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00億的中通快遞,業務主要來自阿里系電商,快遞「寡頭戰」打響...

2020-12-16 新浪財經

來源:野馬財經

作者 | 孫穎妮

編輯 | 李紅梅

來源 | 風雲資本界

「寡頭之戰」打響,阿里增資競爭對手,中通快遞如何突圍?

時隔四年,2016年在美上市的中通快遞今天再次掛牌港股,股票代碼為「02057」,發行價為218港元/股。中通快遞也成為了國內首家同時在美國和香港兩地上市的快遞企業。

公司開盤股價漲11.93%,報244港元/股,市值一度超2000億港元。收盤股價為238港元/股,首日上漲9.17%,市值為1972.77億港元(約合1737億元人民幣)。

中通快遞美股昨日也實現高開高收,盤初股價漲幅達4%,截至9月28日收盤,股價漲幅達4.82%,報31.97美元/股。

目前,中通快遞的市值是通達系快遞企業(申通、圓通、中通、韻達、百世匯通)中市值最高的一家,相較在美股上市之初的市值僅為121億美元,四年後的中通市值已經達到了265億美元,市值實現了同比翻番。

從2002年時快遞行業的最晚入局者,經過近20年的發展,如今的中通快遞已經連續五年位居快遞行業市場份額第一的位置。

與此同時,中通快遞的營業收入也在闊步增長,招股書顯示,2017年至2019年,公司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30.60億元、176.04億元和221.10億元。

目前,中通快遞的網絡覆蓋了中國99.2%以上的城市和縣區約30000個攬件、派件網點,以及50000個末端驛站,已在中國建立了最廣泛和最可靠的配送網絡之一。

募資迎接「寡頭戰」和「價格戰」?

雖然中通快遞連續多年位居快遞行業市場份額第一的位置,但也無法逃脫越來越殘酷的行業競爭。

業內分析,2020年正成為快遞行業競爭格局變化的分水嶺,過去十年,頭部快遞企業享受了一波行業集中度提升的紅利,淘汰了第二、三梯隊的快遞公司。但如今,戰火已經蔓延至快遞頭部企業之間,「寡頭之戰」已經打響。

國泰君安分析認為,目前的頭部快遞企業將進行「五進三」,甚至「三爭一」的角逐,行業將在越來越激烈的競爭中完成出清與分化。

中通快遞顯然也已經意識到了快遞行業的集中程度將會越來越高的這一趨勢。9月16日,中通快遞創始人、董事長賴梅松公開講話時直言:「中國的快遞行業不可能一直像現在這樣,每一家都是百分之十幾、二十的市場份額,這是不現實的。我相信中國一定會誕生市場份額30%乃至超30%的快遞企業,這是必然的」。

而隨著競爭的愈加激烈,為搶奪更多的市場份額,快遞企業間的價格戰也在愈演愈烈。中通快遞作為「通達系」五大快遞企業之一,必然也難以逃脫。

然而,無論是進一步搶佔更多的市場份額,還是持續地打價格戰,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業內分析認為,強大的資本開支能力是決定各大快遞龍頭企業未來能否保持競爭優勢的關鍵因素,這也是此次中通快遞赴港上市融資的重要原因,中通快遞需要大量的資金去擴大規模,為持久的價格戰做好充足準備。

中通快遞在年報和招股書中也透露了公司把獲取市場份額作為未來戰略的重中之重。在上個月發布的第二季度業績報告中,中通快遞表示公司的目的是在2022年市場份額達到25%。目前,中通是國內快遞行業中唯一市場份額超過20%的企業。

中通快遞在招股書中表示,此次擬募集資金約121億港元,其中,約50%即59.4億港元的資金將用於基礎建設和擴容,包括購買土地使用權、建立分貨港、建立現代物流設備、購買車輛以及提升自動化和電子化水平。

單票毛利和整體淨利潤居首

逐漸升級的價格戰使得快遞企業的單票收入也在不斷下降,據國家郵政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8月,快遞行業的整體單票收入同比下降了約13.67%。與此同時,快遞企業的單票毛利和整體毛利率也在不斷下降。

相較而言,中通快遞是通達系企業裡單票毛利和整體毛利率最高的企業。

根據招商銀行研究院統計的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申通、百世、圓通和韻達的單票毛利分別為0.11元、0.04元、0.22元和0.18元,而中通快遞的單票毛利則為0.49元。

2020年上半年,圓通、韻達、申通和百世的毛利率分別為11.6%、10.2%、4.3%和2.8%,四家企業的平均毛利率為7.2%,不足10%。而上半年中通快遞的毛利率則為25.1%,大幅領先於通達系的其他四家快遞公司。

今年上半年,中通快遞的淨利潤在通達系企業中也居於首位。中通、圓通、韻達、申通上半年實現淨利潤分別為18億元、9.7億元、6.81億元和0.71億元。

事實上,中通快遞的淨利潤長期以來都居於通達系之首,中通快遞2019年年報顯示,公司全年實現淨利潤56.71億元,同比增長29%,這一數值大於通達系其他所有企業(包括韻達、圓通、申通、百世)的淨利潤總和,並且逼近順豐。因此,中通快遞也被業界稱為最會賺錢的快遞公司。

中通快遞的高毛利和高淨利與其較好的成本控制能力有關。招股書顯示,中通快遞的單票平均分揀成本已從2017年的人民幣0.39元下降到2019年的人民幣0.34元,單票平均運輸成本已從2017年的人民幣0.77元降至2019年的人民幣0.62元。

中通快遞較優秀的成本控制能力與其有效抓住了運轉中心這一關鍵環節進行精細化管理有很大關係。

快遞行業研究顯示,在加盟制快遞公司裡,快遞的運輸/中轉成本佔了整體經營成本的60%左右,這部分都落在運轉中心頭上。

阿里巴巴菜鳥網絡物流專家陳雷告訴風雲資本界(微信公號:sxkcg666),中通快遞是國內目前唯一對轉運中心實行100%直營的快遞公司,這對於中通快遞的成本控制有著關鍵的作用。直營管理擁有對轉運中心的控制權,減少了中間層級,使得決策加快,使管控力進一步滲透到末梢,有利於更好的控制成本。

意欲擺脫對阿里系電商平臺依賴,打造自身生態圈

目前幾大快遞企業的業務都主要來自於電商平臺,尤其是阿里巴巴的電商系統,中通快遞也不例外。招股書顯示,2020年6月,中通快遞總包裹量中的90%以上都來自於電商平臺。

中通快遞在招股書裡直言了這一風險:公司的業務及增長高度依賴於若干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例如阿里巴巴生態系統,我們預期在可預見的將來,仍將受有關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的重大影響。例如,為了維持並促進與阿里巴巴的合作,我們或須適應阿里巴巴生態系統中各參與者的需求及規定,例如採用菜鳥網絡發起的電子面單。有關需求及規定或會增加我們的業務成本或削弱我們與終端客戶的聯繫。

中通快遞還表示:「阿里巴巴亦已向並可能會在未來向我們的競爭對手投資。阿里巴巴或會出於商業原因鼓勵其平臺上的商家選擇若干其他投資對象而非我們的服務。阿里巴巴將來可能還會建立內部派送網絡為其電子商務平臺提供服務。倘這兩種情況中的一種或兩種均得以實現,則我們的業務可能會受到負面影響及我們的經營業績可能會受到重大不利影響」。

的確,中通快遞的這種擔憂在本月陸續被驗證。9月1日,圓通速遞發布公告稱,公司創始人和實際控制人喻會蛟及張小娟夫婦向阿里網絡轉讓12%的股權。交易完成後,喻會蛟和張小娟的總持股比例從53.65%,下降至41.65%,阿里持股則由10.5%上升到22.5%。不久後的9月21日,申通快遞又發布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德殷投資及實控人與阿里巴巴籤署股權協議,阿里巴巴投資32.95億元,間接獲得申通快遞10.35%的股份。加上去年3月收購的14.65%股權,阿里巴巴累計間接持有申通快遞25%的股份。

對於阿里的這一系列操作,業內分析稱,阿里巴巴很有可能要從以前快遞行業的旁觀者、整合者轉變為參與者,親自上場踢球了。

中通快遞對阿里巴巴等電商平臺過度依賴的焦慮使其尋求建立自身的生態系統。陳雷對風雲資本界(微信公號sxkcg666)表示,一直以來,快遞公司對電商平臺的高度依賴造成自我造血能力弱,中通快遞也想擺脫對阿里、對菜鳥網絡的過分依賴,謀求多元化發展,打造自身系統,降低經營風險。

招股書顯示,此次中通快遞募集資金的40%都將用於自身生態圈的打造,其中25%用於增強公司網絡合作夥伴的能力並增強網絡穩定性,15%用於投資於物流生態系統。

中通快遞創始人、董事長賴海松也表示了中通要成為一家綜合物流服務商的野心,他說:「未來的競爭一定不是快遞的競爭,一定是全鏈路的競爭,不是單打獨鬥,而是『打群架』,因為只有你的業態更豐富的時候,在整個物流板塊你的資源才會充分的利用。」賴梅松表示要讓中通用5年時間從領先優勢到絕對優勢,用10年時間到生態優勢。

中通快遞能否降低阿里巴巴等電商平臺的業務佔比,建成自身的生態系統?在快遞企業激烈的競爭中,未來中通快遞能否繼續保持市場份額第一的地位?我們拭目以待。

相關焦點

  • 順豐與「阿里系」針鋒相對 快遞界一哥或被京東物流「逆襲」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順豐都是國內快遞行業當之無愧的「一哥」,追趕者眾多。目前,這一格局似乎正在發生微妙的變化。雖然順豐的領先優勢尚在,但與圓通、中通、申通這些「阿里系」快遞企業的差距正在逐漸縮小。不願意將「一哥」的地位拱手讓人的順豐,在近期持續加碼電商件,將唯品會60%的電商件收入囊中,與「阿里系」快遞公司搶奪市場份額。
  • 剖析中通快遞三季報:價格戰下毛利率降至20%,發力海外仍逃不出阿里...
    當圓通搶走屬於申通的快遞王座後,身為後起之秀的中通自然也不甘示弱。在2016年披露的招股書中,中通的市場份額飆升至14.3%,並在2016年底一舉超越圓通,成功坐上中國快遞市場頭把交椅。自此之後,無人再敢向中通挑戰。「從2016年開始到現在,我們每年的業務增量絕對值都是行業第一。我們從當初6%的市場份額做到2019年19.1%的市場份額。」
  • 中通回港敲鐘市值達2020億港元 誰是真正的「快遞之王」?
    自2016年中國主要民營快遞企業「通達系」申通快遞(002468,SZ;昨日收盤價15.22元)、圓通速遞(600233,SH;昨日收盤價13.96元)、中通快遞、韻達股份(002120,SZ;昨日收盤價18.74元)和順豐控股(002352,SZ;昨日收盤價79.97元)全部登陸資本市場,開啟「二次創業」,四年間,中國快遞江湖風雲迭起。
  • 申請註冊「中通同城」商標 中通快遞打什麼算盤?
    「中通同城」商標是才浮出水面,但早在3年前,中通快遞便開始試水同城配送業務。2017年11月,中通快遞正式在西安上線同城業務,當時,西安市區的快遞可實現最快兩小時送達。2018年4月,中通快遞又宣布上線「City Express」同城配送業務,主打同城「四小時」內配送。
  • 中通快遞赴港二次上市,快遞價格血戰下快遞老大著急上市為了啥?
    分析稱,中通在港股二次上市,除了為擴張、佔有更多市場份額做準備外,還要提高自身的「風險均攤能力」,或也能藉助滬深港通吸引內地投資者,有利於對衝美股風險。中通快遞招股書披露,2020年第一季度,中通快遞的收入、營業成本及淨收入分別為39.16億、30.97億、3.71億,同比分別下降14.4%、6.6%及45.6%。自今年3月份,中通快遞逐漸恢復了運營。
  • 中通快遞今日香港鳴鑼上市,募集金額近百億港元
    在上市儀式上,中通快遞疫情期間冒疫奔忙的快遞小哥、加盟中通多年的合作夥伴、幫助農民脫貧致富的電商客戶以及各崗位一線員工代表共同敲響了上市銅鑼。2016年,國內各主要快遞公司陸續上市,借力資本市場實現進一步發展。中通也於當年10月27日成功登陸紐交所,成為首家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快遞企業。
  • 幾經快遞戰洗禮,百世核心業務現在發展的怎麼樣?
    所以要從這場持久戰中獲得未來,成本就是硬實力、現金流及服務質量是軟實力,這就構成了快遞企業價格戰之下的核心競爭力。百世的軟硬實力跟其他快遞公司比如何?筆者對比了中通與百世的單票收入、成本及毛利情況。雖然百世在年報中顯示企業還在虧損階段,但是在快遞這業務上來看還是存在毛利的。百世單票收入最少,結合百世市場份額佔比來看,筆者認為百世這是在利用價格換取單量,擴大市場份額。
  • 快遞業大戰!韻達6億入股德邦,阿里集齊「四通一達」,順豐急了!
    這標誌著快遞市場在阿里資本入局後,由此前的一超多強(順豐獨大、四通一達默默陪跑),變為如今的阿里系、順豐和京東的三足鼎立。與此同時,多次試水電商、新零售、外賣等領域的失敗,也讓順豐處於「賠了夫人又折兵」的窘境。但順豐作為老牌物流公司在快遞業務的底蘊猶在,憑藉航空運輸布局與用戶信賴度,在疫情期間翻盤成功,一戰賺了90億。
  • 又一外企快遞進入中國市場!蛋糕被瓜分,阿里系打出反擊?
    在阿里的高壓之下,拼多多憑藉社交電商這一策略,成功攪局中國電商。中國電商格局也由從前的京東阿里雙雄爭霸,變成了如今熱鬧的「三國殺」!在說拼多多崛起的背後,不得不說一家國外的物流公司,這就是公司就是來自印度的「極兔」快遞!極兔是什麼來頭?極兔快遞起於東南亞,英文名叫J&T Express,幕後老闆是OPPO印尼公司的創始人李傑!
  • 今日起,中通快遞在香港鳴鑼交易,賴梅松的領先行動正式打響
    快遞生態圈主要目標群:(投資人 私募基金 券商機構 各地方政府決策者 快遞監管部門 快遞經營者 媒體從業者 快遞上下遊經營者 加盟網點老闆 年薪30萬以上快遞物流從業者 ) 添加公眾號之前請閱讀提示,是否屬於該目標群 摘要|今日,中通快遞-SW(2057.HK)在香港聯交所開始交易,賴梅松的領先行動正式開始。
  • 中通快遞被傳回港上市 10億美元募資做什麼?
    6月24日消息,據媒體報導,中通快遞正與投行進行談判,討論可能最早於2020年底在香港上市事宜,或將募資10-20億美元。消息在美東時間周二美股開盤40分鐘時傳出,中通快遞股價在不到一小時內便觸及日高,日內最大漲幅3%。中通快遞就此事回應稱不予置評。 事實上,這並不是中通快遞第一次傳出赴港消息。
  • 通達系快遞暫不會跟進中通漲價?義烏市場反應如何?
    中通快遞公開表示,將於11月11日起上調快遞費用。對於漲價原因,中通快遞迴應稱,費用調整的出發點是為了保持高峰期間快遞物流服務品質和快遞客戶與消費者的滿意度。對於旺季快遞漲價動作帶來的積極影響,本號在昨天的文章中已做了闡述。
  • 封殺極兔,「通達系」打響「雙十一」第一槍
    在外界看來,京東此舉無異於「封殺」申通,但如果結合阿里巴巴對「通達系」的掌控力增強、京東物流接入阿里系電商平臺未果的情況來看,京東與申通的糾紛背後其實是京東和阿里巴巴的角力。今年4月,阿里巴巴首次入股韻達,自此,「通達系」的所有成員都進入了「阿里系」的資本版圖。9月,圓通發布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已向阿里巴巴轉讓部分股權,此次轉讓的股份佔公司股份總數的12%。
  • 快遞行業新風向:中通迎合直播電商,推「倉播」+「五重保障」
    來源:藍鯨財經近一年來直播平臺強勢爆發,訂單量呈幾何倍數增長,近期各地縣長紛紛試水直播帶貨,為當地農產品代言,進一步催生訂單量,據艾媒諮詢報告顯示,相較於2019年,預計今年直播電商零售額有望實現翻倍增長至9610億元,由此帶來快遞需求逾100
  • 中通快遞迴港二次上市,四通一達的日子怎麼樣?
    為擴張而補血這次中通快遞赴港上市,一個主要目的是補充資本,為進一步擴張、搶佔更多市場份額做準備。目前,中通是國內快遞行業中唯一市場份額超過20%的,而公司目標是在2022年達到25%。但目前國內快遞行業的競爭十分激烈,即便是疫情也絲毫沒有降低競爭的激烈程度,中通快遞要進一步擴大地盤難度不小。國家郵政局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338.8億件,同比增長22.1%,業務收入累計完成3823.8億元,同比增長12.6%,這意味著快遞行業每件包裹的平均收入同比下降了近10%,價格戰愈演愈烈。
  • 中通快遞試水服裝行業供應鏈解決方案,快遞快運雲倉高效配合
    2018年3月,中通總部大客戶銷售二組與勁霸男裝上海電商倉開啟合作洽談,通過一段時間的全國試寄服務後,中通成功拿下勁霸男裝上海電商倉65%業務量,在2018年5月正式開啟合作之旅。2020年5月,勁霸男裝調整原有的直接籤約模式,面向十多家快遞公司開展寄遞招標,憑藉往期的緊密合作和厚實的業務實力基礎,中通作為主力合作快遞成功中標。
  • 誰偷走了快遞員的工資?
    快遞員薪資的起落,也隱藏在快遞行業勞動力的供需變化和行業競爭暗線中。中國民營快遞行業的發展與電商行業相輔相成,電商成就了快遞,快遞也成就了電商。上世紀90年代,在電商行業未興盛之前,現在被稱為「三通一達」的申通、中通、圓通、韻達,以及順豐,都是靠坐火車人肉遞送外貿報關單起家的。
  • 雙11快遞江湖風急浪高:圓通韻達「打平手」、順豐淘系訂單超八成
    12日零點天貓包裹總量定格23.21億件,如何在短短幾天內送出2010年全年的快遞量,在市場競爭上愈發激烈的幾家快遞公司也暗暗較上了勁。根據快遞公司在11月12日凌晨公布的戰報,中通快遞11月1-11日總訂單量突破8.2億,總業務量突破7.6億;而韻達、圓通雙雙在11日當天攬件量突破一億件;順豐全網則在雙11當天收件量環比平日增長2.5倍,其中阿里平臺訂單攬收率高達84.4%。
  • 順豐、中通連續多月股價大增 快遞行業的「戰國時代」正在來臨
    作為較早從疫情中復甦的企業,快遞股今年持續受到二級市場的追捧。相關數據顯示,截至7月2日,在美上市的中通快遞累計漲幅超過60%,A股上市快遞股中,順豐控股以近50%的漲幅領跑。整個1月份,因疫情影響,快遞行業整體業務量下降11%,快遞業務收入同比下降12.6%。順豐1月份的業務量同比增加40.45%;速運業務單月營收達到111.5億元,同比增長10.64%。整個2月,順豐控股的漲幅達到27.38%。股價領跑的背後,有順豐與電商緊密合作的身影。
  • 中通香港上市,賴梅松:快遞未來增長點在農村和跨境
    CFIC導讀 ◆中通是第一家在紐交所上市的中國快遞企業,也率先實現了紐約、香港兩地上市。從2016年開始穩居國內快遞包裹量第一的中通,宣布這次募資主要用於基礎設施及產能開發,賦能網絡合作夥伴等。