏實施超大規模的易地扶貧搬遷行動,佔農牧民總數近10%的貧困人口挪窮窩、換窮業,在生活走向小康的同時,也為雪域高原優化發展空間、保護生態環境、保障國土安全等帶來多重效應。

1

走出貧困死循環

在村手工合作社裡,40歲的達吉正用略帶彎曲的手指配合著纏繞一卷卷羊毛線。達吉是西藏當雄縣羊八井鎮彩渠塘村村民。3年前剛搬到這裡時,她因嚴重風溼病常年臥床。如今走出家門的她感慨:「生活終於有了一道亮光!」

彩渠塘村是西藏對風溼病患者實施精準扶貧的一個集中搬遷安置點。2017年,那曲、阿里、昌都3個地市的150戶貧困戶分4批搬到這裡,全村683口人中,患有風溼性、類風溼性關節炎的就有204人。

在地熱資源豐富的彩渠塘村,達吉在康復中心接受藥浴、熱敷、放血、針灸等治療,加上溫泉療養,病情慢慢好轉。同她一樣,丟掉雙拐,離開輪椅的村民越來越多。

在西藏自治區藏醫院風溼病防治研究羊八井基地,彩渠塘村的村民在接受常規檢查 晉美多吉攝

在平均海拔超4000米的西藏,人們無時無刻不在與高寒、缺氧作鬥爭。一些地方高原疾病多發,要想改善生活,發展生產,更是難上加難。

全面小康,一個都不能少。在黨中央指導和社會各界幫助下,西藏以前所未有的魄力實施易地扶貧搬遷。

在昌都市一些地方,長期沿金沙江而居的三巖(藏語巖山環繞、地勢險惡的意思)群眾,幾乎陷入「越貧窮越封閉,越封閉越貧窮」的死循環。2018年5月,西藏啟動三巖片區跨市整體搬遷,1.1萬三巖群眾迎來人生轉變。

那曲市雙湖縣,中國海拔最高縣。這裡平均海拔超過5000米,空氣含氧量僅為內地的40%左右,每年超過200天刮8級以上大風。特殊的自然地理環境,使得這裡貧困發生率高達35.67%,人均壽命僅為58歲。針對類似困難,西藏作出極高海拔地區生態搬遷的決策,除了已搬遷的雙湖群眾,西藏計劃用8年時間,對日喀則、那曲、阿里3個地市20個縣、97個鄉鎮的13萬餘名群眾實施搬遷。

截至目前,西藏已建成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960多個,26.6萬名貧困群眾喬遷新居。

2

勞動就業創造美好生活

在山南市貢嘎縣森布日搬遷安置點,一座座藏式小院錯落有致,新建的九年一貫制學校教室寬敞,商業街裡超市、郵局、銀行、餐館等一應俱全。

從雙湖縣措折羌瑪鄉搬遷來的71歲老人羅達瓦對半月談記者說:「搬到這裡,用水用電都很方便,孩子在家門口就有學上,老人有了病也不用跑上百公裡路就醫,比過去幸福太多!」

西藏自治區發展改革委地區振興處處長巴珍介紹,全區統籌整合各類資源,多渠道籌措資金,不斷改善搬遷安置點的住房條件,提高配套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的水平,努力為貧困群眾創造更好生活環境。

除此之外,西藏在易地扶貧搬遷中努力做到挪窮窩與換窮業並舉,安居與樂業並重。通過發展產業、技能培訓、組織轉移就業等措施,讓貧困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目前已有12.3萬易地扶貧搬遷貧困人口實現就業,佔西藏有勞動能力人數的87%。

兩年前,地處極高海拔的那曲市尼瑪縣榮瑪鄉整體搬遷,1102人來到位於拉薩西郊的噶衝村安置點。在這裡,各級政府整合了5000多萬元的扶貧資金,發展牧家樂,新建犛奶牛養殖場、扶貧門市房和扶貧停車場等。「我們把安置就業放在搬遷後續工作的首位,通過技能培訓,組織鄉民前往附近的象雄美朵景區表演舞蹈、馬術等,目前已轉移就業403人。」隨遷的榮瑪鄉鄉長肖紅強說,未來這幾個扶貧產業穩定運營後,榮瑪鄉勞動力有望全部實現在家門口就業。

同在拉薩城西的柳梧新區昌樂苑安置點,從昌都搬遷而來的三巖群眾也忙碌了起來。42歲的扎西羅布從前在家裡家外都很少幹活,如今在社區幹部的反覆勸說下,他和十幾名三巖漢子拿起掃帚,前往市政環衛公司上班。扎西羅布說,該給的政府都給了,未來的美好生活,還靠我們自己創造。

3

構築三道屏障,「搬」出多重效應

從高寒遠山到河谷城鎮,貧困群眾不光居有定所、病有所醫、生活便捷,也在創造更多可能。

四季吉祥村位於雅魯藏布江畔,是曲水縣的一處貧困戶搬遷安置點。來自曲水縣白堆村的洛桑念扎告訴半月談記者,過去家裡孩子多,妻子患病,全家人守著山溝裡的10畝旱地和幾十頭犛牛,日子過得格外艱難。搬到現在的新家後,洛桑念扎在村幹部幫助下,發動村民承攬荒山綠化、苗木種植等業務。如今他不僅自己擺脫了貧困,還成了全村致富帶頭人。

在洛桑念扎看來,挪出窮窩,機會自然就來了。事實上,這場涉及數十萬人口的易地搬遷不僅夯實了民生屏障、推動了當地經濟發展,還在世界屋脊上構築起生態安全屏障和國土安全屏障。

搬遷前,地處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的尼瑪縣榮瑪鄉生態環境脆弱,全鄉保有的6萬多頭牲畜,不可避免地對草地生態造成破壞。搬遷後,鄉裡的牲畜量降至6300餘頭,共退出草場357萬畝。

榮瑪鄉政府往北50公裡,曾是牧民佔堆家的草場。早年,為了方便放牧,佔堆花費上萬元,用鐵絲搭建起圍欄,圍起一萬畝草場。這片草場是藏羚羊遷徙活動的重要區域,每年都有野生動物因掛網傷亡。如今,圍欄全部拆除,佔堆高興地說,草原本來就該還給野生動物。

在這場搬遷中,西藏堅持宜耕則耕、宜林則林、宜草則草的原則,因地制宜實施舊宅基地整治,加快拆舊復墾土地的確權頒證。據西藏自治區發展改革委統計,截至今年6月底,全區已拆除舊房8183戶,復墾復綠5491戶,有效緩解了生態承載壓力。

與易地扶貧搬遷相結合,近年來西藏大力推進邊境小康村建設,翻天覆地的變化也吸引越來越多人搬遷入住,合力建設和守護神聖國土。

一個多月前,一輛輛卡車駛入山南市錯那縣卡達鄉,邊境小康村多塘村迎來了一批新居民。邊巴旺久是第一批自願報名的搬遷者。他說:「家是最小國,國是最大家。黨和國家關心、關懷我們,我們願用生命守護好祖國的一草一木。」

(完)

相關焦點

  • 決戰衝刺 決勝脫貧┃滿滿幸福感 蘭坪縣易地扶貧搬遷各族群眾心裡話
    2020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蘭坪脫貧攻堅已經到了決戰決勝的最後衝刺階段,即將迎來「迎大考、交答卷、交總帳」的歷史時刻。,是解決「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問題的根本之策。當前,我縣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已經從搬遷入住逐步向後續扶持轉移階段過渡發展,從「搬得出」逐步向「穩得住、有就業、能致富」轉變。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 易地搬遷見聞①】葉城縣阿克塔什鎮:眼前的...
    2018年,葉城縣投資8.4億元,建成全疆最大的易地搬遷安置區,解決了「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問題。 馬甲兵攝  編者按  新疆一些交通閉塞、貧困落後的地方,「一方水土難養一方人」,易地扶貧搬遷就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根本途徑。
  • 半月談|決戰脫貧,是一部時代史詩
    決戰脫貧,是一部時代史詩半月談評論員 張曦「大涼山整體擺脫貧困」「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省級行政區告別絕對貧困」「中國貧困人口最多省貧困縣『清零』」……來自四川、廣西、貴州等多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相繼傳來捷報,我國所有貧困縣全部正式退出貧困序列。
  • 遵義市習水縣易地扶貧搬遷成效顯著
    近年來,遵義市習水縣堅持把易地扶貧搬遷作為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關鍵性措施,堅持高位謀劃,高強度推進,舉全縣之力,在群眾自願的基礎上,以「應搬盡搬」為原則,圍繞「搬得出、穩得住、有事做、能致富」的搬遷脫貧目標,精準摸排搬遷對象,科學編制搬遷規劃,精心制定搬遷方案,全力加快項目建設,突出協調解決重大事項
  •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之五:強化易地搬遷後續扶持
    近年來,我區積極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工作,一批又一批像凱姆拜爾·喀日這樣的貧困農牧民從高原深山和沙漠腹地搬遷到綠洲、平原,住進了國家和地方政府補貼的安全住房。2019年底,我區全面完成「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任務,40146戶16.94萬人喜遷新居。易地扶貧搬遷的完成,僅僅是讓困難群眾搬出「窮窩」的第一步。
  • 校地共建追夢橋 貴州民族大學助力易地扶貧搬遷「後半篇文章」
    貴州民族大學團委負責人表示,今年是脫貧攻堅的決戰決勝之年,作為中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貴州世代貧困的宿命正在被徹底改變、絕對貧困的標籤正在被徹底撕下,千百年來的絕對貧困問題即將歷史性地劃上句號。共青團作為黨的助手和後備軍,積極投身脫貧攻堅主戰場,重任在肩,義不容辭。
  • 河南南召縣易地搬遷群眾生活樂陶陶
    更讓王自貴消除後顧之憂的是,通過易地搬遷聯合黨支部的貼心幫扶,他被安置為社區保潔員,有了一份穩定的工作。今年40歲的馬明東和王自貴一樣,都是從20多公裡外的大山搬遷而來。對於馬明東來說,易地搬遷給他帶來的變化可謂翻天覆地。原來馬明東一家住在白土崗鎮養馬坪村深山溝,十年九旱,莊稼廣種薄收,連生活用水都成問題。以前總是發愁找不到掙錢門路,日子過得窮苦。
  • 瀘縣易地扶貧搬遷戶的幸福生活
    一棟棟新房,一處處產業,一張張笑臉,透露出易地扶貧搬遷戶幸福生活的甜蜜。「搬遷後,我的田承包給別人養魚,兒子外出務工,加上低保、新農保,日子比原來好多了。」談起自己的搬遷生活,臉上露出幸福地笑容。周堰村安康公寓的生活是瀘縣易地扶貧搬遷戶的一個縮影。安置點選址是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成敗的關鍵。瀘縣探索出了四種安置方式,由搬遷戶自願選擇。
  • 東鄉縣「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全面建成
    「十三五」以來,東鄉縣堅持把易地扶貧搬遷作為推進「五個一批」、實現貧困群眾「挪窮窩、換窮業、拔窮根」的重要舉措,搶抓政策機遇,壓實主體責任,州縣鄉村四級聯動,超常舉措促進度,完善配套提服務,多元產業穩增收,保質保量完成了5255戶28023人「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工程。
  • 縣領導到花江鎮調研易地扶貧搬遷工作
    4月14日,縣委副書記韋鋒到花江鎮蓮花村調研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縣委常委、花江鎮黨委書記白忠明參加調研。韋鋒與村支兩委人員、部分村民代表座談,詳細了解村民身體狀況、子女入學、就業、主要收入來源等家庭基本情況,對比農村生產生活環境與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及配套設施建設情況、搬遷前後的出行、教育、醫療、就業等之間的差距,耐心向群眾宣傳講解易地扶貧搬遷相關惠農政策。
  • 橫山區易地扶貧搬遷後續工作成效顯著 讓群眾安居樂業
    保障易地扶貧搬遷群眾就業  為奠定搬遷群眾發展致富的基礎,橫山區流轉遷入的土地87畝,謀劃實施農業園區項目,擬建16座溫室大棚,目前已開工建設,計劃年底建成投用。同時,橫山區發改科技局和懷遠街道辦積極探索農業園區項目的帶貧長效機制,保障易地扶貧搬遷群眾優先受益。項目建成後,優先吸納鬱林家園安置點易地搬遷戶就業。
  • 易地搬遷,「政府想在我們前面了」
    搬遷前,阿克塔什鎮的居民都住在崑崙山深處,沿河傍山建房子,吃水靠挑,生活靠天。為徹底解決「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的困境,葉城縣委、縣政府從2016年開始實施了阿克塔什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如今,阿克塔什鎮已安置葉城縣柯克亞鄉、棋盤鄉、烏夏克巴什鎮的3063戶1.4萬人,成立6個村委會。
  • 龍曉華:全力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後半篇文章
    龍曉華在易地扶貧安置區調研時強調:  全力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後半篇文章  8月20日,州委副書記、州長龍曉華帶領州直相關部門負責人到花垣縣、保靖縣、永順縣調研易地扶貧搬遷工作,並召開全州易地扶貧搬遷工作調度會議。州委常委、常務副州長劉珍瑜參加調度會。
  • 「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全面完成 960多萬人脫貧勝券在握
    12月3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北京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情況。中國國家發改委秘書長趙辰昕在發布會上說,「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任務已全面完成,960多萬易地搬遷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勝券在握。中新社記者 張宇 攝  2015年底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按照中共中央、國務院部署,國家發改委聯合國務院扶貧辦、財政部等有關部門,與22個有搬遷任務的省份一道,全力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工作。
  • ...橫向到邊,林州市易地扶貧搬遷貧困人口2425戶6492人全覆蓋無死角
    12月17日,安陽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召開安陽市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系列林州專場新聞發布會,林州市作為安陽地區唯一有易地搬遷任務的縣級市,林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董豪傑介紹了林州市在如何真正讓搬遷群眾安心居住,實現「穩得住」目標的相關做法。
  • 中陽縣:易地扶貧搬遷到縣城升輝小區的農民唱悲歌
    殊不知 該縣易地扶貧移民 搬遷到縣城升輝佳境天城小區住的農民叫苦連天煩心亊不斷,用貧困戶自己的話說,他們是剛脫貧出了狼窩又進入小區開發商違規亂收費的虎口……。山西省呂梁市中陽縣在三年扶貧攻堅中採取產業扶貧、勞務輸出、國家各項惠民政策補貼、易地扶貧搬遷的舉措終於如期使全縣率先在山西省退出國家級貧困縣行列。易地扶貧搬遷為該縣扶貧措施之一。該縣西部山區暖泉鎮、武家莊鎮、下棗林鄉貧窮戶相對集中,也是該縣重點扶貧區域。
  • 易地扶貧搬遷讓近千萬貧困群眾過上新生活
    易地扶貧搬遷讓近千萬貧困群眾過上新生活——安居樂業奔小康走進西藏那曲市色尼區易地搬遷安置小區的平措次仁家,伴隨一陣「嗒嗒嗒」的聲音,他正忙著在縫紉機上趕製工藝品,「搬出大山,住進新房子,還有了新活幹,生活真是一天比一天好。
  • 任亞平就易地扶貧搬遷、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等工作在我市調研
    他強調,要在易地扶貧搬遷工作中,強化產業帶動,完善治理體系,帶領群眾過上好日子。市領導孟憲東、陳萬榮、劉萬虎、袁文英、南振虎陪同調研。 任亞平先後來到寧城縣小城子鎮、存金溝鄉、三座店鎮易地搬遷安置小區和大城子鎮萬畝番茄園區,翁牛特旗紫城街道富興家園、京蒙扶貧協作基地、內蒙古恆都食品開發有限公司肉牛屠宰加工扶貧車間,了解後續產業園區發展、吸納易地扶貧搬遷群眾就業等情況,並走訪部分易地扶貧搬遷群眾,詢問他們生產生活近況,聽取當地幹部群眾對產業幫扶、政策扶持等方面的建議。
  • 望遠鏡小夥的喬遷夢 ——怒江州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安置點見聞
    這是雲南建投集團在怒江州承建的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安置點的一個縮影。自2018 年以來,雲南建投先後承接了怒江州瀘水市、福貢縣、貢山縣、蘭坪縣4個片區,共27個安置點項目的建設任務,總建築面積177萬平方米,安置人口總數7.8萬,佔怒江全州易地扶貧搬遷項目總量的將近80%。為全力推進怒江州易地扶貧搬遷項目,雲南建投集團成立了怒江州工程建設總指揮部,組織了30多家單位開展項目建設。
  • 易地搬遷拔窮根 怒鄉兒女感黨恩
    編者按:「十三五」以來,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和地方,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堅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始終把易地扶貧搬遷作為脫貧攻堅的「頭號工程」和標誌性工程紮實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