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收始終難突破5億關口擬IPO 鳳凰畫材募資「補流」為何與分紅相當

2020-12-24 騰訊網

近三年公司淨利潤逐漸下滑,期間鳳凰畫材還累計分紅1.1億元,甚至淨利潤的7成提前被股東拿走,這究竟為何?而其募資用途中,還有1億元將用於補充流動資金,兩者之間,一出一進數額相當,合理性令人疑惑。

《投資者網》張偉

12月1日,繪畫材料供應商江蘇鳳凰畫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鳳凰畫材」)在創業板官網披露招股書,擬募資4.34億元,用於柬埔寨生產基地新建項目、畫布畫框生產中心建設和補充流動資金。

招股書顯示,鳳凰畫材的營業收入9成來自海外,其中6成來自美國。為了應對複雜多變的國際貿易形勢,鳳凰畫材將超過一半的募集資金(2.47億元)用於提升其柬埔寨生產基地的產能,只是這種「帶著自己走出去」的種方式能否獲得市場認同,還有待觀察。

美國市場佔有率高達80%

鳳凰畫材成立於2001年6月,2019年12月完成股改,公司主要從事專業畫材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產品包括畫框、顏料、畫板及其他配件。據其官網介紹,公司目前擁有無錫、沭陽、越南、柬埔寨4個畫材生產基地。對於鳳凰畫材為何選擇在海外建廠,也與該公司曾捲入美國反傾銷調查案有關。

早在2005年,鳳凰畫材作為「中美紡織品反傾銷案」的第一被控方而引起市場不小的關注。作為第一被控方,鳳凰畫材選擇單獨應訴美國商務部的反傾銷調查,企業勝訴後,鳳凰畫材被美國商務部裁定徵收77.9%的平均關稅,而同期選擇聯合應訴的另幾家中國企業由於敗訴,被美國商務部裁定徵收264.09%的懲罰性關稅。

招股書顯示,在這之前,鳳凰畫材在美國市場的佔有率只有11%左右,打贏反傾銷案過後,又經過十幾年的發展,鳳凰畫材在美國市場的佔有率已超過80%。這場官司也讓鳳凰畫材意識到國際貿易風險。鳳凰畫材在招股書中稱,以出口為主的收入結構決定了公司的經營模式及盈利能力受到國際貿易政策的影響;公司在越南、柬埔寨建立的生產基地,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國際貿易政策變化的影響。

鳳凰畫材也表示,如果未來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持續升級或者美國與越南等國家產生貿易摩擦,美國增加加徵關稅的國家或地區,以及進一步提高加徵關稅的稅率,將可能對公司向美國出口產品產生不利影響,從而對公司經營業績造成不利影響。

營收淨利潤毛利率皆有波動

雖然取得了美國市場的壟斷性優勢,但鳳凰畫材近幾年的業績並無太大增長,公司營業收入始終沒有突破5億元的關口。

財務數據顯示,2017年至2019年,鳳凰畫材的營業總收入分別為4.25億元、4.84億元和4.6億元,同期歸母淨利潤分別為5489萬元、5266萬元、4099萬元。可以看到,鳳凰畫材前三年的營收停滯不前,淨利潤更是進一步下滑。不過,這種情況在2020年上半年有所改善。2020年1至6月,鳳凰畫材的主營業務收入和歸母淨利潤分別為2.45億元和2956萬元。

另一方面。鳳凰畫材的毛利率和淨利率也出現了波動。報告期內,鳳凰畫材的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34.34%、31.07%、35.53%和41.50%,加上匯率波動及原材料成本的影響,鳳凰畫材的淨利率同樣不穩定,分別為12.68%、10.88%、8.90%和12.09%。

不過,在公司營收規模上,鳳凰畫材與同行業可比上市公司的差距倒不大。招股書中,該公司以外銷收入佔比較高為基準,把創源文化(300703.SZ)、實豐文化(002862.SZ)和德藝文創(300640.SZ)看做其同行業可比公司。招股書顯示,這三家公司2019年的外銷收入在營業收入中的佔比均超過90%,與鳳凰畫材相當。

以2019年的營收和淨利潤為例,Wind數據顯示,創源文化、實豐文化和德藝文創2019年的營業收入分別為9.32億元、3.88億元和6.16億元,淨利潤分別為11797萬元、828萬元和4490萬元。同期,鳳凰畫材的營收和淨利潤分別為4.6億元和4099萬元。

鳳凰畫材認為,經過多年的經營積累和不斷的產能擴張,公司已成為少數具備規模化生產力的企業之一,加上公司規模化的生產能力為產品的及時交付奠定了基礎,使得公司具備承接境外客戶大訂單的能力。

《投資者網》發現,鳳凰畫材在國內的競爭對手,如無錫銀鷹、寧波康大、上海馬利、河北青竹等公司均未上市。此次,鳳凰畫材若能成功上市,也或將拉開與這些對手的距離。

募資1億補流卻大手筆分紅

除了提升柬埔寨生產基地產能,鳳凰畫材擬募資1億元用於補充流動資金同樣引人關注。IPO之前,鳳凰畫材已累計分紅1.1億元。兩者之間一出一進,數額相當,合理性存疑。

招股書顯示,鳳凰畫材在2017年至2019年分別分紅4000萬元、5000萬元和2000萬元,三次累計分紅1.1億元,而這期間,該公司的歸母淨利潤分別為5489萬元、5266萬元和4099萬元,合計盈利1.49億元。也就是說,鳳凰畫材的股東們在未上市之前就先拿走了近幾年盈利的7成,

對於募資1億元用於補充流動資金的合理性,鳳凰畫材表示,作為非上市公司,近年來的營運資金需求主要通過自身經營回款和短期銀行貸款來滿足。一方面,債務資本尤其是短期借款存在短期的還款壓力,不利於公司長期戰略的規劃和實施;另一方面債務成本存在固定的資金成本,也會增加公司的財務費用,進而影響整體盈利水平。募資1億元用於補充流動資金有利於充實公司的運營資金,提升財務狀況。

報告期內,鳳凰畫材的貨幣資金分別為3528萬元、5721萬元、3508萬元和5925萬元,同期短期借款分別為1.39億元,0.70億元,0.74億元和1.30億元。從這方面看,鳳凰畫材確實有補充流動資金的需要,只是補充流動資金的需求與分紅總額相當,也難免讓人對其募資補流需求的合理性表示懷疑。

《投資者網》就「美國業務是否受新冠和貿易戰影響」、「募資1億元補充流動資金是否合理」等問題致函鳳凰畫材,但一直沒有收到回復。對於鳳凰畫材的上市進展,《投資者網》將持續保持關注。(思維財經出品)■

相關焦點

  • 美國市場佔有率高達80% 鳳凰畫材募資「補流」為何與分紅相當
    12月1日,繪畫材料供應商江蘇鳳凰畫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鳳凰畫材」)在創業板官網披露招股書,擬募資4.34億元,用於柬埔寨生產基地新建項目、畫布畫框生產中心建設和補充流動資金。招股書顯示,鳳凰畫材的營業收入9成來自海外,其中6成來自美國。
  • 仙樂健康IPO:放棄自主品牌 「專注」代工 先分紅5億再擬募資6億
    然而,《金融投資報》記者梳理發現,家族企業仙樂健康上市路漫漫並非沒有緣由,公司不僅賣掉自有品牌、專做代工,還先土豪分紅轉身就擬向市場大筆募資。   一邊土豪分紅一邊募資「補血」   從2016年3月首次披露招股書到2018年11月,仙樂健康共披露了4次招股書,而到8月22日上會,排隊時間長達三年半。漫長的等待,無外乎是對資金的「執著」。
  • 柔宇科技商業化遇阻三年半累虧32億 擬IPO募資144億
    根據招股書顯示,2017年至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報告期),柔宇科技累計僅實現營收5.17億元,而虧損高達近32億元,並且,公司稱上市後存在繼續大額虧損的風險,甚至可能觸發科創板強制退市條款的規定。此次IPO,柔宇科技擬募資144.34億元,巨額募資中近半用於補充流動資金,三分之一用於擴張產能。
  • 亨通光電持續剝離資產「解渴」 多年募資超200億僅分紅12億
    原標題:亨通光電持續剝離資產「解渴」 多年募資超200億僅分紅12億   近年陸續布局了新能源汽車、大數據、商品貿易等多個領域,為了打造這些品牌
  • 美暢新材「錯位」的擴張:淨利驟降七成,分紅11億募資10億補血
    分紅11億募資10億「補血」「公司於2015年12月花費10億日元購買了日本先進的生產線和生產技術,在吸收和消化日本技術的同時,設計和改進了自己的生產裝備,形成了全球領先的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電鍍金剛線裝備工藝。」美暢新材總經理賈海波曾公開表示。
  • 拆解一季度中小板IPO後備隊:74家企業擬募資453億
    省份分布據時代財經統計,除金融業外,歸屬於廣東省的企業擬募資總額為175.824371億,佔比38.8%。北京為36.969億,佔比8.1%。江蘇為26.926億元,佔比5.9%。排隊企業中,出現一家新疆企業——博納影業集團,擬募資14.2億元。74家排隊企業橫跨11個大行業。製造業以43家企業高居第一,金融業以9家企業位列第二,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8家企業略輸一籌,名列第三。
  • 易點天下逾期款超淨利毛利率員工數降 存款8億IPO補流
    2017年2月,公司與吉宏股份公告擬進行重大資產重組事項,吉宏股份擬採用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購買易點天下的股權並募集配套資金。2017年4月,公司和吉宏股份公告決定終止籌劃本次重大資產重組事項。   據ipo觀察,在新三板上掛牌後,該公司完成了4次募資,累計融資10億元。公司股票自2018年4月2日起終止在新三板掛牌。
  • 拆解四月主板IPO:151家企業擬募資1948億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因為廣州富力地產的350億擬募資額。遼寧也有相同狀況,其只有大連萬達商業地產一家企業上榜,卻憑藉120億的擬募資額排名第六,將山東、江西等省市遠遠甩在身後。【行業分布】製造業近百家,平均擬募資額8.9億據時代財經統計,此次主板排隊的企業主要集中於14個大行業門類,共計151家合計502個募投項目。
  • 歐科億IPO:大客戶金泰五金疑似皮包公司上市前夕大額舉債分紅? ...
    即使是對比2018年的營業收入,在國內競爭對手中,歐科億的營業收入也明顯小於株洲鑽石和廈門金鷺,株洲鑽石隸屬中鎢高新(000657.SZ),2018年營收約18.7億元;廈門金鷺隸屬廈門鎢業(600549.SH),18年營收為41億元,而歐科億同年的營收僅為5.8億元。
  • 萬孚生物四年營收年複合增長率48% 擬募資6億鞏固POCT龍頭地位
    3月2日,萬孚生物擬募資6億元主要用於化學發光技術平臺產業化建設項目、分子診斷平臺研發建設項目,保持公司在POCT細分領域的龍頭地位。萬孚生物成立於1992年,一直致力於生物醫藥體外診斷行業中快速檢測產品(包括試劑和儀器)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於2015年在創業板上市。
  • 新天然氣四年營收淨利翻倍 擬募資10億實控人包攬
    值得一提的是,上市四年來,新天然氣首次籌劃定增,擬募資10億元。這次定增,被公司實控人明再遠包攬。另一方面,今年初,明再遠曾披露減持計劃,截至目前,減持期屆滿,未實施減持。 經營良好市值年內增62億 8月14日晚,針對二級市場股價波動,新天然氣發布公告稱
  • 華潤微擬再募50億 上交所:IPO募資42億是否大量閒置
    根據行業慣例,公司對於產線設備的折舊年限通常為5-10年,每年折舊攤銷的金額較高。2.關於補充流動資金髮行人本次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擬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500,000萬元,其中120,000萬元擬用於補充流動資金。發行人流動比率與速動比率在報告期內整體呈上升趨勢,且高於同行業平均水平,短期償債能力較強。2019年及2020年9月末,發行人貨幣資金佔總資產的比重為19.12%和39.88%。
  • 分拆電池板塊闖關科創板 天能股份IPO前夕分紅超30億
    但《每日財報》注意到,天能股份在IPO前夕進行了大額分紅,導致公司的債務風險急劇增加,而公司近年來推進的鋰電池業務,進程略顯緩慢。IPO前夕抽血式分紅公開資料顯示,2016年-2019年,天能股份進行多輪分紅,2016年兩次分紅合計3.9億元,2017年分紅2.54億元。
  • 富信科技IPO:4年分紅7800萬元 公司主營業務銷售模式較為單一
    截至2020年7月15日,公司擁有有效授權的國家發明專利15項、實用新型專利52項、外觀設計專利2項,形成主營業務收入的發明專利在5項以上。據富信科技招股書顯示,本次擬發行不超過2206萬股,募集資金5.029億元,主要用於半導體熱電器件及系統產業化升級項目、半導體熱電整機產品產能擴建項目、研發中心建設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其中補充流動資金1.5億元,佔此次募資總額的30%。
  • AI公司雲天勵飛衝擊科創板,華大系華大智造擬募資超25億
    財務數據方面,2017年-2019年,華大智造分別實現營業收入8.02億元、10.97億元、10.91億,2018年、2019年營收增幅分別為36.78%、-0.55%;淨利潤分別為-0.47億元、1.08億元、-2.39億元,2018年、2019年淨利增幅分別為329.79%、-321.30%。
  • 海外保健品破產導致湯臣倍健股價瞬間閃崩,擬募資36億強行回血填坑
    甚至端午當天,湯臣倍健還發布了最近3年分紅總額高達17.89億的數據,「紅利奶牛」的形象躍然紙上。對此,有人猜測湯臣倍健的這次跌停,是受GNC即美國健安喜控股有限公司(全球最大的保健食品生產商之一)破產消息的影響。然而,事情真的如此簡單?
  • 29億巨額定增謎團未解,星期六30億市值解禁來襲丨公司匯
    如此大手筆的「圈錢」方案及高達30%比例的資金用於償債補流,使得星期六此次定增募資一經披露,即引起資本市場廣泛討論,同時引發監管部門關注。《投資時報》研究員注意到,4月9日,深交所下發關注函,要求星期六說明此次募投項目建設的必要性及合理性,同時,說明擬使用8.9億元募集資金用於補充流動資金和償還銀行借款的必要性、合理性及對公司財務狀況的影響。
  • 年收入2億元、計劃募資144億元,柔宇科技的「魔幻」IPO
    它是繼中芯國際之後,科創板擬募資金額第二高的企業。2012年,29歲的劉自鴻創立柔宇科技。而在2019年的最後一次融資中,成立7年的柔宇科技估值接近420億元,包括中信資本、IDG、深創投等眾多知名風投資本均參與過融資。資本市場備受追捧,但柔宇的產品卻一直只聞其聲,鮮見其形。圍繞柔宇科技的「PPT量產」、「炒概念」、「騙子公司」質疑不斷,柔宇雖多次澄清也難改輿論紛擾。
  • IPO筆記|貝殼赴美IPO,2019年營收460億,京東健康擬赴港IPO募資10億...
    (e公司)港股頻道【京東計劃讓京東健康在香港上市,擬籌資10億美元】京東計劃讓京東健康在香港上市,擬籌資10億美元。財報顯示,貝殼找房2019年營收為460.15億元(約64.99億美元),上年同期為286.46億元。招股書顯示,貝殼集團旗下擁有貝殼、鏈家兩大平臺。2019年貝殼集團房產及租賃交易總額(GTV)達到2.1萬億。就交易額和交易量來看,貝殼集團是國內最大的居住服務平臺,是國內居住服務平臺第一股。(新浪財經)短評:貝殼IPO箭在弦上。
  • 北鬥星通15名股東套現14億 分紅僅是募資的6%誰在偷笑
    預計到2020年整個公司營收達到100億。」   如今夢想恐要化作泡影。2020年前三季度,北鬥星通只達成目標的25%。   在公司宣傳口徑中,卻呈現另一番景象——營收、淨利潤雙雙大漲,於是公司在二級市場上乘「北鬥概念」之風而上。今年以來,該股累計漲幅達到115%,動態市盈率高達195倍(截至1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