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因詩作中的某句話太驚豔,詩人慘遭舅舅迫害,留下一個千古之謎

2021-01-10 文化點心鋪

自古「文人相輕」成魔咒!大凡做學問的人在內心深處,往往都帶著一點點輕狂與自戀。這樣就容易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引發矛盾。文學史上,兩個彼此看不順眼的讀書人見面不理不睬的有,張嘴就罵的有,甚至一個眼神不合直接打起來的也有。

但是無論如何,在封建聖賢文化的制約下,讀書人之間的爭鬥多數都是點到為止。可是,人性的惡永遠也無法估量。據史料記載,在唐朝,有一位才華橫溢的年輕人,竟然因為詩句中的某句詩太驚豔,而遭到同樣身為文人的舅舅嫉恨,最後竟然被舅舅悶死。

這位因一句詩而丟掉性命的年輕人叫劉希夷,這首詩就是《代悲白頭翁》。而這位據說「因詩殺人」的文人,就是初唐著名詩人宋之問。然而,事實究竟是怎麼樣的,我們不得而知。這也成了文學史上的一個千古之謎。今天筆者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這首詩:

代悲白頭翁 [ 唐 ] 劉希夷洛陽城東桃李花,飛來飛去落誰家?洛陽女兒惜顏色,坐見落花長嘆息。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已見松柏摧為薪,更聞桑田變成海。古人無復洛城東,今人還對落花風。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寄言全盛紅顏子,應憐半死白頭翁。此翁白頭真可憐,伊昔紅顏美少年。公子王孫芳樹下,清歌妙舞落花前。光祿池臺文錦繡,將軍樓閣畫神仙。一朝臥病無相識,三春行樂在誰邊?宛轉蛾眉能幾時?須臾鶴髮亂如絲。但看古來歌舞地,唯有黃昏鳥雀悲。

關於這個「千古之謎」,我想,宋之問當時名氣那麼大,官也做地很高,因為一首詩殺死自己的親外甥,實在是有點難以理解。不過,由此也可以說明,這首詩寫地非常好,尤其是詩中的這句「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更是驚豔了很多人。

這首是一首宮體詩,詩的大意是講:洛陽城東的桃花李花隨風飄來飛去,不知落在誰家。一位洛陽女子,容顏美麗,卻獨坐院中對著零落的花瓣長聲嘆息:今年花落,我的容顏也因此衰減。明年花開時節,不知還有誰會憐惜。你看,松柏已被砍做柴薪,那滄海也成了桑田。

古人現在已經不再悲嘆城東凋零的桃花李花了。而今天的人們,卻依舊面對風中飄零的落花暗自傷懷。雖然繁花依舊,但其實歲歲年年的看花人卻已經不同了。請轉告正當青春的紅顏少年,應當憐惜行將就木的白頭老翁。

如今他白髮蒼蒼,但他從前也曾是一位風流倜儻的美少年。他與公子公子王孫一道在芳樹之下歡歌,也曾在落花之前清歌妙舞,也曾像東漢光祿勳馬防用錦繡裝飾石臺,也曾像貴戚梁冀在亭臺樓閣間四處塗畫神仙。

然而,無論他們曾經多麼有權有勢,一旦臥病便無人理睬。往昔的所有繁華,如今都不知道已經消失在了哪裡。青春容顏能保有幾時,須臾之間,所有人都滿鬢白髮。你看古往今來那些歌舞之地,如今只剩下黃昏時節悲鳴的鳥兒。

劉希夷是唐高宗上元二年的進士,年少有為,風姿絕佳,很有才華。他擅長做歌行,尤其是擅長寫閨情。在詩句的用詞上,風格柔婉華麗,多含感傷情調。《代悲白頭翁》最有名的「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以花喻人,用「年年歲歲」和「歲歲年年相對」,迴旋跌宕。

此外,詩人還用「花相似」和「人不同」作對比,將人世間的生死變化同大自然的草木榮枯聯繫起來,讀之令人有種難以言說的巨大悲痛,無力而傷感。因此,這句詩也成了千古名句,流傳至今。千年過去了,很多人可能背不出整首詩,但是這一句卻能張口就來。

詩作從開篇紅顏少女感嘆落花易逝,紅顏易老,寫到後來白髮老翁感慨認人生坎坷,自己的遭遇無人問津,由極盛寫到衰敗,抒發出世事無常的慨嘆,充滿了人生哲理。與其他宮體詩的浮華豔麗相比,這首《代悲白頭翁》就像風雨之後寧靜的月夜,引人深思。生命短暫,請多珍惜!

(註:文中圖片皆來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本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文壇「驚世之恥」!想當面首被嫌口臭,卻留下一首詩流傳千古
    若實若虛,世事難料我們以為的春暖花開,景星鳳凰於某些人而言,無異於墮三尺之冰窟是無盡的黑暗,和看不到的未來千年前的劉希夷,就是那一抔黃土中是最為合適的了劉希夷是唐朝的一名詩人他自幼喪父,跟著舅舅宋之問一起生活二人雖為甥舅,年齡卻相近又有著共同的文學愛好,因此關係非常親近宋之問此人,於詩文一道頗有造詣
  • 我國古代「最懶」詩人,一世只留下2首詩,只一首就讓他名垂千古
    詩作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一大傑作,其中許多作品都膾炙人口、家喻戶曉,自然也就產生了許許多多的「明星」詩人,如李白杜甫,其詩作或瑰麗飄逸,或精雕細琢,都朗朗上口,讓他們分別以「仙」「聖」之名穩穩站在了古詩神壇之上。
  • 孟浩然難得的一首大氣詩作,寫出了人生的至高境界,足以驚絕千古
    「望洞庭湖」是詩人直覺的一種感發,而「贈張丞相」則是另外的一件事情,它就像是一個混搭,但不完整也不飽滿。對此,王國維曾說,詩人不應該作那些歌頌投贈之篇。因為你若給一個達官貴人寫詩,把他讚美一番,然後再向他有所要求,你的第一個動念,就包含了很多的功利因素,所以你在感情上、在品格上就會有欠缺。
  • 古崖居一個千古之謎,低矮的洞穴曾經生活著一個古老的矮人部落?
    關於古崖居的來歷,因為缺少文字史料記載,成為千古之謎。古崖居風景區古崖居,位於北京延慶西北部一座幽靜的山谷中,它是由古人在陡峭的山壁上開鑿出來一個個洞穴,但這些古代先民都沒有史志記載。這裡到處留下人類生活過的痕跡。從中部的高地往下看,你會發現在蜿蜒曲折的深谷中最狹窄的位置設有關口,也就是崗哨,其所在的位置很重要,所謂一人把手,萬夫莫開。
  • 這位唐代詩人太冷門,寫了一首梅花詩卻流傳千古,三四句最經典
    其實,在唐代,有一首詠梅的名作,出自一位名不見經傳的詩人之手,這首詩即使在王安石和陸遊的詩作面前,也毫不遜色,這首詩就是唐代詩僧齊己的《早梅》。這首詩,初看,沒有什麼特別之處,細細讀來,卻能看到作者的用心。萬木凍欲折, 孤根暖獨回。梅花耐寒,詩人以萬木與梅樹作比。在萬物凋零的環境中,梅花依然充滿了旺盛的生命力。
  • 這首詩只有一句,卻成了千古名句,還誕生一個知名成語
    原標題:這首詩只有一句,卻成了千古名句,還誕生一個知名成語 中國是一個詩歌的國度,詩至唐朝達到大盛之境界,群星璀璨、名流輩出,初唐四傑、陳子昂、王維、李白、杜甫、王昌齡、高適、白居易、元稹、韓愈、劉禹錫、李賀、杜牧、李商隱……等等,唐詩在這些人手中走向了最為輝煌奪目的時代,給後人留下了難以企及的高度
  • 他只留下六首詩,字字珠璣!其中兩首流傳千古,小學生都會背!
    我國是一個詩的國度,上至帝王將相,下至販夫走卒,都會作詩。   你知道,我國留存詩作最多的詩人是誰嗎?   在唐代,有這樣一位詩人,《全唐詩》只留下他的六首詩作,其中兩首婦孺皆知,小學生都會背。   他是王之渙。
  • 張繼夜宿楓橋寫下一首詩,詩作意境唯美動人,成為流傳千古的名作
    古人寫詩也不會無緣無故,或許借物遣懷,或許詠物言志,或許借景抒情,或許有感四季天象之變化無常。鍾情於節日花卉,鳥獸魚蟲;流連於遊覽名勝,遍賞古蹟、都市江村,傷感於離別、思鄉思親的情愫中。
  • 中唐詩人武元衡的千古名篇,句句簡單,但含蓄耐讀
    武元衡,是唐朝的鐵血宰相,也是一位大詩人。他的這首《春興》,是千古名篇,很多人都讀過。如果您初讀這首詩,會覺得很簡單。但如果您仔細推敲,又會充滿疑惑。這首詩的寫作背景不詳,但從詩中我們很容易得知,這是一首思鄉詩。您看,是不是非常簡單?是的,感情很簡單。但是,詩人的思鄉情是如何產生的?春風為什麼能讓詩人產生思鄉之情?
  • 這位不太出名的晚唐詩人,寫了首千古絕句,道盡封建戰爭的實質
    晚唐的南海郡,崎嶇不平的山路上,一個瘦削的老人騎著毛驢,馱著兩箱書籍在努力的跋涉著。他身著破舊的青布藍衫,布滿了溝壑的面容上,滿是憂患和疲憊。自從青年離家,他已經走過了幾十個這樣的春秋冬夏。這位老人名叫曹松,是一位不太出名的晚唐詩人。
  • 現存詩作最多的前10名詩人及他們的代表作,你都知道嗎
    數千年來,詩人輩出,詩作如林。那麼現存詩作最多的前10名詩人及他們的代表作,你都知道嗎?快來看看吧,可千萬別被你的孩子問住了。第一名:陸遊陸遊,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尚書右丞陸佃之孫,南宋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
  • 一位唐代詩人寫下一首詠柳詩,因為詩作太有名,而被人們傳唱千年
    當柳樹垂下一條條嫩綠的枝條,腦海中自然而然的會浮現出一首讚美柳樹的詩歌,一位唐代詩人寫的詠柳詩。我潛意識裡產生一個想法:對於眼前的美景,一定要好好的再去解讀這首詠柳詩。為什麼會有這種想法呢?或許是一種親切感吧,因為我是一名小學教師,一直以來從事語文教學工作。
  • 力壓《異界召喚之千古群雄》,完虐《武煉巔峰》,只因書太好看
    今天給大家推薦五本玄幻小說:力壓《異界召喚之千古群雄》,完虐《武煉巔峰》,只因書太好看第一本《最強惡魔妖孽系統》作者:兜裡有粒糖精彩內容:段楓駕乘著筋鬥雲,迅速的追掠而出。幸好筋鬥雲的速度足夠快,不然的話,還真的追不上。「咦?你這到底是什麼?好拉風的感覺。」看到眨眼便是追上來的段楓,楚傾城詫異出聲。「呵呵,那是當然。」段楓輕笑了笑,但並不打算多說。
  • 曹操:一個被野心耽誤的天才詩人,他這首千古絕唱一般詩人寫不來
    千年文壇,在被皇權耽誤的文人中,有兩個人不得不提,一個是詞中之帝李煜,一個曹操。李煜的詞作不用多說,《虞美人》等作品處是一直被模仿,卻從未被超越。曹操在世時雖沒稱帝,但他卻為皇權奮鬥多年,其文學才華也同樣不容被忽視。
  • 詩詞典故:石破天驚——短暫的人生,千古的傳奇
    「石破天驚」這個典故出自唐代詩人李賀的詩作《李憑箜篌引》中「女媧鍊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之句,「石破天驚」形容樂曲演奏的聲音高亢激越,聽起來具有驚天動地的氣勢。後來人們用「石破天驚」來喻指突然發生的事情讓人極度震驚,或者比喻文章、詩詞和言論等奇異驚人。
  • 天下第一關的5A景區,牌匾中藏著千古之謎,不得不說值得一看
    如此之多的5A景點,對於一般遊客來說,全部玩一遍幾乎不現實。像江蘇、浙江、河南、廣東這樣的5A景區大省,多則20餘家,少則10幾家,試圖在一次旅遊中全部打卡,幾乎是一種奢望。那麼,在優中選優的5A景區中,又有哪些是遊客必到之地呢?今天,就跟大家說一家曾被摘掉5A頭銜,又知恥後勇重新奪回這一榮譽的景區。
  • 唐代女詩人寫下一首相思詩,耳目一新,開頭10個字驚豔世人
    在隱娘看來,其實,女詩人寫的相思詩詞,更細膩更打動人。在唐代,有這樣一位女詩人,她的一首相思詩,讓人耳目一新,一開頭就驚豔世人。這首詩就是唐代女詩人李冶的《相思怨》。李冶是位多才多藝的女詩人,她的愛情詩既有女性的婉麗情腸,又不乏涉世者的睿智,這首詩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明代學者鍾惺在《名媛詩歸》中評價李冶:「直語能轉,便生出情來,此全從靈氣排宕耳。」
  • 千古之謎:瑪雅人的消失,一定不會是人間蒸發
    文/四季文史關於瑪雅人的突然消失,至今仍然沒有一個權威的解釋。有的說是遭遇了洪水颶風,有的說是遭遇瘟疫,甚至說跟太陽活動周期也有關聯,總之莫衷一是。瑪雅遺址瑪雅文明留給世人太多未知之謎,它的文明,它的消失,它的建築等等。
  • 著名詩人何基富詩作《庚子年的吶喊》書法作品出爐
    (1)據說是由某野生動物傳染。醫院確診病例不斷攀升,疑似病例也只增不減。八旬呼吸病學專家鍾南山,再次披掛上陣忙趕往武漢,恰似神醫華佗的身影重現!他真切告誡人們呆在家裡,就是最好的阻止肺炎傳染,就是為人民為國家作貢獻!
  • 古詩中的用典技法:借典故之意,訴詩人之心
    杜甫曾任左拾遺,但因營救房琯被貶謫,在後來的漂泊生涯中,他常感嘆忠義才高之輩,容易遭朝廷排擠,其詩作《發潭州》亦有如此慨嘆。在詩中,他寫道:賈傅才未有,褚公書絕倫。其中「羨魚情」典出《淮南子·說林訓》,在此詩中,這個典故表達了孟浩然渴望出仕,希望能夠得到張九齡舉薦的心情。若是直言這種想法,未免太過直露,有失文人風骨,並且也影響詩歌的藝術性。孟浩然運用這個典故,含蓄的表達了自己的心意,又兼顧了詩歌的優美,此詩能夠成為千古名作,與這處用典,有著很大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