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這麼答卷子,家長和老師氣得腦殼疼

2020-12-14 GraceS媽媽

有的孩子從小不用家長操心,自己就能一百分、一百分考回家,有的孩子答個卷子,可以把家長和老師氣得腦殼疼。

先看一個輕量級的。題目要求:將1-9數字從小到大、從大到小排列。這孩子的答案挺機智啊,不僅數字順序排列正確,視覺上也滿足要求。

圖片來自網絡

無論什麼問題,這孩子就一個答案——「掃地」!以不變應萬變!

圖片來自網絡

靈機一動的答案:「你頭大嗎」。

圖片來自網絡

照樣子,寫詞語。「山崩地裂」,該怎麼對?

圖片來自網絡
圖片來自網絡

這是一張得0分的卷子。這孩子硬生生把問答題做成了腦筋急轉彎。比細菌還小的是什麼?細菌的兒子!

圖片來自網絡

下班了,爸爸陸陸續續地回家了。老師問:「你有幾個爸爸?」

圖片來自網絡

看這個問題,把下列詞語連成一句通順的話,並加上標點符號。有兩位同學是這麼答的,「奶奶家養了我一隻狗」和「奶奶家一隻狗養了我」。批卷子的老師如果在喝茶,會一口水噴出來吧。

圖片來自網絡
圖片來自網絡

「你最感興趣的現代兵器是什麼?」

答案:菜刀,因為可以切菜,還可以切肉。這孩子一定是一個吃貨。

圖片來自網絡

請把以下四句話用關聯詞連接起來。王叔叔在努力學習之後,終於癱瘓了。

圖片來自網絡

言歸正傳,把做錯的題好好整理,做成錯題集,是一個提高成績的好方法。共勉!

相關焦點

  • 上海數學老師讓孩子給家長出卷子,學霸媽媽分數最低,卻被表揚
    既能客觀分析學習中的疏漏和得失,又能給予孩子積極的肯定和鼓勵。讓孩子考家長出卷子,是一種移情教育。"這次作業給了孩子們一個梳理知識的機會,也給了兩代人通過角色互換來感同身受的機會,孩子和家長們的熱情反饋讓我覺得這種作業形式還是可以嘗試的。"
  • 小學生「偷懶式」造句,家長氣得牙痒痒,老師打對號,沒毛病
    現在的小學生,王者榮耀玩得,段子手當得,當真是一匹匹小黑馬,和父母乃至於祖父母的童年,還真是很不一樣呢!  就拿寫作業來說,我們小時候那都是標準答案,啥叫標準?就是唯一答案!不過奇思妙想和偷懶可是有本質區別的,少拿這些作業來糊弄我!  小學生「偷懶式」造句,家長氣得牙痒痒,老師無奈打對號   要說數學題,會的人一點都不難,不會的交白卷也不稀奇,你讓他硬編他也編不出什麼花花繞來。可語文就不一樣了,那填詞造句真是「百花齊放」啊,看得老師直瞪眼珠子,家長氣得牙根痒痒。
  • 因字寫得大,試卷被老師批倆字,孩子自尊心受挫家長生氣,扎心!
    其實不僅是孩子煩心考試,擔心自己的考試成績,父母們對孩子的成績也是極為關注。如果期末考試有個好成績,那麼一家人可以開開心心過大年,如果考試考不好,過年被親戚朋友詢問時,也會臉上無光。不過,寧波一位家長在看到孩子的試卷後,並沒有關注孩子的考試成績,而是被卷面上的兩個字氣到要投訴老師。那麼兩個字到底是什麼呢?
  • 當老師把孩子錯題的試卷私信發給家長時,最希望從家長那裡得到怎樣...
    老師跟孩子談過,但效果不大。給家長發錯題卷子,家長很少回。後來又找了家長,結果家長來校一通抱怨,情緒化嚴重。大致意思是我孩子不以學習為主,只要他在學校不惹事就行。這樣老師就心裡有數了。
  • 小學生0分試卷火了,學渣網友表示理解,老師:站著聽課
    有沒有能跟得上的?別說父母了,老師也對孩子們千奇百怪的答案,表示很燒腦,完全不能理解,孩子們為什麼能得到這麼些古怪的答案。最有意思的是,明明是錯的,你得給0分,但偏偏心裡又覺得。好像有幾分道理。那一個個0分,醒目又調皮,但偏偏又覺得孩子答可認真。你看這一題,鋼是由什麼組成的。一般來說,應該答鐵和炭,但小朋友寫的是鋼字,怎麼組成,金字旁和岡字。你說,是不是仔細想想,還挺有道理?
  • 小學生作文得0分,媽媽想打娃,爸爸看卷子後:以後去德雲社發展
    文字/迎迎編輯/迎迎孩子寫作業、寫作文,在小學階段是一件讓家長和老師都頭疼的難題,有的孩子在這方面有天賦,作文寫得又好又快,有的孩子寫作文的時候思想卻天馬行空。7歲的兒子小林拿著這樣一張考卷回了家,寶媽看到之後氣得伸手就想打孩子,孩子爸爸卻攔住了寶媽,問她發生了什麼,寶媽把卷子丟給寶爸。原來這次的作文題目是"一次大膽的嘗試",兒子居然大膽到作文交白卷,直接得了個0分,就連老師也被氣到了,打了個大大的紅叉,吐槽道:"真夠大膽!"
  • 家長毀掉孩子,是從懟老師開始的,你還在提各種無理要求嗎
    其實很簡單吧: 想要卷子和學生報,家長就交錢; 不想要卷子和學生報,家長就不交錢。 請恕我直言,大凡把這個問題弄複雜了的家長不過就是既想要教輔資料,又不想出錢。
  • 一份「0分」卷子被熱議,孩子崩潰哭訴,家長卻說老師做的對
    你家孩子粗心嗎?我想這個問題大部分家長都會點頭。每當家長翻開孩子的作業或者習題,會發現大部分原因不是因為不會做,而是粗心看錯。很多時候會看錯題目,看錯數字,到了學校才告訴你忘帶了重要的課本,種種粗心行為讓家長傷透了腦筋。
  • 都說孩子是「天賜的禮物」,看完這組照片,過來人:氣得我腦殼疼
    「孩子是天賜的禮物」,看完這組照片,網友哭笑不得:心疼家長我們常說「孩子是天賜的禮物」,可是作為過來人的寶媽們,卻不一定這麼認為,甚至還直言:「氣得我腦殼疼!」為什麼呢?也許看完這一組圖,你就能明白其中的原因了吧。
  • 孩子考了100分,被老師說成「考試機器」,家長不要過分解讀
    全班同學哄堂大笑,因為大家都知道老師是在開玩笑,是在誇你家孩子,你和你家孩子都想多了。 說明你女兒經常考滿分,你女兒的答案就是標準答案,準確率非常高,太厲害了,我覺得你女兒學習這麼好,老師不應該貶低你女兒,只是說的時候估計也是沒經過大腦,你(家長)這樣和你女兒開導挺好的
  • 語文老師自創表情包教學,考試卷變成漫畫,家長:語文屆的郭德綱
    這位老師還是一位女老師,在人們印象中女老師都是比較羞澀內向的,甚至在我們上學時候還聽說過女老師被班裡的調皮男孩氣哭的事情。作為一時成績差的學生,我深有同感地知道當成績出來時心裡的那種落差和刺痛。有的時候阻礙我們的孩子進步的可能不是的困難程度,也不是父母老師的無情打擊,而恰恰可能是那冷冰冰但卻能定義一次成功失敗的分數。
  • 增加男孩子的陽剛之氣,重點在家長和老師
    增加男孩子的陽剛之氣,重點在家長和老師今天我們來看看這則關於建議增加男性性別教師數量的新聞。當前社會存在一些男孩子出現了不同於正常男生行為特徵的問題,同時,一些男性家長對孩子教育的缺失,也導致了一些問題。對此,有人建議增加男性教師。看完新聞你有什麼想法?
  • 給小學生批卷子是什麼心情?「彩虹屁」式造句,老師直接打對號
    本文由糰子媽育兒原創,歡迎個人評論、分享你覺得哪個階段的老師最難當?高中還是大學?其實跟這些大孩子的學習難度比起來,小學生的「腦洞」才是老師最大的「難題」在小學階段家長對孩子習感到頭疼,老師何嘗不是呢?
  • 輔導作業新方法:讓孩子「差生」變「優生」?家長只需這樣做
    可是,也不得不衍生出來一個社會話題,為什麼家長給孩子輔導作業就這麼的難?當然,輔導作業雖然是不少家長的難題,但是,想要提高孩子的成績相信是每一個家長的心願。這裡就又不得不說明一個社會現象:在中國,很多家長都喜歡把孩子的學業跟老師直接掛鈎,孩子成績不好,那肯定是老師的問題。
  • 孩子3600÷9=400被判錯,寶媽怒找老師說理,老師的解釋令家長羞愧
    考試是檢驗孩子學習成果的方式,而分數則是評判孩子名次的重要標準。也正因為這樣,每次考試結束,最讓家長心焦的就是等待孩子的考試結果。在拿到卷子之後,家長們審視試卷比什麼都認真,找出哪一道題目錯了,為什麼會做錯,有的家長甚至還會因為無法認同老師的批改結果而找老師理論。
  • 語文期末複習備考,家長輔導孩子多做幾步,既能學得紮實又考得好
    沒有持續性的積累,語文學習就像是斷線的風箏一樣,飛得高不高全靠運氣了。我們在期末考試複習階段,負責的家長都抓得緊,除了按照老師的要求完成練習和作業,似乎不管怎麼做,都很難去給孩子進行有針對性地學習提高。
  • 老師說孩子學習挺努力,你以為是表揚,聰明家長卻參透了老師的話
    臨近考試,家長們都想和老師多溝通兩句,可是老師卻把家長群禁言了。是不是老師都不想和家長多說一句話呢?家長該如何跟老師溝通,才能套出孩子在學習上的不足?家校溝通本是一件簡單點的事,卻被互相不信任的家長和老師相互揣摩,變得很複雜。而作為溝通的主體,我們的學生,遇到的學習問題往往得不到有效的解決。家長在和老師溝通的時候,都是怎麼問的呢?老師,最近王小明學習如何?上課搗亂嗎?
  • 孩子第一次參加考試,忘寫名字被判0分,家長質問老師反遭回懟
    原來,這段話並不是楊老師隨意發的,而是事出有因: 一位家長在看到孩子的0分試卷後得知,原來是前不久孩子經歷了人生中第一次考試時忘記填寫了自己的名字,所以本科目被判定為0分。
  • 小學生「零分試卷」走紅,老師哭笑不得,網友:學渣都是段子手
    看到小學生這些「語出驚人死不休」,「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答案,常常讓老師和家長哭笑不得。小學生「零分試卷」走紅,老師哭笑不得,網友:學渣都是段子手這兩天看到網上流傳的小學生「零分試卷」,笑出了眼淚。難怪這些「零分試卷」走紅,他們的答案,真的是一個比一個「優秀」,不得不「欽佩」孩子們的想像力和的神作答。網友們也紛紛留言:「學渣都是段子手!
  • 小學生的一張試卷火了,老師邊改邊笑:腦洞很大,虧你想得出來
    但是下面這一位學生的試卷卻在網上火了起來,老師在給孩子改卷子的時候,邊改邊笑,甚至聲稱孩子的腦洞太大了,虧你想得出。案例:第1張試卷,上面所問的問題其實都很平常,但是孩子所回答的答案卻要比正確答案難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